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重新省思人與土地的關係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今天是第54屆的世界地球日,該節日源於1970年的美國校園,並於1990年第20屆時推向世界,如今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然而,全球的環境保護運動無疑是失敗的,全球對環境持續破壞,每分鐘仍有約10個足球場的原始森林消失。造成的結果是,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化石能源補貼、人均肉類產量、地表高溫、海表溫度和海平面上升程度皆創下新高。是時候重新省思人與土地的關係。


  美國野生生物管理之父利奧波德(Aldo Leopold, 1887—1948),在其代表作《沙郡年紀》中提出人與土地(包含土壤、水、植物和動物)新的倫理關係—土地倫理。利奧波德指出,當時人與土地的關係僅是經濟關係、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而非平等、相互尊重的義務關係。從生態系統中可知,生物之間的互動並非奠基於經濟,而是相互依存,如:食肉動物的食物不只是獵物,更包含無數的昆蟲和植物。


  土地仍持續遭受破壞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環境保護教育的失敗。目前的環境保育教育少有提到個人利益以外的土地義務。環境保護教育必須讓人真正理解生態環境;即人類並非征服者,而是相互依存群體中的一員,人類具有義務,需考量、尊重其他生物共同體,以維持該社群的和諧與穩定。故自然並非資源、商品,而是社群平等的一員。  人類無法獨立於土地而存在,食衣住行都仰賴於土地。如:歷史並不只是人類的歷史,而是人與土地關係的歷史,土地適合人居,可種出作物,人才會在此生活、居住,形成歷史。


  在自身利益的經濟考量下,人類以為知道生態社群如何運作,知道區分何謂有價值或無價值。然而,即便今天最先進的科學,也不知道生物機制如何運作,且社群的經濟部分無法獨立於無非經濟部分下發揮作用。另經濟的重要性是被人類發明出來的,唯有當人類拿下經濟的眼鏡看待土地時,才能看見經濟以外的價值、真實的土地。


  綜上,近幾年「永續」概念興起,然而,該永續為的是延續人類,還是延續生物社群?利奧波德提出「生態良知」的概念作為補救人與土地關係的方法,即透過感知,看到、感受到、理解、愛上土地,建立融合土地的新價值觀與信念,進而產生自發的道德義務行為。而這需要你我每個人反思的投資;投資生物社群永續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8會員
66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2025年世界博覽會」於昨日盛大開幕,是繼五十五年前「1970年世界博覽會」後,再次回到日本大阪舉辦。不同的是,當時中華民國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有自己的「中華民國館」(由貝聿銘建築師設計),及六十八個邦交國。隔年退出聯合國,日本則於1972年與我國斷交。   如今,我國因非國際
Thumbnail
2025/04/14
  「2025年世界博覽會」於昨日盛大開幕,是繼五十五年前「1970年世界博覽會」後,再次回到日本大阪舉辦。不同的是,當時中華民國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有自己的「中華民國館」(由貝聿銘建築師設計),及六十八個邦交國。隔年退出聯合國,日本則於1972年與我國斷交。   如今,我國因非國際
Thumbnail
2025/04/01
   近期,不管是陸配「亞亞」、「小微」和「恩綺」遭令離境,或區桂芝老師被調查,起因皆為「不當言論」。然而,何謂恰當或不當?言論有一套標準嗎?言論自由應該是有限制的,還是鄭南榕主張的「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當言論自由不再是百分之百時,是否連帶著思想也不再是百分之百的自由(寒蟬效應、自我審查)?
2025/04/01
   近期,不管是陸配「亞亞」、「小微」和「恩綺」遭令離境,或區桂芝老師被調查,起因皆為「不當言論」。然而,何謂恰當或不當?言論有一套標準嗎?言論自由應該是有限制的,還是鄭南榕主張的「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當言論自由不再是百分之百時,是否連帶著思想也不再是百分之百的自由(寒蟬效應、自我審查)?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前言 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自然生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森林逐漸被砍伐,生態系統也變得日益脆弱。保護森林和推動生態再生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文將探討森林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分析生態再生對森林保護的重要性,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重大使命。
Thumbnail
前言 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自然生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森林逐漸被砍伐,生態系統也變得日益脆弱。保護森林和推動生態再生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文將探討森林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分析生態再生對森林保護的重要性,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重大使命。
Thumbnail
今年世界環境日由沙烏地阿拉伯提出的主題「修復土地,對抗沙漠化和乾旱 Land restor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resilience」呼應當地與全球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和氣候問題,綠色和平呼籲全球政府和企業採取積極減碳措施,應對失控的氣候變遷 🔥
Thumbnail
今年世界環境日由沙烏地阿拉伯提出的主題「修復土地,對抗沙漠化和乾旱 Land restor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resilience」呼應當地與全球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和氣候問題,綠色和平呼籲全球政府和企業採取積極減碳措施,應對失控的氣候變遷 🔥
Thumbnail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改善
Thumbnail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改善
Thumbnail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
Thumbnail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
Thumbnail
  今天是第54屆的世界地球日,該節日源於1970年的美國校園,並於1990年第20屆時推向世界,如今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然而,全球的環境保護運動無疑是失敗的,全球對環境持續破壞,每分鐘仍有約10個足球場的原始森林消失。造成的結果是,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化石能源補貼、人均肉類產量、地表高溫
Thumbnail
  今天是第54屆的世界地球日,該節日源於1970年的美國校園,並於1990年第20屆時推向世界,如今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然而,全球的環境保護運動無疑是失敗的,全球對環境持續破壞,每分鐘仍有約10個足球場的原始森林消失。造成的結果是,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化石能源補貼、人均肉類產量、地表高溫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源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旨在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源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旨在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