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

含有「廢死」共 7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上班途中休息時間觀賞YouTube 影片看到一則新聞報導今年2025年1月16日依法槍決死刑犯黃麟凱,讓廢死聯盟、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實施監督聯盟和司改會等廢死團體強烈不滿,廢死聯盟一連PO好幾篇文章痛批政府「違法執行死刑」,卻反遭網友灌爆洗版。而過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就曾多次被問「如果是妳家人被殺
學習業說時,學到業、業力、業果,又學到有順現業、順生業、順後業,但由於我對隔生、第二世難以想像,往往用順現業來理解,讓我想到死刑以及廢死。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當犯罪奪走親人的生命,留給被害家屬的除了無盡的哀痛,還有對司法是否能伸張正義的期盼。然而,在台灣現行的司法制度中,被害家屬的眼淚卻經常成為無法抹去的痛。特別是在近年實質廢死的推動下,這份痛楚更顯得無力與憤慨。 司法偏見下的二次傷害 被害者家屬普遍認為,現行司法常因偏見或程序不完備而導致不公平的判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由心證制度可能導致的司法危機,特別是當法官的判斷基於主觀而非證據時,如何侵蝕公平與正義的根本價值。透過虛構案例,分析法官偏見對判決影響,並強調在司法過程中,確保證據為裁決基礎的重要性。文章呼籲改善裁判透明度及強化對法官的問責機制,以推動公正的司法環境。
Thumbnail
前陣子,我把很久以前的日本經典動畫卡通《死亡筆記本》找來看完。因為我發現我以前根本沒有把這部卡通全部看完過。赫然發現,這部死亡筆記本,算是涉及到死刑議題的日本漫畫。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Thumbnail
其實我當年是把它當爽文在看得...
avatar-avatar
如炬的沙龍
發佈於
本文透過分析臺劇《八尺門的辯護人》,探討死刑議題的多面向,包括制度的不完善、審判過程中的感性與理性辯護,及情境對罪犯行為的影響。儘管對死刑存廢存在激烈的情感對立,作者希望能引發讀者對制度的反思,並理解背後的社會責任。透過故事的力量,探索感性與理性的交錯,期望促使社會對話與理解。
Thumbnail
這裡是圓國中都電視台的某個攝影棚,正在錄製一個叫做『不服來辯』的電視節目。     這個節目會針對不同的主題,來邀請來賓做辯論。而今天的主題,是要辯論是否贊成廢除死刑。     節目還沒開始,現場的觀眾就已經情緒沸騰。     「我們不是神,我們沒有權利決定人的生死!」一名觀眾大喊
Thumbnail
這是社會上高度討論的話題,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想法 😊
很多時候,心之所嚮的事無法好好抑制,但至少我們通常能夠掌控腦袋,封存身體裡的動物,離開叢林、表現得社會。可是有時候,腦袋的、社會的病沒辦法控制,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記得要笑,連哭的時候都要笑,誰叫這個世界連一點點愛都給不起。
Thumbnail
2/5小丑:雙重瘋狂
看了這個故事,真的很難過,好悲慘的遭遇,僅僅是買菜途中遇到,竟被殘忍對待至此。 刑罰不只是正義的展現,也對後續的社會生活,具有警示作用。而法律的走向,卻在兩方面都失效。看新聞留言,有人說私刑時代快要來臨了,那麼在這個鼓勵犯罪的社會,我們升斗小民,遇到惡霸無力報復,又能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