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愛戀字典》不僅有悲劇歷史,更有烏克蘭民族的靈魂,如文學、詩詞、音樂、繪畫、飲食等文化傳承,四千兩百萬的烏克蘭人,不僅向東與俄羅斯文化,相互交流影響,更向西與歐洲自由價值交會,不斷歷練成為二十一世紀民主國家。
法國重要出版社 Plon,昨日(五月 12 日)於全法發行新書-《烏克蘭愛戀字典》(Dictionnaire amoureux de l’Ukraine),由兩人撰寫-Tetiana Andrushchuk,烏克蘭小提琴家與基輔音樂學院教授,以及 Danièle Georget,法國著名記者與小說家。
這本書可說是為了回應俄羅斯總統,侵略烏克蘭所提出的理由:「烏克蘭作為國家不存在,完全是列寧的創造物。」本書首先追尋烏克蘭的歷史事實:烏克蘭建國比俄羅斯早得多,當基輔成為王國首都時,莫斯科還是個荒野中的小村莊。經過數世紀的帝國瓜分蹂躪,烏克蘭民族主義運動一直暗潮洶湧,曾於布盧什維克革命中獨立建國,但卻旋即被大俄羅斯主義的蘇維埃併吞。於史達林的專制下,「世界最肥沃的黑土,卻導致世界最嚴重的饑荒。」1922 年和 1933 年兩次,共有數百萬烏克蘭人餓死,被蘇聯政策系統化「種族滅絕」。
以一種蘇維埃式文宣和(作賊喊捉賊)修辭,普丁以「阻止種族滅絕」、「去納粹化」進軍烏克蘭,以為會得到「鮮花夾道歡迎」,卻讓烏克蘭國家意識前所未見高漲,展現「誓死抵抗」,讓「鋼鐵洪流」的俄國坦克「化為烏有」。於世界第二次大戰,七百萬烏克蘭人穿上蘇聯軍服,對抗第三帝國入侵,如現任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祖父,身為猶太人,與三個兄弟參軍對抗納粹,最後只有其祖父戰場生還。於二次大戰期間,烏克蘭本有一百五十萬猶太人,最後三分之二慘遭滅絕。
《烏克蘭愛戀字典》不僅有悲劇歷史,更有烏克蘭民族的靈魂,如文學、詩詞、音樂、繪畫、飲食等文化傳承,四千兩百萬的烏克蘭人,數世紀以來,不僅向東與俄羅斯文化,如柴爾夫斯基音樂、托爾斯泰文學,相互交流影響,更向西與歐洲自由價值,不斷開放自我,不斷歷練成為二十一世紀民主國家。
以十九世紀的大俄羅斯情結,普丁侵略烏克蘭的理由,只是其沙皇的過時想像。面對烏克蘭戰爭,這本是即是獻給「那些倒下的,和那些還站起來的。」
對比法國汗牛充棟的俄羅斯普丁專制研究,法國出版界五月前甚至沒有一本關於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專書。這個狀況,卻在五月中被打破,本來只出文學書籍的法國出版社 Grasset,破例出版一本政治書-《給烏克蘭》(Pour l'Ukraine),其中包括澤倫斯基的 23 篇演講稿,並附有詳細歷史脈絡註記。根據出版社負責人丹澤克(Charles Dantzig)表示,他於戰爭開始,三月2日,才聯絡烏克蘭,表達出書意願,一個月半後,整本書就編輯完成,完全打破出版社出書時間紀錄。
Grasset 出版社以十歐的佛心價,推廣這本《給烏克蘭》,並將版權讓與十多個國家發行,最後將本書所有收益,全數捐給烏克蘭人民。
【延伸閱讀】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兩個月以來,個人有幸於第一時間,主動整理、分析、翻譯 30+ 篇重要媒體報導,將繼續為大家服務,敬請支持,歡迎分享。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問題:
-「中俄軸心」,作為問題:
-菁英階層語言操縱,作為問題:
【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