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紀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篇文章寫作於2022年4月8日,於2022年6月24日“由於含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管理規定的內容,現已被移除”的理由在簡體中文世界被消失。記錄的是在安徽合肥隔離的一些小事。
不知道這樣的酒店隔離經歷之後還會不會發生,隨意記錄一下,趁記憶仍是鮮活的。
我對隔離生活沒什麽期待,沒有期待,也就沒有失望可言。此時有很多家人和朋友正身處水深火熱的上海,而我只是被限製了活動自由,相較之下,仍然算是時代背景下幸運的小部分人之一。
-
有關隔離酒店的信息要求保密,所以沒有圖片,大概只會記錄一點蕪雜的心情和小事。
-
被安排的隔離酒店不能從大門進入,要從一條小路走後門。酒店從外觀看起來像是關門大吉了,可能生活在附近的人都不知道這裏成為了隔離酒店。
我隨機分配到了10樓朝北的房間,從此再無晨光,只有日暮。
-
同時被隔離起來的人們會被拉進一個微信群,讓我們修改備註為房間號和姓名。
酒店有24小時監控,嚴禁串門和隨意開門,於是這段時間只見過穿了防護服來做核酸的醫生,再無見過任何出現在身邊的人類。
-
隔離時做的核酸檢測全是鼻咽拭子,咽拭子會用兩根棉簽,鼻拭子會用兩根棉簽(一邊鼻孔一根),在這裏做的檢測比過往每次都捅得更深,捅四次後往往不自覺就淚流滿面。
-
我可能算是能不給人添麻煩就不添麻煩的性格,剛去的兩天沒有涼拖鞋就直接打赤腳洗的澡。
直到後來發現群裏會有人提要求,這時才順嘴說了一句,我也要。
大家的需求挺五花八門的:
有好多男人煙癮難耐,要求買煙(被管理人員駁回);
有人痛苦不堪,覺得自己的項目和工作被耽誤了,受不了,要找心理醫生;
有人是北方人,不想天天吃米飯,要求安排面食;
有人說自己不吃主食,送來了也浪費(我點進對方朋友圈發現是位舞者);
有人嫌菜太少,要求增加分量;
有人要買藥;
有人想照顧年邁的父母,要求同住一個房間;
有人覺得太熱,想換薄被子;
……
-
我才知道很多人健康碼的黃碼、紅碼是有後臺工作人員一個個慢慢設置的,它沒那麽智能。
-
本來我平時就不喜歡浪費食物,聽到上海的朋友說自己家裏只剩兩袋泡面、兩根菜葉和一點大米後,決定盡可能把每天送來的餐食吃完。
於是死宅如我,之後可能還會變成死肥宅。
-
隔離酒店的窗戶只能打開約莫15公分的寬度,再往後推就有釘子卡住無法繼續,大概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量,怕有人不慎跌落或者跳樓自盡吧。
-
每天的生活都很快就過去了,學習、工作、看劇、聽歌、觀影、運動、上網,大概這個模式還要持續蠻長一段時間。
好像這樣的日子我也挺滿足了,如果可以外出散步和見朋友就更好了,但也不敢奢望太多。
-
不知道是天氣變熱,還是即便控製了上網時間卻仍有大量負面新聞映入眼簾而我無法不為之共情憤怒的緣故,有個夜晚我失眠了。
通常失眠的夜晚我會找有時差的朋友聊天。
聯系在法國的雨馨,聯系在西班牙的怡雯,聯系在英國的彗星,我的朋友們都在地球的其他角落認真生活,令我覺得心安。
-
為了保持健康,同時多分泌一點多巴胺來抵禦看到負面新聞引發的政治抑郁,我每晚都會狂跳Zumba,興許隔離結束會成為大街上最會扭屁股的人。
-
這些年我很少記得做過的夢,理論上在快速動眼期人都是會做夢的,而我已經很久沒設置過鬧鐘,從來都是自然醒。
在那個失眠的夜晚醒來後,很難得的記住了做過的夢。
夢見上海。夢見自己回到了醫學院,學校臨近的附屬醫院新修了圖書館和博物館整合在一起的多功能大樓,如今同學們都來這裏自習。我像個遊客一樣在參觀,就像當年第一次上解剖課那樣新奇。在旋轉樓梯上見到了好朋友,和她正說著話,又見到了另一個好朋友,是我們都很喜歡的男孩子。
他穿了一件我也有的同款外套,我說出發之前打包行李的時候猶豫了一下,終究是沒有裝進來,早知道就帶上了。
手機誤觸,發了一段視頻到網上,是他在雨中笑得花枝亂顫。網友問他是不是我的男朋友,我沒有回復,趕緊刪除了事。不是出於心虛,就是懶得解釋。
是很多年沒見過面的很喜歡的男孩子呢,但是不是男朋友。說起來,我和我的好朋友們都是彼此喜歡的,人怎麽可以跟不喜歡的人交朋友呢。
原本三月要去上海參加她的婚禮,原本四月說不定會和他在廈門的海邊散步。如今我們卻只好約定,很久之後再見面。會是多久呢?誰也不知道。
-
可以忍住不去看新聞,卻無法忍住不去聯絡身在上海的朋友們。
那可是上海,是我成年以後生活最久的城市,我的同學、同事、家人,甚至在南京認識的朋友紛紛遷徙了過去的我最熟悉的地方。
然而現實就是,我的某個大學室友余糧目前所剩無幾,也不知道下次還能不能搶到菜;過去經常幫我看店的朋友說晚上餓了卻準備睡醒之後等到餐點再吃,怕之後買不到吃的;以前公司的領導說冰箱裏的菜大概只夠撐三天。
關心像是多余,我也束手無策。只能告訴他們如果之後實在沒辦法了,可以找我幫你們在網上喊一喊。
「現代社會的饑荒幾乎都是政治原因導致的。」中學時老師課堂上隨口說的一句話,如此刺耳地在我腦中回蕩起來。
