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頻道第一篇音樂文,隆重推介本人2021下半至2022上半的年度最愛專輯沒有之一:我是機車少女《
25》。愛到不知道該怎麼辦,「請你不要只會愛愛不懂愛。」初次見面就是聽到元耕這樣唱,只好發文以示我的愛。
我是機車少女,性別:其他。「不好意思,是這樣的,我是機車少女是一個宣言,代表著性別表現的自由⋯⋯」 誰是機車少女?沒想過這問題,我最常播放的歌單叫做「第二人稱,送給自己」。所以是誰?當然是我。
我是機車少女《25》於2021三月獨立發行,根據內容顯示,他們不是你的藝術品。圖片來自我是機車少女 | StreetVoice
我是機車少女將自己定位為experimental pop,實驗波普。實驗波普是什麼?拼貼大眾文化元素,創造多變創新的聲響實驗。多麼符合我的心智結構(?)
戀愛大抵是這麼回事,巧合堆疊起來就成了命中注定。就比方說,〈
Half-full〉中這段歌詞:
一整夜,我好累
床頭的燈開了又關
玻璃狀態不要碰
就不會碎
〈
Average〉精彩的人稱轉換,與自己的身體對決、鏡子裡的人、撕裂我的情緒,以及關於後悔,後悔我說過的每句話,後悔這一切。除了共鳴滿點以外,這首的曲子是我最喜歡的。
〈
Sunburn〉則相當符合我的人生情境,每一次進行社交行為,都十分適宜搭配此曲及我的焦慮一起服用。重複聆聽到我能把歌詞默背出來的程度。喜歡程度與〈
Average〉並列第一。
〈
愛愛不懂愛 AiAi〉具有初戀的地位,初次聽到是2021下半,若無其事過著生活,而領著我在2022上半年墜入這張專輯。這首歌,能夠解釋我是機車少女吸引我的機制是如何運作的。
為什麼我是機車少女能吸引我,最重要的是音樂(好像廢話),我的意思是,音樂的技術。這是唯一能讓我把歌聽完的理由。《
25》是機少的第三張EP,也是到了這張專輯,機少的音樂才足夠能說服人。
音樂技術,我看重的是器樂和人聲的音色。我聽樂團經常是這樣,喜歡beat、編曲、器樂音色,但不喜歡人聲(於是演變成愛聽 Math rock)。我是機車少女過關了。
但那些我不喜歡的人聲,不只是音色、唱功的問題,這時關鍵才出現了:歌詞、樂團傳遞給我的訊息。這才是靈魂、血肉。這才是人格魅力,唯一能讓我愛上一個人/團的理由。
這時候,我是機車少女的前兩張專輯,反倒成了我真正愛上他們的,不可或缺的理由。即使有許多不夠好聽,但夠敢、夠獨特、夠做自己。他們對「不落俗套」的追求是很成功的。
最後,我是機車少女其實是一個期間限定的計畫,發完五張EP就解散。這一點我非常喜歡。就好像能看著他們進化,養成系,階段性。這段路就讓我們一起走,成為更好的人各自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