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2月24日由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公布「台灣立法委員對死刑之意見調查」結果。該項調查報告由台灣廢死聯盟與英國公益組織「死刑專案(The Death Penalty Project)」合作,並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卡羅琳・霍伊爾(Carolyn Hoyle)與台灣東吳大學教授黃秀端執行並完成。
該份調查主要針對2020年7月到2021年5月期間,113位立委中有意受訪的38位進行訪談,深入瞭解立委對於廢除死刑的意願與理解。由於該項研究涉及相關倫理規範,且為讓立委據實作答,調查報告並未透露政黨資訊與受訪立委個資。
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立委61%贊成廢除死刑,39%支持保留死刑。同時僅有11%的立委認為台灣「很少」發生冤案,意指無論立委支持廢死與否,普遍認為台灣發生冤案的比例仍高。而當立委們得知過往相關研究顯示台灣民眾未必高比例支持死刑時,支持廢死的比例也從原先的61%上升至81%,至於保留廢死的比例則從39%下降至19%。
卡羅琳指出,本研究凸顯台灣立委支持廢死的意願偏高,若讓立委充分瞭解相關資訊,更能提高支持廢死的意願。黃秀端也強調:「『處死』是最簡單最快的方式,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歷年國際相關研究也顯示,「廢除死刑」未必致使社會治安環境變得更差,也因此整體社會應更細緻討論犯罪背後的成因與相關預防措施,才能避免憾事重演。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卡羅琳・霍伊爾(Carolyn Hoyle)指出,本研究凸顯台灣立委支持廢死的意願偏高,若讓立委充分瞭解相關資訊,更能提高支持廢死的意願。
民意支持死刑? 2019年研究指出並非如此針對立委進行研究時,卡羅琳與黃秀端發現,多數立委誤以為民意支持死刑,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死刑專案共同執行長雷紹爾(Saul Lehrfreund)指出,2019年死刑專案與台灣廢死聯盟發布「廢除死刑正反意見:台灣實證」研究報告,當時報告結論顯示一開始有32%的民眾強烈反對廢除死刑,當民眾瞭解更多死刑資訊後,反對廢除死刑的比例下降6%。(
相關報導)
這份研究報告當時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教授瞿海源與其他學者、法官、律師等人採取更深入的民意調查方法,試圖釐清「因為民意高度支持死刑,所以無法廢除死刑」的前提假設。調查研究依照各行政區域的人口比例、年齡、教育程度等進行抽樣,透過抽樣結果探究整體台灣人口對於廢除死刑的態度。該調查總共選出4082位民眾進行調查,最終完成面訪的人數達2039名。
當時調查過程更向受訪民眾提出假設選項,發現若以「終生監禁沒有假釋可能」取代「死刑」,高達71%的民眾願意支持廢除死刑,雷紹爾認為這項研究結果也代表民眾對於死刑替代方案的接受與意願。他提到,當時也詢問民眾對於台灣刑事司法制度的信賴與觀感,發現73%民眾認為台灣確實有可能發生冤案,更有65%民眾認為,無辜的人有可能在司法制度中被誤判為死刑。雷紹爾說:「我們一直以來以為民意支持死刑,然而根據2019年這份研究結果顯示,或許這個假設不存在。」
尤其2039名受訪者中,大多不瞭解死刑相關知識,甚至僅 16% 民眾約略知道當時死刑定讞人數,以及26%民眾知道江國慶案。同時該份研究也顯示,85% 受訪民眾認為犯罪事件的發生不只是犯罪者的問題,「社會或政府也有問題」,因此該研究也建議政府應改善犯罪防治措施,而非仰賴死刑。雷紹爾提到,既然先前研究結果已顯示民意未必強烈支持死刑,也可藉由此研究結果檢視立委對於死刑的態度與看法,並有機會以民意為後盾,強化立委支持廢死的決心。
尤其針對全球各國廢除死刑的狀況來看,雷紹爾指出2021年統計顯示,共有109個國家支持完全廢死、僅有55個國家保留死刑,另有26個國家實務上廢死。所謂「實務上廢死」也就是即便法律上保留死刑,實際上該國已逾10年未執行死刑,或是擬定相關政策停止執行死刑。國際上各國也陸續加入廢死行列,像是去年西非廢除死刑,約莫兩周前位於大洋洲的巴布亞紐幾內亞也廢除死刑。雷紹爾認為透過相關的廢死研究,更可檢視台灣如何實質邁向廢死,以及民間團體如何進一步倡議該項議題。
公庫資料照/2019年死刑專案與台灣廢死聯盟發布「廢除死刑正反意見:台灣實證」研究報告記者會,死刑專案共同執行長雷紹爾(Saul Lehrfreund)來台參與記者會。
既然民意未必支持死刑 立委們的立場又是如何?
