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確診 Q&A】同住家人沒感染 復原後的後遺症?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確診COVID後的DAY 20,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也沒有舊病復發的感覺,我想是完全康復了吧?慶幸同住家人沒受感染,自己病情算是非常輕微,感謝主!
香港自年初經歷第五波疫情,截止3月29日,累計確診宗數逾113萬(香港人口為700萬,代表七人有一人已受感染),死亡人數突破7000人。

打了三劑疫苗仍受感染?

因為香港只有兩種COVID疫苗選擇:科興及BionTecH(BNT),所以第三劑沒辦法混搭疫苗,連續三劑都是打BNT。
第三劑疫苗是在2月中旬接種,然後我發病的日期是3月8日,照道理接種疫苗後一個月內的防護力應該挺高的,但Omicron變種病毒的突破性感染能力更高,所以我也中了。依結果來說,打了三劑疫苗的確不代表不會受到感染,日常防護還是要做足做滿。

你認為打疫苗能預防重症嗎?

先利申,個人認為打疫苗是個人意願,不應強求他人。我身邊有認識的人,接種疫苗後的確出現嚴重副作用,也有死亡案例(但官方沒有承認)。決定接種前,建議先徵詢家庭醫生的意見,亦要充分了解現時身體狀況。
以個人經驗,發病時間是疫苗接種後的一個月,雖然沒有徹底防護效果,但對比網上其他感染者的病況,我的病徵算是非常輕微,頂多是出現鼻塞,流鼻水只是兩、三天的事情,確診後的第八、九天,自行快篩檢查早已陽轉陰,整個過程沒有出現發燒、肌肉疼痛、頭痛的病徵。
這次大規模感染的浪潮中,挺多人都說喉嚨痛得像被玻璃割損一樣,還好完全沒有出現在我身上。倒是睡眠期間難免鼻液倒流,喉嚨長期感到乾乾的,也感到有少量清浠的痰卡在氣管,但沒有到很不舒服,整天只有一兩下咳嗽,或許是疫苗的幫助?迅速抵抗病毒,把症狀壓到最低?
過去的一年,我也養成運動習慣,或許免疫力有所增強,多多少少緩減病情?
我的家人也在2月打了第三劑疫苗,給予他們一些防護力,而疫苗的作用是短時間內壓低身體病毒量,或許是這樣家人倖免未受感染。
當然,以上純粹是個人推測,我也聽過身邊有人沒有打疫苗,感染後完全沒有病徵(無症狀感染),最後決定是否接種疫苗,一切按個人需要。

知道感染源頭嗎?

上篇Blog曾經提及,二月至三月期間,外出次數只有四、五次,最後一次是跟家人出門,由於他們沒有受到感染,可以排除他們一起到訪的地點是感染來源。
當天因為工作需要,與家人分開後去了大學圖書館一趟查資料,之後回家,第二天開始感到不適;換而言之,我染病的地點最大可能就是在大學圖書館及搭乘公共運輸途中,期間沒有與人交談及接觸,可想而知,這次病毒的傳染力挺強的。
如果你不幸染上COVID,不要責怪自己,像我一樣沒有跟人接觸,在人流不多的公共空間亦有感染風險。

同住家人沒受感染?

非常慶幸,同住家人沒有受到感染。
關鍵一點是外出後第一天的午後,我感覺有一點鼻塞、作感冒的樣子,剛巧那天有天氣轉變的情況,通常天氣一變,偶爾會鼻敏感發作。當天自行篩查結果是陰性,但以防萬一,還是果斷自我隔離在自己的房間裡,與家人分開飲食、衛浴使用。
到了第三天,篩查結果呈陽性。
經驗之談是在疫情流行期間,只有不適感,還是早日自我隔離,有效防止把病毒傳染給同住家人。
另一個重點是整天戴口罩,除了吃飯、喝水及洗澡外,無論在自己房間裡,還是去一趟廁所,連睡覺也要戴口罩,盡量減少病毒殘留量,相信這是有效阻止家中散播的因素。
每次去廁所及洗熱水澡後,要進行徹底清潔,即是分開衛浴使用,也要全面清潔。如果家裡只有一個衛浴,家人被逼共用,就安排自己最後一個洗澡,之後自己全面消毒清潔。

隔離期間的感受?

