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雜語也是話?
「開始把看起來很年輕的書從書架上取出,那些估計在60歲之後不會重讀的書。開始整理出清,二手拍賣。」
*****(分隔線)
所以書是不是也有年輕年長之分?或是永遠的常青樹?
年輕的書老了再讀就沒意思了吧!我是這麼想的。
2022.5.1
#關於閱讀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喜歡讀詩是不分年齡。 年輕讀詩,也許只是被優美的詞句吸引。 中年讀詩,也許是被俗事纏身後,隱遁其中的救贖。 暮年讀詩,則是對世事的了然。 敻虹《記得》這首詩,從年輕時開始讀它,深深印刻在腦海裡。
前言 家裡留有一些舊雜誌,偶而翻翻,或可了解當初雜誌的預言是否準確?其說法是否尚有價值?我翻的這本是2019年6.5-6.18的天下雜誌,674集,封面標題是《聰明慢老》。 慢老典範 台灣平均壽命八十,健康壽命七十一。出外常見上了年紀的,走路、行動緩慢,甚至坐在輪椅,鼻上插著管子的老者
Thumbnail
我不喜歡舊物、舊書,而喜歡乾淨整潔的新書,但舊書,尤其是很有歷史的舊書,承載了歷代主人滿滿的回憶,它們的價值難以估計,比新書價錢多出好幾倍、好幾十倍者,所在多有。
Thumbnail
  小鎮上有一家老式書店,門面破舊,但藏書豐富。我最喜歡在那裡浪費時光,靠在舊木書架前,隨手翻開一本陌生的書。   那天,我拿起一本精裝的詩集,打開後,一片樹葉隨風飄落。樹葉已經枯黃,幾乎透明,但形狀完整,仿佛剛從樹上脫落。我將它拾起,細細端詳,樹葉邊緣處有幾個小洞,大概是蟲蛀過的痕跡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老了,看的書愈來愈少,字也愈看愈慢,這本都快看成五十年了。 寫的只是自已的想法,跟歷史的觀點什麼的不太相干 記得我剛翻書的時後,翻出來一整個壓抑感,跟寫書人的文筆無關,是那個年代給人的一種煩躁,一種凡事都規定好和格式好的不自由。
Thumbnail
嗨,過年期間都還好嗎? 今天想聊聊,關於書的話題...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喜歡讀詩是不分年齡。 年輕讀詩,也許只是被優美的詞句吸引。 中年讀詩,也許是被俗事纏身後,隱遁其中的救贖。 暮年讀詩,則是對世事的了然。 敻虹《記得》這首詩,從年輕時開始讀它,深深印刻在腦海裡。
前言 家裡留有一些舊雜誌,偶而翻翻,或可了解當初雜誌的預言是否準確?其說法是否尚有價值?我翻的這本是2019年6.5-6.18的天下雜誌,674集,封面標題是《聰明慢老》。 慢老典範 台灣平均壽命八十,健康壽命七十一。出外常見上了年紀的,走路、行動緩慢,甚至坐在輪椅,鼻上插著管子的老者
Thumbnail
我不喜歡舊物、舊書,而喜歡乾淨整潔的新書,但舊書,尤其是很有歷史的舊書,承載了歷代主人滿滿的回憶,它們的價值難以估計,比新書價錢多出好幾倍、好幾十倍者,所在多有。
Thumbnail
  小鎮上有一家老式書店,門面破舊,但藏書豐富。我最喜歡在那裡浪費時光,靠在舊木書架前,隨手翻開一本陌生的書。   那天,我拿起一本精裝的詩集,打開後,一片樹葉隨風飄落。樹葉已經枯黃,幾乎透明,但形狀完整,仿佛剛從樹上脫落。我將它拾起,細細端詳,樹葉邊緣處有幾個小洞,大概是蟲蛀過的痕跡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老了,看的書愈來愈少,字也愈看愈慢,這本都快看成五十年了。 寫的只是自已的想法,跟歷史的觀點什麼的不太相干 記得我剛翻書的時後,翻出來一整個壓抑感,跟寫書人的文筆無關,是那個年代給人的一種煩躁,一種凡事都規定好和格式好的不自由。
Thumbnail
嗨,過年期間都還好嗎? 今天想聊聊,關於書的話題...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