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杰芭比Q?檢視志杰現在的投球機制與兄弟教練團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Polo 2022/7/23

兄弟大物新秀投手陳志杰7月14日在二軍登板,表現驚呆眾人,最快球速僅有133kph,相比高中生涯最速152kph簡直判若兩人,而後於7/23再次先發登板1.1局,整場可能皆為直球,轉播最速僅剩130kph,均速約125.4kph,直球最慢122~123kph(三顆),最慢的一球119kph(該球可能是變速球),誠可謂技驚四座,這篇文章將淺談這兩次登板透露出的問題,包含機制的問題以及教練團的問題。

首先舉一個簡易的管理投手SOP

1選手狀況很好→維持原狀

2選手不舒服→先休息、治療

3治療結束→強化身體、檢查機制

4機制沒問題→只強化身體

5機制有問題→找出問題並修正

6選手復原/變強→比賽

今年季初陳志杰肩膀有輕微撕裂傷、手臂疼痛等問題,顯然符合上表2的狀況,因此預期陳志杰接下來必須治療、休養、復健、強化體能、檢查機制、視機制有無問題而做出相應措施、調整完畢後,最後才是出賽。從這兩次先發的球速、控球、投球影片來看,很顯然機制有問題,並且現在的體能狀況、運動表現尚不足以應付比賽強度。

而實際上兄弟球團如何對待陳志杰--沒有修正機制上的問題、沒有讓選手復原後才出賽。

~~~~~~~~~~~~~~~~~~~~~~~~

讓我插播一下,謝啦。我有FBIG方格子專欄

FB以中等長度的各種運科主題文章為主,

IG則是重點簡報。

方格子則是深度與完整度爆棚的超長乾貨文。

覺得我文章寫得不錯、有問題、想討論,都歡迎前來找我。

~~~~~~~~~~~~~~~~~~~~~~~~

機制方面,首先談陳志杰的擺臂變化

raw-image

擺臂A狀況,是類似陳志杰高三時期的狀況。橘色是向量。

俯視圖來看,在前腳觸地時,手臂有順時針旋轉的慣性,而胸椎則是正要開始以逆時針方向開始轉動,連接手臂與軀幹的前側肌群因此被拉伸,產生張力,並儲存彈性位能,兩邊肩胛骨被靠攏,產生肩胛骨蓄力(Scap load)。

raw-image


raw-image


這是擺臂B情況,也就是類似陳志杰初登板的情形。橘色是向量。

俯視圖來看,在前腳觸地時,手臂快速擺臂後具有相對於胸椎的逆時針旋轉的慣性,而胸椎此時正要開始逆時針旋轉,由於胸椎與手臂的速度同方向,又手臂的速度比胸椎還快,因此在落地時,也就是胸椎將要開始旋轉的時候,連接手臂與軀幹的前側肌群正在縮短,無法儲存彈性位能,不會有肩胛骨蓄力出現。


raw-image

接下來談談B這樣擺臂會有什麼影響。

首先是肩胛骨蓄力的時機,由於B擺臂的手臂在前腳觸地時具有逆時針旋轉的慣性,也就是跟胸椎接下來旋轉的方向一樣,導致胸椎啟動後需要一段時間加速才能超過手臂,這就導致最大肩胛骨蓄力的時間點被延後,綜合來講就是能量傳遞的效率變差。

再來是最大肩外旋時機、Layback幅度以及第二手臂螺旋的持續時間。當最大肩胛骨蓄力出現的時間點晚了,接下來最大肩外旋的時機也被延後,第二手臂螺旋的持續時間自然也被壓縮,而能量傳遞變差的結果就反映在肩外旋以及Layback的大小。

對比高中時的影像,以上這些現象都確實在陳志杰今年兩次在二軍登板的投球影片中出現,這些可能就是損失速度的原因之一。

高中時期的影片可以去Taiwan Baseball Notes頻道觀看

2019 黑豹旗 平鎮高中 陳志杰

109學年 木棒聯賽四強 平鎮高中 陳志杰

2021 平鎮盃 平鎮高中 陳志杰

2021 中職選秀 陳志杰 RHP

陳志杰後方視角影片

raw-image









前方視角照片的肩胛骨蓄力角度

raw-image



1.






