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信心的搶購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近日,香港超級市場的貨架經常空空如也,不論是新鮮蔬果、冷凍肉類、罐頭米糧、急凍食品(冷藏食品),貨物剛上架,轉眼就給人一掃而空。

全香港的超級市場及雜貨店連續好多天都是這樣子,民眾東奔西跑,費盡心力,只是為了添購日常用品及食品。昨天,我在遠一點的地區工作,順道看看百貨店的超市,意外發現店內還有不少鮮貨選擇,二話不說把未來幾天需要補上的東西通通買下來,或許是百貨超市定價稍高,所以還有貨物可選,最後搭了半個小時的巴士,手拿著兩大包沉甸甸的環保袋,滿載而歸的感覺回家。

raw-image

難以想像,新冠疫情已經兩年多,自稱國際大都市的香港竟然出現如此景象。

民眾出現搶購現象,或多或少是對政府失去信心,感覺上大家買這麼多東西存放在家,在不安的日子,尋求一絲安慰。

  • 香港本地農作生產量不高,七百萬人品的民生必需品及食品主要是靠內地及海外供應。
  • 去年年底開始,香港政府致力與中國內地早日通關,竭力降低外防輸入病毒的風險,為了確診宗數要維持「清零」(或後期強調的「動態清零」),決定收緊國際航班到港及機組人員的防疫強檢措施,卻間接導致來港航班愈來愈少,空運貨運能力下降,貨物供應受影響。
  • 香港疫情大爆發,中國內地邊關發現愈來愈多跨境貨運司機受到感染,由於內地實施嚴謹清零政策,大批司機須要隔離或接受檢疫,內地供港貨運同樣受到影響。
  • 確診宗數急升,政府官員曾表示香港不適合進行全民檢測,後來部分內地學者認為需要全民檢測。於是口風一轉,接下來的兩周不同官員各自放話,首先認為在中央幫助下可進行全民檢測,但不用封城;後來說不排除要封城;再出現「小禁足」的說法;檢測日子原本說是大約在三月開始,後來媒體放料說是三月中,最新說法是延至三月底開始。
  • 兩周之間,封城及全民檢測政策眾說紛紜,至今仍沒有向公眾交代確切方案,但感染人數已經達至每天五萬宗,確診後的入院治療安排也十分混亂,民眾是害怕被隔離到沒人理會的醫療地點多於感染患病,朝令夕改的措施讓人對政府愈來愈沒有信心。
  • 由於實行嚴謹的二人限聚令及「疫苗通行證」,街上及商場人流驟減,許多餐館及商店唯有暫停營業,大部分人只好選擇在家解決一日三餐。
  • 每天確診數字數以萬計,各行從業員紛紛染疫或成為密切接觸者沒法上班,運輸送貨、屠場及食品批發市場、街市檔主及店員亦是受影響的一群,人手短缺,打亂了原有的本地物流安排,連鎖食肆及超市亦要縮減服務,網店送貨安排最快是兩周之後,市民每天頻撲購糧,無計可施之下,準備迎接封城禁足數天的日子。

