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剖析|《愛死機》經歷口碑起伏,第四季還會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Netflix現象級科幻動畫短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在一片呼聲中終於上線。如今已半月有餘,相比一戰封神的第一季,和差評頗多的第二季,第三季的表現也是賺回了不少口碑。

raw-image

第三季9 集的體量當然是一口氣刷完,其中不乏亮眼驚喜之作,但也有讓人忍不住吐槽的存在,觀眾可是越來越挑剔了,網飛最近又遇到了用戶量和股價雙跌的坎兒,第四季會好嗎?

期待中的問號不可避免,由此引發到另一個相關問題——我們的科幻寫作會好嗎?什麽樣的科幻作品才是讀者喜歡和期待的呢?

或許結合《愛,死亡和機器人》的觀影體驗,我們能給出自己的思考。

《愛死機》整三季共計 35 集,除去第一季的第 3、第 5 集是原創劇本,其他均由原著小說改編(相關原著小說簡中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其實整個《愛死機》系列的策劃思路,就是將那些在體量上不太適合做常規電影或劇集的幻想小說進行影視視覺化處理。

請相信網飛選擇作品的眼光,33 個短篇小說無疑都是精挑細選的上乘佳作,也可留意《愛死機》三季的中簡版是如何宣傳這些作者的吧,他們中有現任世界科幻協會主席、美國科幻黃金時代代表人物、當代奇幻怪談文學大咖、雨果獎星雲獎得主等等,毫無疑問,作者們聲名顯赫。

第三集《機器的脈動》改編自 1999 年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

第三集《機器的脈動》改編自 1999 年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

如此強悍的文學原著加上網飛的絕頂製作,三季各自帶來的觀感卻各有不同:第一季原地封神,第二季原地崩塌,第三季雖然多少挽回了些顏面,但和預期仍然有不少落差。

我們在這裏不去做具體的主客觀分析,只從受眾和創作兩個角度的心理層面做簡單的研習。毫無疑問,文學性有了、視覺奇觀有了、不一般的尺度也有,但主創們多少有些忽視了受眾對科幻作品那種特殊的「喜新厭舊」情愫——這一點在第二季尤其明顯——以及科幻與目標受眾之間某種天然的距離感。

「最熟悉的陌生人」來給《愛死機》三季如此跌宕的表現做註腳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當然,這用來解釋當下科幻小說的創作,在某些時候,也並不為過。

中國科幻小說長期處於邊緣地位,甚至科幻作家們都自嘲為「寂寞的伏兵」,隨著新生代作家劉慈欣斬獲雨果獎,更新代作家郝景芳又拍馬趕到,伏兵們不再寂寞,科幻元年蓬勃而出,科幻及相關產業如巨人般在地平線上蘇醒,於是乎,末日廢土、賽博朋克、蒸汽朋克、絲綢朋克、克蘇魯等並不屬於新知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觸摸到(這些概念亦是《愛死機》宣傳文案中的關鍵詞),這是真正的第一次觸摸,類似人類對頭頂上的星辰第一次發出贊美那般。

第八集《隧道墓穴》,一個「克味十足」的故事

第八集《隧道墓穴》,一個「克味十足」的故事

愛看熱鬧是人類基因中的「頑疾」,熱鬧之後的情緒又往往首尾兩端——「哇哦,YYDS!」或「切,我以為是個啥」,這在《愛死機》給人帶來的觀後感中尤為明顯。

概念被受眾迅速熟知(第一季),然後被迅速拋棄(第二季),受眾更加關註的是故事本身的魅力,而不是概念的一遍遍被翻新或者再次的呈現(一直是這樣)。

其實不管是這些概念的拋出,或者世界觀的構架及想象力,《愛死機》的劇集都沒有突破科幻黃金時代或者科幻新浪潮的範疇。

比較苛刻的說法是,《愛死機》的部分原著作品若不是成名已久,有商業屬性的積澱,用當下國內的市場體系來梳理的話,若其是新鮮出爐的產物,可能在文學價值和商業價值上都會趨於平庸。當然這樣去評判前人的作品實屬大逆不道,但邏輯是可以成立的。

科幻短篇的創作原本是以腦洞創意或語言風格見長,而從短篇創作的邏輯上來說,以情節取勝往往更能俘獲讀者。科技發展到今天,過往的科幻所立足的由技術發展帶來的奇觀和震撼感已經漸趨日常和平庸,又加上文字的視覺沖擊力遠不及影像便利,那些在開篇鋪排場景及世界觀的寫法即便是在長篇創作中也是需要警惕的。創作者更需要去琢磨科幻奇觀退卻的沙灘上,我們可以書寫的到底是什麽?