悠閒宅在家裡與患病困在小房間十多天的感覺很不一樣,如果病徵不嚴重,精神不算很差,盡量讓自己維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工作可處理的繼續努力完成,偶爾拉筋延伸,想休息的休息,平常心對待是最好的。
其實確診後,我是有點焦慮。擔心家人會被傳染,擔心不知道自己被送往哪個社區隔離設施,當時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太多不確定性,無形之中給自己很大壓力。
確診後第三、四天,鼻腔比較腫脹,呼吸不太暢順,血氧稍低至95%(仍屬合格水平),因為無法估計病毒會否誘發更嚴重病徵,躺在床上休息,內心很不安。後來覺得這樣不對勁,於是應用做瑜珈時的呼吸方法,重新調整身體節奏。
我也在Netflix及YouTube找一些題材輕鬆的影集收看,放鬆心情,沒有胡思亂想,感覺好多了。
確診後第五天,鼻腔腫脹感消失,睡眠質素轉好,很快病徵完全消退,心也安定下來。

患病期間要做的事?

純粹個人心得,未必適合所有人,謹此參考:
💧多喝暖水 – 感染期間,喉嚨經常感到乾涸,不停想喝水,特別是熱水,有效舒緩喉嚨不適。不過,喝太多也覺得整個人很浮腫,偶爾會喝維他命C沖劑、含礦物質的飲料,平衡一下。
😷 戴口罩 – 長期戴上口罩,特別是有打噴嚏及咳嗽問題,防止隔離空間累積更多病毒。同住家人也要戴上口罩,雙重隔護,減低感染風險。
👕 勤換貼身物品 – 包括:衣服、被單、枕套、口罩,勤換清洗消毒,可以減少環境中的病毒數量
🧼 消毒清潔 – 使用過的餐具、水杯,工作用的電腦、平板也好,恒常消毒清洗,同樣目的是減少病毒量;餐具及水杯清洗過後,可用蒸氣消毒,盡量減低傳染同住家人的風險。
🔆 曬太陽 – 剛好隔離期間天氣不錯,中午前後有陽光灑進自己的房間,每天都會坐在窗邊曬太陽,曬完的感覺挺舒服的。
💊 服用藥物 – 我懷疑自己感染COVID的第一天,立刻服用Panadol,提早一步止住鼻液倒流的狀況,不想引發喉嚨發炎;儘管沒有明顯的喉嚨痛症狀,我也服用喉糖,舒緩喉嚨不適。
💛 保持健康心境 – 要徹底隔離,患病期間盡量減少步出房外,跟同住家人溝通也是靠電話和視訊聯繫。然而,這次發現自己長時間一人獨處隔離,後期感到有少許鬱悶,特別是篩檢結果陽轉陰,也要繼續留在房內隔離數天,理智上明白,心情卻更納悶,所以調適是很重要,除了網上娛樂,跟家人朋友視訊聊天一下,有說有笑,立刻輕鬆下來。心情愉快,身體也快一些康復。
📝 記錄小事情 – 有些人分享病後出現「腦霧 (brain fog)」,注意力不集中,喪失短期記憶,我覺得更貼切的形容是「渾渾噩噩」。我在發病第五天,鼻水止住之後,曾經有一刻忘記自己吃了藥沒,之後偶爾發生忘記關廁所門、忘記關燈,精神恍惚的情況,但現在已經比較少。患病期間萬一有此情況,準備一些記事條,有需要可以提醒自己,不要過於驚慌。

有後遺症嗎?

不太感到明顯的後遺症,只是氣弱很多,精力也有下降,只要集中精力工作一段時間,疲倦感會突然來襲,患COVID之前從沒有這種事情發生,於是日間補眠充電的次數增多,但到了晚上會睡不著。
我的解決方法是隨遇而安,重拾適量的體力訓練。晚上睡不著,不要刻意勉強自己去睡,倒不如靜心的看書,調整自己的呼吸,不久就會產生睡意,昏昏欲睡。日間要有運動習慣,有時跟YouTube的教學用瑜珈放鬆拉筋,調節呼吸;或是跟著教練做一些體能肌肉訓練,改善久坐的姿勢,確實重拾運動規律後,焦慮感覺消失,睡眠質素與規律也逐漸回復正常。

病後的調理?