肩外旋與Layback幅度

raw-image

















手臂就位時機

raw-image


現在陳志杰的手臂就位時機過晚--手肘在前腳落地時太低,明顯低於肩線,肩外旋角度也不足,這兩個問題不只會影響球速,同時也是會增加肩膀、手肘負擔的風險因子,而這兩個問題在高中時期以及去年(2021)並沒有出現,或許是修改擺臂導致本體感覺差異造成的負面影響。



陳志杰歷史悠久的前導腳問題

一樣的球速,下半身提供越多能量,上半身提供的能量就越少,受到的反作用力也越小,對肩膀、手肘的損害自然也越小;上半身提供的能量不變,下半身提供越多能量,球速則越快。

raw-image


前導腳在落地時起到了煞車、傳遞能量的功能,而膝蓋前移就會讓下半身製造的能量損失。陳志杰一直以來都有前導腳膝蓋在落地後前移的問題,導致前導腳煞車功能的下降,進而影響下半身能量傳遞的效率,同時可能增加手臂的負擔。


陳志杰在高中三年間前導腳問題略有修正,雖還有進步空間,但球速仍從高一的147kph提升到高三的152kph,由此可知對於陳志杰來講,這確實可能是個值得改善的問題,然而進入中信一年後問題仍然存在,並無明顯改善,甚至稍微更嚴重了。



抬腿結束後的謎之軀幹後傾

raw-image


可以肯定的是原本陳志杰的軀幹運用沒有問題,跨步過程大致保持中立,沒有過早旋轉,重心移動順暢,現在卻被加入了一個謎之後傾,這在老一輩台灣球界的傳統觀念貌似是好棒棒的動作,被稱為臀部先導,但事實上此舉毫無意義,現在甚至被視為一種問題,在外國被稱為Stay Back。

此階段的重點是後腿髖關節屈曲,或者說hinge,而不是極度誇張的將上半身向後傾斜、側彎,努力向打者展現你傲人的臀部。

這種跨步期初期的大幅軀幹後傾有時會使選受跨步時的重心移動產生問題、上下半身的連動變差、影響肩髖分離、前腳煞車等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這是兄弟教練團改出來的話,實在令人好奇兄弟教練團在想什麼。





軀幹在手臂加速期的前壓幅度

raw-image


機制方面的問題最後則是軀幹在手臂加速期的前壓幅度,相比高中時明顯下降。軀幹前壓也是傳遞能量的一個步驟,當軀幹前壓幅度減少時球速下降是可預期的,而造成這問題的可能因則是前文說的Stay Back,以及略微增加的前腳膝蓋前移幅度。




阿這些是撰文當下的機制問題欸,不要拿之後的機制變化說這篇講錯惹,安捏窩會不知道要回啥。











陳志杰的奇葩新聞們

接下來內容主要是我在嘲諷中信教練團,如果你是沒有同理心的道地棒球迷或是爪黑,歡迎光臨,你可能會看的很爽。如果是死忠爪爪就算了,要嘛你會對中信失望,要嘛你會因為想要護航中信而氣得想扁我。

2022/1/15象徵王牌投手17號 兄弟新秀陳志杰可望穿上

提到陳志杰體檢有狀況但無大礙。

這時未說明究竟有何狀況。

2022/1/19王牌投手17號「只是一個數字」 陳志杰解釋換背號原因

提及體檢發現肩膀有輕微撕裂傷。

現在知道所謂的狀況是肩膀輕微撕裂傷。

2022/2/6中信兄弟「黃燈初上」 陳志杰扮蘇媽媽被讚最正

說到在體檢時發現肩膀有輕微撕裂傷,但陳志杰表示不會痛,需要靠增強肌力、保護肩膀。

不會痛是吧?狀況看似不是很惡劣。

也是2022/2/6陳志杰少用下半身力量 王建民、鄭錡鴻、艾迪頓「三管齊下」

陳志杰說到過往少用下半身力量,教練都有注意到,投手教練王建民、鄭錡鴻以及艾迪頓給予不同的建議,「像王葛格主要是修正機制,艾迪頓針對心理給我建議,鄭錡鴻是注意不順的地方,會告訴我投球方面哪裡不順。」

