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鐵道上的移動時光

57公開內容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多個年頭過後,曾有過美好回憶的泰安舊站完全離開自己的視野,直到2022年5月31日,才再次以先在泰安新站下車的路徑,造訪乘載諸多回憶的泰安舊站,同時利用也好好紀錄泰安新站,那些關於記憶中的變與不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台鐵舊山線上的泰安舊站,是這段路線對自己最具特殊意義的存在,不管是鐵道設施的完整保存,還是始終靜謐且適合漫步散心的環境;在2011年造訪的當下,我確實期待著自1998年停駛後,這座車站能重回常態有列車進站的榮光裡。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2/08
同學的爸爸以前在那裡站長,有fu。
乘零|偶爾回頭-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0
普普文創 比起勝興,泰安舊站因為觀光效益不佳,反而更能體現上世紀舊山線的風光樣貌吧!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在過去幾乎每天搭乘高捷橘線通勤好幾年後,終於也在2022年6月,頭一次來到運量比想像多,且位在捷運機廠內的橘線東端終點大寮站,並轉搭公車,前往某個神秘景點。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機廠旁的南岡山站是高雄捷運少有的地面車站,亦為紅線的北端終點。這座車站始終不在自己生活圈內,直到2022年才第一次造訪,並從1號出口轉乘公車前往北高景點。
Thumbnail
陳穎賢-avatar-img
2023/07/28
大寮站的月台門是試驗性質,初期只選擇大寮站進行試辦~我想選擇以大寮站試辦的原因,應該是因為大寮站是高捷五級廠大寮機廠的所在地!
乘零|偶爾回頭-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29
陳穎賢 感謝回覆!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繼2012年後再訪當年因排序而短暫停留的苑裡車站,在不變的站內造景與月台特色座椅之外,明顯泛黃的白色牆面和磁磚,不知是海風與空氣的形塑,還是自然老化的結果。
Thumbnail
楊家耀-avatar-img
2023/07/18
建議可以寫一些鐵道歷史,人文,可看度更高喔
乘零|偶爾回頭-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19
楊家耀 感謝您的建議,會朝這方面的去加強。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提到「大安溪橋」時,鐵道迷幾乎都往舊山線的花樑鋼橋去想,然後在離海線日南車站不遠處的另一頭,同時存在著使用中的海線大安溪橋,及從鐵公路共構橋退役後轉型景觀橋的舊大安溪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常被我誤認為在苗栗的台鐵海線日南車站,實際上是台中市最北的車站,且仍使用著有「海線五寶」之稱的日治時期木造站房,在大量盆栽的簇擁中進入下個百年。
Thumbnail
Ds  Tacr-avatar-img
2023/07/08
火車常常經過這一站,但從未下車駐足在這個可愛的地方😎
乘零|偶爾回頭-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10
Ds Tacr 確實有很多地方,如果沒有刻意去一趟,大概都不會有什麼契機去呢~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出台中港站直走後再右轉不遠處的甲南陸橋,橫跨台中港線,並能在橋上看見國道四號與海線鐵路。一旁近在咫尺的臂木式號誌機,是舊時代的延續,也在持續的運作裡,見證這條港口鐵路的興衰。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第一次專程造訪沙鹿車站,是2022年5月搭區間車前往白沙屯時的中途下車。感想是,這個運量排在大甲之後的第二名車站,不僅與大甲有著截然不同的地域風貌,站內公共藝術也是不可思議的混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在奮起湖以被"夾道歡迎"的姿態慢行通過後,「百年鳴森」專列前往最後的多林與十字路兩站。到了這個海拔超過1,400公尺的位置,才意識到待在火車上,大大降低了過往騎車上山時的距離感。整個活動在十字路結束,工作人員搭上預約的遊覽車,開始了下山的回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百年鳴森」專列駛離樟腦寮後,先在靜謐的梨園寮帶遊客參觀見晴台,並讓工作人員拿外送的中午餐點;乘客回到車上領餐點,就在下個停靠站水社寮享用。這兩座車站我從未造訪,但途中過166縣道平交道時,多少回想起與這條縣道間的諸多故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近年偶爾會搭乘阿里山林鐵的市區段,但關於登山本線,始終停留在2007年抵達的木履寮而未再擴展。終於在2022年初,以工作人員身分搭上嘉義往十字路的「百年鳴森」專列。第一站便抵達相隔十幾年再度造訪的樟腦寮。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二十出頭的前後歲月,在雲嘉地區住了七年左右的時光,而台1線旁的石龜車站,成為往返時的一個熟悉地標。然而直到多年後,才在從高雄搭台鐵緩慢返家的路途中,造訪這座縱貫線南端的無人小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普悠瑪號引進台灣六年後,抱持著前一年剛有事故不安感,選擇在踏進花蓮縣的最後一哩路上,安排人生第一次普悠瑪號乘車,前往預計待不滿24小時的玉里。
Thumbnail
Louis路仁甲-avatar-img
2022/08/25
普悠瑪真的很晃。
avatar-avatar
乘零|偶爾回頭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2-這是高雄往玉里路途中所搭的第二班車,但也是繼2016年的三年多後,再次搭乘普快進入南迴線,見識電氣化工程帶來的轉變。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