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

含有「仇恨」共 8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Thumbnail
派大星-avatar-img
派大星
22 小時前
凡思筆記-avatar-img
1
回覆
凡思筆記-avatar-img
1
回覆
凡思筆記-avatar-img
凡思筆記
1 小時前
發文者
回覆
回覆
小過年也還是過年 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 多少祈禱在心中 讓大家看不到失敗 叫成功永遠在 讓地球忘記了轉動啊 四季少了夏秋冬 讓宇宙關不了天窗 叫太陽不西衝 讓歡喜代替了哀愁啊 微笑不會再害羞 讓時光懂得去倒流 叫青春不開溜 讓貧窮開始去逃亡啊 快樂健康留四方 讓世界找不到黑暗 幸福像花兒開放
Thumbnail
miffy兔-avatar-img
miffy兔
2025/02/12
井底之蛙-avatar-img
43
回覆
井底之蛙-avatar-img
43
回覆
井底之蛙-avatar-img
井底之蛙
2025/02/12
發文者
21
回覆
21
回覆
  眾所周知,社會對立愈嚴重,極右派就能得到愈多的支持。帕魯丹開始在瑞典每一處伊斯蘭移民較多的地區展開焚燒《古蘭經》的巡迴表演。不出意外地,每一次都引發大規模的抗議乃至於暴力衝突。信仰被羞辱的激憤穆斯林移民因此被貼上了更多暴力犯罪的標籤,讓衝突的雪球愈滾愈大。
Thumbnail
台灣社會從以前就因為藍綠對立而吵個不停,但在經歷了各種問題吵不完的2024,到了再吵總預算問題的2025.綜觀以前到現在,這個時候的台灣社會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 不同政黨和立場的支持者都是用戲謔和嗤笑的態度看著對方,就像一面鏡子.你是怎麼看他的,他也是怎麼看你.在對立已經逐漸轉
要為《進擊的巨人》設計一個更好的結局,關鍵在於如何在自由、生存和仇恨的循環之間找到平衡。這個結局應該能夠保留故事的悲壯與深度,但又不至於走向全面毀滅。 以下列舉4個可能的替代結局: --- 1. 和平共存結局:艾倫選擇合作而非毀滅 劇情發展: 艾倫透過「進擊的巨人」的能力看到了地鳴帶來
付費限定
費主義只有講到一點邊,現在要跑題一下,左派認為社會可以透過強力介入改變,邏輯上說得通,現實難以做到的理由。就結論來說可以先破梗,這概念跟右派經濟學家嘲諷左派不切實際類似,你以為可以抽資本家重稅來進行改革,但資本家會跑的,除非你有跨國追殺的能力,但要做到可以全球追殺補稅單,這是不是又要變成帝國主義?
Thumbnail
直指人性深處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和愛如同兩道光芒,指引著我們前行。這兩者之所以能戰勝一切,不僅是因為它們本身的純粹與力量,更因為它們直指人性深處,喚醒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宇宙中永恆不變的原則 真理是宇宙中永恆不變的原則,是萬物運行的基石。它不會因個人的意志而改變,也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
Thumbnail
「實現完美並無獎賞,追求完美卻有終點。」 追求完美總有終點。 看完《奧術》後,萬千感受似乎最終能夠化作這一句話。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旅人小萌
2024/12/20
1
回覆
1
回覆
我是一個很喜歡看動畫的學生,高中時曾因憂鬱症迷失了人生方向。但在《海盜戰記》和《藍色監獄》這兩部作品中,我得到了啟發。《海盜戰記》讓我明白,仇恨不應該主導我們的情緒,爭鬥應該是最後的手段;而《藍色監獄》卻以其競爭哲學,重新塑造了我的目標觀,讓我看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在環境中競爭的價值。
紅光像火焰般在空氣中扭動,逐步吞噬了數人之間的距離。 在血色漩渦中,信念與情感的激烈碰撞,伴隨著生死一瞬的緊張對峙。命運的抉擇和黑暗的襲擊,誰能突破束縛?誰將陷入深淵?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林漢清
2024/11/30
5
回覆
5
回覆
御穆雪-avatar-img
御穆雪
2024/11/30
發文者
1
回覆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