第九集《吉巴羅》,極具視覺沖擊力、沒有對白的影像作品

第九集《吉巴羅》,極具視覺沖擊力、沒有對白的影像作品

科幻小說無論描寫未來,還是回望歷史,其創作目的其實與其他文學並無二致,都是映照於現實,關註人生。

科幻前輩鄭文光早就提出過「科幻要剖析人生,反映社會」的創作理念。更新代科幻作家陳楸帆也提出過「科幻現實主義」的說法並被廣泛接受。科幻創作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早就不應該是敝帚自珍的幻想文學了,更應是一種貼合我們日常生活和個體生存狀態的現實主義文學。

這也是為什麽前文提到的「科幻與受眾之間的天然距離感」,如果距離感不取消,小眾可能永遠會伴隨科幻文學左右,而我們的創作也會逐漸成為圈子裏自嗨的玩物。當科技暫時無大的躍遷式發展時,當下我們已無力再對科學進行更多幻想時,科幻的創作一定不是運用無法突破的想象力在奇觀上疊加 Buff,而是包括創作者和受眾在內,能讓普通個體都感同身受的當代現實主義。

說到這裏,還想壓一下某種苗頭。有部分創作者在其作品受到冷落時,會揭竿而起,覺得是讀者不懂我們那顆為科幻而律動的心,並因此給他們一個白眼,或者就此批判他們的所謂外行。這種傲慢的現象是存在的,創作者需要的是冷靜和調整,而不是舉起批判的武器回敬這些樸質的讀者們,也請不要以「你永遠叫不醒一個沈睡的人」來自我安慰——即便身為作者,我們已經在創作這條篳路上襤褸不息,但顯然,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還需要再啰唆的是,不要去糾結科幻創作的軟硬之分,不要過多地在科幻是姓「科」還是姓「幻」上做過多糾結討論。也不要為了科幻而科幻,從講好一個故事的初心出發,其他你所關心的,往往在這個好故事的基礎上都會紛至沓來,急什麽?

第四集《迷你亡靈之夜》,人類的毀滅在宇宙中不值一提

第四集《迷你亡靈之夜》,人類的毀滅在宇宙中不值一提

另一個值得我們警惕的是,《愛死機》第二季的整體策劃,是基於網飛在對第一季的大數據分析後產生的結果。不能說數據分析就是第二季坍塌的原罪,但第二季的故事情節相對第一季有了明顯的退步,這和主創們忽略了原著小說各自的獨特性,固守數據,生搬第一季的一些創作模式相關。這讓原本可以加分的影視視覺成了減分項。對原著黨來說,實屬遺憾。

這同樣給我們拋出了個問題,在和「愛,死亡和機器人」相似,有著對受眾強親和力,且又有非常廣大的敘事空間的主題下,我們的科幻創作者如何寫好一個個獨立而又有特點的故事?

第二個問題,《愛死機》的主創們顯然也註意到了第二季的坍塌,在早已確定要出第三季的情況下,如何讓該系列回歸巔峰就成了必要的目標。

但仍然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第三季沒有回歸巔峰,只有部分回暖。這種回暖顯然是對第二季坍塌的修修補補——畢竟第三季的 9 部作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面對前三季不同的結果,《愛死機》的第四季又會是怎樣的呢?作為科幻創作者,如果你的作品經歷了前面的波折,再次提起筆時,又該何去何從呢?

