俄烏戰爭開打!烏克蘭博物館及藝文界用不同的方式為國家而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tandWithUkraine
#戰爭下博物館與藝文界

近日俄烏大戰開打
俄羅斯侵略來勢洶洶

根據烏克蘭當地媒體報導,一些地方文化館因為飛彈攻擊而嚴重毀損,甚至建築直接被炸毀(如基輔附近伊萬基夫地區的文物館),一夕間化為灰燼

讓全球博物館和藝文界人士擔心的是,烏克蘭珍貴的文化資產及博物館藏品該怎麼辦?

目前烏克蘭博物館的情況如何?

而藝文界又發揮了什麼樣的力量來幫助自己的國家?

烏克蘭軍人在基輔巡視一架被擊落的飛機碎片,圖片來源:Las Cruces Sun-News

烏克蘭軍人在基輔巡視一架被擊落的飛機碎片,圖片來源:Las Cruces Sun-News

烏克蘭的博物館

烏克蘭的博物館館長們正面臨令人痛心的問題:
如何在躲避致命的砲火下,同時保護國家的寶藏?
當你的員工和所愛的人不安全時,你會做出哪些決定來拯救藏品?

▶兵工廠國家藝術與文化博物館

兵工廠國家藝術與文化博物館(Mystetskyi Arsenal National Art and Culture Museum Complex )的館長Olesia Ostrovska-Liuta說:

「我們博物館原本應該要為今年五月舉辦的活動做準備」
「然而,我們的團隊現在必須努力保護員工和家人的安全,以及我們的收藏品」
「保護國家珍貴遺產的責任十分沈重,我們重要的藝術家藏品有:卡濟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維克多・扎雷茨基(Viktor Zaretsky)...等」

當Olesia Ostrovska-Liuta寫下這些話的時候,她的同事在地下火車站過夜,而戰爭造成的平民傷亡已經發生

▶自由博物館

自由博物館(Museum of Freedom )的館長Ihor Poshyvailo說:

「戰爭開始的太突然,我們原先考慮從基輔撤走最珍貴的藏品」
「但是向西邊搬遷藏品的道路已經被逃離城市的民眾堵住⋯⋯儘管我們戰爭前有所規劃,不過戰爭開打後,許多情形變得不一樣⋯⋯」

▶烏克蘭國家歷史博物館

國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Ukraine)的館長Yuriy Savchuk語重心長地說,他和他的員工禮拜四早上六點開始工作12個小時,優先將重要的藏品搬到了安全的地方

「我們害怕的是,我們博物館的性質對於烏克蘭國家的建立,還有民族意識的養成,都非常具有指標性,可能會成為俄羅斯軍隊破壞的目標⋯⋯」

▶敖德薩藝術博物館

敖德薩藝術博物館(Odessa Art Museum)館長Aleksandra Kovalchuk也透過社群媒體聯繫記者,並強調:

「我們的員工正盡可能地保護和撤離我們的藏品,目前已經搬到比較安全的地下室存放,並且使用了有刺的鐵絲網⋯⋯」

▶哈爾科夫攝影學院博物館

哈爾科夫攝影學院博物館(Museum of the Kharkiv School of Photography)的館長Sergiy Lebedynsky在email寫到:

「因為博物館正在整修,所以大部分的藏品都放在德國」
「不過,戰火讓我們不得不在這週盡快撤出我們剩下的藏品⋯⋯目前我們正在聯繫並尋求其他國家機構的協助⋯⋯」
位於基輔附近伊萬基夫地區的一家地方文物館,因被飛彈擊中而一夕間化為灰燼,圖片來源:TCH News

位於基輔附近伊萬基夫地區的一家地方文物館,因被飛彈擊中而一夕間化為灰燼,圖片來源:TCH News

烏克蘭地方館舍

不過,以上這些都是中大型博物館
相較之下對於在戰事中撤離藏品都還有一定的應對與計畫

然而,許多地方館舍就沒有那麼幸運

它們還不及準備撤離與設想戰時的緊急應變計畫,有的甚至還在等待中央的指示(但中央自己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

沒想到戰爭來得突然,導致大多數的地方博物館還處在滅火器情況不佳、沒有包裝運輸材料、也沒有適當的發電機和因應戰事保存維護的其他必需品⋯⋯

一些不具名的烏克蘭博物館人員表示

「我們應該要撤離受到威脅、還有特別危險地區的烏克蘭藏品⋯⋯但哀傷的是,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俄羅斯攻擊與軍隊,這時候將大部分的藏品搬移到國內或國外比較安全的地方為時已晚⋯⋯」
「我們正在面對伊拉克文化工作者面臨ISIS逼近時的困境⋯⋯」
「我們擔心後續在西方藝術市場上可能會出現被掠奪的烏克蘭藝術品,或文物的非法交易⋯⋯」

