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的戰爭終局,俄羅斯的戰略遠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11月10日,歷時6周的高加索衝突終告落幕,在俄羅斯維和部隊強力進駐下,亞美尼亞被迫簽署城下之盟,同意自1994年佔領的亞塞拜然7塊領土撤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 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就此重歸亞塞拜然管轄,26年的獨立幻夢終歸塵土。眼下亞美尼亞示威遍起,亞塞拜然則是一片歡欣鼓舞,成王敗寇,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如此變局,或許超出9月27日衝突爆發時,俄羅斯與交火雙方的初始盤算。綜觀此次衝突遞進,煙硝的爆燃實與過往無異:某一風平浪靜時分,前線某方蓄意挑釁、誤判情勢,以致雙方部隊擦槍走火、釀成戰端。依循舊例,兩國應在一陣比劃後,被區域共主俄羅斯勸上談判桌,讓隆隆砲聲消音在莫斯科的懷柔裡,即便雙方心知肚明,眼下停火不過權宜,卻終究能以拉鋸態勢共存,無改納卡的實質獨立。

raw-image

然而此次發展並未按照過往劇本。首先,交火雙方皆無意遵守停火協議,即便俄羅斯多次介入調停,協議卻皆在落筆幾刻後失效,談判最終淪為有名無實的外交秀;第二,與高加索接壤的土耳其姿態格外高調,自衝突之初,便頻替亞塞拜然搖旗吶喊,海內外土耳其人更是屢屢上街;第三,眼見上述發展,俄羅斯一反常態,不願再訴空談,更未大力支援亞美尼亞,而是在停火失效後,放任亞塞拜然一路推進,並在後者佔領納卡第二大城舒沙(Shusha)、迫近首府斯捷潘納克特(Stepanakert),又意外擊落俄羅斯軍機時,強勢進場,既迫雙方議和,更以維和之名開始駐軍。

此番南高加索劇變,雖有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舊怨鋪墊,也有新冠疫情忽起,致使各國須借戰火轉移經濟重擔的考量,但關鍵一擊,仍在俄羅斯的戰略決斷上。自納卡衝突成形起,北方巨熊的地緣之手便不曾離去,經此一役,更將持續經緯南高加索政局。

raw-image

蘇聯崩解,方有納卡獨立

由歷史視角觀之,高加索自17世紀起,便是俄羅斯與波斯、鄂圖曼的緩衝地,信仰多樣、族群複雜,主權歸屬更是屢屢更迭。納卡本身,雖曾是亞美尼亞王國一隅,但在歷史淘洗下,波斯、阿拉伯、蒙古、突厥王朝紛沓而至,信奉伊斯蘭的突厥人口已在此生根,亞美尼亞人早失優勢;之所以再成多數,關鍵便是俄羅斯帝國的邊疆政策。

有別於波斯的多年經營,俄羅斯直到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統治時,才初次接觸高加索,為求後發先至,其選擇扶植同屬基督信仰的亞美尼亞人,不僅計劃性地將其遷入巴庫(今亞塞拜然首都)等穆斯林聚居地,也自他處招徠亞美尼亞僑民。在此脈絡下,納卡的亞美尼亞人口漸增,亞塞拜然人的生存空間自然受迫,民族衝突由此迸生,成了俄羅斯的地緣意難平。

長年以來,但凡俄羅斯內部生亂,兩族便要趁勢決勝負。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砲響,吹響了沙俄改朝換代的號角,也點燃南高加索民族戰火,雙方眼見俄羅斯中央無暇東顧,終於衝破桎梏兵戎相見,納卡由此反覆易主、鮮血遍地,直到1921年蘇聯紅軍開進高加索,衝突才暫有止息契機。

高加索的民族博弈 大國維穩的血色邊疆
近代以來,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先後爆發兩次車臣戰爭,致使俄羅斯深陷邊疆動盪與城市恐攻陰影,南高加索(外高加索)又在三大國與五個主權不完整政治實體間,交織上演各式衝突。戰火雖有止息一瞬,卻只是被「不戰不和」的恐怖平衡所封印。yentingliu-melek.medium.com

而針對納卡爭議,蘇聯起初維持政策慣性,承諾將此處劃歸亞美尼亞,卻遭史達林(Joseph Stalin)事後推翻。在共產國際擴張背景下,史達林有意將高加索作為地緣跳板,拉攏土耳其,更欲令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相互消耗,避免任一族群坐大,於是納卡終在1921年以自治州(NKAO)名義,劃入亞塞拜然版圖。此般規畫雖暫平戰火,卻也奠定納卡爭議的近代雛型。

