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124 大佬重出江湖,就沒有新人的事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和同樣是商業作家的友人聊天。

他說,他也有去某知名出版社的新平台觀察,有看到一位曾經在本土創作紅透半片天的作家,在裡面的表現狀況不佳,只有少數留言討論他以前的作品的情況,覺得很意外。

但坦白說,這種現象我並不覺得奇怪。

和過去不同,之前的娛樂競爭比較少,現在可是有一堆有趣的圖文、漫畫、影音等等娛樂唾手可得,再加上那位作家大紅大紫的時候大概是十幾年前,如今精準客群早就已經換了一批。

raw-image

而新一代的讀者們,不一定會喜歡之前的作品,甚至可能沒聽過,而且現在讀者偏好的類型也不太一樣,曾經紅極一時的奇幻,卻變成出版社優先剔除的目標(現在不曉得還有沒有),世界不斷變化,就算手邊的作品被拒絕也不要太灰心,說不定過一陣子,會變成市場上的新寵兒。

除了上面所說之外,現在市面上除了眾多國外翻譯作品之外,也有很多有趣又免費的新娛樂來搶注意力,若是作者沒有持續在該領域活躍,那麼慢慢被遺忘也是遲早的事。

這很殘酷沒錯,但希望大家能明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舞台上,就只有持續活躍,保持一線的人,才有機會成為「不可缺的人」、「不被遺忘的人」,而且透過成就的累積,會與其他不能堅持的人拉出一道幾乎不可跨越的鴻溝。

這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道理。

若你想打破這個僵局,勢必得找其他方式。

方法一定有,只看你願意犧牲多少、堅持多久,要能適應新環境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當然還要有運氣和人脈,但運氣幾乎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就看個人造化了(敲木魚

不過既然這位作者回到崗位,那還是有機會的,畢竟以往的風光紀錄在網路上都有,若他以前的讀者們還是有繼續看書的習慣,當讀者知道這位作者重出江湖,那應該也會有興趣去追一波。

無論從哪個面向來看,比起初出茅廬的新人,他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所以各位新人們,要怎麼殺出一條血路呢?

首先先完善自己的寫作技能,有基本盤之後就是不斷產出新作品,且找機會讓自己被看見吧,要熬,一定要熬,要知道這絕對不是三兩下就能達到的東西,沒有經過歷練的夢想,跟泡沫一樣脆弱

我的頻道每周四會上傳一部與小說相關的影片,希望這會幫助你少走一些冤枉路,讓你更靠近夢想一點,也許是身為前輩的我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吧,接下來就還是得靠你們自己的努力了。

