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勇敢的烏克蘭正在為世人,浴血示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堡壘要從內部破,普丁點燃的惡火,只怕要等到內部自爆才熄得了。

在克里姆林宮的巨大長桌上,普丁與眾親信隔著老遠開會,這畫面很詭異,不知到底是誰在怕誰?這是在共謀大計或是聽從訓示?想像那是幾個只會點頭的玩偶,提心吊膽的不只是自己的權位,更是那被無形繩索纏著的項上人頭。

這反應了獨裁者所營造的生態圈,無上的權力滿足並控制著貪婪私慾,而他們共同賴以生存的卻是恐懼,不論是坐在那桌子哪一頭的人。我很懷疑,這樣的獨裁者到底能囂張多久?

raw-image

諸如哈比人《五軍大戰》、星際大戰 《天行者的崛起》等電影中,援軍在關鍵時刻並肩作戰逆轉勝,讓人看得血脈賁張,邪不勝正總是故事該有的戲路。俄軍入侵烏克蘭以來,自由陣營相繼的空前制裁和援助,乃至於志願兵團的參戰,開始有了不信公義喚不回的fu,但是,「不要命」的最恐怖!普丁轟平民之外連核電廠都打,根本完全不在乎別人的命。

這場骯髒無比的戰爭就因為一個人,第十天了,普丁的瘋狂與他國的忌憚正是恐懼的拔河,只是一頭全是為了個人野心,一頭還有顧及無數生靈。

幾千公里外的和平台灣,有人不斷吵著問「台灣如果被入侵,美國會不會出兵?」,我想這口大氣何不先問問自己「會不會為台灣而戰?」

同時請看好,勇敢的烏克蘭正在為世人,浴血示範。


「媽媽,我好愛你,但如果軍隊為我辦喪禮,請您不要信...不要讓棺材裡,只塞滿祖國害死我們的謊言。」3月1日聯合國臨時緊急會議上,烏克蘭大使對全世界朗誦一則遺言,那是來自一名「被騙參戰侵略」的俄國小兵傳給家鄉父母的簡訊,那是一個良知未泯的年輕人在戰死前刻,對「偉大」祖國的控訴。

俄國軍民其實也很可悲,他們被迫活在謊言中,但更可悲的是,總是還有些世人對獨裁政權心存幻想,就像面對擺明是詐騙集團來著,偏偏還是有人會上當。民主的堡壘若被擊破,恐怕也得靠一些「自己人」給用力扯上幾腿。

後備教召如果能不限年齡自願報名,我真的會去,但不要那種打混摸魚的,要來玩真的,至少五千公尺我現在還能跑。

為自由而英勇抗戰,家園雖已成斷垣殘壁,烏克蘭依然壯闊!