嗯,前腳膝蓋前移確實算下半身的問題,雖然沒有如新聞所述幾乎都用手在丟那麼誇張就是了。另外還有提到要調整機制,那應該可以預期膝蓋的問題將會被修正,球速未來也有可能上升。

2022/2/14陳志杰懂玩球 余謙企圖心不是「嘴巴說說」

提到體檢時發現肩膀有輕微撕裂傷,加入球隊後持續增加肌力、強化身體,目前狀況無礙。

再次提到狀況無礙,應該真的不嚴重。

然後就是整整四個月音訊全無直到--

2022/6/12中職》二軍成績一片空白 兄弟期待的陳志杰怎麼了?

兄弟總教練林威助指出,之前二軍的回報是說,陳志杰右手肘和肩膀有痠痛的情形,但就醫檢查並未發現結構性損傷,他的投球機制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就是訓練調整投球機制。

喔?過了四個月從不會痛、狀況無礙變成手肘和肩膀痠痛?然後這時助助說未發現結構性損傷,但先前的肩膀撕裂傷就是結構性損傷阿??話說又提到機制問題了,看來真的有注意到膝蓋的問題吧?希望真的有改善。

2022/7/14陳志杰二軍初登板球速僅133公里 中信二軍教頭怎麼看

「最快球速僅133公里,與昔日平鎮高中時期最快球速152公里落差相當大」、「林明憲:春訓起一直傳來右肩與手肘痠痛,雖然檢查後沒有結構性的損傷,但球速一直提升不上來成為隱憂」、「二軍總教練林明憲表示,陳志杰受傷一陣子了,今天是第一次比較正式的比賽,一開始看起來是想要催球速,導致投球機制有點太早,手跟不上。但整體上來講表現蠻沉穩的,速度方面還是要加油,會給他及格的分數,蠻期待他之後的表現,球數、局數也會慢慢拉長。」

有趣的來了,明明春訓時的新聞都說「不會痛」、「狀況無礙」,現在變成「春訓時一直傳來手肘痠痛」??????,然後還說「受傷一陣子了」,知道陳志杰受傷你還讓他出賽??然後說「看起來想要催球速,導致機制有點太早,手跟不上」,沃,133kph叫催球速,真是超級火球。然後什麼叫「機制太早手跟不上」??哪裡太早,捕手暗號沒比完就set嗎?「機制太早」是什麼語焉不詳的敘述,要講也是「胸椎太早啟動,手跟不上」才對(胸椎是唯一符合原文上下文意思的部位),確實,影片看的出來手的就位時機太晚,但胸椎啟動時機根本沒問題,胸椎在前腳落地後面朝三壘、肩髖分離角度很漂亮、胸椎等到腳落地髖幾乎完全轉開才啟動,各種證據在在顯示胸椎的啟動時機沒有問題,何來「過早啟動」手跟不上???手遲到,你跟我說是「機制太早」手跟不上,連哪裡早都說不出來,還胡亂歸因,實在是令人失望。至於機制上的修改,就如前文大篇幅的說明,該改的沒改,沒問題的地方的被改得亂七八糟。

2022/7/17陳志杰首戰球速只有133 助總:身體結構沒問題

林威助表示,「依照二軍回報,陳志杰的肩膀沒有太多疑慮,所以安排出賽,投球機制方面,二軍教練團一直有在關注,陳志杰先前剛進來球隊的時候,曾經出現過右手緊繃的狀況,但沒有結構性問題,畢竟是年輕選手,是有空間給他一些時間調整。」

二軍教頭林明憲說春訓起一直傳來肩肘疼痛的消息,然後助助說「二軍回報陳志杰肩膀沒有太多疑慮所以安排出賽」,沃,一直會痛叫做沒有疑慮,球速只有133kph叫沒有疑慮,刷新我三觀。然後助助說二軍教練團一直有關注機制,結果事實是陳志杰的機制變一坨屎,真是謝囉二軍教練團。

