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女人可以治國嗎?:十六世紀不列顛女性統治之辯》

2022/08/0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終於看完這本從大學就想看的書了。
這本書主要從英國亨利八世開始,介紹到伊莉莎白一世之間「女性統治」的討論,目次如下: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典型在夙昔:亨利八世時代人文學者的思辯
第三章 神譴或神佑:瑪麗女王時代對女性統治的詮釋
第四章 法律與習俗:伊莉莎白女王統治初期的辯論
第五章 女子繼承權:伊莉莎白時代論辯之再起
第六章 女王的雙體:為伊莉莎白統治之正當性辯護
第七章 蘇格蘭的新教革命與女性統治
第八章 法國的新教運動與女性統治
第九章 結論
文章開頭用了一個輕鬆的話題,成書當時日本皇室的小王子剛出生,新聞大幅報導了這個事情,老師就寫到,即使是在20世紀的日本,也一樣關注女性繼承人合理性的問題,因此,老師想關心英國在16世紀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前後的女性繼承討論。
首先介紹了亨利八世時代的女性繼承討論,一般都知道亨利八世為了自己的婚姻自由(?),使英國脫離羅馬教會的天主教,讓新教成為英國國教的經過吧?我的措辭很不專業,但大概是這麼回事。
除了婚姻自由一個理由之外,沒有男性後嗣,也是亨利八世一直掛心的問題,他與第一任妻子阿拉貢的卡薩琳之間只有一個女兒瑪麗,沒有兒子存活,亨利八世認為這有可能是因為他娶兄嫂(阿拉貢的卡薩琳是他的兄嫂),而遭受上帝的神譴。但即使換了非兄嫂的新老婆安博林,仍然只有女兒伊麗莎白,仍然無法一掃他遭受神譴的疑慮。直到娶了第三位妻子珍西摩,喜獲麟兒才一掃神譴的陰霾。
以上都是老故事了,無論是在電視電影、故事小說中,都時常提到的亨利八世小故事。
而這一個章節就是在講,當時文人之間討論這件事情的各種文獻,也算是導論的延伸,作為之後敘述的前導。
下一章,亨利八世與珍西摩的兒子愛德華六世順利即位,只可惜他在未成年時就過世了,隨著年輕國王早逝,英國政局陷入混亂,愛德華六世任命他的姑表侄女珍·格雷為繼任者,而非同父異母的大姐瑪麗。無論是愛德華八世的「任命」,還是珍格雷的「繼任」,都是背後「大人」們的權力遊戲,表面上是為了維持英國在亨利八世以來的新教傳統,其實仍與鞏固自身政治權利比較相關。
「九日女王」悲慘的一生,也並不是這本論文集的重點。
總之,亨利八世的長女瑪麗一世,最終取得政權。她與母親阿拉貢的凱瑟琳一樣信奉天主教,因此勢必將英國的國教改回天主教。
論文討論,對於英國史上首位女性王位繼承人,瑪麗女王在繼任的過程中,是否曾碰到阻礙?當然有。
但這個阻礙是衝著她的女性身份而來的嗎?其實不是。
畢竟當時另一派人推舉的繼承人珍·格雷也是女性,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女性身份其實並不是造成阻礙的最大原因。諸多原因包含了擔心英國政權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瑪麗一世的丈夫)等等,但最終仍集中到新教與天主教的論述爭辯,對新教來說,依照《聖經》中女性成為國君,無疑是上帝對英國的不滿意,因此使次等的女性成為君主,是謂一種「神譴」,批評者如諾克斯《第一響號角》。瑪麗一世的天主教支持者,也一樣援引《聖經》中優秀的女性統治者,意味女性統治是一種「神佑」。
不過,瑪麗一世的統治也僅僅只有五年,由於同樣沒有後嗣,繼承權落入同父異母的妹妹—伊莉莎白一世手中。
新繼任的新教女王,又使宮廷中各陣營陣腳大亂,曾嚴厲批評天主教瑪麗一世為神譴的諾克斯,這回要幫新教女王說話時,顯得尷尬、自打嘴巴,難自圓其說,《第一響號角》是個太早吹響的號角,新任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也不喜歡他自圓其說的新論述。
在伊莉莎白一世剛上任時(1558—1559初期),貴族間的主要討論已不圍繞神譴、神佑兩者,開始討論法律與習俗,如艾爾墨《忠誠子民的港口》,一方面反駁諾克斯的論述,一方面建立起自己的敘事邏輯。
聖經中說到
以弗所書「你們做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 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 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
