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踏進身心科求診並開始吃藥,是在高一上學期的時候。
畢竟那是十幾年前的事(請不要偷換算我的年齡喔屑屑),當時對心理疾病的認識和醫治還沒有現在成熟與完整,藥物在我身上的副作用非常強。雖然每天照常上學,但幾乎沒有清醒的時候,我失去了半年多的記憶,只記得每一張交出去僅僅寫了名字的空白考卷。直到高二分到新的班級,向醫生商量減量藥物,我對高中的記憶才逐漸清晰。
阿滴在《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一書裡記錄自己得到憂鬱症從掙扎、面對、治療到穩定的歷程。其中一段是這樣的:
很多人會說「生病不是你的錯,生病不是你願意的」。但我認為,就是因為自己各種錯誤的決定,才會導向這個結果。我一直都會覺得,生病就是我的錯,甚至是到現在我比較好了,仍然如此認為。
有些人說不要這樣思考,可能是為了讓患者比較好過一點,但我無法說服自己,生病這件事,我是無辜的。我很難過這一關。
這段對我來說非常真實。即便我對陷在情緒困境裡的他人,也會不斷說「不是你的錯」,但老實說,很難這樣說服自己。
回想自己在高中時期的經歷,至今我仍會一直檢討自己,是我當時太多嘴或是不夠合群,以至於後來大家討厭我,我是做錯事的那方。去年又因為情緒問題而再此就醫吃藥時,這樣自責的情緒依然揮之不去–– 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是我抗壓性太低,才會變成這樣。
阿滴這本書不只將自己的病程攤開,也將如何讓自己求助專業、稍微好過一點的方式分享出來,還有收錄身為陪伴者的滴妹的序文,以及滴爸滴媽的說法。
除了這些,書中後面更有專業醫師和諮商師的QA,用專業角度解答許多問題。比方說對藥物治療要有耐心,可能要三~四週才會看見效果。又比如,出現想自殺的想法時,該怎麼處理這樣的念頭,該如何求助專業等等。
當然,我知道大多數人的工作性質無法像阿滴這樣放下工作、有親友陪伴、遠離網路,對生活按下暫停鍵。但我想,這本誠實將自己剖開的書,依然能給予正在情緒漩渦裡掙扎的人們,一些支持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