1953年史達林逝世,納卡的亞美尼亞人不再安坐,開始上書莫斯科,盼望重歸亞美尼亞,甚至於1988年舉行非正式公投,卻皆未如願。然而公投之際,已是蘇聯末期,中央同樣鞭長莫及,於是雙方再次上演1917年的戲碼,開始了民族駁火,並在蘇聯解體後,於1991年爆發全面戰爭,最後仍是俄羅斯出面調停,雙方才終在1994年停火。但亞美尼亞已將亞塞拜然逐出納卡,更佔領阿國西部大片領土,種下兩國日後持續交戰的新仇。

對俄羅斯來說,如此發展,看似是邊疆民族衝突,實為己身在高加索的衰弱隱喻。帝國時期,兩族人民尚能在中央高壓下共處,十月革命一至,便就地內亂,直至蘇軍前來鎮壓;蘇聯崩解後,納卡兵戎再起,元氣大傷的俄羅斯實無餘力調兵前來,僅能憑靠輸送軍火、傭兵、油管等槓桿,逼迫兩國坐上談判桌,卻終究無力讓亞美尼亞自佔領地撤軍,以致區域衝突綿延20餘年,直到今日才告終結。

raw-image

後蘇聯時代的俄式維穩

而影響俄羅斯此次決斷的關鍵,首先便是後蘇聯時代的戰略重返。

蘇聯崩解後,從蒙古、中東歐到高加索,曾經高舉紅旗的河山逐步變天,某些國家採行了柔性過度模式,例如波蘭、捷克、匈牙利三國於1999年加入北約;某些地區則發生劇烈衝突,例如烏克蘭與高加索,前者意欲脫俄入歐,後者則在俄羅斯衰落後,湧動著邊界洗牌的腥風血雨。

面對此般窘境,莫斯科並非麻木無感,但其早年受限休克療法的經濟困局,盧布貶值、高失業率皆為棘手難題,實在無暇顧及帝國的遺產存續,故而難阻北約的早期東擴,也一度默許高加索的車臣實質獨立,正如其允許亞美尼亞奪下納卡般。然自1990年代末起,俄羅斯經濟逐漸站穩腳根,冬眠已久的巨熊便開始了地緣反撲。

在高加索地區,俄羅斯於1999年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終結車臣獨立,更在2008年發兵喬治亞,阻止後者收復實質獨立的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兩地。這場戰役最終導致喬俄斷交,卻讓俄羅斯從此駐軍該處,既凍結衝突復發機會,更多了地緣新支點,堪為鎮壓車臣等北高加索分離勢力後,重返南高加索的第一行動。此外面對東歐與中東的版圖遞移,俄羅斯先是在2014年收復克里米亞,將兵旗再次插入烏克蘭大地,又於2015年出手干預敘利亞內戰,成功維繫了東地中海的勢力版圖。

raw-image

在此脈絡下,納卡的「不正常狀態」,自要隨俄羅斯的地緣復起而終結,差別僅在於結束的方式與時機。在方式選項上,俄羅斯自1994年停戰以來,便屢屢暗示亞美尼亞應當撤退,甚至連台階都已為其造好。在俄羅斯與法國、美國共同領導的歐安明斯克小組(OSCE Minsk Group)規劃下,2005年《布拉格進程》(Prague Process)、2007年《馬德里原則》(Madrid Principles)接續出爐,當中皆言,唯有亞美尼亞撤出佔領地,方能令納卡和平。然而身為參與國的亞美尼亞雖簽字同意,卻不願真切奉行,以致衝突幾乎年年復發,這便導致莫斯科決意轉向派兵維穩一途。

而在時機選擇上,此次衝突恰為俄羅斯提供不少天時地利。首先,交戰兩國在疫情重創經濟下,皆須以對外衝突轉移內部民怨,戰火難如過往將息;其次,亞塞拜然推進之餘,不慎於11月9日擊落俄羅斯軍用直升機,給了莫斯科動手正當性;再次,美歐各國正忙防疫,美國更自11月3日起深陷大選紛亂,掣肘之力的銳減,為俄羅斯免去不少顧慮。

