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

含有「親情」共 114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從你身上理解愛的模樣。」在布爾喬亞的作品裡,我重返那些關於愛、身體與母親的記憶。這不是藝術評論,而是一段深深的對話。
Thumbnail
Let me Pen-avatar-img
23 小時前
很用心的文章,也讓我與您的視角一起作伴,彷彿又在雲端逛了一回好展覽。 特別喜歡〈好媽媽〉那件作品,讓我想到《The Giving Tree》這本童書。 最後也想分享一點淺見:國家,終究只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抽象總和;而個體,則是以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為生存之本。國家因人而生,理應回饋於人。然兩者相較,孰輕孰重?當其間產生矛盾與拉扯,那份張力,也便成了不可避免的結果。 嗚呼哀哉!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17 小時前
Let me Pen 《The Giving Tree》我在 Kindle 上找了幾個版本來看,才發現自己其實對這個故事不陌生,只是從來沒有那麼細膩地思考過它。 那棵 Apple tree,給了孩子所有的一切,從果實、枝葉、樹幹到最後的身體。這樣的給予與反哺,讓我想到〈好媽媽〉那件作品:五條線、五個軸,牽動著一個布織的身體,那是一種無聲卻飽滿的陪伴與撐持。 也讓我想起另一位「媽媽」,那尊粉紅色大理石雕塑的身體。彎著腰,像在保護腹中什麼,也像把身體作為整個情感的殼,默默承受。 這些形象,讓我再次思考,什麼是愛的重量,什麼又是母親的形狀。 謝謝您讓我在第100篇的時刻,有機會再次凝視這些記憶。
結束跟李子毅的晚餐後,走進熟悉的家中,將手上的靛藍色手提包放在玄關旁的鞋櫃上方,立刻將穿了一整天的紅色高跟鞋脫下,整齊擺放進鞋櫃裡,換上舒服的居家鞋,走進客廳。將下班帶出來的資料放在了桌子上後,沒有立即停下休息片刻,反而是走進廚房中,為自己泡一杯暖暖的拿鐵後,再走回客廳坐到椅子上放鬆。 「好喝
Thumbnail
「雖然已經過了幾年,但是失去父母的痛苦還是沒有消失。」阿珍說道。 抬起頭,就能看見阿姨的眼角泛著淚光。
Thumbnail
限時公開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看電影、影集或小說時,為某個角色的命運而潸然淚下?也許是一段遺憾的親情、一場來不及表白的愛情,或是一個終於被理解的角色。這些眼淚,往往不是因為角色本身,而是他們喚起了你內在某個被遺忘、忽視或壓抑的情感。 心理學觀點:投射與共鳴 心理學中的「投射」(projection)與「情感共鳴」
Thumbnail
臺灣電影《器子》試片觀後感,結合懸疑、警匪元素,以基隆特殊場景為特色,推薦給想看輕鬆又有看頭的觀眾。文章也提出劇情和結局的個人觀點,並提及觀影細節和體驗。
Thumbnail
4/5器子
氣泡水-avatar-img
4 天前
這麼看來,基隆好像真的蠻適合拍緊湊的劇情,尤其貨櫃堆積場,好像時常被選為藏匿的場景。
Claydee-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氣泡水 同感耶!好快樂!擊掌!
本文記述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細膩動人的親情故事,從父親年輕時的偷渡經歷、與母親的婚姻生活,到老年時的疾病和離世,字裡行間充滿了溫情與感傷。文章以時間為軸線,串聯起父子倆的點滴往事,展現了父親性格的轉變和作者對父親情感的細膩刻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夏文在母親過世後,經歷的巨大悲痛與迷惘,以及他如何透過回憶中一位班長的鼓勵,重新找回生活的動力。故事中穿插了夏文與他大學同學小天的重逢,以及夏文在夢境和現實之間的轉換,充滿懸念和神祕感。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