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中望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小時候有記憶以來,中秋節的活動就是烤肉和放煙火。
現在回想起來,在1980~2000年代,台灣正處於經濟的高度成長期,難怪媽媽總是帶我們回去開工廠的外婆家,有著放不完的煙火,和吃不完的烤肉;小孩們放煙火尖叫嘻笑,大人們談笑風生,好一片歲月靜好的和諧畫面。一直到有一年的中秋節,煙火突然銷聲匿跡,從此以後我們就只剩下烤肉。
那一年大概才國小低年級,和我同年齡的表弟,在中秋節的隔天收集了所有剩下的煙火,把其中的火藥全部倒出收集一處,低頭用火柴點燃。碰!他自己也嚇了一跳,趕緊跑到家人旁邊,家人看到煙燻的黑色臉龐,慢慢的滲出血來。自此之後,煙火就不在大人們的中秋採購清單。
沒了煙火之後,長大的我們也漸漸懂得品嘗美食和賞月。王菲在1995年發了一張「菲靡靡之音」,裡面一首「但願人長久」,成了我在中秋節喜歡一個人獨處望月強說愁的主題歌曲,年少輕狂總有抒發不完的情懷和思念。年紀大了一點,卻比較愛月夜愁「月色照在三線路」這樣的境界,輕描淡寫想像無限。
2001年的中秋,那一年大二,送走了家人去外婆家烤肉,看著床上因為化療而極度虛弱的阿公,第六感說他即將告別人世,我必須留下來陪他度過人生最後一個中秋。相隔沒幾天的中午,我在淡江側門大學城準備吃午餐的時候,老爸就打來說阿公過世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是我那時候的體驗。阿公過世之後,我就對中秋節沒有特別的期待,或許是忘不了在床上呻吟不斷的阿公,以及在昏暗燈光下照料、面容愁苦的阿嬤。前幾個星期的某一天早晨,我夢到阿公躺在棺木,阿嬤隨侍在旁,我帶著些許恐懼走向他,發現他開始呼吸喘氣,於是將他抱到一旁。我抱著他,感受到他身上了熱度,問他身體還痛不痛,他搖了搖頭,閉上眼睛帶著笑意就走了。如同他熾熱的身體,醒來後我感到一股暖意,因為多年前我夢到他在地獄受苦,或許他這一次真的解脫了。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錄製時候剛好是中秋節,就來分享一下中秋編年史吧,距離中秋沒烤肉的時代我已經不可考了,如果有比我大的聽眾可以說一下,台灣人的吃性可以說全球有名,烤肉方式各種特殊,其中香腸、豆乾、玉米、燒肉絕對是少不了,國小時代可以說是老爸時代,都是老爸的朋友家庭串門子烤肉,小孩的話興趣當然不在乎烤肉,玩樂打鬧
        原以為阿嬤會比阿公早走,至於誰先走,於我盡是不捨的。阿嬤火化後的第一儀式,我微顫地伸手為她撿骨,輕脆而瓷白,代表世間所有苦楚昇化成朵朵的白蓮花,輕拈在手中,竟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         那晚,一縷淡藍的鬼火入我夢中,點化成一幅童年歡愜的天倫樂。         小時候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果我說,像是等了一陣子,感覺不太對,也怪怪的。但,我確實在倒數著大舅走的那一天。 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
Thumbnail
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時,我和表哥在奶奶家詭異的中元夜所發生的故事。不敢亂動供品的我們,因為一陣陰風和神祕的敲窗聲,令我們對宗教儀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敬畏。這次奇妙的經歷將永遠印在我的心中。希望讀者能感受到中元夜的神祕與敬畏。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全家人再到中社觀光花市烤肉,相隔可能有近20年了。這20年來,我見過父親的面,屈指可數,我們約見面的地點,也千奇百怪,曾經有一次他和我約在公墓見面。過去,他見不了光,現在,他選擇走入新的家庭,新的生活。過去,我想保護他,現在,我希望我們各自安好。
“風驚塵起,散而不止。” ——題記   父親站在陽臺上,嘴裡叼著根煙,眼睛滿布血絲,他深深吸一口,吐出的煙霧籠罩了他的臉。冷冽的月光穿透欄縫,照在他淺藍的襯衫上,窗外的竹叢沙沙作響,搖曳的竹影與他的身影交融,一閃一滅,他自顧自享受嘴裡的煙。   記憶中在大陸的家,有著數不清的階梯,推開亮銀色豪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回奶奶家過年,最期待的除了可以吃到好吃豐盛的年夜飯,就是拜拜燒金紙了。 奶奶準備的金銀元寶總是很多,好幾袋放在那,然後有回來的叔叔伯伯堂哥一起燒。 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期待,像是一種儀式感,宣告團圓飯即將到來嗎?還是將代表金銀財寶的金紙和元寶,丟進燒金爐裡,看著火焰忽大忽小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錄製時候剛好是中秋節,就來分享一下中秋編年史吧,距離中秋沒烤肉的時代我已經不可考了,如果有比我大的聽眾可以說一下,台灣人的吃性可以說全球有名,烤肉方式各種特殊,其中香腸、豆乾、玉米、燒肉絕對是少不了,國小時代可以說是老爸時代,都是老爸的朋友家庭串門子烤肉,小孩的話興趣當然不在乎烤肉,玩樂打鬧
        原以為阿嬤會比阿公早走,至於誰先走,於我盡是不捨的。阿嬤火化後的第一儀式,我微顫地伸手為她撿骨,輕脆而瓷白,代表世間所有苦楚昇化成朵朵的白蓮花,輕拈在手中,竟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         那晚,一縷淡藍的鬼火入我夢中,點化成一幅童年歡愜的天倫樂。         小時候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果我說,像是等了一陣子,感覺不太對,也怪怪的。但,我確實在倒數著大舅走的那一天。 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
Thumbnail
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時,我和表哥在奶奶家詭異的中元夜所發生的故事。不敢亂動供品的我們,因為一陣陰風和神祕的敲窗聲,令我們對宗教儀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敬畏。這次奇妙的經歷將永遠印在我的心中。希望讀者能感受到中元夜的神祕與敬畏。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全家人再到中社觀光花市烤肉,相隔可能有近20年了。這20年來,我見過父親的面,屈指可數,我們約見面的地點,也千奇百怪,曾經有一次他和我約在公墓見面。過去,他見不了光,現在,他選擇走入新的家庭,新的生活。過去,我想保護他,現在,我希望我們各自安好。
“風驚塵起,散而不止。” ——題記   父親站在陽臺上,嘴裡叼著根煙,眼睛滿布血絲,他深深吸一口,吐出的煙霧籠罩了他的臉。冷冽的月光穿透欄縫,照在他淺藍的襯衫上,窗外的竹叢沙沙作響,搖曳的竹影與他的身影交融,一閃一滅,他自顧自享受嘴裡的煙。   記憶中在大陸的家,有著數不清的階梯,推開亮銀色豪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回奶奶家過年,最期待的除了可以吃到好吃豐盛的年夜飯,就是拜拜燒金紙了。 奶奶準備的金銀元寶總是很多,好幾袋放在那,然後有回來的叔叔伯伯堂哥一起燒。 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期待,像是一種儀式感,宣告團圓飯即將到來嗎?還是將代表金銀財寶的金紙和元寶,丟進燒金爐裡,看著火焰忽大忽小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