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產業經濟研究所碩一上心得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我開始撰寫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紀錄我從事務所辭職、回學校念書期間的一些心得與經驗。

我目前已經順利修完碩一上的課程,以下紀錄一些自己的經驗與想法,提供給有需要的讀者參考。

修習科目

必修

我是就讀的是中央產經法律組一般生,必修科目包含:

  1. 產業經濟學(一):3學分
  2. 公司法:3學分
  3. 公平交易法:3學分
  4. Seminar:1學分

選修

我總共選修以下兩科:

  1. 網路法:3學分
  2. 英美法導論:3學分

由於研究所與大學的評分方式不同,多半採取書面報告(term paper)或上台報告(presentation)的方式,因此修16學分的課,期中的時候負擔還不算太重。但到了12月、1月期末時就非常、非常極限。學期的最後兩週,我幾乎快要住在學校準備期末考試、上台報告,還得一邊撰寫書面報告。

誠心建議未來要就讀中央產經的讀者,碩一上可以只修一門選修就好,不必急著在碩一就修完所有課,後面會再說明原因。

各科概況與心得

  1. 產業經濟學本課程為經濟組與法律組的共同必修課程,經濟組與法律組同學會一起在406大教室上課。課程由蔡柏昇老師教授,為「全英文」授課。使用Paul Belleflamme and Martin Peitz (2015),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Markets and Strategies, 2nd Edi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noted “BP”) 為教科書,上課主要使用老師自編的PPT進行講解。參與本課程的同學需進行分組,每組都必須同時有經濟組與法律組的同學,一組約3~4人。蔡老師每教授一個段落都會出練習題,以小組為單位繳交一份作業。期中、期末各有三份練習題,這些練習題非常重要,期中考、期末考的考題基本上都是從作業當中進行出題(數字與條件會換),雖然作業大部分都是由經濟組同學主筆,但法律組同學也必須把握機會弄懂練習題的概念與解法,否則縱使期中考、期末考時蔡老師允許同學攜帶一張A4大小的「大抄」(隨便你要寫什麼在上面),還是會答不出來。另外期末必須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選題並和老師討論後,於期末前兩週進行上台報告(presentation),至少一名組員使用英文報告(其餘可用中文),報告時間約20分鐘,主題需與課程內容相關。報告完後,每組必須再繳交一份書面報告(term paper)。由上述授課內容就可以知道,本門課程對於法律組同學來說負擔相對重,除了英文聽力、作業、考試和報告外,因為大部分法組同學都沒學過產業經濟學,是個全新的領域,又有非常多數學計算,法律組同學需要多花一些時間練習。但本門課程所教的模型並不算複雜,多為基本的經濟模型 (Bertrand model, Cournot competition, Stackelberg competition, Hotelling model, etc.),很多經濟組的同學都學過,法律組同學可以多和經濟組同學討論、請教,理解上不會有太大障礙。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自己花時間練習, 無論是作業的練習題,或是PPT上的題目,必須熟悉各種數學運算 (微積分、連鎖律、指數函數(exponential)、對數函數(log)等),實際考試時才不會算錯或化簡不出來。蔡老師剛至產經所任教不久,教學很認真,作業題、期中考題都會逐題講解,但不太會主動跟同學互動。我認為,對法律組的同學而言,仍然是一門收穫頗多的課程,請突破對數學的心魔努力算,畢竟是研究所的同名課程,怕修這門課就不如不唸這間研究所了吧
  2. 公司法本課程為法律組的必修課程,但由於經濟組必修一門法律組課程,因此也會有很多經濟組同學修課,會一起在406大教室上課。課程由鄭有為老師教授,為「中文」授課。使用 Cox and Eisenberg's Business Organizations, Cases and Materials, Concise, 12th (University Casebook Series) 作為教科書,但同學無需購買,鄭老師會指定一些著名的Case做為課程講授內容。主要分為六大主題,實際上橫跨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領域:代理 (Agency)
    合夥 (Partnerships)
    企業社會責任 (CSR)
    商業判斷法則 (BJR)
