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十四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平時蝸居在家的次數不算少,工作也好,閱讀也好,吸貓看影片也好,一恍神晝夜翻轉,日子眨眼就過了。
等到親自關入小房間裡,足不出戶住滿十四日,才深知箇中的苦。
返台那日,從劃位、寄行李、取機票、直到走到閘門,整座洛杉磯機場幾乎沒人,唯一能見著的就海關、清潔人員、商店店員,候機室裡也是空蕩蕩的。悠悠上了飛機,發現空服人員比乘客還多,一個艙位三、四人,要坐要躺隨便你。因疫情的緣故,任何人不得擅自更動座位,你若坐在靠窗的位子,挪到窗邊拍照倒是無所謂。
下機後,聽從地勤指示,跟隨人潮前行,舉起手機展示入境檢疫的申報畫面,在海關辦理入境,然後在機場大廳申請防疫計程車載我到下榻的旅館。
載我的司機有口音,一聽就知道是香港人。聽他敘述過去的往事,原來曾經在香港做貨運業的,要不是上面的人貪污找他背鍋引發黑道介入,如今他仍是叱吒風雲的漢子。他隨太太來台灣,創業幾次不成,又不甘居於人下,最後自己開計程車且戰且走,即便沒有百萬供他揮霍,至少還能自在養家。
等到下車走入旅館,由全身防護衣的旅館人員講解規矩引上二樓,手提行李站在房間裡,巡視衛浴、床鋪和矮桌,以及被飯店招牌遮去三分之二的半身窗,即將要在這度過三百三十六個小時的事實終於劈頭蓋臉打醒了我。
我故作鎮定地打開行李,取出衣物和電腦擺在床上,坐在浴缸裡泡熱水澡,在美國生活的種種隨著水聲流淌眼前,我才更確定自己已經返回人間。洗完澡,吹好頭髮,取出電腦聯繫家人和朋友,那時離我走入房間的那一刻才經過一小時而已,而防疫的十四日要等到返台翌日才開始計算。
我呆坐在床上,只覺得時間凍結。
往後的十四日果真難熬。即便很多細節我已記不清,甩不去的困頓和悶倦始終纏著我。不管睡得多少,吃得多飽,是否日日奢侈泡澡,人總是疲憊地焦慮。那種焦慮並非來自永遠太冷或太悶的空調,也不是轉來轉去盡是兒童台新聞台老片台的選項,更不能說是總是太油太膩太鹹太甜的飯店便當。
真要說的話,大概就是「人懶不出門」和「不准外出」是頭尾迥異的兩回事。儘管生理狀況一致,自願和被動的心理差異,竟讓我無時不刻地煩躁著。返台前,每晚讀三、四篇論文是常態。返台後,一天竟然讀不完一篇。那些詞彙變得異常陌生,讀完了也忘光了。
我過人的專注力不知渙散到哪去了,完全不聽使喚。
或許是我的身體敏銳地感受到囚禁的壓力正在減輕,離開前四日,我逐步恢復正常,一整日讀八、九篇,劃重點、寫筆記,一氣呵成。
防疫期間,我的作息異常規律,每日早晨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就寢,幾乎沒有例外。由於飯店統一管理,用餐時間也很規律。用餐時,旅館人員會將三餐放置於門外的小茶几上,離開前,敲門三聲,示意住客取餐。等到旅館人員下樓後,我和其他人陸續開門取餐。
每次取餐,我會環顧四周,經過兩、三日確認,我的對面和隔壁沒有住人。
那應該是我人生裡最頻繁唱歌的時日了。
依照防疫規定,我在返台十四日後的午夜十二點正式解禁,大部分的住客往往披著夜色倉促離去。我呢,先好好泡最後一次澡,悠哉入眠,翌日清晨七點用完早餐,才整理好行李,從容地離開旅館。儘管艱苦難熬,我仍然想要體面地走出這間禁錮我十四日的小房間,無風無浪,不留一絲雲彩。
縱使是前年的事了,那種令人扼腕的困頓,想起來恍如昨日。
avatar-img
31會員
229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行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牛走了,貓來了,除夕這日我過得一如往常,中午陪父母吃頓飯,然後回家乖乖工作,手邊幾個案子過完了年就得交,採訪稿也得多斟酌。 放假什麼的,太奢侈了。