卡羅琳提到,根據2019年「廢除死刑正反意見:台灣實證」研究報告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台灣民眾反對死刑,他們也在本次調查中將這份統計資訊轉告立委,發現一開始表態支持死刑與廢除死刑的立委比例分別為39%以及61%,但在得知民意調查結果後,維持死刑的立委比例下降到19%,廢除死刑的立委比例上升至81%。卡羅琳認為,由此可見民意足以作為立委們表態廢死與否的因素之一。
同時,該份調查也向立委詢問支持廢死的理由,總歸而言有三項因素,包括:台灣司法仍有可能產生冤案、死刑並不具遏阻犯罪的效果,以及死刑本身侵犯人權。至於表態維持死刑的立委主要也是源自於三項因素,包括:認為死刑可以遏阻犯罪、認為大部分民眾支持死刑,以及受害者必須接受嚴重懲罰。卡羅琳強調,事實上目前並沒有文獻資料足以佐證「死刑可以遏阻犯罪」這項論點。
卡羅琳提到,有些立委雖然認為死刑可以遏阻犯罪,然而詢問立委們如何有效減少犯罪率時,大多提出跟社會正義相關政策,包括加強扶貧措施、針對精神疾病患者加強預防措施等。他認為台灣立委廢死態度的統計結果,其實也與其他國家的統計狀況趨於一致。同時當他們進一步瞭解立委對於死刑的施行狀況與認知時,發現支持廢死的立委相比維持死刑的立委反而瞭解更多死刑資訊。尤其與2019年的研究進行比對更可發現立委與民眾一樣,大多不信任台灣刑事司法制度,只有11%的立委認為冤案很少發生。
面對本次調查結果,黃秀端認為與他早期做的廢死調查相去甚遠,支持廢死的立委比他想像的還要多,就連表態維持死刑的立委,大多表示可透過縮小死刑的量刑範圍,盡量避免使用死刑。他強調,面對社會上一再出現的死刑相關討論,大多僅限於「一命償一命」的概念,認為判處死刑才符合社會正義,然而實際上社會治安並非仰賴死刑。「治安的危險不是依靠殺人、把犯罪者處死就可以解決,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黃秀端以香港為例,即便廢除死刑仍未因此治安變差,綜觀各國研究也有相同結論,在在證明「死刑可以遏阻犯罪」等假設並不成立。
黃秀端更指出,台灣社會針對廢死議題往往無法理性討論,事件發生後媒體或網紅等也常常掀起社會對立,或者以「受害者家屬無法得到正義與寬恕」等評論切入事件,無法理性探討殺人者背後的動機與脈絡,以及整體社會是否能提出預防性處置與配套措施等,實際避免相關事件再次發生。
東吳大學教授黃秀端強調,面對社會上一再出現的死刑相關討論,大多僅限於「一命償一命」的概念,認為判處死刑才符合社會正義,然而實際上社會治安並非仰賴死刑。
廢死議題該如何努力? 民團:減少被害者、持續進行相關倡議與討論
面對調查結果,台灣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表示,縱使受疫情影響導致調查必須告一段落進行分析,未來2024年新一輪選舉結束後,盼能持續該項研究,繼續瞭解台灣立委對於廢死的態度。
林欣怡強調,上述研究參照國際調查經驗,並非二元對立的廢死問卷,並透過深度訪談過程瞭解許多資訊。談及法務部2010年成立至今的「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他表示法務部邀請不同背景的專家學者來討論廢死絕對沒問題,然而真正問題在於台灣並沒有實質廢除死刑,過程中發生像是2020年無預警處決死刑犯翁仁賢事件,也讓廢死聯盟決定退出小組以示抗議。也因此廢死聯盟盼能進一步瞭解民意機關的想法,透過不同於行政機關等方式進行相關改革。
尤其在調查過程中,黃秀端發現不少立委表示,若立法院有廢死相關提案,他們願意予以支持,然而問起立委們是否願意主動提案時,普遍意願不高。對此,林欣怡認為這也是未來廢死聯盟要跟立委溝通的部分,也或者整體社會氛圍與民意能讓立委們感到安全,才有可能進一步做出廢死相關提案等改革。他也指出,從2019年到2021年的廢死相關研究皆顯示,台灣民眾與立委對於廢死的態度相近,如此一來民團也更能找出方法倡議廢死。
面對社會上關於「支持廢死形同忽視被害者感受」的質疑,林欣怡表示無論台灣廢死與否,長期以來廢死聯盟也關心被害者相關保護措施。他認為無論何種類型的刑罰,就算是死刑,基本上對於被害者及其家屬而言也遠遠不足以彌補傷痛。因此站在民間倡議團體的立場,他強調廢死聯盟也在乎司法改革問題,以及犯罪預防問題。「死刑不會遏止犯罪,如果想要有效遏阻犯罪,相關預防措施也是一個辦法。」林欣怡認為比起單純討論廢死,廢死聯盟更在乎的是全面性討論與預防,上述思考也都是為了避免產生下一個被害者。同時他指出,這些事情除了民間努力,政府也應該更加努力。
面對社會上關於「支持廢死形同忽視被害者感受」的質疑,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表示無論台灣廢死與否,長期以來廢死聯盟也關心被害者相關保護措施。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
其他平台/
群眾集資相挺(原文日期: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