    併購 (Mergers & Acquisitions)
    內線交易 (Insider Trading)
    每個主題都會有1~3個著名案例,修課同學需自行分組、每組2~3人,共同負責一個指定的case,需於上課時口頭報告case brief,簡介該案件的事實背景、法院見解,並蒐集該案件的相關國內外法規或資料。期末必須自選一個與課程相關的主題進行10分鐘的上台報告(presentation),以及撰寫書面報告(term paper)。鄭老師會安排一節課的時間個別和同學討論報告題目與方向,基本上壓力不會太大。本課程對於多數法律組學生應該不困難,唯一可能的瓶頸只有英文case的閱讀與理解,如果大學時期沒有接觸過英美法,就必須盡快適應閱讀英文case。本門公司法課程提供了與大學公司法課程不一樣的視角,也能釐清、貫串許多公司法、證券交易法的概念。此外,鄭老師上課時也很風趣。整體而言,是一門修起來相當愉快的必修課程。
  3. 公平交易法本課程為法律組的必修課程,原本老師希望在823研討室上課,但本屆法律組人數有十幾位,空間過於擁擠,因此改至907階梯教室上課。課程由王明禮老師教授,為「中文」授課。教科書為 DOJ/FTC Horizontal Merger Guidelines (2010), Section 4 與 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出版的認識公平交易法(增訂第十九版),但王老師一樣會指定一些著名的或新的case做為課程講授內容。不同於公司法課程,本課程沒有分組負責case,而是修課同學於上課時自行舉手回答case的事實與法院見解,回答的次數為本門課程的分數計算基礎。但公平交易法並不是大學法律系的必修科目,我自己本身大學時也沒修過公平交易法,本門課程的內容也算是全新的領域。王老師幾乎是一堂課給一個新的case,case的頁數也不少,如果每個case都看的話,英文閱讀速度真的要夠快。我自己大概有落掉兩個case沒看,但還是強烈建議看過case之後再去上課,比較容易進入狀況。王老師會經常拋出問題請同學思考、回答,也會比較國內的公平交易法相關規定。學期間剛好有公平交易委員會舉辦的公平交易法研討會,修課同學需至少參加一天的議程。而本門課程的期末,今年首次改採辯論的方式進行,三人一組、共四組,兩兩為對手進行辯論。本次的辯題有以下兩個,抽籤決定上訴與被上訴方:FTC v. Qualcomm, Inc., 969 F.3d 974 (9th Cir. 2020).
    US v. Apple, Inc., 791 F.3d 290 (2d Cir. 2015).
    我是抽到第一案高通案的上訴方(FTC),但因為準備時間僅有一週,要整理一、二審的判決、爭點還是略為倉促,但是是個特別的期末方式。若能提早確定辯題,我個人認為比起書面報告(term paper)更有趣
  4. 網路法本課程為選修課程,修課人數6人,在823研討室上課。課程由王明禮老師教授,為「中文」授課,並沒有指定教科書。課程初期王老師先請同學從網路相關新聞下手尋找相關議題,並蒐集資料、架構大綱,可以說是將如何發想並撰寫論文的方法,帶進課程中讓同學實作練習。而根據每個同學選定的議題,王老師補充相關網路法歷史、技術基礎、各國的相關法制,整體而言內容非常豐富,但對於資訊科技沒有一點點了解的同學,會需要花多一點時間去理解。期末並無考試,而是以各自選定的議題大綱為基礎,向大家說明選題、動機、研究問題、資料蒐集、結論,其他同學則負責評論。王老師在本門課程與同學的互動更多,且大綱的實作對於將來論文的發想與決定非常實用,我認為是非常值得選修的一門課程。
  5. 英美法導論本課程為選修課程,修課人數9人,在823研討室上課。課程由鄭婷嫻老師教授,為「英文」授課,以 Burnham's Introduction to the Law and Leg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6th 為教科書,並以該書的章節做為課程主軸。修課同學需分組,個別負責被分配到的章節,可搭配PPT進行說明,鄭老師會適時的補充或輔以中文說明。課程中,鄭老師也有聘請政大的臧正運老師到班進行英文演講,是不同於其他課程的地方。期中需以小組為單位繳交書面case brief,case會由鄭老師依據各個組別有興趣的議題進行指派。期末同樣是分組進行上台報告(presentation),並鼓勵同學全程使用英文,頗具挑戰。但我因為選擇不熟悉的題目,因此只有開場簡介使用英文,後續則使用中文進行報告。報告完成後需再繳交一份英文書面報告(term paper),作為期末評分的依據。綜合來說,即使我大學時就有修過英美法,仍然可以從本課程的教科書中理解英美法制的歷史淵源,而不僅只有閱讀case、了解法院的見解而已。鄭老師也不排斥結合線上工具,諸如遠距授課(Google Meet, Webex)、教學平台(Zuvio),課程中也會帶領同學使用判決檢索系統 Westlaw,對於充滿美國case的研究所來說,是一門不錯的基礎課程。