其他文化工作者則擔心俄羅斯的民族主義者可能會攻擊或破壞烏克蘭歷史文化遺產和有關機構

「這些是我們文化累積下來的重要精神象徵,我們不知道他們(俄軍)會做出什麼事⋯⋯」
一名烏克蘭藝術家Mert Hüroğlu在以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主的烏克蘭國家歷史博物館,拍下這張意味深遠的照片「Why do the guns exist?」,圖片來源:Instagram/ merthuroglu

一名烏克蘭藝術家Mert Hüroğlu在以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主的烏克蘭國家歷史博物館,拍下這張意味深遠的照片「Why do the guns exist?」,圖片來源:Instagram/ merthuroglu

烏克蘭的藝術家與收藏家們

國內外的烏克蘭藝術家和收藏家也針對這場國家危急存亡的戰爭,盡可能地貢獻一己之力。

除了發起援助捐獻以外,一些藝術家紛紛出售藝術作品(包含NFT),並將所得全數捐助到烏克蘭軍隊,資助前線的物資補給及作戰,如:今年春天代表烏克蘭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Pavlo Makov,正與幾個藝術家朋友出售自己的作品為軍隊籌款。

不少藝術家與藏家還要求收回自己出借給俄羅斯藝術文化機構的作品,或拒絕出售藝術品到俄羅斯,來作為抵制。

烏克蘭知名的作家Serhij Zhadan表示:

「我們的身份首先是公民,再來才是藝術家」
「我們呼籲西方國家與我們一起對抗俄羅斯」

國際藝文組織反應

目前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和世界各地不少國家的博物館與文化機構,紛紛發出聲明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動,或在建築上掛上烏克蘭國旗,或打上象徵烏克蘭國旗顏色的黃、藍燈光,精神聲援烏克蘭,例如: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博物館、美國大屠殺博物館、加拿大人權博物館、捷克國家博物館、芬蘭國家博物館⋯等。

捷克布拉格的國家博物館外掛上了烏克蘭國旗,以示聲援烏克蘭,圖片來源:Photo / Raymond Johnston

捷克布拉格的國家博物館外掛上了烏克蘭國旗,以示聲援烏克蘭,圖片來源:Photo / Raymond Johnston

位於柏林專門介紹德蘇關係和德俄關係的德俄博物館(German-Russian Museum),在爆發俄烏戰爭後,僅在博物館外樹立烏克蘭的國旗(正常有德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四個國家的國旗),並將博物館名字的「德俄」兩字遮擋起來,圖片來源:Twitter/ German-Russian Museum

位於柏林專門介紹德蘇關係和德俄關係的德俄博物館(German-Russian Museum),在爆發俄烏戰爭後,僅在博物館外樹立烏克蘭的國旗(正常有德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四個國家的國旗),並將博物館名字的「德俄」兩字遮擋起來,圖片來源:Twitter/ German-Russian Museum

加拿大人權博物館換上了象徵烏克蘭國旗的黃色與藍色燈光,圖片來源:Twitter/ Canadian Museum for Human Rights

加拿大人權博物館換上了象徵烏克蘭國旗的黃色與藍色燈光,圖片來源:Twitter/ Canadian Museum for Human Rights

反戰的俄羅斯藝文界

不只是西方國家,甚至俄羅斯的部分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藝術基金會都嚴厲譴責俄羅斯當局的作為,發出連署公開信以及新聞稿,要求普丁政府停止這種惡劣的戰爭。

聖彼得堡街頭藝術博物館和車庫當代藝術博物館分別公開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為,強調他們與世界站在一起,面對政治,藝術沒有辦法置身事外,宣布暫停館務工作直到這場政治悲劇停止為止。

而莫斯科藝術劇院也在自己的Logo上加上和平鴿圖案,表達反戰立場。

更有超過三千名的俄羅斯藝文工作者、博物館人們(持續增加中)公開表達他們站在民主自由的這一邊,反對戰爭,並且關心烏克蘭人的安危。

強調當局政府的作為「打著俄羅斯人民的名義發起戰爭」與民意事實不合

「透過暴力來實現和平是荒謬的,這是刻意編造的謊言,我們嚴厲譴責當局對烏克蘭的所作所為(意旨戰爭)」
莫斯科藝術劇院(МХТ им. А.П. Чехова)也在自己的Logo上加上和平鴿圖案,圖片來源:Facebook/ МХТ им. А.П. Чехова

