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BeginningOfTheEnd?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筆者最近抱恙,所以想不到有什麼題目可以寫。不過最近 #Omicron 肆虐之下,西方國家紛紛說Omicron的出現,是疫症在2022的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作為基督徒的筆者,對於這個名詞,有另外一個解釋,就是「基督再來之前的日子」,在此並不詳述。

所以我就在Google搜索了一下這個名詞,發現了一單新聞:「新奧爾良市罪惡猖狂,城市從以往的美好,開始進入終末」。有不少人歸咎於2020的黑人被警察不法殺害的事件,令警察被削權,加上對罪犯的寬容,沒有人負起責任,才導致今天這樣的局面。

是的,這兩年美國整體的情況,都不太怎麼好。以例子來說,就是最近出現在洛杉磯與芝加哥的火車貨物搶掠事件。雖然全球疫症在此事上有著一定的影響,但各地州政府為削減開支而選擇不嚴懲罪犯,這事並不合理。無論剛才所說的新奧爾良,或者是三藩市、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紐約等大城市,都正在面對這個難題。

到底大家在2022所盼望的“the Beginning of the End”,是讓美國的情況逐漸改善,還是會令美國繼續掉進無底的深淵?

衷心盼望2022美國會變得好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trick Chan的沙龍
7會員
55內容數
新的一波移民潮又來了,美國是其中一個熱門的理想地方。可能大家有很多問題,也預計不到會有什麼挑戰。 作為移民美國二十多年的先鋒,站在美國與香港中間,可能可以幫到大家解答一些了解美國生活上的一些問題,或者是為移民這個題目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Let's do this! 移民美國,的確 #像極了愛情
Patrick C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03
隨著 #疫情 在美國不斷有下滑的跡象,美國人也漸漸開始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了。筆者在外面,看到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連筆者自己也不是嚴格地經常戴著口罩),很多公司也讓員工回到辦公室工作,檢測、疫苗證明等等措施也逐漸消失。
Thumbnail
2022/04/03
隨著 #疫情 在美國不斷有下滑的跡象,美國人也漸漸開始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了。筆者在外面,看到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連筆者自己也不是嚴格地經常戴著口罩),很多公司也讓員工回到辦公室工作,檢測、疫苗證明等等措施也逐漸消失。
Thumbnail
2021/07/15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不是新鮮熱辣,但是仍然想為大家說一下今年 #美國獨立日 的經歷。 今年的美國獨立日,剛巧在教會度過,在詩歌敬拜快將完結之際,領敬拜的姊妹唱出了 #AmericaTheBeautiful 這一首歌⋯⋯
Thumbnail
2021/07/15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不是新鮮熱辣,但是仍然想為大家說一下今年 #美國獨立日 的經歷。 今年的美國獨立日,剛巧在教會度過,在詩歌敬拜快將完結之際,領敬拜的姊妹唱出了 #AmericaTheBeautiful 這一首歌⋯⋯
Thumbnail
2021/04/21
搬家,#像極了愛情。發現地方不對,要儘早止蝕離場。 這幾個星期,在網上連接認識了幾個同一週從加州搬過來德州的香港人家庭,加上之前在網上看到從加州搬過來的台灣網紅們,「加州逃亡潮」就有如聖經裡面《出埃及記》的規模,與「香港移民潮」相比實在差別不大。
Thumbnail
2021/04/21
搬家,#像極了愛情。發現地方不對,要儘早止蝕離場。 這幾個星期,在網上連接認識了幾個同一週從加州搬過來德州的香港人家庭,加上之前在網上看到從加州搬過來的台灣網紅們,「加州逃亡潮」就有如聖經裡面《出埃及記》的規模,與「香港移民潮」相比實在差別不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就在去年11月底,Omicron變種橫空出世,並且在南非,確診開始急劇上升。確診病例一度從200多例在幾天之內飆升到2000多例。 英國衛生局官員將這一變種稱為“迄今為止最糟糕的變種”,其突變數量是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德爾塔變種的兩倍。 WHO隨後正式將其按希臘字母排序,命名為“Omicron”。
