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自殺未遂的維基泄密吹哨人,弔詭的美國自由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伊拉克戰爭就像一名酷吏,不僅長年凌遲中東,也反覆拷問美國的國家道德。打從2003年美軍入侵以來,爭議便如影隨形:虐囚、濫殺平民、未發現事前宣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更於2010年引爆切爾西·曼寧泄密事件,導致全國輿論譁然。

切爾西・曼寧(Chelsea Manning)在變性前原名布拉德利·愛德華·曼寧(Bradley Edward Manning),是美國軍人,其於2009年以情報分析師身份派往伊拉克,並透過職務之便,將大量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機密信息泄露給維基解密(WikiLeaks),導致後者在2010年4月發佈一段在伊美軍直升機射殺2名路透社記者及10多名旁觀者的影片,更披露美軍在阿富汗對貧民發起的大屠殺,令所謂「正義之師」蒙上難堪陰影。

五角大廈最後循線逮到曼寧,卻進退兩難,這像極了美軍在伊拉克的處境:法院雖於2013年大筆一揮,判了曼寧35年有期徒刑,卻面臨國內輿情指責;2017年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宣布替已在獄中變性的曼寧減刑,後其於同年出獄;2018、2019年曼寧兩度拒絕出庭為2010年向維基解密泄密一事作證,遂遭長期拘留,並於今年3月企圖自殺獲救,最後法院於3月14日裁定其無罪釋放,但仍要求其支付鉅額罰金。

曼寧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其同原生家庭關係不睦,就連在軍中也與同僚及長官發生不少衝突。然而不論其動機為何,就結果觀之,2010年的泄密案不僅是有史以來最大泄密事件,也確實是對伊拉克戰爭的再次吹哨。戰爭最後於2011年結束,美軍雖能在物理上撤出伊拉克,卻逃不出無形的道德譴責,這般焦慮也隨曼寧幾番進出囹圄,而被屢屢燃起。

民意無法阻止不必要戰爭

當年美國入侵伊拉克,除了有911事件賦予的反恐正當性外,還用上了另外兩個理由:一是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二是伊拉克政府迫害人權。前一個理由聽來像是莫須有,後一個則用上了自由主義話語。

自由主義何以能替殺戮辯護?伊拉克戰爭就是個案例。首先,在國內決策層次上,自由主義者主張:人民擁有選票,而選票不僅意味着選出候選人,也暗示人民得以罷免候選人;而只要人民擁有罷免權,便能阻止領導人發動不必要的戰爭,因為整場戰爭的代價往往會被轉嫁到公眾身上。這段思維其實很容易形成邏輯自洽:自由民主國家因為有人民這條防線,故絕不輕易發動戰爭,所以凡是自由民主國家所發動的戰爭,都是萬不得已而為之,且還是經過人民同意的,故而伊拉克戰爭當然有其必要性與正當性。

然而跳出理想的烏托邦,回望現實世界,人民真能明辨戰爭必要性,進而阻止領導人發動不必要的戰爭嗎?以美國為例,答案恐怕不會如此明晰。

911事件後民意翻騰,美國社會急需找一代罪羔羊,好宣泄己身的悲傷與憤怒,故即便布殊(George W. Bush)的宣戰對象是恐怖主義這種跨界意識形態,主流民意仍默許其挑上兩個實體國家當作入侵目標:2001年的阿富汗、2003年的伊拉克。但所謂民意卻不等同於人民自由意志的展現,因其根本無法獨立於政治運作而存在,甚至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

在從醖釀情緒到宣戰的過程中,不僅共和、民主兩黨政客帶頭贊成,《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也都認同開戰,在政壇與媒體的大動作鼓吹下,幾乎整個美國社會都不質疑政府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指控的證據闕如,也不深思攻下伊拉克後的重建與治理問題,只是一股腦地認為正義必勝、民主至上、美國萬歲。

911確實是美國社會的深刻創傷,但政治人物與媒體向來是形塑議題風向的關鍵推手,自由主義對人民都是擁有自由意志的假設或許為真,但卻沒能顧及人民得知信息的途徑、方法,以及這背後所藴含的話語權力關係。在後真相時代,所謂知情權,往往不過是主流情緒的奴隸。

