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習近平隨普丁之後動手的劇本還演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普丁果然如本專題的作者1/27在Nownews的專欄文章(普丁的獵物 by 趙君朔)所言,在上周四向烏克蘭的幾大城市發起了大砲、飛彈的閃電攻擊,癱瘓烏克蘭的軍事設施與空防能力。原本普丁以為可以四天打下烏克蘭,習近平就可以以此為範本,開始對台灣動手,同時賭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反應緩慢,造成台灣亂成一片的既成事實,但沒有想到普丁打了五天,一座大城市都沒有攻下,只好抓狂,開始對第二大城Kharkiv發起狂轟濫炸的無差別攻擊,也發起對基輔的兩面包夾攻擊,以免全世界還有他的學生習近平看笑話。

但是普丁已經有了按照法國《世界報》(Le Monde)所言非常輝煌的戰果:(1)讓北約重新找到存在的意義,並給烏克蘭更多軍事援助。(2)讓歐盟也首次提供烏克蘭各種武器、裝備以及人道物資。而且美國的拜登政府也首次硬起來,制裁俄羅斯央行並把俄羅斯兩大銀行逐出美元體系配上初步的高科技產品禁運。法國的經濟部長今天也放狠話 (雖然晚一點有稍微修正其發言) 說要讓俄羅斯經濟崩潰。

習近平看者這一定膽戰心驚,意識到要打台灣如果不順利,會像普丁一樣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他到底會不會修正原來擬定好的在台海挑釁甚至動武的計畫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回顧一下路透社幾個月前精心策畫的中共武力犯台專題,討論了各種想讓台灣屈服的劇本,在讓各位訂戶回顧完這個專題的內容後,明後天會再貼出對烏克蘭戰情與這個劇本的綜合討論,所以請各位先看下面的翻譯。

劇本一:封鎖馬祖

背景和起因:在屢次搞灰色戰術失敗後,台灣越來越多人贊成正式獨立。美國和盟邦加強和台灣的軍事政治關係後,習近平失去耐心,決定封鎖馬祖來壓迫台灣進行統一談判。

行動推演: 解放軍的船和潛水艇包圍所有馬祖的島嶼,還有很多挖砂船、漁船和民用滾裝船也來支援。解放軍戰鬥機 24小時在台灣海峽巡航並警告所有越過海峽中線的台灣戰機、偵察機和軍艦都會被攻擊。北京也宣布所有進出台灣的民航和軍機歐需要中共航管局的准許,所有商業運補的船也被禁止停靠馬祖港口。任何載客或是補給的船想突破封鎖都會被沒收。

這是49年以來第四次台海危機,台國防部長派出軍機和戰艦攻擊執行封鎖的解放軍。但因為解放軍在飛彈、戰鬥機和軍艦上的優勢,台灣前往救援的兵力在到達前就被殲滅。在台灣呼籲美國和其盟友的軍事和外交協助時 北京施壓台灣進行談判 已訂統一時間表

