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日 關於品書

四月十日 關於品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摸書》-馮驥才

名叫莫拉的這位老婦人嗜書如命。她認真地對我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里。」

「世界上沒有的一切也在書里,把宇宙放在書里還有富餘。」我說。

她笑了,點點頭表示同意,又說:「我收藏了四千多本書,每天晚上必須用眼掃一遍,才肯關燈睡覺。」

她真有趣。我說:「書,有時候不需要讀,摸一摸就很美,很滿足了。」

她大叫:「我也這樣,常摸書。」她愉快地虛擬著摸書的動作。爍爍目光真誠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談話是個相互尋找與自我尋找的過程。這談話使我高興,因為既遇到知己,又發現自己一個美妙的習慣,就是摸書。

談話是個相互尋找與自我尋找的過程。這談話使我高興,因為既遇到知己,又發現自己一個美妙的習慣,就是摸書。

閒時,從書架抽下幾本新新舊舊的書來,或許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腦,或許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囈語,或許是人類某種思維興衰全過程的記錄——這全憑一時興趣,心血來潮。有的書早已讀過,或再三讀過;有的書買來就立在架上,此時也並非想讀,不過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讀的書是一片密封著的誘惑人的世界,裡邊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開來讀是種享受,放在手中不輕易去打開也是一種享受。而那些讀過的書,都早已成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個個朋友,我熟悉它們的情感與情感方式,它們每個珍貴的細節,包括曾把我熄滅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話……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溫、再體驗,這就夠了,何必再去讀呢!

當一本舊書拿在手裡,它給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僅它的內容,一切一切,都與今天相去遙遠。那封面的風格,版式的內頁,印刷的字體,都帶著那時代獨有的氣息與永難回復的風韻,並從磨損變黃的紙頁中生動地散發出來。也許這書沒有多少耐讀的內涵,也沒有多少經久不衰的思想價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舊器物。它的文化價值反成為第一位的了。這文化的意味無法讀出來,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說,她過世的丈夫是個書蟲子。她藏書及其嗜好,一半來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終日在書房裡,讀書之外,便是把那些書搬來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漢泡在酒缸里,這才叫真醉了呢!」她說這話的神氣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畫裡。

我忽然想到一句話:「人與書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讀。」但我沒說,因為她早已懂得了。


這裡總有一篇屬於你的文章  
avatar-img
日課的沙龍
6會員
8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日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啟程》-卡夫卡 我吩咐將我的馬從圈里牽出來。仆人沒聽懂我的話。我自己來到馬圈,給我的馬備好鞍具,然後跨了上去。我聽見遠處有吹小號的聲音,我問仆人這意味著什麽。他不知道,他什麽也沒聽到。在大門口他擋住我問道:「你這是去哪兒,先生?」 「那你知道你的目的地啦?」他問。 「你沒帶乾糧。」他說。
《不要急》-蘇童 後來事故現場的目擊者都說,他的自行車確實騎得太快了,他趕路太急了。 這裡總有一篇屬於你的文章
《炸丸子》-梁實秋 我想人沒有不愛吃炸丸子的,尤其是小孩。 這裡總有一篇屬於你的文章
《啟程》-卡夫卡 我吩咐將我的馬從圈里牽出來。仆人沒聽懂我的話。我自己來到馬圈,給我的馬備好鞍具,然後跨了上去。我聽見遠處有吹小號的聲音,我問仆人這意味著什麽。他不知道,他什麽也沒聽到。在大門口他擋住我問道:「你這是去哪兒,先生?」 「那你知道你的目的地啦?」他問。 「你沒帶乾糧。」他說。
《不要急》-蘇童 後來事故現場的目擊者都說,他的自行車確實騎得太快了,他趕路太急了。 這裡總有一篇屬於你的文章
《炸丸子》-梁實秋 我想人沒有不愛吃炸丸子的,尤其是小孩。 這裡總有一篇屬於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