raw-image
請愛心「認養」作者第一個書寶寶《解憂書寫:用文字和自己談心的21個練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宇的沙龍
152會員
146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詹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沒想到我也會登上被造謠的版面。 去年底以來,我都只是在可以抽身時去幾個罷團插個花。週二晚上我到A9捷運站外,為罷洪小蜜蜂湊個人頭也幫忙瞻前顧後,竟然被拍了照片並貼上Threads,但這不是一篇送暖文。 3/18 (剛好是太陽花學運紀念日) 18:30我們集合在A9捷運站「出口外的人行道上」,
Thumbnail
2025/03/28
沒想到我也會登上被造謠的版面。 去年底以來,我都只是在可以抽身時去幾個罷團插個花。週二晚上我到A9捷運站外,為罷洪小蜜蜂湊個人頭也幫忙瞻前顧後,竟然被拍了照片並貼上Threads,但這不是一篇送暖文。 3/18 (剛好是太陽花學運紀念日) 18:30我們集合在A9捷運站「出口外的人行道上」,
Thumbnail
2025/02/17
有些好奇,至今如果還有人看不清楚或漠不關心國會正在發生甚麼事,那麼,這些人是怎樣在過日子? 最近尤其想過和一些「知識藍、經濟藍」的異溫層親友聊聊,但心裡預演的劇場總讓我們打消念頭,不談政治的還是不跟你談,而溫和的會哼哈幾句,有戰鬥力的可不會客氣。 當人們聊到政治的是非,意識形態與立場便可能凌駕一
Thumbnail
2025/02/17
有些好奇,至今如果還有人看不清楚或漠不關心國會正在發生甚麼事,那麼,這些人是怎樣在過日子? 最近尤其想過和一些「知識藍、經濟藍」的異溫層親友聊聊,但心裡預演的劇場總讓我們打消念頭,不談政治的還是不跟你談,而溫和的會哼哈幾句,有戰鬥力的可不會客氣。 當人們聊到政治的是非,意識形態與立場便可能凌駕一
Thumbnail
2024/12/30
台北馬賽後大家曬佳績比英雄,而我卻是,怕在第一點就被關門的那一種 。半馬限時三小時沒問題,只是排在最後的D區過門前會耗上十幾分鐘,7.1K的第一點表定8:00關門,對我而言是要開外掛才能過關的。
Thumbnail
2024/12/30
台北馬賽後大家曬佳績比英雄,而我卻是,怕在第一點就被關門的那一種 。半馬限時三小時沒問題,只是排在最後的D區過門前會耗上十幾分鐘,7.1K的第一點表定8:00關門,對我而言是要開外掛才能過關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有幸生在和平時代的和平國度,不懂遠在天邊的戰火為何燃起,又為何這火種的形狀如此似曾相似。這是一場越級挑戰,由上而下、不可拒絕地挑起,一人獨贏的的情懷。 這是開戰方「領導者」的自大、自私,及幼稚心態的結果
Thumbnail
我們有幸生在和平時代的和平國度,不懂遠在天邊的戰火為何燃起,又為何這火種的形狀如此似曾相似。這是一場越級挑戰,由上而下、不可拒絕地挑起,一人獨贏的的情懷。 這是開戰方「領導者」的自大、自私,及幼稚心態的結果
Thumbnail
【簡介】 〈世界報〉專欄作者,亞蘭·法蘭修(Alain Frachon),於昨日(3月17日)撰文,分析普丁侵略烏克蘭,是以近二十年「北約擴張」和「西方羞辱」當作藉口,行數百年「俄羅斯傳承」,一種永不滿足的神秘「擴張意志」。特試全文翻譯如下,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全文】 【原文連結】
Thumbnail
【簡介】 〈世界報〉專欄作者,亞蘭·法蘭修(Alain Frachon),於昨日(3月17日)撰文,分析普丁侵略烏克蘭,是以近二十年「北約擴張」和「西方羞辱」當作藉口,行數百年「俄羅斯傳承」,一種永不滿足的神秘「擴張意志」。特試全文翻譯如下,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全文】 【原文連結】
Thumbnail
戰爭還在持續。 普丁本來以為可以速戰速決的入侵,可以如願以償地支持傀儡政權,把烏克蘭牢牢地拿捏在其手中,可惜他失策了。在需要偉哥才能勃起的年紀,犯了輕敵的嚴重錯誤,極度強勢的人,在肉身軟弱的時候,會更想要在人前展示他強悍的一面!他會賠上政治生涯,甚至是生命,讓俄羅斯陷入貧困國家而遺臭萬年。
Thumbnail
戰爭還在持續。 普丁本來以為可以速戰速決的入侵,可以如願以償地支持傀儡政權,把烏克蘭牢牢地拿捏在其手中,可惜他失策了。在需要偉哥才能勃起的年紀,犯了輕敵的嚴重錯誤,極度強勢的人,在肉身軟弱的時候,會更想要在人前展示他強悍的一面!他會賠上政治生涯,甚至是生命,讓俄羅斯陷入貧困國家而遺臭萬年。
Thumbnail
堡壘要從內部破,普丁點起的惡火恐怕要等內部自爆才會熄滅了。 在克里姆林宮的巨大長桌上,普丁與眾親信隔著老遠開會,這畫面很詭異,不知到底是誰在怕誰?這是在共謀大計或是聽從訓示?想像那是幾個只會點頭的玩偶,提心吊膽的不只是自己的權位,更是那被無形繩索纏著的項上人頭。 烏克蘭,為自由撐住!
Thumbnail
堡壘要從內部破,普丁點起的惡火恐怕要等內部自爆才會熄滅了。 在克里姆林宮的巨大長桌上,普丁與眾親信隔著老遠開會,這畫面很詭異,不知到底是誰在怕誰?這是在共謀大計或是聽從訓示?想像那是幾個只會點頭的玩偶,提心吊膽的不只是自己的權位,更是那被無形繩索纏著的項上人頭。 烏克蘭,為自由撐住!
Thumbnail
俄羅斯記者 Natalya Guevorkian 於俄國 Radio Svoboda 網站與法國〈費加洛報〉,發表批判文字,認為普丁不僅於烏克蘭,同時「在俄羅斯製造罪行」,將嚴重「影響後代子孫」,引發「兩國世代傷痕」,俄羅斯的有識之士,應當著手【去普丁化】。試將全文翻譯如下,敬請分享。
Thumbnail
俄羅斯記者 Natalya Guevorkian 於俄國 Radio Svoboda 網站與法國〈費加洛報〉,發表批判文字,認為普丁不僅於烏克蘭,同時「在俄羅斯製造罪行」,將嚴重「影響後代子孫」,引發「兩國世代傷痕」,俄羅斯的有識之士,應當著手【去普丁化】。試將全文翻譯如下,敬請分享。
Thumbnail
有言在先,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將會在普丁被某些俄羅斯將領刺殺後告終。 普丁的最大敗筆是動用了核威懾。
Thumbnail
有言在先,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將會在普丁被某些俄羅斯將領刺殺後告終。 普丁的最大敗筆是動用了核威懾。
Thumbnail
烏俄戰爭從2月24日開打以來已經有一週的時間,當初俄羅斯信誓旦旦地揚言要在3天內拿下烏克蘭,多數人原本也認為烏克蘭撐不了多久,但這個團結強悍的國家,再一次跌破了眾人的眼鏡。 1.要讓自己強大,永遠不要仰賴別人 西方國家也各有各的顧慮,只能用經濟制裁來表示。所以烏克蘭表示,十分心灰意冷,但是又何奈?
Thumbnail
烏俄戰爭從2月24日開打以來已經有一週的時間,當初俄羅斯信誓旦旦地揚言要在3天內拿下烏克蘭,多數人原本也認為烏克蘭撐不了多久,但這個團結強悍的國家,再一次跌破了眾人的眼鏡。 1.要讓自己強大,永遠不要仰賴別人 西方國家也各有各的顧慮,只能用經濟制裁來表示。所以烏克蘭表示,十分心灰意冷,但是又何奈?
Thumbnail
戰爭,沒有人樂意看見,但也不要站在奇怪的立場看世界。
Thumbnail
戰爭,沒有人樂意看見,但也不要站在奇怪的立場看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