然而除卻上述因素,真正撼動莫斯科,使其決意在此時出兵的關鍵,實是納卡衝突的再次國際化。

raw-image

阻絕衝突國際化的可能

回顧1991年爆發的納卡戰爭,其之所以歷時漫長、傷亡慘烈,原因恰如當今的敘利亞內戰,即在外部勢力干涉、擾動下,內部衝突難以止息。1991年至1994年期間,亞塞拜然受土耳其、以色列、烏克蘭援助,更有來自車臣、阿富汗的聖戰士支持;亞美尼亞受希臘襄助,俄羅斯則是雙邊押寶。各方勢力相互雜揉,致使衝突持久難止,傷亡規模亦不斷擴大,甚至波及俄羅斯、土耳其與伊朗邊境。

在此之後,納卡即便再有衝突,也不曾如1991年的戰事般牽引國際勢力;然而此次雙方交火不過數日,土耳其便高調聲援,其雖未如1991年時派兵介入,卻仍向亞塞拜然提供軍火,並在國際上屢以亞塞拜然的庇護者自居。

究其背景,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之所以如此冒進,一來是因新冠疫情重創土國經濟,需借外部事務轉移民怨,故其在高加索衝突後,又高調於法國恐襲、維也納恐襲上發表意見,不僅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唇槍舌戰,更煽動中東的抵制法貨潮;二來,土耳其本無意介入高加索,但眼見戰事不停,自也起了逐鹿之意,欲將亞塞拜然作為地緣跳板,正如奧斯曼土耳其也曾於俄羅斯十月革命後,支援亞塞拜然般。

raw-image

除此之外,美國同樣躍躍欲試。自9月衝突爆發起,川普(Donald Trump)、拜登(Joe Biden)、蓬佩奧(Mike Pompeo)、奧布萊恩(Robert C. O’Brien)皆曾釋出調停意願,雖說此舉多為選舉拉票之故,但就外交結構觀之,美國角色與俄羅斯相像,同衝突當事兩國皆有交好,甚至主導10月26日簽訂的第三次停火協議,長此以往恐成納卡議題另一競爭者。綜合上述脈絡,美土之舉即便無改高加索局勢,卻已挑動俄羅斯的敏感神經。

此外相較於比亞美尼亞的一路緊依,亞塞拜然的曖昧態度同樣令莫斯科不安。在南高加索三國中,喬治亞已因2003年的顏色革命倒向歐洲,更因2008年的喬俄戰爭與俄斷交,莫斯科若再不牢握與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繫帶,恐令地緣缺角不斷擴大。而亞塞拜然自1994年停火以來,便屢因納卡問題心生不滿,認為俄羅斯過度偏袒亞美尼亞,為此俄方不得不多加安撫。此次其不僅大力靠向土耳其,更接下美國遞出的橄欖枝,無疑會加劇俄羅斯的拉攏力道。