-
世界是參差不齊的。
有人吃不飽,也有人吃很飽。必須得說明,仍有部分家人和朋友分到了豐富的物資(但也只是截止到目前,之後變好或變壞亦是未知數)。
所以,確實存在有陽光照耀到的地方,但也要看見那些陰暗的角落。
-
剛好隔離這段時間,帶了本「長樂路」在看,好多問題其實早已有答案。
「放任自流,自生自滅」,不止那一小片真空地帶,一整個城市都可以如此。
後來這本書就絕版了,今天朋友圈刷屏的那篇發出「救命」呼喊的文章被舉報刪除了。
說實話的人會被噤聲。
-
這個時代太潦草,想認真書寫自己命運的人會不會顯得很可笑。
夢想啊,自由啊,算不得什麽。
生命也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貓貓狗狗如此,人也不外如是。
-
酒店隔離結束,退群的很多人會復製轉發一段話,感謝祖國感謝黨。
然後我開始了居家隔離。
-
還記得,2010年的夏天,同學們去上海看世博會,而我去不了(說多了就是因為窮)。
我想著沒有關系呀,總有一天我會去的。
當時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英文翻譯後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
美好了嗎?Better了嗎?
12年過去了,美好的都只是表象。
我已經不敢發問「這個世界會好嗎?」
也不再奢求過上「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的生活,只希望明天以及更多個明天,我的家人和朋友們可以吃飽飯。
我甚至知道這一波挺過去之後,生活仍會恢復原有的秩序,代價就是很多人和動物會付出生命。
但是,不要忘記。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一些在簡體中文世界中已經消失的文字,讓它們在新天地死而復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芍藥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寫作於2016年6月9日,於2018年2月1日“由於含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管理規定的內容,現已被移除”的理由在簡體中文世界被消失。 2019年又去了一次台灣,2022年的此刻我在京都留學。我喜歡有漢字的地方,希望可以早日再去台灣遊歷。
這篇文章寫作於2016年6月9日,於2018年2月1日“由於含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管理規定的內容,現已被移除”的理由在簡體中文世界被消失。 2019年又去了一次台灣,2022年的此刻我在京都留學。我喜歡有漢字的地方,希望可以早日再去台灣遊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話說早一、兩年疫情期間封關,被迫囚在香港的居民會訂遠離自己區的酒店,看到和居住不一樣的環境當作去了旅行。我就一直不解這種行徑,因為性價比低之餘好像沒有什麼必要有自己家不回又要住酒店。倒不如等到疫情過後再到外地旅遊,酒店錢應該也比物價高昂的香港便宜。但本月初我訂了自己區的酒店入住四晚,今天就寫一下這個
Thumbnail
「小姐,這邊訪客時間只有半小時,先跟您說一下。」櫃檯人員邊領著齊悅來到齊歡的床位邊說道。 「恩,已經足夠了,謝謝你。」齊悅回應著。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房間,這裡有著4位像齊歡一樣的人,靜靜的,....躺在那邊,房間裡充斥著令人反嘔的消毒水,酒精味,也是.....這裡的人都沒有免疫力或抵抗力,很
Thumbnail
聽說美國有間實驗室,曾設計一個無聲房間: 一般人如果在裡面待超過45分鐘,會開始失去理智。 那是絕對的安靜。 而獨旅某個程度上,也是安靜的出走。
Thumbnail
逃亡生活:第6個月 「這裡有沒有人曾經被軟禁過?」 飛機上的乘務員或電視上的藝人不會談論這樣的經歷。我想這個世界上經歷過軟禁的人並不多。但我被軟禁過。不過並不是捲入了犯罪,而只是母親要我待在房間裡而已。在COVID-19流行的將近30年前,我就已經自主軟禁了。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他和她,是半夜被疾控中心的人帶上車的。 為了這一天,他們等了8天了。   他還記得,那天他接到電話的時候人是懵的,他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情會落到自己身上,自從這個城市有了疫情以來,他一直在她的的叮囑下努力的做著各種防護,在他看來他們的防疫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先是她然後作為密接者的他都確定為陽