這段時日的心神全放在寫作上面了,沒啥精力應付日常的短文。要為即將創立的品牌開拓自己喜歡又獨特的風格,可不是件隨隨便便的事。
一月才剛過半,我已經談了三個大案子,方向大抵談定,細節和費用也大致妥當。 依照去年底的判斷,今年前半不太會有案子接洽,我該專心創作,備好明年的出版計劃,好叩門世界,也是逐步開展儲放多年的理想。
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咖啡店的看板娘Miumiu一旦戴上珍珠項鍊,立刻從臭臉升級為貴氣逼人的臭臉。
多麽微妙的年份啊。 疫情蔓延全球的第二年,每日新增案例、年死亡率這些數據逐步成為認識一個國家的方式,也決定一個人平時生活的樣貌。在台灣,我們的防疫一度出現破口,可幸的是,眾多人的齊心協力,再次將破口堵住,將每日確診人數降回到零,維護了我們珍貴的日常。 學習拍片也是今年莫大的突破。
今年最後一夜的文章寫好了,唯剩配圖尚無著落。整年度拍攝的作品幾乎全數拱手讓人,無奈,但也無妨。想要什麼,再去拍就好了,看破人間虛實,還有什麼放不下。
牛走了,貓來了,除夕這日我過得一如往常,中午陪父母吃頓飯,然後回家乖乖工作,手邊幾個案子過完了年就得交,採訪稿也得多斟酌。 放假什麼的,太奢侈了。
這段時日的心神全放在寫作上面了,沒啥精力應付日常的短文。要為即將創立的品牌開拓自己喜歡又獨特的風格,可不是件隨隨便便的事。
一月才剛過半,我已經談了三個大案子,方向大抵談定,細節和費用也大致妥當。 依照去年底的判斷,今年前半不太會有案子接洽,我該專心創作,備好明年的出版計劃,好叩門世界,也是逐步開展儲放多年的理想。
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咖啡店的看板娘Miumiu一旦戴上珍珠項鍊,立刻從臭臉升級為貴氣逼人的臭臉。
多麽微妙的年份啊。 疫情蔓延全球的第二年,每日新增案例、年死亡率這些數據逐步成為認識一個國家的方式,也決定一個人平時生活的樣貌。在台灣,我們的防疫一度出現破口,可幸的是,眾多人的齊心協力,再次將破口堵住,將每日確診人數降回到零,維護了我們珍貴的日常。 學習拍片也是今年莫大的突破。
今年最後一夜的文章寫好了,唯剩配圖尚無著落。整年度拍攝的作品幾乎全數拱手讓人,無奈,但也無妨。想要什麼,再去拍就好了,看破人間虛實,還有什麼放不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就讓肥皂小超人告訴你, 為什麼洗手是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方式吧!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告訴您: 洗手分成:肥皂濕洗手 跟 酒精乾洗手 肥皂濕洗手比酒精乾洗手更為安全有效! 所以記得 沒事多洗手 多洗手沒事 在沒有水的地方再選擇乾洗手喔! 市售洗手乳是以石化合成, 太常使用易造成手部乾
Thumbnail
話說早一、兩年疫情期間封關,被迫囚在香港的居民會訂遠離自己區的酒店,看到和居住不一樣的環境當作去了旅行。我就一直不解這種行徑,因為性價比低之餘好像沒有什麼必要有自己家不回又要住酒店。倒不如等到疫情過後再到外地旅遊,酒店錢應該也比物價高昂的香港便宜。但本月初我訂了自己區的酒店入住四晚,今天就寫一下這個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歡迎來到每日一畫報的單元。   今天這一則,要帶大家看的是《點石齋畫報》辛集上的〈日人防疫〉。大阪地區掀起疫病,日人的防疫措施,是患者家屬必須報知政府,由政府派巡警雇用專人,用擔架送往醫院,用藥水灌洗。(畫面中間偏左就有兩個人抬著擔架)畫面中間醒目處,巡警拿著罐子對著一個民眾澆灌
