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含有「照護線上」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那是一位50歲女性,確定診斷時已經是轉移性腎細胞癌,右側腎細胞癌合併巨大淋巴結轉移,淋巴結環繞整個下腔靜脈及局部侵犯腰大肌,且下肢因為靜脈壓迫而有水腫的情形,但是沒有其他遠端轉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羅浩倫醫師表示,「因為沒有遠端轉移,利用手術完整切除對於病情控制有幫助,但是手術範圍太大
Thumbnail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Thumbnail
大腸癌的發生率高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的發展,顯著提升存活期。哪些狀況適合使用單株抗體標靶藥物?請賴學緯醫師解說。
Thumbnail
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
Thumbnail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Thumbnail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
Thumbnail
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Thumbnail
「她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女藝人,但因為長時間工作和不規律的飲食,身體逐漸出現問題。除了晚上翻來覆去睡不好之外,也常感到腰痠背痛。經過詳細評估後,我為她提供了一些藥方與生活上的建議。幾個月後,她覺得精神狀態、氣色、以及睡眠品質都明顯改善,也不再因為壓力大而暴飲暴食,這讓她非常開心!」
Thumbnail
肝癌晚期一直以來面臨低存活率的挑戰。隨著醫學進展,免疫治療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出現,才讓肝癌晚期有新的希望。為了讓大家了解肝癌晚期治療的最新發展,照護線上邀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暨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腫瘤內科部的林宗哲醫師,來解答5個關鍵問題。 第1問:肝癌晚期在傳統治療上面臨的困境為
Thumbnail
「最近有吃什麼藥嗎?」醫師問。 「前一陣子因為急性心肌梗塞,放了心臟支架,所以每天都吃阿斯匹靈和抗血小板藥物。」 「當患者解黑便時,代表有上消化道出血,」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宋思賢醫師指出,「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出現腸胃不適、消化道潰瘍、甚至胃或十二指腸出血的狀況,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早處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