歡迎留言討論^_^

(完)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個「追蹤」哦,你的支持和喜愛就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感謝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oric故事研究所的沙龍
47會員
36內容數
走在創作的道路上,我們一直在探尋什麼是「好故事」?故事好在哪裡?應該怎麼寫好故事? 在這樣的思考下,「這樣寫出好故事」專題應運而生,我們將在這個專題中,與你探討故事創作的方方面面。
2022/07/14
毫無疑問,在現今的IP市場上,帶有戀愛元素的行業劇是一個大熱方向。 那麽,一部真正的行業劇是什麽樣呢?今天我們就用《校對女孩河野悅子》這部講述小眾職業「校對」的經典IP來進行分析—— 一、故事核設計:主人公的慾望與衝突 即便是有,她的情緒和願望能夠被廣大用戶共情嗎? 讓女主更加平凡。 (完)
Thumbnail
2022/07/14
毫無疑問,在現今的IP市場上,帶有戀愛元素的行業劇是一個大熱方向。 那麽,一部真正的行業劇是什麽樣呢?今天我們就用《校對女孩河野悅子》這部講述小眾職業「校對」的經典IP來進行分析—— 一、故事核設計:主人公的慾望與衝突 即便是有,她的情緒和願望能夠被廣大用戶共情嗎? 讓女主更加平凡。 (完)
Thumbnail
2022/07/12
《艾爾登法環》是魂系遊戲開創者宮崎英高團隊和《冰與火之歌》(美劇名《權力的遊戲》)作者喬治·R·R·馬丁合作的遊戲作品,馬丁為這款遊戲撰寫世界觀,讓艾爾登法環的故事比以往的魂系故事更加宏大和錯綜復雜。 所以,我要說的第一點是: 一、碎片化敘事也是敘事 二、為什麼《艾爾登法環》的故事適合碎片化
Thumbnail
2022/07/12
《艾爾登法環》是魂系遊戲開創者宮崎英高團隊和《冰與火之歌》(美劇名《權力的遊戲》)作者喬治·R·R·馬丁合作的遊戲作品,馬丁為這款遊戲撰寫世界觀,讓艾爾登法環的故事比以往的魂系故事更加宏大和錯綜復雜。 所以,我要說的第一點是: 一、碎片化敘事也是敘事 二、為什麼《艾爾登法環》的故事適合碎片化
Thumbnail
2022/07/07
屏幕前這位朋友,我這裏有部新番,叫《間諜過家家》,見與你有緣,就安利給你了。 這番男主是個間諜,新任務是組建家庭、接近BOSS。為了完成任務,他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這小女孩是個超能力者,會讀心術。 為了通過入學考試,男主又給孩子找了個媽。 找到的孩子媽媽隱藏身份是個殺手。 SPY:一周之內生個娃
Thumbnail
2022/07/07
屏幕前這位朋友,我這裏有部新番,叫《間諜過家家》,見與你有緣,就安利給你了。 這番男主是個間諜,新任務是組建家庭、接近BOSS。為了完成任務,他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這小女孩是個超能力者,會讀心術。 為了通過入學考試,男主又給孩子找了個媽。 找到的孩子媽媽隱藏身份是個殺手。 SPY:一周之內生個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好的,有關《愛x死x機器人 第3季》的評論來到了最後的短評部分,先說感想,這次愛x死x機器人 第3季各集沒有特別差的短片,無論是動畫的主題還是呈現的形式都不落俗套,有亮光點,也有可惜之處。
Thumbnail
好的,有關《愛x死x機器人 第3季》的評論來到了最後的短評部分,先說感想,這次愛x死x機器人 第3季各集沒有特別差的短片,無論是動畫的主題還是呈現的形式都不落俗套,有亮光點,也有可惜之處。
Thumbnail
Netflix現象級科幻動畫短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在一片呼聲中終於上線。如今已半月有餘,相比一戰封神的第一季,和差評頗多的第二季,第三季的表現也是賺回了不少口碑。 期待中的問號不可避免,由此引發到另一個相關問題——我們的科幻寫作會好嗎?什麽樣的科幻作品才是讀者喜歡和期待的呢? (完)
Thumbnail
Netflix現象級科幻動畫短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在一片呼聲中終於上線。如今已半月有餘,相比一戰封神的第一季,和差評頗多的第二季,第三季的表現也是賺回了不少口碑。 期待中的問號不可避免,由此引發到另一個相關問題——我們的科幻寫作會好嗎?什麽樣的科幻作品才是讀者喜歡和期待的呢? (完)
Thumbnail