每次下飛機,我總是忍不住急著要下機,明明不趕時間,卻總是想早點離開擁擠的機艙。這次旅程,我體驗了廉航的行李轉盤總是特別遙遠,以及等行李等得令人懷疑人生的煎熬。最令我哭笑不得的是,我媽居然在另一個大廳等我,讓我們久別重逢的喜悅瞬間消失。
Thumbnail
𝘿𝙖𝙮𝟭 𝙅𝙪𝙡𝙮 𝟭
Thumbnail
掐指算算:這趟三個月的旅程,一共搬了15次家。     而填在兩個移動點之間的是「等待」,前一處十至十一點退房,下一處下午三點至四點才能入住,所以移動通常表示會有四到六小時的空檔「無處安身」。     有伴一起耗當然便利許多,泡泡咖啡廳聊天,輪流看守行李去上廁所,或附近小逛一會兒。
對於部分星星兒在戴口罩的熱氣,是星星兒的感官過敏,令照顧者感到傷腦筋的不爭事實。 目前,新冠肺炎再度重新復出,自閉症的延宕式反應,出現在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大混亂之中。 在主兒女,有線上聚會。 在學校,有線上授課。 對星星兒,包括我,必然有出現類似〝杞人憂天〞的擔憂。 就算有記住〝馬太福音第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就讓肥皂小超人告訴你, 為什麼洗手是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方式吧!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告訴您: 洗手分成:肥皂濕洗手 跟 酒精乾洗手 肥皂濕洗手比酒精乾洗手更為安全有效! 所以記得 沒事多洗手 多洗手沒事 在沒有水的地方再選擇乾洗手喔! 市售洗手乳是以石化合成, 太常使用易造成手部乾
Thumbnail
話說早一、兩年疫情期間封關,被迫囚在香港的居民會訂遠離自己區的酒店,看到和居住不一樣的環境當作去了旅行。我就一直不解這種行徑,因為性價比低之餘好像沒有什麼必要有自己家不回又要住酒店。倒不如等到疫情過後再到外地旅遊,酒店錢應該也比物價高昂的香港便宜。但本月初我訂了自己區的酒店入住四晚,今天就寫一下這個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歡迎來到每日一畫報的單元。   今天這一則,要帶大家看的是《點石齋畫報》辛集上的〈日人防疫〉。大阪地區掀起疫病,日人的防疫措施,是患者家屬必須報知政府,由政府派巡警雇用專人,用擔架送往醫院,用藥水灌洗。(畫面中間偏左就有兩個人抬著擔架)畫面中間醒目處,巡警拿著罐子對著一個民眾澆灌
每次下飛機,我總是忍不住急著要下機,明明不趕時間,卻總是想早點離開擁擠的機艙。這次旅程,我體驗了廉航的行李轉盤總是特別遙遠,以及等行李等得令人懷疑人生的煎熬。最令我哭笑不得的是,我媽居然在另一個大廳等我,讓我們久別重逢的喜悅瞬間消失。
Thumbnail
𝘿𝙖𝙮𝟭 𝙅𝙪𝙡𝙮 𝟭
Thumbnail
掐指算算:這趟三個月的旅程,一共搬了15次家。     而填在兩個移動點之間的是「等待」,前一處十至十一點退房,下一處下午三點至四點才能入住,所以移動通常表示會有四到六小時的空檔「無處安身」。     有伴一起耗當然便利許多,泡泡咖啡廳聊天,輪流看守行李去上廁所,或附近小逛一會兒。
對於部分星星兒在戴口罩的熱氣,是星星兒的感官過敏,令照顧者感到傷腦筋的不爭事實。 目前,新冠肺炎再度重新復出,自閉症的延宕式反應,出現在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大混亂之中。 在主兒女,有線上聚會。 在學校,有線上授課。 對星星兒,包括我,必然有出現類似〝杞人憂天〞的擔憂。 就算有記住〝馬太福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