蘇聯崩解至今,俄羅斯即便難回過往巔峰,卻也已逐步走出經濟泥淖,不再是沉默挨打的平陽虎。在其戰略重返下,高加索經歷車臣復歸、喬俄戰爭洗禮,諸多衝突盡遭弭平、封印,唯餘納卡仍在爆燃,終又於此塵埃落定。莫斯科的關鍵決斷,既用納卡歸屬安撫了亞塞拜然,也借維和保障栓牢亞美尼亞,更以陳兵之舉阻絕土耳其等外部野心。這頭甦醒的北方巨熊,終又重回高加索之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77會員
408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黑海在人類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這片海域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不只位於歐、亞大陸的交匯之處,航運發達,周邊土地肥沃,自古就是非常重要的糧倉,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漁業發達,一直是各方勢力想要染指的目標。廣義一點來說,今日的俄烏戰爭,其實也是黑海爭奪史的另一章。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關鍵目標...
Thumbnail
黑海在人類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這片海域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不只位於歐、亞大陸的交匯之處,航運發達,周邊土地肥沃,自古就是非常重要的糧倉,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漁業發達,一直是各方勢力想要染指的目標。廣義一點來說,今日的俄烏戰爭,其實也是黑海爭奪史的另一章。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關鍵目標...
Thumbnail
這週我讀到了拉欽走廊被封鎖的新聞,涉及到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兩國,百年多來的地緣衝突。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有聽過但是從來沒有深入理解的議題,所以趁著這次報告,給自己上了一大堂歷史課。報告內容就決定順手加碼做一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地緣衝突懶人包。那麼請繫上安全帶,跟我一起走一趟二十世紀初的外高加索地區吧!
Thumbnail
這週我讀到了拉欽走廊被封鎖的新聞,涉及到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兩國,百年多來的地緣衝突。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有聽過但是從來沒有深入理解的議題,所以趁著這次報告,給自己上了一大堂歷史課。報告內容就決定順手加碼做一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地緣衝突懶人包。那麼請繫上安全帶,跟我一起走一趟二十世紀初的外高加索地區吧!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進入伊朗與土耳其專題最後一集,聚焦土耳其在高加索的布局。 高加索分南北兩大塊,北高加索為俄羅斯版圖,南高加索則由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以及幾個主權有爭議的政治實體組成,也是土耳其主要耕耘處。 三國之中,亞塞拜然與土耳其最是友好,喬治亞尚且居中,亞美尼亞則因大屠殺歷史之故,而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進入伊朗與土耳其專題最後一集,聚焦土耳其在高加索的布局。 高加索分南北兩大塊,北高加索為俄羅斯版圖,南高加索則由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以及幾個主權有爭議的政治實體組成,也是土耳其主要耕耘處。 三國之中,亞塞拜然與土耳其最是友好,喬治亞尚且居中,亞美尼亞則因大屠殺歷史之故,而
Thumbnail
最近幾個月引起全球注目的第二次納卡戰爭大致上已經結束了,這場戰爭的主要參戰國是位於高加索山脈與裡海之間的回教國家亞塞拜然和位於高加索中央的基督教國家亞美尼亞,戰爭的重點則是爭奪亞塞拜然西部,一塊居民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納卡地區。在1988~1994年這裡發生了第一次納卡戰爭,戰爭結果是亞美尼亞大獲全勝
Thumbnail
最近幾個月引起全球注目的第二次納卡戰爭大致上已經結束了,這場戰爭的主要參戰國是位於高加索山脈與裡海之間的回教國家亞塞拜然和位於高加索中央的基督教國家亞美尼亞,戰爭的重點則是爭奪亞塞拜然西部,一塊居民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納卡地區。在1988~1994年這裡發生了第一次納卡戰爭,戰爭結果是亞美尼亞大獲全勝
Thumbnail
此番南高加索劇變,雖有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舊怨鋪墊,也有新冠疫情忽起,致使各國須借戰火轉移經濟重擔的考量,但關鍵一擊,仍在俄羅斯的戰略決斷上。自納卡衝突成形起,北方巨熊的地緣之手便不曾離去,經此一役,更將持續經緯南高加索政局。
Thumbnail
此番南高加索劇變,雖有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舊怨鋪墊,也有新冠疫情忽起,致使各國須借戰火轉移經濟重擔的考量,但關鍵一擊,仍在俄羅斯的戰略決斷上。自納卡衝突成形起,北方巨熊的地緣之手便不曾離去,經此一役,更將持續經緯南高加索政局。
Thumbnail
近代以來,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先後爆發兩次車臣戰爭,致使俄羅斯深陷邊疆動盪與城市恐攻陰影,南高加索(外高加索)又在三大國與五個主權不完整政治實體間,交織上演各式衝突。戰火雖有止息一瞬,卻只是被「不戰不和」的恐怖平衡所封印。
Thumbnail
近代以來,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先後爆發兩次車臣戰爭,致使俄羅斯深陷邊疆動盪與城市恐攻陰影,南高加索(外高加索)又在三大國與五個主權不完整政治實體間,交織上演各式衝突。戰火雖有止息一瞬,卻只是被「不戰不和」的恐怖平衡所封印。
Thumbnail
是說「外高加索三小國」之中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因為長年的領土爭議,再度大打出手,爆發激烈衝突。兩國先互相指控對方惡意入侵,接著互相攻擊,截至目前為止,傷亡人數已上升到數千人,雙方分別擊落彼此的戰機、直升機與無人機,並鎖定攻擊對方的火炮陣地與防空飛彈系統。雖然附近的大國如俄羅斯與土耳其.....
Thumbnail
是說「外高加索三小國」之中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因為長年的領土爭議,再度大打出手,爆發激烈衝突。兩國先互相指控對方惡意入侵,接著互相攻擊,截至目前為止,傷亡人數已上升到數千人,雙方分別擊落彼此的戰機、直升機與無人機,並鎖定攻擊對方的火炮陣地與防空飛彈系統。雖然附近的大國如俄羅斯與土耳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