由於我的病況類似傷風感冒,沒有大病初癒的強烈調理需求,運動鍛鍊、瑜珈呼吸對我來說已經有很好的幫助。
香港政府為COVID康復者提供免費的「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出院日期/完成隔離日期起計六個月內有效,詳情可參閱此網頁,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致電預約。

文章同步上載於個人網站Matters
avatar-img
4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近日,香港超級市場的貨架經常空空如也,不論是新鮮蔬果、冷凍肉類、罐頭米糧、急凍食品(冷藏食品),貨物剛上架,轉眼就給人一掃而空。全香港的超級市場及雜貨店連續好多天都是這樣子,民眾東奔西跑,費盡心力,只是為了添購日常用品及食品。
居住的大樓在農曆新年假期過後,已經出現第一宗確診個案,但一直沒有公佈強檢通知,然後短短九天內,出現四宗個案,最後還是逃不過強檢的命運。
香港踏入2022年隨即爆發第五波COVID疫情,還好我與家人在農曆新年前預約接種第三劑疫苗,不用面對一針難求的苦況。然而,接種第三劑的身體不適反應,比第一劑及第二劑猛烈許多。
那年的我年少懵懂,電視新聞直播飛機撞向大樓的衝擊映象給我留下深刻烙印,「九一一恐襲」改變了往後的世界時局,殊不知廿年過去,世界沒有變得平和,塔利班重奪阿富汗政權,香港也要觸及反恐及國安議題⋯⋯
這一年「移民」成為香港的熱門話題,想不到連社交媒體都掀起一股「移民潮」。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近日,香港超級市場的貨架經常空空如也,不論是新鮮蔬果、冷凍肉類、罐頭米糧、急凍食品(冷藏食品),貨物剛上架,轉眼就給人一掃而空。全香港的超級市場及雜貨店連續好多天都是這樣子,民眾東奔西跑,費盡心力,只是為了添購日常用品及食品。
居住的大樓在農曆新年假期過後,已經出現第一宗確診個案,但一直沒有公佈強檢通知,然後短短九天內,出現四宗個案,最後還是逃不過強檢的命運。
香港踏入2022年隨即爆發第五波COVID疫情,還好我與家人在農曆新年前預約接種第三劑疫苗,不用面對一針難求的苦況。然而,接種第三劑的身體不適反應,比第一劑及第二劑猛烈許多。
那年的我年少懵懂,電視新聞直播飛機撞向大樓的衝擊映象給我留下深刻烙印,「九一一恐襲」改變了往後的世界時局,殊不知廿年過去,世界沒有變得平和,塔利班重奪阿富汗政權,香港也要觸及反恐及國安議題⋯⋯
這一年「移民」成為香港的熱門話題,想不到連社交媒體都掀起一股「移民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的持續,自我健康管理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保護這兩個特別容易受到傳染病影響的年齡組。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大爆發,「RaTG13病毒」(即此前的「RaBtCoV/4991病毒」)越發成為舉世聚焦矚目的存在,各界都確定其為目前已知與大流行Covid-19病毒最接近的「近親親屬」毒株,這也意味著在通關鎮銅礦洞中所發現的9種病毒是世人眼下已知之「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
Thumbnail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感染冠狀病毒後,出現糖尿病、疲勞或血栓等健康問題的風險可能會持續至少兩年。
Thumbnail
今年3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了獲得國會兩黨支持的S.619號法案,自此《2023年Covid-19病毒起源法案》(COVID-19 Origin Act of 2023)正式生效、成為美國法律,使美國政府必須在生效的90天內盡可能解密關於Covid-19病毒起源的所有情報,
Thumbnail
現在的COVID-19似乎已經沒像以前剛出來時那麼可怕,因為致死率較沒這麼高症狀較平常感冒的嚴重一些。 怎說呢 ? 記得0824剛考試完的隔天就覺得喉嚨有點怪,心想 : 不會吧 ! 感冒了?! 0825當天夜裡喉嚨開始作怪,只有喝熱水緩解,想說應該不會這麼碰巧或許哪一天吹冷氣+電風散風太大的