莫斯科藝術劇院(МХТ им. А.П. Чехова)也在自己的Logo上加上和平鴿圖案,圖片來源:Facebook/ МХТ им. А.П. Чехова

儘管戰爭還在繼續
只願傷亡降到最低
#EndTheWa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的沙龍
316會員
523內容數
2025/04/27
博物館吧podacst EP13 《博物館吧聊天室》,這一集來聊聊荷蘭博物館人的職場分享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最新特展..
Thumbnail
2025/04/27
博物館吧podacst EP13 《博物館吧聊天室》,這一集來聊聊荷蘭博物館人的職場分享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最新特展..
Thumbnail
2025/04/26
位於埃及開羅的大埃及博物館(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終於要正式開幕了!你以為這間博物館早就在開放參觀,就算是開幕了嗎?才沒有
Thumbnail
2025/04/26
位於埃及開羅的大埃及博物館(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終於要正式開幕了!你以為這間博物館早就在開放參觀,就算是開幕了嗎?才沒有
Thumbnail
2025/04/20
來看看那些世界名畫上常見的藝術大師們:梵谷、莫內、畢卡索、達利、孟克、雷諾瓦....等,他們曾經用過的調色盤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2025/04/20
來看看那些世界名畫上常見的藝術大師們:梵谷、莫內、畢卡索、達利、孟克、雷諾瓦....等,他們曾經用過的調色盤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近日丹麥就從自己國內的三家軍事博物館借調了6台剛剛提到的坦克,要協助烏克蘭培訓士兵...
Thumbnail
近日丹麥就從自己國內的三家軍事博物館借調了6台剛剛提到的坦克,要協助烏克蘭培訓士兵...
Thumbnail
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一間二戰博物館於5月8日開展了一場名為「Crucified Ukraine」的展覽,5月8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日子。而展覽的內容正是現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
Thumbnail
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一間二戰博物館於5月8日開展了一場名為「Crucified Ukraine」的展覽,5月8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日子。而展覽的內容正是現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
Thumbnail
以下分成三個篇來簡要說明並推估未來可能的烏俄戰爭走向,此為第一篇: 1.戰事簡述 2.外交面博弈 3.幾種可能的走向與應對
Thumbnail
以下分成三個篇來簡要說明並推估未來可能的烏俄戰爭走向,此為第一篇: 1.戰事簡述 2.外交面博弈 3.幾種可能的走向與應對
Thumbnail
《烏克蘭愛戀字典》不僅有悲劇歷史,更有烏克蘭民族的靈魂,如文學、詩詞、音樂、繪畫、飲食等文化傳承,四千兩百萬的烏克蘭人,不僅向東與俄羅斯文化,相互交流影響,更向西與歐洲自由價值,不斷歷練成為二十一世紀民主國家。 【延伸閱讀】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問題: 紀念安娜,被暗殺身亡的俄羅斯記者,著作翻譯
Thumbnail
《烏克蘭愛戀字典》不僅有悲劇歷史,更有烏克蘭民族的靈魂,如文學、詩詞、音樂、繪畫、飲食等文化傳承,四千兩百萬的烏克蘭人,不僅向東與俄羅斯文化,相互交流影響,更向西與歐洲自由價值,不斷歷練成為二十一世紀民主國家。 【延伸閱讀】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問題: 紀念安娜,被暗殺身亡的俄羅斯記者,著作翻譯
Thumbnail
「給烏克蘭和平。給俄羅斯自由。給普丁審判。」-位於巴黎之俄羅斯專門書店大門標語 【簡介】 今天(五月7日)刊登於法國主流媒體《世界報》,出版界記者 Zineb Dryef 發表專文,調查因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法國國內產生的出版策略與書店重點變化。特解讀此文,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解讀全文】
Thumbnail
「給烏克蘭和平。給俄羅斯自由。給普丁審判。」-位於巴黎之俄羅斯專門書店大門標語 【簡介】 今天(五月7日)刊登於法國主流媒體《世界報》,出版界記者 Zineb Dryef 發表專文,調查因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法國國內產生的出版策略與書店重點變化。特解讀此文,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解讀全文】
Thumbnail
俄羅斯持續進攻烏克蘭馬立波(Mariupol)和梅利托波爾市(Melitopol)市,兩地的博物館工作人員面臨最嚴峻的困境,正是因為它收藏了不少件的斯基泰金器...
Thumbnail
俄羅斯持續進攻烏克蘭馬立波(Mariupol)和梅利托波爾市(Melitopol)市,兩地的博物館工作人員面臨最嚴峻的困境,正是因為它收藏了不少件的斯基泰金器...
Thumbnail
戰爭有多麼無情,看了照片一對比就知道 文 / 魯皓平 烏克蘭遭攻擊後的前後對照圖,你會更體悟到戰爭的殘酷,還有戰火下的心碎…… 戰爭至今,這場綿延的戰火令人感受到戰爭的無情和殘酷,不僅許多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無法團聚,眾多基礎建設和民宅受到破壞的斷垣殘壁,更令人感到無比心痛。 哈爾科夫大學
Thumbnail
戰爭有多麼無情,看了照片一對比就知道 文 / 魯皓平 烏克蘭遭攻擊後的前後對照圖,你會更體悟到戰爭的殘酷,還有戰火下的心碎…… 戰爭至今,這場綿延的戰火令人感受到戰爭的無情和殘酷,不僅許多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無法團聚,眾多基礎建設和民宅受到破壞的斷垣殘壁,更令人感到無比心痛。 哈爾科夫大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