總結

無論是必修或選修課程,我認為中央產業經濟研究所的課程都很不錯。對於大學就讀法律系的法律組學生而言,可以跨領域學習基礎的產業經濟學,以及將產業經濟學結合到競爭法(公平交易法)領域,這是我認為產業經濟研究所的特色之一。

另外,我之所以修到16學分,原本是希望碩一就能修完除了Seminar以外的所有課程。因此碩一上勢必得修兩門選修,但16學分到期末時負擔真的有點重。且因為碩一下的課程表目前已經公布,法律組的必修課之一-法律經濟分析和必選修之一-產業經濟學(二)衝堂,註定碩二還是要修課。因此誠心建議未來有要修課的讀者,碩一上修一門選修即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YB的沙龍
40會員
52內容數
正在就讀法律系的你,一定耳聞過司律考試,甚至已經下場考過。我有幸從考海中上岸,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幫助正在迷惘、焦急、或是洩氣的你/妳。專題內容包含是否要參加考試、如何準備考試、面授與函授的優缺點比較等等,幫助你/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方。
GYB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22
現行的文創法10-1條,無論立法者是有意還無意間選邊站,都有邏輯上的問題。如果用搶票機器人的購買者需要被判刑,那用搶票機器人的黃牛,理論上應該加重刑度,才符合邏輯。如果10-1條的出現,是因黃牛掃票行為而起,邏輯上第3項的適用對象應該改成與第2項相同的「黃牛」,才不會讓人有種開發者衰小坐牢的感覺。
Thumbnail
2024/04/22
現行的文創法10-1條,無論立法者是有意還無意間選邊站,都有邏輯上的問題。如果用搶票機器人的購買者需要被判刑,那用搶票機器人的黃牛,理論上應該加重刑度,才符合邏輯。如果10-1條的出現,是因黃牛掃票行為而起,邏輯上第3項的適用對象應該改成與第2項相同的「黃牛」,才不會讓人有種開發者衰小坐牢的感覺。
Thumbnail
2024/03/26
2023年底,電信界最大的新聞應該是台灣之星和亞太電信走入歷史,台灣的電信商再度回到三雄鼎立的局面。本文將利用過往台灣之星的網路吃到飽門號進行個人伺服器的架設,並探討通訊埠轉發、CGNAT、IPv4、IPv6的問題,並嘗試提出3+1種解決方式。
Thumbnail
2024/03/26
2023年底,電信界最大的新聞應該是台灣之星和亞太電信走入歷史,台灣的電信商再度回到三雄鼎立的局面。本文將利用過往台灣之星的網路吃到飽門號進行個人伺服器的架設,並探討通訊埠轉發、CGNAT、IPv4、IPv6的問題,並嘗試提出3+1種解決方式。
Thumbnail
2024/01/15
相較於英文的軟體授權條款,CC條款簡單的多。但現階段台灣智財法還無法完美的函攝CC條款,這對於強調在地化的CC條款尤為刺痛。希望藉由本文促進大眾對開源模式的了解,早日在智財法中納入相容於copyleft的規範架構。
Thumbnail
2024/01/15
相較於英文的軟體授權條款,CC條款簡單的多。但現階段台灣智財法還無法完美的函攝CC條款,這對於強調在地化的CC條款尤為刺痛。希望藉由本文促進大眾對開源模式的了解,早日在智財法中納入相容於copyleft的規範架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堂課程將解密商學院科系差異以及共同的必修科目,以議題角度帶你深入淺出的認識商學院必修科目: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透過這門課程,讓你瞭解金融業的熱門議題及商學院的校系課程內容及差異,幫助你探索大學科系並規劃未來,並提供自主學習計畫表參考範本。
Thumbnail
這堂課程將解密商學院科系差異以及共同的必修科目,以議題角度帶你深入淺出的認識商學院必修科目: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透過這門課程,讓你瞭解金融業的熱門議題及商學院的校系課程內容及差異,幫助你探索大學科系並規劃未來,並提供自主學習計畫表參考範本。
Thumbnail
前言 自我紀錄+分享一些考試的經驗給在準備的考生參考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還是最重要的! 目的 要不要考研究所絕對是上大學後會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就讀的科系和理工相關。資管雖然在商管學院下,但大約有一半的人在大學畢業後會繼續升學。 那究竟該如何選?我的評估方式有下
Thumbnail
前言 自我紀錄+分享一些考試的經驗給在準備的考生參考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還是最重要的! 目的 要不要考研究所絕對是上大學後會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就讀的科系和理工相關。資管雖然在商管學院下,但大約有一半的人在大學畢業後會繼續升學。 那究竟該如何選?我的評估方式有下