2022/7/23中職》兄弟大物火球男失速 控球大暴走最速剩131公里

我開頭說130kph是轉播數據,這個131kph可能是現場的吧,反正不重要,重點是中信二軍教練團又又又 又一次讓陳志杰出賽,算了,我對中信教練團不抱任何期待了,吐槽都嫌懶。

陳志杰風雨飄搖的兩次登板所透露出的訊息,令人費解之處族繁不及備載,陳志杰本來並沒有手臂就位時機相關的問題,而兄弟教練團在陳志杰手傷癒復出時,不去處理顯而易見的風險因子,也就是前導腳膝蓋前移的問題,反而在無關緊要的擺臂以及跨步時的軀幹動手腳,不是改個擺臂就能讓手肘韌帶強度+100%或是讓手肘外翻力矩-50%欸大哥,本來擺臂沒問題,你改擺臂也不會減輕手臂負擔阿,更加天理不容的是竟將好的擺臂改成壞的,導致後續機制出現更多問題,還加入了無意義的軀幹後傾,最後整個機制大走鐘。不僅如此,教練團還讓陳志杰在掉速近20kph的狀況下登板「兩次」,如此不智、視選手身體狀況於無物的養成方式令人義憤填膺。

希望陳志杰之後下次出賽丟個160kph或是機制恢復正常洗爆我的臉,我會很開心。

最後!

我有FBIG方格子專欄

FB以中等長度的各種運科主題文章為主,
IG則是重點簡報。
方格子則是深度與完整度爆棚的超長乾貨文。

覺得我文章寫得不錯、有問題、想討論,都歡迎前來找我。

願意看到這裡的人,注意!最喜歡你們了❤(ӦvӦ。)歡迎分享喔!

追蹤方格子比較麻煩,要花大概30秒用Gmail註冊:

方格子作者頁:TreePolooo

方格子專欄:樹屋

嫌麻煩的可以來FB與IG:

FB:TreePolooo

IG:TreePolooo

如果你看完文章對投球機制底層運作原理與架構有興趣,可以點閱這篇:投球機制(一)投球機制原理原則,這篇有完整說明。

對投球動作分析有興趣,可以點閱這篇:投球機制(二)——投球動作分解與投球動作分析大全,這篇有完整說明。


影片來源:

漁夫大玩攝影

陳志杰 初登板全記錄&賽後心得

20220722 漁夫二軍精華 中信兄弟 vs 味全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樹屋
1.7K會員
26內容數
棒球、氣象、閱讀
樹屋的其他內容
2024/11/20
林家正有個很明顯的優點,就是會確實觀察打者反應並立刻做出恰當應對。 這是陳柏清三振源田的打席。 這打席的2、3、5球都可以明顯看到這個優點。 ●第二球 源田第一球對偏內側的甜速球沒反應,代表要嘛源田設定變化球,要嘛源田設定速球但完全沒跟上。 這時就適合配內角速球,因為如果源田放掉等變化,就
Thumbnail
2024/11/20
林家正有個很明顯的優點,就是會確實觀察打者反應並立刻做出恰當應對。 這是陳柏清三振源田的打席。 這打席的2、3、5球都可以明顯看到這個優點。 ●第二球 源田第一球對偏內側的甜速球沒反應,代表要嘛源田設定變化球,要嘛源田設定速球但完全沒跟上。 這時就適合配內角速球,因為如果源田放掉等變化,就
Thumbnail
2024/09/21
*警語:這篇一點也不嚴謹,可能充滿著一坨拉庫的認知偏誤,滿滿的滑坡,再次重申,獨立思考並判斷。 我們已經知道,人類對於應力的適應有很多種,在我看來,應力的峰值以及應力施加的時間,很大程度影響人體適應的方式與適應後的結果。 又,顯而易見,科班出身,僅經過大量專項訓練的投手,看起來與傳統重訓後的適應
2024/09/21
*警語:這篇一點也不嚴謹,可能充滿著一坨拉庫的認知偏誤,滿滿的滑坡,再次重申,獨立思考並判斷。 我們已經知道,人類對於應力的適應有很多種,在我看來,應力的峰值以及應力施加的時間,很大程度影響人體適應的方式與適應後的結果。 又,顯而易見,科班出身,僅經過大量專項訓練的投手,看起來與傳統重訓後的適應
2024/08/27
我認為延遲性手臂「可以」提高受傷風險,但不必然。 以下是我的解釋。 連著兩個物體的東西的受力,跟兩個問題間的速度差/角速度差有關嘛(也就是加速度跟角加速度)。 然後因為慣性,前臂會在軀幹加速時往後躺(常說的肩外旋,但不是只有肩外旋,還會有肩胛骨下壓後收肩膀水平外展跟胸椎伸展,綜合起來直接講後躺
2024/08/27
我認為延遲性手臂「可以」提高受傷風險,但不必然。 以下是我的解釋。 連著兩個物體的東西的受力,跟兩個問題間的速度差/角速度差有關嘛(也就是加速度跟角加速度)。 然後因為慣性,前臂會在軀幹加速時往後躺(常說的肩外旋,但不是只有肩外旋,還會有肩胛骨下壓後收肩膀水平外展跟胸椎伸展,綜合起來直接講後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討論了陳冠豪的投球風格,以及他在職業生涯初期所面臨的挑戰與改變。陳冠豪的特殊出手姿勢和其改以側投方式的建議,改善了控球問題,但也帶來了球速的微弱下降。隨著年齡增長,陳冠豪的健康狀況及職業生涯的可持續性仍需關注。同時提到了教練團在培養年輕投手方面的重要性,應給予更多的耐心,以利新秀的成長。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討論了陳冠豪的投球風格,以及他在職業生涯初期所面臨的挑戰與改變。陳冠豪的特殊出手姿勢和其改以側投方式的建議,改善了控球問題,但也帶來了球速的微弱下降。隨著年齡增長,陳冠豪的健康狀況及職業生涯的可持續性仍需關注。同時提到了教練團在培養年輕投手方面的重要性,應給予更多的耐心,以利新秀的成長。
Thumbnail
陳聖平返台加入統一獅一個月,出賽14場,打擊三圍繳出.333 /.356/.456,OPS+130.9,敲出生涯首轟,近兩週7/27~7/31打擊三圍.348/.400/.478,第三週打擊稍微下滑,但在第四週表現回溫,應對變化球能力越好,近三場比賽都有安打出現,本篇來分析陳聖平近兩週成績。
Thumbnail
陳聖平返台加入統一獅一個月,出賽14場,打擊三圍繳出.333 /.356/.456,OPS+130.9,敲出生涯首轟,近兩週7/27~7/31打擊三圍.348/.400/.478,第三週打擊稍微下滑,但在第四週表現回溫,應對變化球能力越好,近三場比賽都有安打出現,本篇來分析陳聖平近兩週成績。
Thumbnail
身為小琉球首職棒選手,如同隊友葉保弟一樣,三級棒球階段不僅皆非出身名校,他在大學前甚至都是以打軟式棒球或以快速壘球為目標,未曾受過棒球正規訓練。如今的他靠著不懈的努力,不僅踏上職業殿堂,更成為台鋼今年度的副隊長
Thumbnail
身為小琉球首職棒選手,如同隊友葉保弟一樣,三級棒球階段不僅皆非出身名校,他在大學前甚至都是以打軟式棒球或以快速壘球為目標,未曾受過棒球正規訓練。如今的他靠著不懈的努力,不僅踏上職業殿堂,更成為台鋼今年度的副隊長