Thumbnail
既然被強制執行硬體(身)系統更新了,就記錄一下軟體(心靈)的學習心得吧。
Thumbnail
確診 COVID-19 7/24(日)→39.6℃,發燒畏寒,服用葛根湯加味 7/25(一)→38.3℃,發燒畏寒,續服葛根湯加味; 中午、晚上改服荊防敗毒散(身體感覺腰痠背痛) 7/28(四)→36.5℃,身體濕氣依舊重,依然腰痠背痛且心火膽火不降、時而覺得熱時而覺得冷,續服胃苓湯、小柴胡湯加味
Thumbnail
整個五月都沒更新,其實是因為我在剛結束四月的水深火熱,好不容易進入五月初的暫時休息時,猝不及防確診了COVID-19。 每天都是法院、租處兩點一線來回,自從疫情爆發後幾乎沒有和朋友聚餐,連中午用餐都不敢和同事一起吃的我,到底是怎麼確診的?只能說都是命運之輪操弄了吧。
Thumbnail
從確診日至今,今天是居隔第10天,在這10天當中,一直是一個人過日子... 在上一篇確診日記(政府關懷)中,有讀者提到要準備防疫包,今天就來寫一下防疫應該做哪些準備吧~ 記錄自己的行蹤與密切接觸的對象 你家附近的快篩站及可行的交通方式 防疫急門診 篩檢、看診、拿藥一條龍服務 家裡常備防疫物資 口罩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的持續,自我健康管理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保護這兩個特別容易受到傳染病影響的年齡組。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疫情大爆發,「RaTG13病毒」(即此前的「RaBtCoV/4991病毒」)越發成為舉世聚焦矚目的存在,各界都確定其為目前已知與大流行Covid-19病毒最接近的「近親親屬」毒株,這也意味著在通關鎮銅礦洞中所發現的9種病毒是世人眼下已知之「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
Thumbnail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感染冠狀病毒後,出現糖尿病、疲勞或血栓等健康問題的風險可能會持續至少兩年。
Thumbnail
今年3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了獲得國會兩黨支持的S.619號法案,自此《2023年Covid-19病毒起源法案》(COVID-19 Origin Act of 2023)正式生效、成為美國法律,使美國政府必須在生效的90天內盡可能解密關於Covid-19病毒起源的所有情報,
Thumbnail
現在的COVID-19似乎已經沒像以前剛出來時那麼可怕,因為致死率較沒這麼高症狀較平常感冒的嚴重一些。 怎說呢 ? 記得0824剛考試完的隔天就覺得喉嚨有點怪,心想 : 不會吧 ! 感冒了?! 0825當天夜裡喉嚨開始作怪,只有喝熱水緩解,想說應該不會這麼碰巧或許哪一天吹冷氣+電風散風太大的
Thumbnail
既然被強制執行硬體(身)系統更新了,就記錄一下軟體(心靈)的學習心得吧。
Thumbnail
確診 COVID-19 7/24(日)→39.6℃,發燒畏寒,服用葛根湯加味 7/25(一)→38.3℃,發燒畏寒,續服葛根湯加味; 中午、晚上改服荊防敗毒散(身體感覺腰痠背痛) 7/28(四)→36.5℃,身體濕氣依舊重,依然腰痠背痛且心火膽火不降、時而覺得熱時而覺得冷,續服胃苓湯、小柴胡湯加味
Thumbnail
整個五月都沒更新,其實是因為我在剛結束四月的水深火熱,好不容易進入五月初的暫時休息時,猝不及防確診了COVID-19。 每天都是法院、租處兩點一線來回,自從疫情爆發後幾乎沒有和朋友聚餐,連中午用餐都不敢和同事一起吃的我,到底是怎麼確診的?只能說都是命運之輪操弄了吧。
Thumbnail
從確診日至今,今天是居隔第10天,在這10天當中,一直是一個人過日子... 在上一篇確診日記(政府關懷)中,有讀者提到要準備防疫包,今天就來寫一下防疫應該做哪些準備吧~ 記錄自己的行蹤與密切接觸的對象 你家附近的快篩站及可行的交通方式 防疫急門診 篩檢、看診、拿藥一條龍服務 家裡常備防疫物資 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