Thumbnail
就在去年11月底,Omicron變種橫空出世,並且在南非,確診開始急劇上升。確診病例一度從200多例在幾天之內飆升到2000多例。 英國衛生局官員將這一變種稱為“迄今為止最糟糕的變種”,其突變數量是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德爾塔變種的兩倍。 WHO隨後正式將其按希臘字母排序,命名為“Omicron”。
Thumbnail
2020年的同一時間,武漢發生疫情導致全球陷入最安靜的時刻,當時天空藍空氣好。2021年的同一時間,美國發生冰風暴導致德州陷入停滯,隨後馬來西亞及越南確診人數暴增,導致眾多產業陷入停擺,也因為一連串的巧合導致2021年出現嚴重的缺料問題,今年2022年你是否發現什麼歷史開始重演?那你打算如何應對?
Thumbnail
2020年的同一時間,武漢發生疫情導致全球陷入最安靜的時刻,當時天空藍空氣好。2021年的同一時間,美國發生冰風暴導致德州陷入停滯,隨後馬來西亞及越南確診人數暴增,導致眾多產業陷入停擺,也因為一連串的巧合導致2021年出現嚴重的缺料問題,今年2022年你是否發現什麼歷史開始重演?那你打算如何應對?
Thumbnail
筆者最近抱恙,所以想不到有什麼題目可以寫。不過最近 #Omicron 肆虐之下,西方國家紛紛說Omicron的出現,是疫症在2022的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Thumbnail
筆者最近抱恙,所以想不到有什麼題目可以寫。不過最近 #Omicron 肆虐之下,西方國家紛紛說Omicron的出現,是疫症在2022的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Thumbnail
先講結論,筆者認為回調仍是買點。因為從上季整體企業財報獲利來看,經濟基本面良好,並無改變。到了Q4,雖通膨與供應鏈問題持續,但需求強勁仍可抵消其負面影響。 但Omicron打亂了聯準會的如意算盤,經濟復甦是否能良性延續,聯準會未來的態度至關重要。
Thumbnail
先講結論,筆者認為回調仍是買點。因為從上季整體企業財報獲利來看,經濟基本面良好,並無改變。到了Q4,雖通膨與供應鏈問題持續,但需求強勁仍可抵消其負面影響。 但Omicron打亂了聯準會的如意算盤,經濟復甦是否能良性延續,聯準會未來的態度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0 的那些千萬個糟糕之中,我們身邊也出現了一些疫情帶來的好事。過去我們都只忙著沮喪,而沒有停下來為這些好事擊個掌。努力想幾個 2020 的好事跟朋友們分享吧,大家都需要一些正面的消息。
Thumbnail
2020 的那些千萬個糟糕之中,我們身邊也出現了一些疫情帶來的好事。過去我們都只忙著沮喪,而沒有停下來為這些好事擊個掌。努力想幾個 2020 的好事跟朋友們分享吧,大家都需要一些正面的消息。
Thumbnail
(圖:flickr) 「廣」、「深」至少可以是未來三年的可見狀態,「廣」在於目前世界永遠都有新事物的誕生,「深」在於身為造物者的人,終於意識到自身也有敵不過的事物,像是瘟疫、戰爭,都有可能捲土而來。 之所以會有這一篇文章的誕生,是因為近期總是在社群平台上看到朋友抱怨,像是2020年到底怎麼了?那麼多
Thumbnail
(圖:flickr) 「廣」、「深」至少可以是未來三年的可見狀態,「廣」在於目前世界永遠都有新事物的誕生,「深」在於身為造物者的人,終於意識到自身也有敵不過的事物,像是瘟疫、戰爭,都有可能捲土而來。 之所以會有這一篇文章的誕生,是因為近期總是在社群平台上看到朋友抱怨,像是2020年到底怎麼了?那麼多
Thumbnail
在台灣迎來第10天零確診,以及第35天無本土病例後,台灣的防疫可算是進入另外一個階段。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這場傳染病的終點似乎仍遙不可及,尤其是在美國紐約。為此,筆者從自身經歷出發,嘗試整理這兩個多月來在紐約的見聞,以及自事發以來的觀察紀錄...
Thumbnail
在台灣迎來第10天零確診,以及第35天無本土病例後,台灣的防疫可算是進入另外一個階段。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這場傳染病的終點似乎仍遙不可及,尤其是在美國紐約。為此,筆者從自身經歷出發,嘗試整理這兩個多月來在紐約的見聞,以及自事發以來的觀察紀錄...
Thumbnail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Thumbnail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