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世界地球日」:1970世界性環境保護運動元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22年4月22日,第52屆「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將到來~

raw-image

回顧2021年的地球日主題「修復地球(Restore Our Earth)」,是呼籲人們付出實際行動表達對地球的關懷,與思考如何減少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並改善恢復我們的地球環境。

而這屆2022年的行動主題,則是「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期許公眾以大膽的行動、創新與實行,藉由綠色經濟、落實永續商業模式,來建立健康的城市、國家及經濟,打造一個豐饒且公平的未來。

順應近日國際局勢因俄烏戰爭開打,而愈發顯化加遽的「能源短缺」「綠色通膨」問題(舊文回顧:【時事專題】能源短缺危機 引發全球抗議浪潮) 暢談導讀編輯為大家梳理了部分地球日的起源史料,並串接到自發性的世界草根呼籲活動的崛起--


二戰後美國經濟的高度發展/市場自由放任主義

raw-image

在二戰後的美國,經濟呈高度發展趨勢,工業產值逐漸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1/3),打破了英國工業的壟斷地位。

而以消耗自然資源為基礎的部門,如鋼鐵業、石油開採業等發展趨勢最為驚人。這些部門的迅速開展導致自然資源不斷被破壞與浪費。 同時,聯邦政府有意地放任自由市場經濟政策,更使無節制的開發土地與破壞自然資源的現象日益嚴重,但這種驚人的破壞速度,並未引起大多數積極展望未來的美國公眾的注意。

美國競選人物在參選演講時,時常說道的

“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

就是指代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經濟龍頭的這段時期。

raw-image
在60年代以前的美國的報紙或書刊裡,幾乎找不到『環境保護』這個詞。

當時還甚少有人認識到,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 地大物博、美麗富鐃的北美新大陸使眾多移民們相信,美國的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美國人的這種盲目樂觀心理又更加劇了資源的浪費。


60-90年代 自然資源保護運動開展

在20世紀中期,美國的部分領導人物與有識之士開始為自然資源過快的消耗速度,及為可預見的後果表示深切憂慮。而當時頻發的環境汙染事故,如多諾拉煙霧事件、貨輪漏油等,使環境污染問題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raw-image

環境保護主義者奧爾多·利奧波德,在1949年出版了《沙郡年記》,書中提到的「土地倫理」,被視作美國環境保護運動的劃時代之書。

raw-image
利奧波德認為:『土地倫理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它暗含著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

這是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上,第一次有人打破人類中心論的桎梏,重新安排了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認為人類亦只是整個生態系統中的一員。

不過該倫理的提出,在50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發展的時期,雖然有引起部分人士注意,卻沒有普遍進入普通民眾的視野--「即使在那些認可了這種生態系統論的人們中間,利奧波德的理論也被很多人概念化了。」

直到70年代,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Gaylord Nelson)與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Denis Allen Hayes),共同發起的「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草根運動。環境保護的呼聲與浪潮才在美國遍地開花--


「地球日之父」蓋洛德.尼爾森(Gaylord Nelson)

Gaylord Nelson (1916-2005) 是 20 世紀為環境汙染和社會不公進行抗爭的領軍人物。

raw-image

在50年代,尼爾森就任兩屆威斯康辛州州長時,便開始致力於整治與改革當地的民生與經濟發展,並為城鄉發展平衡做了極大的貢獻。憑著良好的聲譽與政績,尼爾森於1962年進入美國參議院。

「From the land, for the people」發源於土地,回饋於人民

當時美國經濟正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飛躍盛況,但尼爾森從不忽視技術創新與產業快速擴張下帶來的社會與生態成本。

他拒絕接受經濟繁榮與環境保護相悖的觀點,積極遊說參議院在推行經濟發展政策下,亦須同步正視生態問題。而他在參議院奮鬥的當下,也與當時的美國總統詹森,共同推動了打擊貧困的民權立法與相關就業援助項目,如「綠色拇指」(Green Thumb project)。

他說道:

Environment is all of America and its problems. It is rats in the ghetto. It is a hungry child in a land of affluence. It is housing not worthy of the name; neighborhoods not fit to inhabit.

「環境是整個美國都必須重視的問題。它就如同貧民窟裡遊蕩的老鼠;是富裕土地上的一個面黃肌瘦的孩子。它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居室;不宜於居住的社區。」

raw-image

但當時正逢美國與越南的長期越戰(1955-1975),尼爾森早早公開反對這場戰事及它帶來的龐大國防開支,他認為這些開支轉移了國內的資金,與讓政府將注意力從國內的危機上轉移開來

raw-image


「地球日」草根行動主義(Grassroots Activism)

1969年,尼爾森為了使當時的從政者更注意到越戰帶來的貧困危機,設計了一個新的呼籲模式,是藉由廣大群眾的賦權效應,迫使國家正視問題

於是他開始全美的校園巡迴演講,籌畫在次年的4月22日,大學間能共同響應以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這時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 丹尼斯•海斯(Denis Allen Hayes,也是未來知名的環保活動家),提出不如將運動定位在於全美國境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民眾行動(Grassroots Activism)

