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反駁的技術》你是高梯度還是低梯度?

《優雅反駁的技術》你是高梯度還是低梯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納森.宇天達爾(Nathan Uyttendaele)
譯者:陳映竹
繪者:雅德俐娜.庫瑪珈諾娃(Adelina Kulmakhanova)
出版社:時報出版

優雅反駁的技術》是一本短小精煉的書,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出版,為「改善溝通品質」一事盡份心力。上半部介紹「格雷厄姆之靶」,依序(由外而內)討論每個環;下半部列舉七種常見的溝通雜訊。



格雷厄姆之靶

這個靶起源自 2008 年 3 月,電腦科學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他的部落格發表一篇名為「How to Disagree」的文章。他根據金字塔的層次結構,對表達不同意見的各種方式(依使用頻率高低)劃分了層級,俏皮的網友把它翻譯做「嘴砲金字塔」。

由於形狀的呈現會讓人以為下層是支撐上層的基礎,陸續有人提出改良,用靶的形式來呈現就是其中一種現代化改造。



高梯度 vs 低梯度

似乎和不久前聽到《All-In-Podcast》中 Tim Urban 的演說有異曲同工,他剖析一場(政治)討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認為癥結點都推給左右——意見光譜的兩端——壓根兒是劃錯重點。應當在原先只關注「What you think」的情境下(X軸),新增一道「How you think」的軸面(Y軸)

而「How you think」又可以簡單分為高梯度(High rungs)與低梯度(Low rungs),正好呼應書中那張「感謝你針對這個主題跟我討論」流程圖。

在高梯度討論中,儘管雙方立場不一樣,但他們願意遵守共同的規則,以達到「追求真相」的共同目標。好像在組裝樂高積木,過程中如果發現我方論證有錯,樂於拔除這塊材料,能接受對手在某個點確實有理,然後取用,修正自己的構建。

而在低梯度的世界,這時應該不能稱之為「討論」了,變成「說教」各自表述。把主張當成一種不可割捨的寶貝,彷彿是聖潔無瑕的嬰兒似的,陣營(triple)比原則(principal)重要。更白話說,就是「以人廢言」或「以人舉言」吧!



後記

初時見到書名,會以為這是一本教你如何「吵架」的書,畢竟「反駁」一詞太吸睛,在我心裡激起好大一陣漣漪。整體看下來,倒是改觀,給我的感覺是偏向在科普一套好的「議事規則」,有哪些 DOs 和 DON’Ts

除了「What you think」也更看重「How you think」,讓我們架穩梯子,一齊爬得高一點。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
≣ 註冊 noise.cash一起成為「噪咖」體驗社交金融
≣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 註冊 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 註冊 Potato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27.4K會員
754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一個優秀業務短時間就能正確「鑑定動物」,也知道光靠一招半式無法行遍天下,必須針對不同受眾投放不同「飼料」才有戲!
每個聚會裡都有一些鮑伯,他們看似無害,實則以另一種比較隱晦的方式干擾聚會目的⋯⋯鼓起勇氣,刻意不邀請這些鮑伯們參加聚會。
5/5這樣聚會最成功
你我的「柳林」裡,都住著不同的性格與情緒,我們都需要傾聽、接納他們,他們是可以整合與共融的,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
一個優秀業務短時間就能正確「鑑定動物」,也知道光靠一招半式無法行遍天下,必須針對不同受眾投放不同「飼料」才有戲!
每個聚會裡都有一些鮑伯,他們看似無害,實則以另一種比較隱晦的方式干擾聚會目的⋯⋯鼓起勇氣,刻意不邀請這些鮑伯們參加聚會。
5/5這樣聚會最成功
你我的「柳林」裡,都住著不同的性格與情緒,我們都需要傾聽、接納他們,他們是可以整合與共融的,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