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兩次【高雄故事麥】的講者後,仍持續待在那個會分享高雄各種奇怪活動的臉書社團內。前陣子四月的某個週三晚上,故事麥總召丁丁突然想辦晚餐聚會,地點選在高雄鹽埕的「千葉養生素食」。
依丁丁個性,不意外地有個聚會主題-【叛逆的人】。
這好像是完全跟我扯不上邊的概念,因為從小到大就是在看成績、看長輩態度、依循團體運作的價值觀裡成長。我不確定這是別人教導的、自己天生的,還是在社會潛移默化裡養成的。總之,「叛逆」這一詞,就是跟自己無緣的詞彙。啊,如果失業後沒有馬上去找工作算「叛逆」的話,好像可以。
那天我上完雄中的社課,順道去前東家,以及駁二認識的朋友那看看,結束後就用走的前往那間素食店。
「千葉養生素食」地址是鹽埕區大義街131號,就在新樂街T字路口旁的三角窗店面,採自助餐形式。我偶爾會來這一帶用餐,也不排斥素食,但就不是平常會做的選擇,畢竟對肉食的偏好仍顯而易見,所以從未光顧過。
我走到店門,丁丁和看來較年輕的另一人已在門口等待。
我原本以為既然是素食,應該會有很多葉菜類能吃,結果大概太晚去了,餐盤上變成蘿蔔、瓜類跟豆製品為大宗,還有少少的蛋,就我們刻板印象,那種「台式素食」會有的組合。
因此我夾的東西比預期少很多,也只點了一碗飯。那麼猜猜這樣多少錢。
一共是55元,比結帳前猜的便宜很多。
等稍微遲到的第四個人到齊,就開始我們這頓【叛逆的人】聚餐活動。
丁丁是科技業,另一人是從影視產業剛跳到物流業,還有一位竟是加拿大長大的台灣人。我們聊了很多對於「叛逆」的想法,而他們提了很多學生時代的事情,比如跟老師對幹,還有不配合團體運作、挑戰不認同的規範之類的。
這樣看來,與其說「叛逆」是一種行為,不如說是價值觀的碰撞,尤其是在面對只能順從,或無法改變的現況
從高中、大學到研究所,自己不是沒有在課業上遇過低潮,但都在最後一刻化險為夷。只不過,當你在其他方面遭遇挫折或失敗時,不夠「叛逆」的你會強硬跟自己說,只要成績顧好並撐過現有關卡,那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實際上,那些難受與痛苦不會消失,而是成為日積月累的傷害。
天真地認為有些關卡會隨著時間,或像解任務一樣,在該通關時自然成形,大概就是我從未「叛逆」過的證據。所以今年三月底的失業,或許就是十幾年來這些缺憾積累形成的炸彈,到了差不多引爆的時候。
你覺得自己走得順水推舟,卻早已被那些忽視的傷痕給拖累,而旁人覺得不能再留著「拖油瓶」,就只能請你走人。這使我覺得這一走,不僅僅是被自認有投入心力的領域給捨棄,更是對自己一路走到現在,思維與價值觀的顛覆。
圍著這張四人桌的其他三人,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用「叛逆」,這個與世界衝突的互動方式,來探詢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而我呢,一直到人生第一次遭遇「被離職」,大概才真正的開始,用「叛逆」的心態來應對社會,同時面向自己的往昔。
這一餐吃了一個小時,直到一樓都已經開始用清潔劑沖地板時才離開。
我忘了有沒跟其他人三人提太多對「叛逆」的見解,然而現在想想,我似乎正在「叛逆」著,光沒有馬上去找下個工作,當作對自己好一點就想法就是。雖然我也不曉得,這個外人看來在「虛度光陰」的日子,會持續多久。
就當作是,嘗試自己過得自在點的長期休息吧。
最後,跟三個生活領域截然不同的人邊吃飯邊閒聊,真的是蠻有趣的。我也一直提醒自己,即使過往在職場人際互動上覺得疲憊,也不要封閉心理,仍然可以視情況,去與過往陌生的其他人事物相遇,像參加【高雄故事麥】就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