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or #NewNorma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隨著 #疫情 在美國不斷有下滑的跡象,美國人也漸漸開始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了。筆者在外面,看到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連筆者自己也不是嚴格地經常戴著口罩),很多公司也讓員工回到辦公室工作,檢測、疫苗證明等等措施也逐漸消失。

雖然遠在歐洲連接出現了 #Omicron BA.2、XE等等變種,但暫時也沒有打亂美國人對於迎接疫前生活的決心,鐵了心要與病毒共存。(當然,也有少部分朋友還沒有走出疫情的陰霾。)筆者也曾懷疑過,到底可不可以回到疫情前的生活,但現在的美國,基本上是當Omicron「無到」。

反觀 #香港,儘管前面數波疫情都可以成功「#清零」(按:筆者很不喜歡這個詞語),但到第五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最近的確診人數雖然從每天數萬人回落,但每天的確診人數還是有數千人,各種抗疫措施層出不窮,仍然不能遏制疫情,更嚴重不斷地打亂市民生活。

筆者無法評論兩地抗疫工作的優劣,不過還是想問大家,美港相比,你更能接受哪一種抗疫工作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trick Chan的沙龍
7會員
55內容數
新的一波移民潮又來了,美國是其中一個熱門的理想地方。可能大家有很多問題,也預計不到會有什麼挑戰。 作為移民美國二十多年的先鋒,站在美國與香港中間,可能可以幫到大家解答一些了解美國生活上的一些問題,或者是為移民這個題目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Let's do this! 移民美國,的確 #像極了愛情
Patrick C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3
筆者最近抱恙,所以想不到有什麼題目可以寫。不過最近 #Omicron 肆虐之下,西方國家紛紛說Omicron的出現,是疫症在2022的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Thumbnail
2022/01/23
筆者最近抱恙,所以想不到有什麼題目可以寫。不過最近 #Omicron 肆虐之下,西方國家紛紛說Omicron的出現,是疫症在2022的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Thumbnail
2021/07/15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不是新鮮熱辣,但是仍然想為大家說一下今年 #美國獨立日 的經歷。 今年的美國獨立日,剛巧在教會度過,在詩歌敬拜快將完結之際,領敬拜的姊妹唱出了 #AmericaTheBeautiful 這一首歌⋯⋯
Thumbnail
2021/07/15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不是新鮮熱辣,但是仍然想為大家說一下今年 #美國獨立日 的經歷。 今年的美國獨立日,剛巧在教會度過,在詩歌敬拜快將完結之際,領敬拜的姊妹唱出了 #AmericaTheBeautiful 這一首歌⋯⋯
Thumbnail
2021/04/21
搬家,#像極了愛情。發現地方不對,要儘早止蝕離場。 這幾個星期,在網上連接認識了幾個同一週從加州搬過來德州的香港人家庭,加上之前在網上看到從加州搬過來的台灣網紅們,「加州逃亡潮」就有如聖經裡面《出埃及記》的規模,與「香港移民潮」相比實在差別不大。
Thumbnail
2021/04/21
搬家,#像極了愛情。發現地方不對,要儘早止蝕離場。 這幾個星期,在網上連接認識了幾個同一週從加州搬過來德州的香港人家庭,加上之前在網上看到從加州搬過來的台灣網紅們,「加州逃亡潮」就有如聖經裡面《出埃及記》的規模,與「香港移民潮」相比實在差別不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沒有反送中運動,武肺病毒,也許就不會出現,及在實驗室洩漏出來。
Thumbnail
沒有反送中運動,武肺病毒,也許就不會出現,及在實驗室洩漏出來。
Thumbnail
每日疫情局勢還是瞬息萬變,只期待儘速找到更適合每個城市區域的方式,讓人們也早日回到過去的承平生活。
Thumbnail
每日疫情局勢還是瞬息萬變,只期待儘速找到更適合每個城市區域的方式,讓人們也早日回到過去的承平生活。
Thumbnail
本書摘錄自詹姆斯·瑞卡茲所著的書籍,探討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的衝擊。作者分析疫情的影響,並提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涵蓋疫情的起源、各國政府的應對措施、疫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後疫情時代的投資策略等面向。
Thumbnail
本書摘錄自詹姆斯·瑞卡茲所著的書籍,探討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的衝擊。作者分析疫情的影響,並提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涵蓋疫情的起源、各國政府的應對措施、疫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後疫情時代的投資策略等面向。
Thumbnail
2020年的同一時間,武漢發生疫情導致全球陷入最安靜的時刻,當時天空藍空氣好。2021年的同一時間,美國發生冰風暴導致德州陷入停滯,隨後馬來西亞及越南確診人數暴增,導致眾多產業陷入停擺,也因為一連串的巧合導致2021年出現嚴重的缺料問題,今年2022年你是否發現什麼歷史開始重演?那你打算如何應對?
Thumbnail
2020年的同一時間,武漢發生疫情導致全球陷入最安靜的時刻,當時天空藍空氣好。2021年的同一時間,美國發生冰風暴導致德州陷入停滯,隨後馬來西亞及越南確診人數暴增,導致眾多產業陷入停擺,也因為一連串的巧合導致2021年出現嚴重的缺料問題,今年2022年你是否發現什麼歷史開始重演?那你打算如何應對?
Thumbnail
SCovid疫情的反覆基本影響實體經濟復甦的腳步,如果要更快速即時的了解,究竟確診數和病床數的上升,會不會影響到實際的經濟運行和企業營運。有幾個比較即時的公開數據可以用來觀察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Thumbnail
SCovid疫情的反覆基本影響實體經濟復甦的腳步,如果要更快速即時的了解,究竟確診數和病床數的上升,會不會影響到實際的經濟運行和企業營運。有幾個比較即時的公開數據可以用來觀察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Thumbnail
「美國主要城市人口急速流失,移民也激減」 自由女神像下依然銘刻著那首詩: 「歡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貧困的, 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 那熙熙攘攘的被遺棄了的, 可憐的人們。 把這些無家可歸的 飽受顛沛的人們 一起交給我。 我高舉起自由的燈火!」 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美國人口正在流失......
Thumbnail
「美國主要城市人口急速流失,移民也激減」 自由女神像下依然銘刻著那首詩: 「歡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貧困的, 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 那熙熙攘攘的被遺棄了的, 可憐的人們。 把這些無家可歸的 飽受顛沛的人們 一起交給我。 我高舉起自由的燈火!」 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美國人口正在流失......
Thumbnail
在臺灣是很幸福的,因為COVID19 病毒在境內一直是零。但是外面的世界,真實呈現不是如此清零,只是臺灣媒體報導,已經不再熱衷報導外國的殘酷慘局了。 如果我告訴你,我們全世界,每天都是以12-14萬,確診病例增加!如果我告訴你,近日全球的全球確診人數將突破800萬人,你一定以為不關你的事吧! 外國的
Thumbnail
在臺灣是很幸福的,因為COVID19 病毒在境內一直是零。但是外面的世界,真實呈現不是如此清零,只是臺灣媒體報導,已經不再熱衷報導外國的殘酷慘局了。 如果我告訴你,我們全世界,每天都是以12-14萬,確診病例增加!如果我告訴你,近日全球的全球確診人數將突破800萬人,你一定以為不關你的事吧! 外國的
Thumbnail
關於疫情我們還是有太多誤解
Thumbnail
關於疫情我們還是有太多誤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