結果: 台北對北京提出的談判要求表示抗議,但也沒有全力反攻、突破封鎖 結果馬祖被吃掉。美國連同盟邦祭出對中共的貿易和經濟制裁。

劇本二:侵略金門

背景: 中共持續搞灰色戰術,在已經佔領馬祖下,台灣依然抗拒談判並增加國防預算、延長役期也要求美國增加軍售。美國開始支持台灣建造潛艇艦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71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戰情室 PLUS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戰情室 PLUS
24.9K會員
261內容數
這是每一個老闆與高階經理人,都會需要的國際政經分析師特助。訂閱本專題,將會幫助你即時掌握世界最重要的趨勢變動,建立真正客觀、全面的國際觀, 培養對於關鍵議題的深度洞察與分析能力。
戰情室 PLUS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本文綜合了中共經濟與貿易問題專家Michael Pettis在名智庫對外關係協會的刊物《外交事務》上所發表的兩篇文章和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的范亞倫在《外交事務》上所發表的另一篇文章的核心論點所寫成,看完可以有個很好分析川普貿易戰2.0的框架並對當前的貿易失衡與中共對全世界形成的威脅問題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Thumbnail
2025/04/29
本文綜合了中共經濟與貿易問題專家Michael Pettis在名智庫對外關係協會的刊物《外交事務》上所發表的兩篇文章和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的范亞倫在《外交事務》上所發表的另一篇文章的核心論點所寫成,看完可以有個很好分析川普貿易戰2.0的框架並對當前的貿易失衡與中共對全世界形成的威脅問題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Thumbnail
2025/04/22
本報告揭露了在川普上任的第一天 公布的Deepseek R1模型 根本就是中國共產黨進行間諜活動 偷竊並破壞美國晶片出口管制政策的工具 根據這份報告所揭露這幾大問題 報告最後提出了多項關於美國如何有效和中共進行AI 開發競爭的政策建議
Thumbnail
2025/04/22
本報告揭露了在川普上任的第一天 公布的Deepseek R1模型 根本就是中國共產黨進行間諜活動 偷竊並破壞美國晶片出口管制政策的工具 根據這份報告所揭露這幾大問題 報告最後提出了多項關於美國如何有效和中共進行AI 開發競爭的政策建議
Thumbnail
2025/03/20
前本文原來完稿於三月五號,只有後記部分是加入了三月十九號、二十號關於川普試圖盡快促成雙方停戰的最新發展。從後記之前的內容可以看出目前局勢的發展大致朝向兩周前所說的方向走,不過接下來要取得進展的難度會越來越高,但不至於發生戰事又升高重回僵持的逆轉,只是需要川普軟硬兼施才能反過來壓制普丁
Thumbnail
2025/03/20
前本文原來完稿於三月五號,只有後記部分是加入了三月十九號、二十號關於川普試圖盡快促成雙方停戰的最新發展。從後記之前的內容可以看出目前局勢的發展大致朝向兩周前所說的方向走,不過接下來要取得進展的難度會越來越高,但不至於發生戰事又升高重回僵持的逆轉,只是需要川普軟硬兼施才能反過來壓制普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為重新塑造國際關係,中俄對抗西方勢力,雖有一致戰略目標,但並表示兩國有相同的達成目的。」-法【費加洛報】
Thumbnail
「為重新塑造國際關係,中俄對抗西方勢力,雖有一致戰略目標,但並表示兩國有相同的達成目的。」-法【費加洛報】
Thumbnail
法國最多人讀的知識份子媒體-《世界報》(Le Monde),昨日(六月9日)刊出專文,呼籲民主國家不能因為普丁,而忘記主要目標:圍堵中國擴張野心。
Thumbnail
法國最多人讀的知識份子媒體-《世界報》(Le Monde),昨日(六月9日)刊出專文,呼籲民主國家不能因為普丁,而忘記主要目標:圍堵中國擴張野心。
Thumbnail
烏克蘭和台灣的情況雖然不同,卻可以給台灣有益的參考-如何以民主社會戰略與人民動員模式,對抗一個專制帝國的侵略。
Thumbnail
烏克蘭和台灣的情況雖然不同,卻可以給台灣有益的參考-如何以民主社會戰略與人民動員模式,對抗一個專制帝國的侵略。
Thumbnail
這個俄羅斯的情報密件是在說,習近平原本有想在今年後半來打台灣,但是烏克蘭戰爭之後,那個想法取消了。這就是我之前有在說的,烏克蘭與台灣的另一種連動性:烏克蘭戰爭一旦開打,台灣這邊就打不起來了。
Thumbnail
這個俄羅斯的情報密件是在說,習近平原本有想在今年後半來打台灣,但是烏克蘭戰爭之後,那個想法取消了。這就是我之前有在說的,烏克蘭與台灣的另一種連動性:烏克蘭戰爭一旦開打,台灣這邊就打不起來了。
Thumbnail
所謂烏克蘭與台灣的連動性,就是說普丁在烏克蘭的蠢動可能會引誘習近平在台灣也蠢動。其實這樣的連動性並不成立。我現在發現新的局勢,是另一種連動性,就是說烏克蘭戰爭一旦開打,台灣這邊反而就安全了!打不起來了!
Thumbnail
所謂烏克蘭與台灣的連動性,就是說普丁在烏克蘭的蠢動可能會引誘習近平在台灣也蠢動。其實這樣的連動性並不成立。我現在發現新的局勢,是另一種連動性,就是說烏克蘭戰爭一旦開打,台灣這邊反而就安全了!打不起來了!
Thumbnail
所謂烏克蘭與台灣的連動性,就是說普丁在烏克蘭的蠢動可能會引誘習近平在台灣也蠢動。其實這樣的連動性並不成立。我現在發現新的局勢,是另一種連動性,就是說烏克蘭戰爭一旦開打,台灣這邊反而就安全了!打不起來了!
Thumbnail
所謂烏克蘭與台灣的連動性,就是說普丁在烏克蘭的蠢動可能會引誘習近平在台灣也蠢動。其實這樣的連動性並不成立。我現在發現新的局勢,是另一種連動性,就是說烏克蘭戰爭一旦開打,台灣這邊反而就安全了!打不起來了!
Thumbnail
美國之音專訪在加拿大的「漢和防務評論」的創辦人兼總編輯平可夫先生,他對俄羅斯的入侵有一個最新的看法,基本結論是普丁的作戰計劃顯然難以再執行下去。普丁看來不妙,已被描述為「政治殭屍」。他的主要觀察可以整理成三點,不過,我指出他遺漏了一個重點,然後,我指出這個重點會從烏克蘭也適用到台灣。
Thumbnail
美國之音專訪在加拿大的「漢和防務評論」的創辦人兼總編輯平可夫先生,他對俄羅斯的入侵有一個最新的看法,基本結論是普丁的作戰計劃顯然難以再執行下去。普丁看來不妙,已被描述為「政治殭屍」。他的主要觀察可以整理成三點,不過,我指出他遺漏了一個重點,然後,我指出這個重點會從烏克蘭也適用到台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