『貧困群眾才是最受環境危害所苦的一群人。』
『而這個議題需要所有人都站出來說話!』
raw-image

在1970年4月22日,當天至少有 2000 萬美國人,橫跨東西兩岸,老少齊聚一堂,共同為他們所在城市、州、國家與地球的生態問題,發出吶喊,並呼籲自己與周邊人群和當地官員,要為環境保護作出行動。

raw-image

1970第一屆地球日當天,位於費城(Philadelphia)的現場活動畫面↑

當天的地球日,可以說是環境政治開始被啟動的分水嶺。促成了「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成立以及多條環境保護法案的通過,更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的人類環境會議。


「世界的地球日」(Earth Day)

隨著環保議題愈來愈受到重視,在1990年「地球日」環保活動邁向20周年時,終於走向世界舞台,成功獲得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各地國家與相關環境保護組織響應。

共動員了140多個國家,超過2億人口參與「世界地球日」的活動,自此「世界地球日」成為全球性的環保運動。

raw-image

到了今年,地球日的環保呼籲草根精神依舊在持續著,每年隨著不同主題的出現,都給群眾帶來不同的反思,與衍生新的計畫。

今年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觀看到這裡的你,是否也有產生的新的想法呢?


撰文者/ 暢談文化導讀編輯


Facebook粉絲專頁 :暢談文化

Instagram : ctalk_international

「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https://www.c-talk.com/index.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暢談文化的沙龍
17會員
37內容數
藉由繪本裡生動的語句與圖畫,輔以細緻賞析,時事延伸,與大小讀者共遊於燦爛翩韆的故事殿堂--
暢談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8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4/03/08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4/02/23
2024臺北國際書展在兒童沙龍舉辦的首場活動,由潘小慧教授主講,探討孩子與父母在選購繪本時的價值觀和興趣,並分享了好繪本的三大要點。潘教授以兒童哲學教育者的立場,強調繪本的解讀與學習開放性,並推薦了三本充滿藝術性的繪本。 也邀請大家前來暢談文化 攤位A316 走走逛逛 !
Thumbnail
2024/02/23
2024臺北國際書展在兒童沙龍舉辦的首場活動,由潘小慧教授主講,探討孩子與父母在選購繪本時的價值觀和興趣,並分享了好繪本的三大要點。潘教授以兒童哲學教育者的立場,強調繪本的解讀與學習開放性,並推薦了三本充滿藝術性的繪本。 也邀請大家前來暢談文化 攤位A316 走走逛逛 !
Thumbnail
2024/01/26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2024/01/26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改善
Thumbnail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改善
Thumbnail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
Thumbnail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
Thumbnail
  今天是第54屆的世界地球日,該節日源於1970年的美國校園,並於1990年第20屆時推向世界,如今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然而,全球的環境保護運動無疑是失敗的,全球對環境持續破壞,每分鐘仍有約10個足球場的原始森林消失。造成的結果是,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化石能源補貼、人均肉類產量、地表高溫
Thumbnail
  今天是第54屆的世界地球日,該節日源於1970年的美國校園,並於1990年第20屆時推向世界,如今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然而,全球的環境保護運動無疑是失敗的,全球對環境持續破壞,每分鐘仍有約10個足球場的原始森林消失。造成的結果是,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化石能源補貼、人均肉類產量、地表高溫
Thumbnail
4/22 是地球日。 地球日始於 1970 年,由當時參議員 Gaylord Nelson 發起。 1969 年 1 月,聖塔芭芭拉漏油事件導致許多海洋生物死亡,使人們開始反省人類對自然與生物的危害。
Thumbnail
4/22 是地球日。 地球日始於 1970 年,由當時參議員 Gaylord Nelson 發起。 1969 年 1 月,聖塔芭芭拉漏油事件導致許多海洋生物死亡,使人們開始反省人類對自然與生物的危害。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源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旨在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源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旨在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Thumbnail
我們即將迎來4/22的世界地球日!你知道世界地球日是怎麼誕生的嗎?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什麼呢?快來了解吧~👀
Thumbnail
我們即將迎來4/22的世界地球日!你知道世界地球日是怎麼誕生的嗎?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什麼呢?快來了解吧~👀
Thumbnail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你今天愛地球了嗎? 如果你還在思考該如何採取實際的行動,來看這些書肯定可以給你很多幫助!
Thumbnail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你今天愛地球了嗎? 如果你還在思考該如何採取實際的行動,來看這些書肯定可以給你很多幫助!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 Earth Day】 投資我們的星球 圖/文:佛光佛陀紀念館 身為地球的一份子,你認識多少呢?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地球知識吧🔎 地球年齡在專家的觀測下大約介於45億至46億年,在這時間軸下孕育了無數可貴的生命,但人類開始對環境保護產生意識,也不過是52年前的事。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 Earth Day】 投資我們的星球 圖/文:佛光佛陀紀念館 身為地球的一份子,你認識多少呢?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地球知識吧🔎 地球年齡在專家的觀測下大約介於45億至46億年,在這時間軸下孕育了無數可貴的生命,但人類開始對環境保護產生意識,也不過是52年前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