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荔枝角介紹
荔枝角(英語:Lai Chi Kok)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處界限街以北,是新九龍及新界的分界點。行政上主要屬於深水埗區,西北面近荔景山路一帶則屬新界葵青區,為全港惟一橫跨九龍及新界界線之社區。荔枝角原名孺地腳( 或作「孺仔腳」),源於客家話,解作「兒子在沙灘上的腳印」,後來雅化為「荔枝角」。改用「荔枝角」之名是由於該處本來是一個圓形的海角,有如一顆荔枝突出海。翻閲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已卯(即公元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的<官富司管屬村莊名單>,只有「深水莆」(即後來的深水埗)、「長沙灣」等地名,而没有「孺地脚」或「荔枝角」,故推測早年荔枝角一帶较為荒僻。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油庫曾遭日軍破壞。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1959年至1969年期間,該處曾為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其後遷往廣播道。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後來改建為美孚新邨。1968至1978年,美孚新邨八期先後分落成入伙,合共99座提供13,149個單位,成爲為香港樓宇座數最多的住宅屋苑。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荔枝角歷史介紹
荔枝角原名孺地腳( 或作「孺仔腳」),源於客家話,解作「兒子在沙灘上的腳印」,後來雅化為「荔枝角」。改用「荔枝角」之名是由於該處本來是一個圓形的海角,有如一顆荔枝突出海。翻閲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已卯(即公元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的<官富司管屬村莊名單>,只有「深水莆」(即後來的深水埗)、「長沙灣」等地名,而没有「孺地脚」或「荔枝角」,故推測早年荔枝角一帶较為荒僻。
荔枝角氣候介紹
然而雨量均較夏季明顯減少,濕度與雲量同步下降,使本港天氣會變得非常穩定,不過近數年來受全球暖化、聖嬰影響關係增加受到潮濕偏東氣流機會及高空受偏南氣流影響,可能增加出現陰暗潮濕天氣的機會,尤其2011至2018年11月持續八年出現此情況。(來源:維基百科荔枝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