Thumbnail
統一獅選秀首輪陳聖平下半季開箱,前兩週打擊三圍繳出.324/.324/.441,ISO.118,OPS+118.5,在游擊防區展現不錯範圍跟臂力,也有出現美技,目前攻守兩端都有不錯表現,本篇就來解析陳聖平7/5~7/14攻守表現,文末也會提出接下來需要特別注意課題。
Thumbnail
統一獅選秀首輪陳聖平下半季開箱,前兩週打擊三圍繳出.324/.324/.441,ISO.118,OPS+118.5,在游擊防區展現不錯範圍跟臂力,也有出現美技,目前攻守兩端都有不錯表現,本篇就來解析陳聖平7/5~7/14攻守表現,文末也會提出接下來需要特別注意課題。
Thumbnail
重點: 1.肩關節內部撞擊風險臨界範圍:手臂完全外展(約 90°)而肩胛骨沒有外旋,以及當外旋的肩胛肱關節外展 60° 且水平外展 >30° 時 2.錯開最大手臂後伸與最大肩外旋時機,以及讓肩胛骨與肱骨在最大後伸後與最大肩外旋前同步前伸可以避免進入這種危險範圍。 具體機制是手臂先達到最大後伸狀態,然
Thumbnail
重點: 1.肩關節內部撞擊風險臨界範圍:手臂完全外展(約 90°)而肩胛骨沒有外旋,以及當外旋的肩胛肱關節外展 60° 且水平外展 >30° 時 2.錯開最大手臂後伸與最大肩外旋時機,以及讓肩胛骨與肱骨在最大後伸後與最大肩外旋前同步前伸可以避免進入這種危險範圍。 具體機制是手臂先達到最大後伸狀態,然
Thumbnail
你好,這裡是股市鴿~ 中信兄、樂天桃猿 中信兄弟和樂天桃猿的比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逆轉戰。樂天桃猿從二局開始一路領先,最多時達到4分差距,但八局下半,中信兄弟的重砲手張志豪出場代打,面對兩人在壘的危機,他一棒敲出中外野方向的三分砲,將比數追平。九局結束雙方不分勝負,進入延長賽。十一局下半,張志豪第二
Thumbnail
你好,這裡是股市鴿~ 中信兄、樂天桃猿 中信兄弟和樂天桃猿的比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逆轉戰。樂天桃猿從二局開始一路領先,最多時達到4分差距,但八局下半,中信兄弟的重砲手張志豪出場代打,面對兩人在壘的危機,他一棒敲出中外野方向的三分砲,將比數追平。九局結束雙方不分勝負,進入延長賽。十一局下半,張志豪第二
Thumbnail
兄弟大物新秀投手陳志杰7月14日在二軍登板,表現驚呆眾人,最快球速僅有133kph,相比高中生涯最速152kph簡直判若兩人,而後於7/23再次先發登板1.1局,整場多為直球,轉播最速僅剩130kph,均速約125.4kph,最慢119kph,誠可謂技驚四座,這篇文章將淺談這兩次登板透露出的問題
Thumbnail
兄弟大物新秀投手陳志杰7月14日在二軍登板,表現驚呆眾人,最快球速僅有133kph,相比高中生涯最速152kph簡直判若兩人,而後於7/23再次先發登板1.1局,整場多為直球,轉播最速僅剩130kph,均速約125.4kph,最慢119kph,誠可謂技驚四座,這篇文章將淺談這兩次登板透露出的問題
Thumbnail
        職業球賽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尤其是棒球,已經到了尾聲了,你有沒有關注呢? 不過除了各球員令人驚艷的成績之外,我比較注意是投手丘上的投手,近年來有一種投球方式還蠻吸引我的,那就是"短臂式"。究竟簡潔有力的姿勢能帶給投手怎麼樣的效果呢? 我就來解析給各位聽吧~
Thumbnail
        職業球賽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尤其是棒球,已經到了尾聲了,你有沒有關注呢? 不過除了各球員令人驚艷的成績之外,我比較注意是投手丘上的投手,近年來有一種投球方式還蠻吸引我的,那就是"短臂式"。究竟簡潔有力的姿勢能帶給投手怎麼樣的效果呢? 我就來解析給各位聽吧~
Thumbnail
賽後,獲得了單場MVP的張志豪接受訪問,「六局下那個打席,當你經過一壘壘包的時候,有沒有遲疑要不要停下來完成完全打擊?」「沒有,」張志豪幾乎是不假思索的自然回答:「違反運動精神的事情我不會做。」
Thumbnail
賽後,獲得了單場MVP的張志豪接受訪問,「六局下那個打席,當你經過一壘壘包的時候,有沒有遲疑要不要停下來完成完全打擊?」「沒有,」張志豪幾乎是不假思索的自然回答:「違反運動精神的事情我不會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