結婚的女人需要順從丈夫,是針對已婚婦女,未婚女性不在此限,而瑪麗一世與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成婚,因此她對內必須順從丈夫,那她對國家要怎麼交代?顯示了瑪麗一世公私不分。(不知道是不是這種輿論壓力,使伊莉莎白決定終身不嫁?)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討論重點—「有限王權」,也就是當時的貴族、知識份子,希望以「國會」、「法律」制約王權,意即就算國家的「頭」是不完美的女性,但仍有健全的四肢、神經系統(法律)來引導行動。
論文中提到符特利伍德《往溫莎之行》中提到的「女王雙體論」,為威權建立新的政治理論。
「女性統治者可以突破性別的限制,擁有與男性君王相同的政治權利與治國能力,此與艾爾墨分別女王的公私雙重角色的概念是不同的,且更具說服力。艾爾墨主張,女王可以同時擁有兩種相反的角色;於公,她是國家的統治者,要做丈夫的頭;於私,她是家中的妻子,要順從於丈夫的管轄,丈夫要做她的頭。艾爾墨固然為女性統治者找到一條可以實踐家庭與政治雙重責任的道路,但這樣的女人仍不能免除其私領域的角色與地位,她的政治權威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其有效性也是間歇的。她要在公私角色間不停轉換,不能如男性君王一樣永遠做頭。可是,『女王雙體論』認為,女王的自然身體一旦與政治權威結合,便永遠成為『特殊的、單一的,且不可分離的整體』。她永遠不再是原來的她,時時刻刻擁有和男性君王相同的尊貴和權威;她也自此免除了任何自然身體所帶來的干擾,或私人角色中所要服從的義務。也就是說,她不再受傳統兩性關係的規範,成為一獨特而永恆的個體。」
到了伊莉莎白一世統治的中後期,貴族間也開始討論起女王繼承人選的問題,當時的主要人選有:第一是「九日女王」珍·格雷的妹妹—Catherine Grey,同樣是一位新教徒;第二是蘇格蘭的瑪麗女王,天主教。
不過,第一個人選在繼承問題白熱化之前就過世了,因此所有的討論都落入了蘇格蘭瑪麗女王身上。蘇格蘭女王瑪麗的故事,相信大家也不會太陌生,也是充滿了戲劇性的悲劇女主角。
論文主要從她在蘇格蘭女王時期,捲入殺夫案後開始,當時支持瑪麗一世丈夫的「國王派」主要攻擊瑪麗一世的婦德,避免攻擊到南方的另一位女王。
我覺得就是因為殺夫疑雲,使得蘇格蘭瑪麗一世的命運,從顛簸走向死亡,但是我有個疑問,女王為何不能處決自己的丈夫?只要有合理的「事由」,女王在政治上還是凌駕在丈夫之上的吧?題外話。
伊莉莎白一世頒佈「宗教統一法」、恢復「王權至尊法」,都使統治初期新舊教之間能稍微和平共存。
蘇格蘭瑪麗女王因殺夫疑雲被迫遜位後,她期待能繼承伊莉莎白一世的王位,過去她的宗教色彩一直很不明確,但為了取得繼承機會,她與天主教諾福克公爵結婚密謀,而捲入「北方叛變」、「瑞多非密謀」等天主教徒復興的謀反中。但一直到她捲入「奮進密謀」、「巴賓頓密謀」等預謀殺害伊莉莎白一世的密謀後,於1587年被處死。只能說她真是個傻女人...
論文集的最後一章介紹同一時期,法國女性攝政的歷史。
卡薩琳王太后經歷兩次攝政,她是亨利二世的王后,父系來自義大利的麥迪奇家族,母系來自波旁王朝。她擔任了兩個兒子查理九世(10歲)與亨利三世的攝政,是「馬基維利主義」的代言人,當時的法國也有宗教改革的風波,以天主教與喀爾文雨格諾教徒的衝突為主,在她攝政之下發生「剩巴色勒謬日大屠殺」,她也因次獲得「邪惡王后」、「瑪歌皇后」的暱稱。
雖然我的讀書筆記像在講故事,但論文中引用了很多當時的皇宮中流傳的手抄書、印刷書,分析這些文本的敘述邏輯,去拼湊出當時人們的想法,既有深度,閱讀起來也不乏味,以論文來說,這本我讀得蠻快的。
為什麼16世紀女王與攝政王后特別多呢?之後的歷史也沒有這樣局面了。
這應該真的是上帝的決定,也因為如此,這些女性統治之辯的文獻是時代的產物。在之後的論述中就不會再見到了。
而這些當時的貴族、文人的論述方式,以三個方面來建立邏輯:
一、典範是或目錄式的詮釋方法(大部分也是引用經典)
二、宗教性的詮釋
三、世俗性的理論
從現在看來,我覺得這些人的論述真不知道是太強還是太善於詭辯...反正政治就是這麼一回事,黃的說成紫的,男的說成女的...這電視上演多了...
********************************🌑
《女人可以治國嗎?:十六世紀不列顛女性統治之辯》(Can a Woman rule a Kingdom? The Debate of Gynecocracy in Sixteenth-Century Britain)
作者:林美香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07/03/0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Gin C.
Gin C.
我是一位音樂創作者/大提琴手/流行歌唱教學, 閒暇時喜歡旅行、閱讀與看電影,並且把聆聽音樂也當作一種閱讀模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