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志祺七七!不搞笑、談時事,資訊設計原來很可以》幫資訊裝上一雙翅膀

《歡迎來到志祺七七!不搞笑、談時事,資訊設計原來很可以》幫資訊裝上一雙翅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為一個只有在截圖《甄嬛傳》才會開啟Youtube的人,對志祺的印象就只停留在是在聲音好聽(我94膚淺的人)、敢碰時事議題的youtuber。​
 ​
直到去年日曆市場大爆發,再三猶豫後選了由 #圖文不符 出品的 #百態自由 插畫日曆。買了之後才後知後覺地發現,欸?這間公司是「那個志祺」的耶!​
 ​
因為平時大量收聽podcast,志祺最近除了重新啟動自己的podcast,也上了不少節目,對比於身為ytr身分的他,也許我更為熟悉的是聲音市場裡的志祺。而在某個因緣際會下,讀到了《歡迎來到志祺七七!不搞笑、談時事,資訊設計原來很可以》這本書,才又更認識了志祺,以及手邊這本每天撕下的日曆其背後團隊的誕生與理念。​
 ​
光看書名,我以為這只是一本品牌自傳類的書。但讀了之後才發現,這本書比較偏向團隊管理與創意發想。書中提出的觀念,不光是適用於新媒體、自媒體,一般公司內在管理團隊時也通用。​
 ​
我很喜歡書中關於「#次文化」的解讀,以及堅定捍衛的態度。志祺說,既然會有所謂「次文化」的形成,代表當中必定有一些元素,是回應到這一代人真實的心理需求。在行銷上,精準地截取這些元素,回應受眾的期待,或許就沒有所謂「次」文化的分野,讓動漫哏、BL、百合......都能引領潮流。​
 ​
諸君應該都知道,海巡署和內政部的粉專都是創意十足,跟話題的速度又快,非常擅長用這些次文化的哏來傳達資訊,讓人不禁都想問小編到底嗑了什麼,好想也來一點啊!​
 ​
又比方說,前陣子ikea粉專用《#進擊的巨人》中的「萊納,你坐啊」名台詞,製作出一系列名為「來吶,你坐啊」的椅子型錄,迴響大擴散度又快。​
 ​
而這些,就是 #資訊設計 的力量,「以摺紙飛機來比喻的話,資訊就像一張白紙,折疊的過程讓它變得好看,就像是『資訊設計』的過程,給好的資訊一雙翅膀,讓它飛得又高又遠」​。

也是志祺七七團隊致力在做的事情。

raw-image

#歡迎來到志祺七七

志祺七七 圖文不符

天下文化


粉絲團 粗劣的厭世香菜

avatar-img
粗劣的厭世香菜的沙龍
14會員
43內容數
有關各種觀影心得碎碎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診間裡的女人2》和第一本一樣,很好看。​ ​ 林靜儀醫師的文筆真的很好。這種「文筆很好」指的不是華美的詞藻,而是十分流暢且易讀,大方向的情節舖陳和小細節的穿插補充,兩者拿捏得非常平衡。​ ​ ​ 「所以妳婆婆的意思是,就算妳會死,也要給她生一個孫子?」​ 「對。」​ 「混帳,要死她先去死啦!」​
「我們都生在一個必須隱藏天賦才得以安身立命的年代。」​ ​ 《最後的魔術家族》讀到大約前三分之一,才知道書名以及書裡提及的「魔術」和我們一般認知的那個魔術不一樣。​ ​ ​ ​ 但身懷異術的魔術師,真的無法和篤信科學的凡人們好好溝通,真的必須站在對立面、不得不隱去其鋒芒,無法共存於世嗎?​ ​
還記得兩年前,疫情剛出現時,line群組裡流竄著各式各樣的猜測與陰謀論。​ ​ 病毒是人工製造且刻意外洩的、疫情是中國要削弱新疆、香港以及其他國家的手段、改叫新冠肺炎就是為了讓大家忘記這個病毒怎麼來的......​ ​ ​ ​ ​ ​ ​ 粉絲團 粗劣的厭世香菜
我第一次踏進身心科求診並開始吃藥,是在高一上學期的時候。​  ​ 畢竟那是十幾年前的事(請不要偷換算我的年齡喔屑屑),當時對心理疾病的認識和醫治還沒有現在成熟與完整,藥物在我身上的副作用非常強。雖然每天照常上學,但幾乎沒有清醒的時候,我失去了半年多的記憶,只記得每一張交出去僅僅寫了名字的空白考卷。直
因為粉絲頁的「帶媽媽入手閱讀器」一文收到很多關於電子閱讀器的問題,想說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正在對閱讀器觀望的人有幫助。​ 【封閉式閱讀器/開放式閱讀器】​ 選閱讀器一開始的最大分水嶺(?),就是封閉式或是開放式。​ ​
從上一本《#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後被張戎圈粉,於是手刀買下《#慈禧_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繼續沉浸在張戎的文字宇宙裡。​ 讀歷史相關的書籍,看到最爽的事情就是「翻案」,打臉過去的認知,用另一個視角重現曾經的印象。​
《診間裡的女人2》和第一本一樣,很好看。​ ​ 林靜儀醫師的文筆真的很好。這種「文筆很好」指的不是華美的詞藻,而是十分流暢且易讀,大方向的情節舖陳和小細節的穿插補充,兩者拿捏得非常平衡。​ ​ ​ 「所以妳婆婆的意思是,就算妳會死,也要給她生一個孫子?」​ 「對。」​ 「混帳,要死她先去死啦!」​
「我們都生在一個必須隱藏天賦才得以安身立命的年代。」​ ​ 《最後的魔術家族》讀到大約前三分之一,才知道書名以及書裡提及的「魔術」和我們一般認知的那個魔術不一樣。​ ​ ​ ​ 但身懷異術的魔術師,真的無法和篤信科學的凡人們好好溝通,真的必須站在對立面、不得不隱去其鋒芒,無法共存於世嗎?​ ​
還記得兩年前,疫情剛出現時,line群組裡流竄著各式各樣的猜測與陰謀論。​ ​ 病毒是人工製造且刻意外洩的、疫情是中國要削弱新疆、香港以及其他國家的手段、改叫新冠肺炎就是為了讓大家忘記這個病毒怎麼來的......​ ​ ​ ​ ​ ​ ​ 粉絲團 粗劣的厭世香菜
我第一次踏進身心科求診並開始吃藥,是在高一上學期的時候。​  ​ 畢竟那是十幾年前的事(請不要偷換算我的年齡喔屑屑),當時對心理疾病的認識和醫治還沒有現在成熟與完整,藥物在我身上的副作用非常強。雖然每天照常上學,但幾乎沒有清醒的時候,我失去了半年多的記憶,只記得每一張交出去僅僅寫了名字的空白考卷。直
因為粉絲頁的「帶媽媽入手閱讀器」一文收到很多關於電子閱讀器的問題,想說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正在對閱讀器觀望的人有幫助。​ 【封閉式閱讀器/開放式閱讀器】​ 選閱讀器一開始的最大分水嶺(?),就是封閉式或是開放式。​ ​
從上一本《#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後被張戎圈粉,於是手刀買下《#慈禧_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繼續沉浸在張戎的文字宇宙裡。​ 讀歷史相關的書籍,看到最爽的事情就是「翻案」,打臉過去的認知,用另一個視角重現曾經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