Thumbnail
一個高中念文組的畢業生,如何選擇念社會學?又為何念統計相關研究所成為資料分析師?
Thumbnail
一個高中念文組的畢業生,如何選擇念社會學?又為何念統計相關研究所成為資料分析師?
Thumbnail
我在UCSD交換所對應到的科系是經濟系,但是其實交換生選課非常自由,基本上只要有上過相關Prerequisite課程,就可以選相關的課程。這邊主要會介紹管院與一些有趣的課程像是Mental health跟踢踏舞課!
Thumbnail
我在UCSD交換所對應到的科系是經濟系,但是其實交換生選課非常自由,基本上只要有上過相關Prerequisite課程,就可以選相關的課程。這邊主要會介紹管院與一些有趣的課程像是Mental health跟踢踏舞課!
Thumbnail
真的很慶幸看到學院有「讓知識有光」的計畫, 就趕緊手刀報名,很契合我年初所設定的目標, 想要多斜槓出講師的身分,同時也希望把我這幾年的所學, 融合成能夠應用的知識架構。
Thumbnail
真的很慶幸看到學院有「讓知識有光」的計畫, 就趕緊手刀報名,很契合我年初所設定的目標, 想要多斜槓出講師的身分,同時也希望把我這幾年的所學, 融合成能夠應用的知識架構。
Thumbnail
在職專班 論文怎麼寫? 碩士論文是研究所最後一年的最終考驗和關卡。尤其是就讀 在職專班 EMBA的社會人士,工作和生活已經非常忙碌了,該如何準備論文相信都會是一個難題,即便選擇本中心日戰班期望一年取得碩士的學生,雖然透過學分折抵,基本上需要上課的時間已經變的得非常少了,照理說應該更有時間來準備論文寫
Thumbnail
在職專班 論文怎麼寫? 碩士論文是研究所最後一年的最終考驗和關卡。尤其是就讀 在職專班 EMBA的社會人士,工作和生活已經非常忙碌了,該如何準備論文相信都會是一個難題,即便選擇本中心日戰班期望一年取得碩士的學生,雖然透過學分折抵,基本上需要上課的時間已經變的得非常少了,照理說應該更有時間來準備論文寫
Thumbnail
資料來源:各大學或http://www.ck-exam.com.tw/到底要不要花錢、花時間去拚個碩士學位? 這一個問題,相信是很多在職生的困擾,對我而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就如同漂亮的外衣,內在、實力如同肉體,所以即便你有強壯的肉體,但有時候還是要穿漂亮的外衣。 我提出以下的建議: 結論
Thumbnail
資料來源:各大學或http://www.ck-exam.com.tw/到底要不要花錢、花時間去拚個碩士學位? 這一個問題,相信是很多在職生的困擾,對我而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就如同漂亮的外衣,內在、實力如同肉體,所以即便你有強壯的肉體,但有時候還是要穿漂亮的外衣。 我提出以下的建議: 結論
Thumbnail
大學文憑是一張基本門票,畢業之後,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線重新起跑。
Thumbnail
大學文憑是一張基本門票,畢業之後,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線重新起跑。
Thumbnail
如果認為證照不重要,那這篇文章對你沒用,只是在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一張證照的價值不是由你的主觀意識決定的,請不要任意在他人面前傳播你自以為是的主觀意識。 如果你不知道要考什麼證照,以下是目前個人整理出來的心得和資料,僅當參考,不能當唯一準則。
Thumbnail
如果認為證照不重要,那這篇文章對你沒用,只是在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一張證照的價值不是由你的主觀意識決定的,請不要任意在他人面前傳播你自以為是的主觀意識。 如果你不知道要考什麼證照,以下是目前個人整理出來的心得和資料,僅當參考,不能當唯一準則。
Thumbnail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研究所推甄的季節了,相信不少人也在為了要不要推甄研究所煩惱吧,小弟我是在去年應屆推甄研究所的,就來簡單分享一下心得和我的準備經驗吧。 備審資料 在校成績重不重要? 重要、重要、很重要!在備審的階段我自認有很大一部分成績取決於在校成績,如果成績不夠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我朋友
Thumbnail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研究所推甄的季節了,相信不少人也在為了要不要推甄研究所煩惱吧,小弟我是在去年應屆推甄研究所的,就來簡單分享一下心得和我的準備經驗吧。 備審資料 在校成績重不重要? 重要、重要、很重要!在備審的階段我自認有很大一部分成績取決於在校成績,如果成績不夠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我朋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