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怪奇事件簿】之 【重點別放在配息率!】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高配息型商品」一直都是台灣金融商品銷售的主流,
但「配息率」不該是財務規劃中的重點,至少在財富累積階段並不是。

養財富就像養孩子一樣,不同時期有不同重點。

小孩剛出生時,該在意他有沒有長高、長肉等等;
等他成年後,在意的就是身材維持穩定,健康長壽,不要變成圓肚胖大叔。

★財富累積階段(孩子還小)

重點該放在「讓資產增值」(長高長肉)!

「持續投入+長期投資」,
目標是有一天,這包財富可以大到讓你不用為錢工作。

這個時期,有沒有配息絕對不是重點,
就跟你不可能期望孩子還在求學階段,就要去打工賺錢並且給你孝親費一樣。

★退休階段(孩子已成年)

等到這包財富長得夠高夠有肉,重點就該轉而放在「資產穩定」,
藉由「分散投資+調整結構」,來確保你的資產不會隨著市場大幅波動。

這時你不會希望市場又來個什麼海嘯的,讓資產跌到30幾歲時的水位…,
而回不去的是你的青春歲月。

這個時期,配息率或許是個考量因素,但我還是不會說它是重點。
高配息型的商品,配息來源多半會侵蝕本金,
這跟直接賣股票換現金有什麼差異?
配息我還得繳稅,但賣股票的證券交易所得可是免稅阿~

最後幫大家總複習:

√還沒退休:力求資產增值
√已經退休:追求資產穩定
√被動收入:透過資產變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聽張簡講幹話的沙龍
17會員
78內容數
2022/04/06
我在提供客戶家庭財務諮詢的時候,發現大家的管理模式大略分為以下三種: 1. 夫妻各自管理投資,互不干涉。 2. 交給比較會投資的一方全權決策,另一個人領零用錢(很可憐🥺) 3. 共同管理一個家庭帳戶,雙方共同決策投資內容。
Thumbnail
2022/04/06
我在提供客戶家庭財務諮詢的時候,發現大家的管理模式大略分為以下三種: 1. 夫妻各自管理投資,互不干涉。 2. 交給比較會投資的一方全權決策,另一個人領零用錢(很可憐🥺) 3. 共同管理一個家庭帳戶,雙方共同決策投資內容。
Thumbnail
2022/04/06
今天來上一點總體經濟的課程。 繼美國聯準會週三宣布升息,台灣央行也在昨天(3/17)宣布升息1碼,緊接著英國也宣佈升息(連續3次) 升息是什麼? 1碼是多少? 對於你我又有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2022/04/06
今天來上一點總體經濟的課程。 繼美國聯準會週三宣布升息,台灣央行也在昨天(3/17)宣布升息1碼,緊接著英國也宣佈升息(連續3次) 升息是什麼? 1碼是多少? 對於你我又有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2022/04/06
前陣子丈母娘跟著旅行團去台中賞花,還沒到中午,就傳來不好的消息... 她老人家踩階梯的時候,不小心踩空扭到腳,腫了個像麵龜一樣。 回來立刻帶她去骨科照X光,發現骨頭出現裂痕,需要休養兩三個月。 500元臺幣啊!!
Thumbnail
2022/04/06
前陣子丈母娘跟著旅行團去台中賞花,還沒到中午,就傳來不好的消息... 她老人家踩階梯的時候,不小心踩空扭到腳,腫了個像麵龜一樣。 回來立刻帶她去骨科照X光,發現骨頭出現裂痕,需要休養兩三個月。 500元臺幣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註:問題皆直接引用至論壇中之討論 Q1:是否該關注總報酬 投資的初始目標不應該只有總報酬這一件事,如何把收入跟勞力進行脫鉤也是一個方向。畢竟每個人的職涯未來性是不一樣的,若對一個收入成長低或不穩定的談市值放20年再來換現金流,可行的機率一定是比收入成長高或穩定工作的市值投入20年,還要低很多,加
Thumbnail
註:問題皆直接引用至論壇中之討論 Q1:是否該關注總報酬 投資的初始目標不應該只有總報酬這一件事,如何把收入跟勞力進行脫鉤也是一個方向。畢竟每個人的職涯未來性是不一樣的,若對一個收入成長低或不穩定的談市值放20年再來換現金流,可行的機率一定是比收入成長高或穩定工作的市值投入20年,還要低很多,加
Thumbnail
退休金存10年,就有900萬,是怎麼做到的?現在沒錢投資怎麼辦?
Thumbnail
退休金存10年,就有900萬,是怎麼做到的?現在沒錢投資怎麼辦?
Thumbnail
複利的威力需要紀律的執行 為什麼36歲, 要把投資比重降到3.6萬/年? 因為有可能有小孩了。 可是被動收入 不能因為有小孩就中斷執行 51歲開始被動收入40.1萬/年 61歲開始,被動收入74.7萬/年 65歲開始,被動收入95萬/年
Thumbnail
複利的威力需要紀律的執行 為什麼36歲, 要把投資比重降到3.6萬/年? 因為有可能有小孩了。 可是被動收入 不能因為有小孩就中斷執行 51歲開始被動收入40.1萬/年 61歲開始,被動收入74.7萬/年 65歲開始,被動收入95萬/年
Thumbnail
有網友跟我討論,他認為生活支出變多,能夠幫孩子存股的金額逐漸變成壓力,我請他量力而為,並且從中提出一些看法跟他分享。 一、孩子有的是時間 二、加強孩子的財商教育 三、設立目標由小兒大 四、操作上的分享
Thumbnail
有網友跟我討論,他認為生活支出變多,能夠幫孩子存股的金額逐漸變成壓力,我請他量力而為,並且從中提出一些看法跟他分享。 一、孩子有的是時間 二、加強孩子的財商教育 三、設立目標由小兒大 四、操作上的分享
Thumbnail
繼前天與同事分享投資理財這件事, 他誤以為小孩必須要年滿18歲才能開證券戶, 我想這誤會可大了,誤解了這樣地資訊。 可惜了18年的複利機會。 在複利中的72法則, 假設投資5%年化報酬的標的, 並讓股息再投入, 72÷5=14.4 平均14.4年就可以讓資產翻倍。 範例一: 單筆投入50萬資金, 選
Thumbnail
繼前天與同事分享投資理財這件事, 他誤以為小孩必須要年滿18歲才能開證券戶, 我想這誤會可大了,誤解了這樣地資訊。 可惜了18年的複利機會。 在複利中的72法則, 假設投資5%年化報酬的標的, 並讓股息再投入, 72÷5=14.4 平均14.4年就可以讓資產翻倍。 範例一: 單筆投入50萬資金, 選
Thumbnail
「高配息型商品」一直都是台灣金融商品銷售的主流, 但「配息率」不該是財務規劃中的重點,至少在財富累積階段並不是。 養財富就像養孩子一樣,不同時期有不同重點...
Thumbnail
「高配息型商品」一直都是台灣金融商品銷售的主流, 但「配息率」不該是財務規劃中的重點,至少在財富累積階段並不是。 養財富就像養孩子一樣,不同時期有不同重點...
Thumbnail
在坊間的理財教學中,複利的概念不斷地促使人們盡早投資。告訴著人們:只要早點投入資產,就可以使資產指數成長。影片中不假設風險,只看報酬率的說法儘管不全面,仍然呈現了複利的威力。如同影片中的試算,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然而實際的資產累積,不同於上述試算。
Thumbnail
在坊間的理財教學中,複利的概念不斷地促使人們盡早投資。告訴著人們:只要早點投入資產,就可以使資產指數成長。影片中不假設風險,只看報酬率的說法儘管不全面,仍然呈現了複利的威力。如同影片中的試算,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然而實際的資產累積,不同於上述試算。
Thumbnail
最近有收到幾位網友私下詢問的問題,因為內容不涉及個人隱私,所以寫成一篇文章一起回覆,讓其他有類似情況的人也可以共同參考。 「我已婚,有個4歲小孩,還有房貸,付了房貸之後,每個月都很難剩下錢,目前幾乎沒有儲蓄,請問我要如何存退休金?」 您的情況,目前小孩應該是就讀幼稚園,這時候大概是除了大學以外,
Thumbnail
最近有收到幾位網友私下詢問的問題,因為內容不涉及個人隱私,所以寫成一篇文章一起回覆,讓其他有類似情況的人也可以共同參考。 「我已婚,有個4歲小孩,還有房貸,付了房貸之後,每個月都很難剩下錢,目前幾乎沒有儲蓄,請問我要如何存退休金?」 您的情況,目前小孩應該是就讀幼稚園,這時候大概是除了大學以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