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Work深度工作力》全書重點整理(上)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讓塗讀陪你簡單又有深度的讀書

/ 文章內容摘自《Deep Work深度工作力》後自行編輯 /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本書的架構分成:前言-深度/淺薄的介紹以及作者的立場陳述;第一部分-說服讀者相信、認同作者所提出的假說;第二部分-寫出實際的方法讓讀者可以設計並運用屬於自己的深度工作法。

深度v.s淺薄

  • 深度工作|在免於分心的專注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所難以模仿的。
  • 淺薄工作|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的狀態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新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對深度與淺薄有了初步認識之後,讓我們繼續了解深度工作的「概念」。


第一章|深度工作力,創造價值的關鍵能力

作者在章節標題就點名,深度工作力是我們想創造價值的關鍵能力,簡而言之就是「人才」或是「想成為人才」的人,就必須要擁有深度工作的能力。但是怎麼樣的人是人才呢?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1. 高技術工作者:機器與科技的進步,使許多低技術工作自動化,但是需要複雜技術的「高技術工作者」需求日益增加。簡而言之,若能與日益複雜的機器合作,並創造有價值的結果,這樣的人就能成功。
  2. 超級明星:工作已不再只限定於「辦公室」,而人才當然也可以將能力施展於公司以外的地方。溝通與距離的限制已經日漸消弭,若企業有需要,老闆便可以尋覓業界人才來替自己效力,而被選中的條件,當然就是成為專業領域的佼佼者。
  3. 擁有者:擁有足夠資本去投資新科技、推動大重構的人,就是擁有者。但成功的擁有者還必須能動用資本「為自己效力」,用手中的資源去創造更多的資源。

我們有高機率能夠成為高技術工作者以及超級明星,只要我們擁有以下兩個能力:快速精通專業技術的能力、在品質和速度上達到高水準的生產能力。


第二章|當「深度」越稀有,就越值得你投入

使人分心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分心的人也很多。這時,深度工作的人才就變成稀有的存在!但即使我們下定決心了,仍然會有需多盲點需要處理,分心就是其中一個大魔王!認識、察覺並且改善分心的問題,能為我們去除許多障礙。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擁抱分心的原因1——度量黑洞:在還沒正視我們花多少時間在收發訊息、郵件之前,我們都覺得這些時間微不足道,對主要且重大的任務是無害的,但當我們開始量化這些耗費的時間之後,就會發現其實相當可觀。然而分心帶來的成本跟深度帶來的獲利往往是無法如此量化的,因此這就是所謂的「度量黑洞」。

擁抱分心的原因2——最小阻力原則:在企業環境中,由於缺少各種行為對獲利影響的反饋(無論正負面),我們傾向於採用在當時最容易(阻力最小)的行為。「保持原狀」讓我們不必去承擔改變可能造成的損失以及恐懼,所以人們會選擇安逸,像是書中提的BCG公司為何不想改變,是因為他們認為「隨時連線」所帶來的獲利大且穩定,且他們沒有辦法量化「盡可能隨時」回覆客戶帶來的正負面影響,所以他們繼續堅持連線。

擁抱分心的原因3——以忙碌代表生產力:因為沒有明確的測量工具可以量化我們(特別是知識工作者)具有的生產力以及價值,所以傾向「以明顯可見的方式」去做很多事,但我們所做的事情卻不一定都是重要的事情,只是我們的文化讓我們誤以為「忙碌」就是很有效率。

擁抱分心的原因4——網際網路狂熱教派:科技帶來的好處,讓我們忽略了它所帶給我們的壞處,並且造成了科技壟斷(technopoly),讓科技以外的事物變得毫無存在感。而網際網路狂熱教派會做的事情,就是當有人批評、審視網際網路帶來的不是時,他們會激動地反駁,並且大力地重申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優點,讓反對者再次消音。


第三章|深度工作力,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

你的世界就是你專注什麼的結果。(p115)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從神經學來看:我們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恐懼及擔憂,無論已發生或未發生,都會讓我們的心神都專注在這些負面的事物上,耗費了專注力之外,也讓我們誤以為人生只有如此而已。試著改變大腦的線路,訓練你的「杏仁核」只專注在正面的事情上,而不是讓負面恐懼佔據你的大腦!

從心理學來看:這與心流(flow)有關,當我們專注在完成一件事情、一個目標的時候,人會沈浸在「挑戰事物」的氛圍之中,且這樣的享受甚至大過於未經建構又稍縱即逝的休閒娛樂。所以我們應該要學習如何尋找「易進入心流」的機會,而心流也就是深度工作的體現。

從哲學來看:在後啟蒙時代的社會,個人主義逐漸壯大,所以人們會傾向於「自己」尋找有意義的任務來從事,但是作者說「你不需要從事精緻的工作;你需要的是,以精緻的方法做你的工作」,當我們不再糾結、強迫自己一定要找到最完美的工作,而是專注在「如何把事情做的有意義」,我們才不容易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易於從中得到滿足。

看到這裡,不管你是被說服了還是不認同作者、想與作者辯論,《Deep Work深度工作力》都很值得你親自買來翻看!如果你想繼續了解要怎麼培養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你也覺得自己的生活虛度了非常多的光陰,想要解決分心的問題,那麼以下的「原則」一定能幫助你!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圖片由塗讀閱畢後自行整理製作

至此,本書的第一部分-概念已經簡介完畢,為了讓大家有休息的機會,關於第二部分-原則會以另一篇文章整理。

即使對培養深度工作力沒有很大的把握和熱情,也可以稍微看看作者如何教導我們克服分心,或許有些觀點和方法,就能成為你日常生活中的幫助!

(延伸閱讀:《Deep Work深度工作力》全書重點整理(下)

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淺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暢銷新裝版】

喜歡這篇重點整理嗎!

拍手|給我個擊掌吧👏👏👏我會繼續努力!
分享|你的朋友需要?快分享這篇文給他!
追蹤|我需要你的鼓勵!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閱讀、整理、輸出、製作圖文雖然耗時費工,但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你們的支持是我往前的動力❤️歡迎follow我的IG(@to_do_to_read),有另一種形式的分享~希望你也會喜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塗讀|TO DO TO READ
1會員
5內容數
\ 用閱讀為人生塗滿色彩 / 在社群媒體的時代,與其被虛實未知的文字轟炸,不如讓閱讀填滿你的生活。而閱讀真的可以變現,讓阿塗帶你不只「閱讀(Read)」也用閱讀帶來紅利,真正「DO」something!讓我陪著你帶著「塗讀」的初衷,一起探索書海、翻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