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部曲(二)成為專才-理論篇

2022/08/2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上一篇談完了本質與特性,相信大家已經決定好學習的目標跟賽道了。
接下來討論要如何有效的,不走彎路的往80分邁進,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才。
溫馨提醒:
請先仔細看左邊的章節目錄,
再依照排版順序,邊讀邊打造自己的學習計畫。
且此篇為理論篇,實際應用範例請見實戰篇。

建立心態

1.成長型心態:

第一個最簡單沒門檻的進步方法,就是告訴自己,沒有所謂天才,也沒有所謂天生不擅長,唯有先相信自己是可以成長的,是可以駕馭的,才有可能學好一件事,失敗不是你不好,不是你這個人的問題,不是你很笨,只是方法不對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愛抱怨的人通常不會成功,因為他們認為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他們不敢承認其實是自己不願意努力。

2.目的與決心:

不是說決心要多強烈,要多有目的性才能夠學得好,而是要知道,這兩個因素,將會決定你有多少力氣去跑這個賽道,賽道越長,所需要的力氣越多,所以如果你不小心挑了一個很困難的賽道,卻又知道自己只是想試試看、好奇,覺得學了未來可能有用,那就先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或是,乾脆重挑一個賽道。

3.假裝直到成為:

就像戒菸時要說"我是一個不吸菸的人"去取代"我要戒掉抽菸的壞習慣"要有效的多,想學習某件事的背後一定是為了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或是某位更具體的偶像,想成為Kobe Bryant,從把自己當成他,看他自傳、照抄他的生活作息開始。

看地圖與寫計畫

現在有了目的地,也確認了自己的油箱是足夠的,接下來就是看地圖規劃路線的時間

1.地圖:

接續剛剛的假裝直到成為,只是從心態進一步講到地圖,所以第一步就是找出如何成為一名XXX的答案,可以上網、可以看書、可以問親朋好友、可以找領域專家諮詢。
比如說如何成為超級業務,可以分成三大塊:對公司(產業趨勢、產品知識),對自己(自律、找客戶與分級、業績掌握),對客戶(傾聽、場面主導、使其信任)。
畫好地圖後,就將之分區塊刻意練習(介於舒適區與恐懼區能夠成長最快的練習區)。

2.計畫:

死線(Dead line):沒有死線的計畫等於沒有計畫,就像是說要去哪玩但從不安排什麼時候去一樣,請先依照最終目標訂好死線,就算是變因多的如籃球或語言,也會有個階段性目標,奪得總冠軍/二連霸,多益900/減少口音等。
時間線(Time line):依照地圖估計每個技能所需要的時間以及每天可以執行的時長設計行事曆,這邊也是大略就好,而且隨時可以調整,後續會再提到依照有效的戰術去設計課表細節,再來就是簡單的按表操課,至於如何培養規律的進度,未來在習慣與意志力篇討論。

3.正確的來源:

目的地、方向、出遊時間、路線都規畫好了,接下來要確定行程內容,不會想找那些完全沒聽過的路邊攤或是評價超低或是明顯葉配的店家吧?辨識出對你真正有幫助的、正確的知識來源非常重要,找第一手資料、找名師,領域專家,找書看而不只是看某個YT影片。

設計環境

1.學習的當下

這比較偏習慣養成與意志力控制的部分,但我這邊先講些簡單實用的結論, 用上越多技巧,就會越有效率,把它當作check list一項一項準備吧。
最難的事情最先做,如果可以,一早起來最有意志力的時候開始學習,再來適合的時段是下班回家吃完晚餐洗完澡後。
創造提示提示就是儀式感,可以是做完平常就會做的A事情之後開始,例如刷完牙、或是一下班經過,或是開始之前做B事情,例如泡咖啡、冥想。
減少分心機會,手機關靜音是基本,最好直接關機,有些人在家很容易分心,有些人在咖啡廳很容易分心,可以去測試自己可以專心的地點,失敗沒關係,換個地方就好了。
進度可視化知道你現在走到哪會讓你更有動力繼續往前,最好準備一張隨時看的到的實體或電子版月曆,在死線做標註,然後每天有做就打個符號。
獎懲制度,增加下次繼續做的動力,當然條件自己想,但懲罰最好由別人監督,自己很容易原諒自己。
提醒一下,不要忘了成長型心態,失敗了不代表你就是個專注力低落的廢物,只是代表你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或是可以用別的方法試試看,僅此而已。