哐當,哐當....停了一會後,又是哐當,哐当,寂靜的夜被雜訊劃破。 這是上海封城的第十天,當然按他們說的這不是封城,人們只能按著他們的說法等待“研判”的結果。 但這結果究竟是什麼,人們無從得知,人們只知道家中的米袋子是一天天的矮了,冰箱裡不再被蔬菜填滿。   他爬起來看了看手機,發現剛剛淩晨3
Thumbnail
含煙一路從台灣哭到美國,頭等艙的空姐每個人都來勸過一回了,她也只喝了加了淚水的柳橙汁,下了機任由接機的親阿姨,送進了一家私人療養院,過了一個月的情傷憂鬱期。 身體好了,學校也開學了,這麼一個美麗的東方女子,自然身邊少不了追求者的,但含煙彷彿守寡似地一一給拒絕了,但有個追求者身家及背景像極了火成,他
Thumbnail
兩側的門關閉,列車緩緩開動,至於要去的目的地,無人知曉。我和兩位夥伴們抱著塞滿六天五夜需要用到的物品的背包,忐忑地望著窗外。山、海、田、屋、樹、人——看著好多的風景,我悄悄地跟他們說:“我先睡一會,到了記得叫醒我。” 展翅營好像就是我大學時光的縮影。 在疫情爆發那年,我從家鄉
跟上次來這間hostel一樣,在進房間前,用文字對自己說說話吧。 這是我這兩年多來的人生階段,倒數第二次,每週留宿台北一晚,住在hostel裡。 本來開始時很有意識的事情,隨著時間變多次,成為了習慣,還是會失去了意識,就像是以前剛開始時,從偶爾留宿到每週留宿,或者說,每週上台北上課的行程,也漸漸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話說早一、兩年疫情期間封關,被迫囚在香港的居民會訂遠離自己區的酒店,看到和居住不一樣的環境當作去了旅行。我就一直不解這種行徑,因為性價比低之餘好像沒有什麼必要有自己家不回又要住酒店。倒不如等到疫情過後再到外地旅遊,酒店錢應該也比物價高昂的香港便宜。但本月初我訂了自己區的酒店入住四晚,今天就寫一下這個
Thumbnail
「小姐,這邊訪客時間只有半小時,先跟您說一下。」櫃檯人員邊領著齊悅來到齊歡的床位邊說道。 「恩,已經足夠了,謝謝你。」齊悅回應著。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房間,這裡有著4位像齊歡一樣的人,靜靜的,....躺在那邊,房間裡充斥著令人反嘔的消毒水,酒精味,也是.....這裡的人都沒有免疫力或抵抗力,很
Thumbnail
聽說美國有間實驗室,曾設計一個無聲房間: 一般人如果在裡面待超過45分鐘,會開始失去理智。 那是絕對的安靜。 而獨旅某個程度上,也是安靜的出走。
Thumbnail
逃亡生活:第6個月 「這裡有沒有人曾經被軟禁過?」 飛機上的乘務員或電視上的藝人不會談論這樣的經歷。我想這個世界上經歷過軟禁的人並不多。但我被軟禁過。不過並不是捲入了犯罪,而只是母親要我待在房間裡而已。在COVID-19流行的將近30年前,我就已經自主軟禁了。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他和她,是半夜被疾控中心的人帶上車的。 為了這一天,他們等了8天了。   他還記得,那天他接到電話的時候人是懵的,他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情會落到自己身上,自從這個城市有了疫情以來,他一直在她的的叮囑下努力的做著各種防護,在他看來他們的防疫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先是她然後作為密接者的他都確定為陽
哐當,哐當....停了一會後,又是哐當,哐当,寂靜的夜被雜訊劃破。 這是上海封城的第十天,當然按他們說的這不是封城,人們只能按著他們的說法等待“研判”的結果。 但這結果究竟是什麼,人們無從得知,人們只知道家中的米袋子是一天天的矮了,冰箱裡不再被蔬菜填滿。   他爬起來看了看手機,發現剛剛淩晨3
Thumbnail
含煙一路從台灣哭到美國,頭等艙的空姐每個人都來勸過一回了,她也只喝了加了淚水的柳橙汁,下了機任由接機的親阿姨,送進了一家私人療養院,過了一個月的情傷憂鬱期。 身體好了,學校也開學了,這麼一個美麗的東方女子,自然身邊少不了追求者的,但含煙彷彿守寡似地一一給拒絕了,但有個追求者身家及背景像極了火成,他
Thumbnail
兩側的門關閉,列車緩緩開動,至於要去的目的地,無人知曉。我和兩位夥伴們抱著塞滿六天五夜需要用到的物品的背包,忐忑地望著窗外。山、海、田、屋、樹、人——看著好多的風景,我悄悄地跟他們說:“我先睡一會,到了記得叫醒我。” 展翅營好像就是我大學時光的縮影。 在疫情爆發那年,我從家鄉
跟上次來這間hostel一樣,在進房間前,用文字對自己說說話吧。 這是我這兩年多來的人生階段,倒數第二次,每週留宿台北一晚,住在hostel裡。 本來開始時很有意識的事情,隨著時間變多次,成為了習慣,還是會失去了意識,就像是以前剛開始時,從偶爾留宿到每週留宿,或者說,每週上台北上課的行程,也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