擾民的生活是天災,還是人禍?天曉得。


文章同步上載於個人網站Matt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5 月-avatar-img
2022/03/04
還是要小心為上,心平氣和啊。
小竹-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3/08
謝謝,其實已經對現況無感,但盡力維持自己的心情健康。
avatar-img
小竹的沙龍
4會員
9內容數
小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30
確診COVID後的DAY 20,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也沒有舊病復發的感覺,我想是完全康復了吧?慶幸同住家人沒受感染,自己病情算是非常輕微,感謝主!在這裡分享一下自己染病及康復的個人感受。
Thumbnail
2022/03/30
確診COVID後的DAY 20,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也沒有舊病復發的感覺,我想是完全康復了吧?慶幸同住家人沒受感染,自己病情算是非常輕微,感謝主!在這裡分享一下自己染病及康復的個人感受。
Thumbnail
2022/03/14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Thumbnail
2022/03/14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Thumbnail
2022/02/27
居住的大樓在農曆新年假期過後,已經出現第一宗確診個案,但一直沒有公佈強檢通知,然後短短九天內,出現四宗個案,最後還是逃不過強檢的命運。
Thumbnail
2022/02/27
居住的大樓在農曆新年假期過後,已經出現第一宗確診個案,但一直沒有公佈強檢通知,然後短短九天內,出現四宗個案,最後還是逃不過強檢的命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近日,香港超級市場的貨架經常空空如也,不論是新鮮蔬果、冷凍肉類、罐頭米糧、急凍食品(冷藏食品),貨物剛上架,轉眼就給人一掃而空。全香港的超級市場及雜貨店連續好多天都是這樣子,民眾東奔西跑,費盡心力,只是為了添購日常用品及食品。
Thumbnail
近日,香港超級市場的貨架經常空空如也,不論是新鮮蔬果、冷凍肉類、罐頭米糧、急凍食品(冷藏食品),貨物剛上架,轉眼就給人一掃而空。全香港的超級市場及雜貨店連續好多天都是這樣子,民眾東奔西跑,費盡心力,只是為了添購日常用品及食品。
Thumbnail
模擬:密集恐懼與訊息認知混亂之境   每日午時飽腹泡麵、冷凍食品後,心情異常惆悵,揮之不去的焦慮感來自於未來生活與工作的不確定性,每週幾次採購困難,市場染疫風險、採購碰運氣、食品用品供貨不均、網購塞車。面對螢幕光合作用與接踵而來確診數據,看著持續高踞不下的數據,彷彿消瘦不下來的肚皮,人們籠罩在疫
Thumbnail
模擬:密集恐懼與訊息認知混亂之境   每日午時飽腹泡麵、冷凍食品後,心情異常惆悵,揮之不去的焦慮感來自於未來生活與工作的不確定性,每週幾次採購困難,市場染疫風險、採購碰運氣、食品用品供貨不均、網購塞車。面對螢幕光合作用與接踵而來確診數據,看著持續高踞不下的數據,彷彿消瘦不下來的肚皮,人們籠罩在疫
Thumbnail
只要一公布任何疫情擴散,人潮擁擠會出現在大賣塲! 各國都會如此,而不只是臺灣而已!因為那是【海潮效應】的現象 看看我另一篇文章:(新冠病毒下民眾心理效應:為什麼瘋狂去囤貨?) A. 當一個人,在疫情大流行公布下,會出現了類似【海潮效應】或【巴納姆效應】或【齊加尼克效應】或【霍布森效應】的偏見!
Thumbnail
只要一公布任何疫情擴散,人潮擁擠會出現在大賣塲! 各國都會如此,而不只是臺灣而已!因為那是【海潮效應】的現象 看看我另一篇文章:(新冠病毒下民眾心理效應:為什麼瘋狂去囤貨?) A. 當一個人,在疫情大流行公布下,會出現了類似【海潮效應】或【巴納姆效應】或【齊加尼克效應】或【霍布森效應】的偏見!
Thumbnail
台灣疫情大爆發,隨著防疫升級,大家也開始擔心物質會短缺,造成一股搶購囤貨熱潮。疫情嚴峻,我們能做的就是冷靜的面對,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充實自己,把握和家人相處的時光。這篇想分享在日本的媒體播報的新聞中經常出現的「買いだめ」和「買い占め」這兩個很實用的單字,還有其他相關的單字也一併學起來吧!
Thumbnail
台灣疫情大爆發,隨著防疫升級,大家也開始擔心物質會短缺,造成一股搶購囤貨熱潮。疫情嚴峻,我們能做的就是冷靜的面對,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充實自己,把握和家人相處的時光。這篇想分享在日本的媒體播報的新聞中經常出現的「買いだめ」和「買い占め」這兩個很實用的單字,還有其他相關的單字也一併學起來吧!
Thumbnail
台灣的本土感染受到其他國家媒體的關注,這幾天日本作者也數次寄信來關心台灣疫情的狀況。他說日本媒體開始報導台灣在搶購物資,這現象在一年前的日本也發生過。對了,你知道搶購、缺貨、價格飆漲的日文怎麼講嗎? 
Thumbnail
台灣的本土感染受到其他國家媒體的關注,這幾天日本作者也數次寄信來關心台灣疫情的狀況。他說日本媒體開始報導台灣在搶購物資,這現象在一年前的日本也發生過。對了,你知道搶購、缺貨、價格飆漲的日文怎麼講嗎? 
Thumbnail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批民眾在行政院記者會之後,湧入美式大賣場,搶購生活必需品和食物,摩肩擦踵的現況,完全無法做到應有的社交距離,變相地造成了群聚效應,因此在網路上又引發了一連串的筆戰,對於此事我有著不同的看法。  對一個餐餐都開伙的五口之家而言,大多時候都只能利用假日購買下一週的食材。
Thumbnail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批民眾在行政院記者會之後,湧入美式大賣場,搶購生活必需品和食物,摩肩擦踵的現況,完全無法做到應有的社交距離,變相地造成了群聚效應,因此在網路上又引發了一連串的筆戰,對於此事我有著不同的看法。  對一個餐餐都開伙的五口之家而言,大多時候都只能利用假日購買下一週的食材。
Thumbnail
商店睽違三個月可以開門了,但是開門的還真的不多?本來已經覺得穩了的機票,其實還沒穩?這波水逆加上疫情加乘,真的很強啊......
Thumbnail
商店睽違三個月可以開門了,但是開門的還真的不多?本來已經覺得穩了的機票,其實還沒穩?這波水逆加上疫情加乘,真的很強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