若想知道什麼議題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我會斟酌是否釋出。

那,一起努力嘗試,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鬱兔的金幣窩
136會員
288內容數
商業實體出版近40冊的小說家鬱兔,以幽默的筆法,記錄自己在業界的所見所聞與心得,希望能給予同行或心人一些想法與方向。
鬱兔的金幣窩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老實說,在我接案子之前,還真的沒有思考過「成本」這件事情,所以每次當有人問想要和我合作的話價位怎麼算的時候,我通常都要思考一下我要怎麼做,或者是上網搜尋一下大概的價位。   以前總是很天真地覺得多少就多少,直到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接案有很多「隱形成本」藏在裡面——例如底下準備的時間、車程花費和
Thumbnail
2025/04/10
  老實說,在我接案子之前,還真的沒有思考過「成本」這件事情,所以每次當有人問想要和我合作的話價位怎麼算的時候,我通常都要思考一下我要怎麼做,或者是上網搜尋一下大概的價位。   以前總是很天真地覺得多少就多少,直到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接案有很多「隱形成本」藏在裡面——例如底下準備的時間、車程花費和
Thumbnail
2025/03/19
  現在這時代,我認為只會一項技能是不太夠的,應該是要複數技能串連起來,達成那個獨特的你——也就是斜槓或合作,要把技能集結起來,做出更完美的作品,並且透過行銷,將作品送達到正確的客群面前。   現在大家應該都可以隨意就找到一些非常優質的作品,例如畫工細緻又劇情精湛的漫畫作品,或者是影音頻台上搭配圖
Thumbnail
2025/03/19
  現在這時代,我認為只會一項技能是不太夠的,應該是要複數技能串連起來,達成那個獨特的你——也就是斜槓或合作,要把技能集結起來,做出更完美的作品,並且透過行銷,將作品送達到正確的客群面前。   現在大家應該都可以隨意就找到一些非常優質的作品,例如畫工細緻又劇情精湛的漫畫作品,或者是影音頻台上搭配圖
Thumbnail
2025/03/12
  剛結束了第二次的擺攤,我決定暫且先不擺了。   最核心的理由不外乎就是收益,其他還有對於曝光度好像也沒有想像中的有用,我不曉得是不是我的經營方向,或者是擺攤的眉眉角角出了問題,但這些可能還需要我繼續深度地探討,或請教他人想法才能明白。   這次我擺攤,書及印製再加上通勤與住宿費用、擺攤租費,
Thumbnail
2025/03/12
  剛結束了第二次的擺攤,我決定暫且先不擺了。   最核心的理由不外乎就是收益,其他還有對於曝光度好像也沒有想像中的有用,我不曉得是不是我的經營方向,或者是擺攤的眉眉角角出了問題,但這些可能還需要我繼續深度地探討,或請教他人想法才能明白。   這次我擺攤,書及印製再加上通勤與住宿費用、擺攤租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事發在某個近期加入的小說組群。   偶然看到有個人說「那些所謂大手,不過就是早點出來罷了,寫得也不怎樣」之類的發言,當下覺得有點刺眼。   這似乎是把人家之所以成為大手的原因,完全歸功於「早點出來」這樣而已,然而,寫作的人都明白,產出一部部作品到底是有多辛苦艱難,要這樣持續不輟地
Thumbnail
事發在某個近期加入的小說組群。   偶然看到有個人說「那些所謂大手,不過就是早點出來罷了,寫得也不怎樣」之類的發言,當下覺得有點刺眼。   這似乎是把人家之所以成為大手的原因,完全歸功於「早點出來」這樣而已,然而,寫作的人都明白,產出一部部作品到底是有多辛苦艱難,要這樣持續不輟地
Thumbnail
一文多發是創作者的常態,因為現在的媒體經營困難,不能像以往那樣以支付稿費方式來徵文,放在自家的媒體上以吸引點閱流量。而現在的徵文多是業配文,因為可以靠創作者本身的人氣帶動粉絲來購買產品,具有商業價值,不過對剛踏入武林的創作者而言,那些都是之後的事情了。 當然還是有強者可以
Thumbnail
一文多發是創作者的常態,因為現在的媒體經營困難,不能像以往那樣以支付稿費方式來徵文,放在自家的媒體上以吸引點閱流量。而現在的徵文多是業配文,因為可以靠創作者本身的人氣帶動粉絲來購買產品,具有商業價值,不過對剛踏入武林的創作者而言,那些都是之後的事情了。 當然還是有強者可以
Thumbnail
最近和同樣是商業作家的友人聊天。 他說,他也有去某知名出版社的新平台觀察,有看到一位曾經在本土創作紅透半片天的作家,在裡面的表現狀況不佳,只有少數留言討論他以前的作品的情況,覺得很意外。 但坦白說,這種現象我並不覺得奇怪。 這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道理。 若你想打破這個僵局,勢必得找其他方式。
Thumbnail
最近和同樣是商業作家的友人聊天。 他說,他也有去某知名出版社的新平台觀察,有看到一位曾經在本土創作紅透半片天的作家,在裡面的表現狀況不佳,只有少數留言討論他以前的作品的情況,覺得很意外。 但坦白說,這種現象我並不覺得奇怪。 這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道理。 若你想打破這個僵局,勢必得找其他方式。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網站的交流區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真的有意義嗎?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網站的交流區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真的有意義嗎?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平台的交流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這個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其實意義不大。
Thumbnail
這陣子,到某小說平台的交流去繞繞,看到許多新人們互相交流取暖、打氣,明明是一個正能量的活動,但我心中卻突然冒出這個疑問。 有那麼多人喜歡創作,因為不想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努力推廣,算是一件正向的事情,但問題是,像這樣在小圈子裡面互相洗人氣,也許短期來說數字增加了,但長遠而言,其實意義不大。
Thumbnail
  時不時就聽到有人提這個問題──到對岸去經營創作。   老實說,我也曾經有去大陸那邊貼文過,但一陣子之後覺得那邊的環境不太適合我,所以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首先,我個人覺得它的畫面我不太能接受,可能是看慣了之前便於閱讀的使用者介面,突然來到一個排版密密麻麻的頁面,真的有點難適應,看沒多久
Thumbnail
  時不時就聽到有人提這個問題──到對岸去經營創作。   老實說,我也曾經有去大陸那邊貼文過,但一陣子之後覺得那邊的環境不太適合我,所以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首先,我個人覺得它的畫面我不太能接受,可能是看慣了之前便於閱讀的使用者介面,突然來到一個排版密密麻麻的頁面,真的有點難適應,看沒多久
Thumbnail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兩年多了,我已經可以整理出思緒,趁著這個機會,就把前陣子低潮的故事告訴大家吧。     事情發生在某天下午。     我一如往常地把稿件投給合作多年的出版社,可是這次編輯感覺起來有點為難。     他說實體書越來越難賣,尤其是長篇的風險會更大,所以目前比較希望收一集結束,或最多上
Thumbnail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兩年多了,我已經可以整理出思緒,趁著這個機會,就把前陣子低潮的故事告訴大家吧。     事情發生在某天下午。     我一如往常地把稿件投給合作多年的出版社,可是這次編輯感覺起來有點為難。     他說實體書越來越難賣,尤其是長篇的風險會更大,所以目前比較希望收一集結束,或最多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