十字軍式自由主義

除了菁英決策與民意防線外,自由主義能為伊拉克戰爭辯護的第二層次在於:以康德(Immanuel Kant)/威爾遜理想主義(Wilson Doctrine)為思想基礎,凡是國際社會上民主國家越多,便越容易和平。這種帶有宗教色彩的前提,便自然而然容易導出十字軍式的結論:為維護民主國家的國家安全,並在世界各地推廣自由民主價值,好讓世界和平早日到來,民主國家得以用武力推翻非民主政權。

上述思想雖期許和平,卻無異是好戰民主國家、十字軍式自由主義者(crusading liberals)的温床。在此脈絡實踐下,民主國家確實不易與同陣營的成員交戰,卻有相對強烈的傾向去攻擊非民主國家;且在民主國家的認知中,其往往自視軍事動員效率差、數據造假能力弱、還不擅使用邪惡的欺敵手段,故而會更加焦慮。雖說後兩者未必為真,但這些心結確實存在,故而導致民主國家在感知來自非民主國家的威脅時,極容易陷入山雨欲來的歇斯底里中。

於是當年布殊喊出要讓伊拉克民主化時,立刻受到一批自由主義者的熱情擁戴,許多人普遍相信,一旦伊拉克民主化後,民主思潮自會傳遍中東,自由主義的曙光也將照進所有獨裁的黑暗角落。然而後續態發展儼然甩了這群自由主義者一記響亮耳光。

入侵之初,美國新聞幾乎24小時輪番播送戰斧導彈與高射炮的換髮雄姿;沒想到在入侵十餘年後,伊拉克還是這副光景,即便美國撤軍,戰爭的陰影依舊存在,部族衝突、恐怖襲擊都是家常便飯,還催生新型極端組織ISIS。美軍在此陣亡三萬多人,耗費兩萬億美元以上的資金,卻只是令伊拉克從侯賽因鐵腕建立的中央集權國家,逐步邁向部落化的境地,甚至引來伊朗趁勢介入,民主幻夢越發遙遠。

其實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原因眾多,除自由主義理想外,還包括美國意圖掌控伊拉克油源(現實主義)、強化中東軍事部署(現實主義)、轉移民眾對於政府防範不了911的憤怒(菁英利益)、軍工集團與能源集團欲賺戰爭財(菁英利益)、對穆斯林與阿拉伯人的仇視(意識形態)、布殊意圖超越打贏波灣戰爭的父親(領導人因素)、不知如何用戰爭以外的思維來應對恐怖主義這種非國家對手(社會心理學)等。

上述種種,其作用力道不同,扮演角色也不一,但布殊政府卻選了自由主義作為枱面上的理由,自是知道此番口號最能撼動人心,也好左證自己的道德正當性。可惜一場戰爭下來,世人只見到美國高喊自由主義,卻跳過國際法與安理會核准,徑行入侵曾為夥伴的主權國家,最後甚至讓自由主義成了中東詛咒,人人聞之色變。

間諜的枷鎖

而在曼寧身上,則有另一場戰爭在進行。美國看似自由主義高漲,但對於背叛組織的吹哨人,有時也是毫不手軟。弔詭的是,這同樣受代表自由的威爾遜主義思想所支持。

1915年12月7日,時值一戰,國際局勢詭譎,美國總統威爾遜遂要求國會立下《間諜法》,並表示:「某些美國人生活在另一片旗幟下,但因為我們的法律很慷慨,所以他們還能享受身為美國人的自由和機會。他們把不忠的毒藥撒入國家動脈,損毀政府與國家的美名,好報復並破壞我們的產業,並配合境外陰謀來瓦解我們的政治……這些激進、不忠、無政府主義者必須予以掃除……」。

而隨着美國在1917年加入一戰,《間諜法》也於該年正式通過,從而限縮了美國人傳遞訊息的空間。此後該法便被陸續用以起訴對政府不忠者,其中有些確為間諜,有些卻處於模能兩可的灰色地帶,例如於2013年披露美國國稜鏡監聽項目(PRISM)的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以及泄密伊拉克戰爭信息的曼寧。