2.當下以外

指在安排好的學習時間外,主動創造可輕鬆吸收的環境,也就是所謂枕上,廁上馬上。
增加接觸點,這很簡單,想學程式就去按一堆程式相關的IG帳號讚,去訂閱一堆相關YT頻道,想學投資就去訂閱一些專欄或電子報,想學英文就多看英文影集。
零件化,注意零件化不是碎片化,零件化是把一些知識拆成更細小的零件,也就是說你在吸收這個知識的時候,你知道他是屬於哪個區塊的,能夠理解這個知識點跟其他同區塊知識的連結,學投資時除了看書瞭解架構、上論壇看產業趨勢分析,上課學習財報細節,通勤時聽股癌雖然比較沒壓力,但你聽到某一些地方能夠聯想到這是在書上或論壇上看到的某個知識,這邊的重點是有意識的依照目前自己學到的進度範圍,去接觸相關的知識點來源,並以時間短好吸收為主。

有效的戰術

先說前提,越有效的戰術,越痛苦,但也越有效,以下的方法是很反人性的。

1.間隔、重覆與提取

  • 次數,重複的次數越多,越記得住,越學得起來。 記住,是次數多,不是時間多,所以不要安排什麼衝刺周,一天學10小時,不如10天學1小時,每次開始前先回想上次再講什麼,多做複習。
  • 時長,如上所述,這邊不是指每次學習的時長,是指間隔的時長,每次提取的間隔越久,越記的住,越學得起來,當然,還是要按照地圖與計畫走,畢竟時間是有限的
  • 提取,主動把學過的東西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或畫下來,甚至直接拿來應用在真實生活,一開始會覺得很吃力,但要記住越有效的戰術,越痛苦,但也越有效。

2.多樣性

這世界本來就是複雜且多樣化的,就連你的祖先都是透過複雜的人體活下來,利用這種複雜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的學習。
  • 感官多樣性:透過其他感官協助分散大腦記憶體的負荷,聽起來很玄對吧,我是無意中發現的,某次員工旅遊的時候,我躺在沙灘旁的吊椅,手機一直重複播著同一首歌,就這樣發呆了一下午,回國後發現只要播那首歌,就可以感受到那個當下皮膚被曬得微發燙、海風鹹鹹的味道、度假放鬆的美好心情,後來在書中也被證實有類似的研究成果,像是鍵盤打字就是從視覺大腦記憶位置變成手去記憶位置。
  • 技能多樣性:透過達到目的的不同手段的交錯練習達到更好的學習,例如打籃球要練習隨機用左手上籃或右手上籃,才能在面對千變萬化的賽場上難以被防守。
  • 環境多樣性:多變環境的干擾反而最終強化了你對於特定事情的專注度,到達心流的境界,這點很難,真的難到靠北,建議不要輕易嘗試,除非感覺自己到了一個境界卡關上不去了再來挑戰,菲爾普斯就是這樣訓練的怪物,

3.直接應用

以終為始,回歸到開頭提到的學習的目的,這邊就是直接應用。 想要當個好講者,就是一直上台講,想要學會英文,直接去美語系國家生活,想要學寫程式,直接寫一個App,這絕對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我應該放到第一點的。

4.回饋

這應該當第二點,如果應用了卻沒有得到回饋,就會像上一篇提到的,學習進度駐足不前,無法進步,沒有那麼多上台演講的機會?那就對著鏡子練,或錄影下來,或找親朋好友,並且提供他們的回饋。
而重點來了,回饋有分等級: 1.告訴你錯了 2.告訴你錯在哪 3.告訴你怎麼改才對
而這就是身邊好友與專業教練的差別,越多第三點的回饋進步的越快,所以請盡可能追求能夠提供第三點的回饋來源。

5.再連結

用關聯取代硬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坊間的什麼聯想英文學習記憶法,呆腦獸=恐龍之類的,不能說沒效,但很容易忘記,因為沒有應用、沒有長期複習、沒有實質意義。
至於要怎麼連結,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與其他區塊,也就是與同一領域的其他部分連結在一起,讓一塊拼圖變一片拼圖,讓一個點變一條線,這跟地圖就有很重要的關係,例如左手運球與右手運球合併就變成交叉運球。
第二種是與自身經驗,包含往事與技能,例如我上面提到的員旅的故事在後來看到書中提到的方法便可以聯想在一起,加強印象;或是將業務當中的傾聽客戶想法也可以運用在跟老闆、長輩溝通等場合,軟技能的優勢便是可應用場合非常廣泛,硬技能領域則是被馬斯克發揚光大的第一性原理。而硬技能的底層邏輯就是蒙格所描述的思考框架,有機會再寫一篇從投資學、經濟學、心理學、賽局等理論整合起來的思維框架清單。