  《愛x死x機器人》是由數量不等、風格各異的短篇動畫結合成輯。於2019年剛在netflix上架時所造成的轟動非同凡響,那可說是一段解放觀眾想像力的狂想曲。然而,在眾人引頸期盼下,2021年推出的第二輯反而帶來慘烈的評價。今年的第三輯或許也是最不受期待的,而它究竟能否斬斷去年的枷鎖呢?
Thumbnail
  《愛x死x機器人》是由數量不等、風格各異的短篇動畫結合成輯。於2019年剛在netflix上架時所造成的轟動非同凡響,那可說是一段解放觀眾想像力的狂想曲。然而,在眾人引頸期盼下,2021年推出的第二輯反而帶來慘烈的評價。今年的第三輯或許也是最不受期待的,而它究竟能否斬斷去年的枷鎖呢?
Thumbnail
Netflix《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於5月20日推出,總共9集,不同的精緻動畫依舊展現各自獨特的風格,但保有暗黑與血腥風格,其中《吉巴羅》、《差勁旅行》、《機器的脈動》、《殺戮小隊開殺》等作品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Netflix《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於5月20日推出,總共9集,不同的精緻動畫依舊展現各自獨特的風格,但保有暗黑與血腥風格,其中《吉巴羅》、《差勁旅行》、《機器的脈動》、《殺戮小隊開殺》等作品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上周四看完Netflix影集《愛x死x機器人》,覺得很衝擊(平時少看這類影集),想寫一些想法與思考。 
Thumbnail
上周四看完Netflix影集《愛x死x機器人》,覺得很衝擊(平時少看這類影集),想寫一些想法與思考。 
Thumbnail
這部作品最近紅到翻過去啊!所以我當然也看了,因為事先知道這玩意兒童不宜,還得挑小孩看不到的時候看勒! 這類短篇作品集其實並不少見,雖說過去可能都是合集,這次是一部一部上映的,但還是擺在一起討論。 說起這類作品,我最早有印象的是機器人嘉年華,想當初在卡漫社辦的卡漫周,我在活動中心第一次用大螢幕看到這部
Thumbnail
這部作品最近紅到翻過去啊!所以我當然也看了,因為事先知道這玩意兒童不宜,還得挑小孩看不到的時候看勒! 這類短篇作品集其實並不少見,雖說過去可能都是合集,這次是一部一部上映的,但還是擺在一起討論。 說起這類作品,我最早有印象的是機器人嘉年華,想當初在卡漫社辦的卡漫周,我在活動中心第一次用大螢幕看到這部
Thumbnail
愛X死X機器人的第二季已經在Netflix上線,因為第一季給我非常深的印象,所以我馬上就把全部的集數都看完了,但是卻大失所望。除了動畫品質還是驚為天人的高之外,剩下的部分都完全比不上第一季,所以我想要特別寫一篇文章,來整理一下為什麼我覺得這一季的"愛X死X機器人"完全比不上第一季的原因。
Thumbnail
愛X死X機器人的第二季已經在Netflix上線,因為第一季給我非常深的印象,所以我馬上就把全部的集數都看完了,但是卻大失所望。除了動畫品質還是驚為天人的高之外,剩下的部分都完全比不上第一季,所以我想要特別寫一篇文章,來整理一下為什麼我覺得這一季的"愛X死X機器人"完全比不上第一季的原因。
Thumbnail
第二季完食,只有一個感想,是受到疫情影響嗎?製作的長度和集數(8集)也太少了,最長的只有18分鐘,看完只覺得看了一堆動畫短片,意猶未盡。
Thumbnail
第二季完食,只有一個感想,是受到疫情影響嗎?製作的長度和集數(8集)也太少了,最長的只有18分鐘,看完只覺得看了一堆動畫短片,意猶未盡。
Thumbnail
【#大頭安迪嗑影集】 〖愛死機器人〗第二輯聚集了8個不同動畫風格、主題也迥異的短篇故事。沒有太多前情提要,也沒有完整的世界解析,就這樣突然把觀眾丟進一個精彩的10~20分鐘片段。 延續了上一輯,本季雖然只有八集,不過一樣都大開腦洞,只是卻缺少了看完後的驚嘆,似乎被劃地自限,讓創意無法發揮。
Thumbnail
【#大頭安迪嗑影集】 〖愛死機器人〗第二輯聚集了8個不同動畫風格、主題也迥異的短篇故事。沒有太多前情提要,也沒有完整的世界解析,就這樣突然把觀眾丟進一個精彩的10~20分鐘片段。 延續了上一輯,本季雖然只有八集,不過一樣都大開腦洞,只是卻缺少了看完後的驚嘆,似乎被劃地自限,讓創意無法發揮。
Thumbnail
揉合性、死亡等元素的《愛×死×機器人》是一種替代經驗、甚至是一種替代性學習(Vicarious Learning),讓我們透過觀察,就能取代冗長的嘗試與錯誤的親身經歷,而在回到社會時能「活得更文明」。
Thumbnail
揉合性、死亡等元素的《愛×死×機器人》是一種替代經驗、甚至是一種替代性學習(Vicarious Learning),讓我們透過觀察,就能取代冗長的嘗試與錯誤的親身經歷,而在回到社會時能「活得更文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