2010年6月曼寧先是被控泄露機密信息,又於2011年3月被控間諜、通敵罪,因為五角大廈主張基地組織有可能獲取此類情報。面對多起罪名傍身,曼寧於2013年2月部分認罪,承認自己確實存儲和泄露軍事機密;但其依舊主張,自己的行為旨在鼓勵辯論,而非傷害美國,故其餘罪名一概不認。然而到了同年7月30日,曼寧被判犯有20多項罪名,雖說有幸躲過通敵罪,但仍被重判35年,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重的吹哨人判決。 

此後曼寧在獄中幾度自殺未遂,還因經歷變性手術,而面臨歧視;外界更有國防部官員表示「正因曼寧有這種古怪的性傾向,才會犯下叛國罪,以後應嚴格禁止同性戀參軍」。最後好不容易熬到奧巴馬減刑,曼寧卻又因拒絕作證而再度進出囹圄,若非3月又發生了自殺未遂事件,其或許還要再受囚禁之苦。

然而此次新聞並未引起轟動,一來是因美國近來飽受疫情升温之苦,病毒幾乎佔據了所有新聞版面;二來是美國民意已選擇性淡忘對伊拉克戰爭的反省,曼寧這個人所象徵的自由主義矛盾如此巨大,可謂是美國國家面子上的一塊胎記,不僅政府意欲遮掩,就連民眾也潛意識不想入眼。

雖說這般突兀的存在,終會隨時間消逝,但於曼寧個人而言,卻是一生的苦難、永久的枷鎖。但為讓美國能高喊自由主義,喊得更動人真情,曼寧便只能被民意與政客獻祭,成為自由主義永久的囚徒。


原文發表網址:

2020.3.17

獄中自殺未遂的維基泄密吹哨人 弔詭的美國自由主義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44876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77會員
404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面对AOAV的举证、BBC的调查、Leigh Day的指控,英国政府没有承认暴行,而是强调了在阿富汗战场上有 457 名英国士兵丧生,616 名士兵遭受严重或非常严重的伤害。没有报告阿富汗伤亡情况,也没有提供对英国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部署行动造成的总体伤害的任何估计。然而,战争已导致 17 万至 25
Thumbnail
面对AOAV的举证、BBC的调查、Leigh Day的指控,英国政府没有承认暴行,而是强调了在阿富汗战场上有 457 名英国士兵丧生,616 名士兵遭受严重或非常严重的伤害。没有报告阿富汗伤亡情况,也没有提供对英国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部署行动造成的总体伤害的任何估计。然而,战争已导致 17 万至 25
Thumbnail
伊拉克作為中東石油國家之一,遠在北大西洋的美國盯上,美國為了再次崛起從而犧牲伊朗的利益,自從海灣戰爭後,美國以及其他反伊拉克聯盟滅掉了薩達姆政權,並扶持了一個傀儡政府宣告伊拉克滅國。
Thumbnail
伊拉克作為中東石油國家之一,遠在北大西洋的美國盯上,美國為了再次崛起從而犧牲伊朗的利益,自從海灣戰爭後,美國以及其他反伊拉克聯盟滅掉了薩達姆政權,並扶持了一個傀儡政府宣告伊拉克滅國。
Thumbnail
伊拉克戰爭就像一名酷吏,不僅長年凌遲中東,也反覆拷問美國的國家道德。打從2003年美軍入侵以來,爭議便如影隨形:虐囚、濫殺平民、未發現事前宣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更於2010年引爆切爾西·曼寧泄密事件,導致全國輿論譁然。
Thumbnail
伊拉克戰爭就像一名酷吏,不僅長年凌遲中東,也反覆拷問美國的國家道德。打從2003年美軍入侵以來,爭議便如影隨形:虐囚、濫殺平民、未發現事前宣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更於2010年引爆切爾西·曼寧泄密事件,導致全國輿論譁然。
Thumbnail
在podcast節目裡我時常提到,所有類型的作者當中,我認為記者最擅長為讀者創造栩栩如生的閱讀體驗。比如《惡血》、《向我一樣黑》和《吃佛》等書,都是透過記者精采地描述和精闢的見解,將兩個元素揉合在一起,才讓我們得以拍案叫絕!
Thumbnail
在podcast節目裡我時常提到,所有類型的作者當中,我認為記者最擅長為讀者創造栩栩如生的閱讀體驗。比如《惡血》、《向我一樣黑》和《吃佛》等書,都是透過記者精采地描述和精闢的見解,將兩個元素揉合在一起,才讓我們得以拍案叫絕!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全球恐怖主義與恐怖組織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全球恐怖主義與恐怖組織 
Thumbnail
今年的伊朗,便如《列王紀》(Shahnameh)中的坎坷英雄,遭遇了戲劇式的磨難。年初1月3日,革命衛隊聖城旅前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遇刺,神權政府二把手就此殞落,隨後誘發的駐伊拉克美軍基地遇襲、烏克蘭航空752號班機誤擊事件,更讓伊朗在備受同情之際,轉瞬而成國際眾矢之的。
Thumbnail
今年的伊朗,便如《列王紀》(Shahnameh)中的坎坷英雄,遭遇了戲劇式的磨難。年初1月3日,革命衛隊聖城旅前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遇刺,神權政府二把手就此殞落,隨後誘發的駐伊拉克美軍基地遇襲、烏克蘭航空752號班機誤擊事件,更讓伊朗在備受同情之際,轉瞬而成國際眾矢之的。
Thumbnail
2020 國際第一等頭條訊息: 美軍在伊拉克巴格達機場炸死了伊朗二把手--蘇萊曼尼將軍。伊朗人大喊著要復仇,人之常情;但是伊拉克人,特別是美國長期盟友伊拉克政府,卻扯了美國後腿,趁機表決要廢除美伊軍事協議,還和世仇伊朗人合作了?? 希望這篇文章成為一把鑰匙,幫助你看懂2020中東風暴的撲朔迷離!
Thumbnail
2020 國際第一等頭條訊息: 美軍在伊拉克巴格達機場炸死了伊朗二把手--蘇萊曼尼將軍。伊朗人大喊著要復仇,人之常情;但是伊拉克人,特別是美國長期盟友伊拉克政府,卻扯了美國後腿,趁機表決要廢除美伊軍事協議,還和世仇伊朗人合作了?? 希望這篇文章成為一把鑰匙,幫助你看懂2020中東風暴的撲朔迷離!
Thumbnail
面對一夕折損兩將的劇變,伊朗的哈梅內伊誓言復仇,美方也已緊急通知所有在伊拉克的美國人盡速撤離,並派遣3000名美軍增援,以備不時之需,美伊的代理衝突,在反美情續發酵下,現才正要揭開血腥序幕。
Thumbnail
面對一夕折損兩將的劇變,伊朗的哈梅內伊誓言復仇,美方也已緊急通知所有在伊拉克的美國人盡速撤離,並派遣3000名美軍增援,以備不時之需,美伊的代理衝突,在反美情續發酵下,現才正要揭開血腥序幕。
Thumbnail
擁有武力的團體如果不善於使用它的武力,就變成迫害了;如果善於使用它的武力,以有邊界、有規範的方式使用它的武力,就是自由。 至於沒有武力,連自衛能力都沒有,依靠開明君主、開明共和國或者強大的資產階級團體之類的保護的知識份子,或者依靠征服者或官吏保護的順民, 是既沒有自由也沒有迫害的。 他們把自己沒有迫
Thumbnail
擁有武力的團體如果不善於使用它的武力,就變成迫害了;如果善於使用它的武力,以有邊界、有規範的方式使用它的武力,就是自由。 至於沒有武力,連自衛能力都沒有,依靠開明君主、開明共和國或者強大的資產階級團體之類的保護的知識份子,或者依靠征服者或官吏保護的順民, 是既沒有自由也沒有迫害的。 他們把自己沒有迫
Thumbnail
中東每一個國家的戰爭裡都少不了美國的蹤影,顯現出美國對於中東國家長期的干涉。作為一個外來者,美國究竟是在幫助中東,亦或者再讓戰爭持續下去?
Thumbnail
中東每一個國家的戰爭裡都少不了美國的蹤影,顯現出美國對於中東國家長期的干涉。作為一個外來者,美國究竟是在幫助中東,亦或者再讓戰爭持續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