6.刻意練習-傳說中的8/2法則

這可不是什麼玄學,已經透過AI學習證明每次多學習約20%的新東西對神經網路來說是最好的學習狀態,因此在規劃月/周學習計畫時,可以用以下簡易版公式:
前面20%的時間複習上一次的內容,後面80%的時間學習比上次多20%的新進度
剩下這麼多時間只學一點東西會不會太浪費?你先把上面幾項戰術都用上再說。

適合的工具

記住,工具雖然只是輔助,但工具是前人整理戰術的結晶,必定有其用途。

1.環境工具:番茄鐘與白噪音計時。

幫助你快速進入心流,並且打造儀式感,當作提示的好東西,注意如果進入心流結果時間到了他叫你休息可以忽略,下次再延長計時時間就好,心流很珍貴,要好好感受。

2.提取工具:康乃爾筆記法。

確認自己理解的好辦法,上網搜尋關鍵字就有很多教學了,這邊不贅述,重點在於認真實踐,不要偷懶,人太容易以為自己會了,訣竅就是把自己當白痴,告訴自己做就對了。

3.間隔工具:閃卡

這工具通常適用於語言學習等規則多的領域,能夠幫助你更好的記住規則,實作方法網路搜尋也很多,甚至有專門的App可以使用,若為其他領域,可以簡單嘗試用每周小複習、每月中複習、半年實戰的間隔時長去複習。

4.回饋工具:教練>老師>親朋好友>論壇>自己

依照你學習能負擔的成本去找相對應的回饋工具,教練最貴,自己最便宜,先認知自己有沒有錯遇到困難或是錯誤,再去找哪裡錯了,最後是知道怎麼改進。

5.再連結工具:心智圖(GitMind)、三力圖、卡片盒筆記

我比較喜歡稱心智圖為思維導圖,他就像是學習的地圖,而地圖的重要性我已經不斷強調過了,他能幫助你釐清現在在哪個位置,接下來剛往哪走,現在學得跟之前學得有什麼關聯。
三力圖是費曼技巧結合關聯性的工具,讓你看清該領域的飛輪效應(解釋請見這篇第三點),例如打籃球的三力圖就是防守、進攻、體能;學語言的三力圖就是說、讀、聽;業務的三力圖就是公司、自己、客戶,每個人的三個力可能不一樣,因為思維框架不一樣,所以我認為這沒有標準答案,重點是能夠幫助自己思考,幫助自己更有效率的學習。
卡片盒筆記是再連結的極致工具,也是知識網的具現化;把知識點卡片化,並把知識點用索引編號串聯起來,讓知識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張網,應用方法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可以參考。

加速

1.免費的外接硬碟:Google

讓科技幫你學習,以前你需要花大量力氣記憶,現在只要不記得就去Google就好,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思考與理解上,所以不用太糾結自己的記性不好,答案就在那邊,問題是怎麼快速找到它,這才是這時代更著重的技能。

2.共享大腦:學習社群

找一群跟你差不多程度、也有類似目標的戰友,你替他解決問題的同時,你也成功提取,複習並且增強理解,而他獲得了原本要搜尋答案的時間,可以去幫助回答其他人的問題,加上互相督促勉勵,形成超快速的飛輪,就像划龍舟一樣。

小結

終於寫完了,可能不夠完整,但足夠有效就好了,未來有新的想法或更正也會不斷更新,花了很多篇幅去講述原理與原則,可能有些人看完會有點空虛,還是不知道怎麼著手應用在自己身上,所以下一篇我會以身作則,拿我自己當範例。
之後會再把這篇簡化成一份清單,並且拿來套用在身邊的朋友做實驗,當個免費的學習顧問,
用一句話當作此篇的總結: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請有耐心的規劃,不要只想著動手開始做,否則最後只會變成一個無頭蒼蠅。
最後,我們下一篇實戰篇見。
專題名稱由來是結合我喜歡的費曼跟查理, 期許把部落格當成書寫的同時讓五歲小孩也看得懂。 主題核心為人類運作手冊,範疇包含但不限於賽局、行銷、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科技趨勢、數據分析、投資理財...etc 阿窮是真的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