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有戰事(The Art of Rebirth): 所愛隔山海,所求是平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俄羅斯跟烏克蘭之間爆發的兩次頓巴斯(Donbas)戰爭,第一次爆發於2014年,頓巴斯區內的頓次內克(Donetsk)州及盧甘斯克(Luhansk)州內親俄派不斷示威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而與烏蘭軍隊發生衝突。第二次是2019年初,當時親歐派的烏克蘭總統將「烏克蘭歐洲一體化」及「加入北約」寫入憲法,觸犯了普丁的大忌,也就是北約東擴,因而埋下俄烏戰爭的導火線。

戰火下的人民流離失所,生存成了全部重心所在,先活下去再談其他。窗外有戰事這部紀錄片導演Vincent Lefebvre就紀錄了這些其他,其中包括孩童們對戰爭,對上學,對未來,對夢想,對失去,對愛的看法。

在頓巴斯區內盧甘斯克州(Luhansk)的小鎮波帕斯納(Popasna)裡,因為戰爭的緣故,有能力的人都撤離了,無法離開的人被留了下來。而鎮裡的小學則為被留下來的孩子們開放,提供白天學習及晚上住宿。學校儼然成為孩子們生活的重心。

紀錄片的一開始是女孩們坐在學校圍牆上,聊天的話題從地雷炸彈開始,就像在聊天氣一樣,然後話鋒一轉,聊到學校建築牆面上有之前來學校作畫的藝術家Seth所繪的盪鞦韆的女孩。鏡頭拉到學校牆壁上殘留的炸彈痕跡,然後一步之遙的地方出現了大片的藍天白雲,翱翔在其中的是個正在盪鞦韆的小女孩。之後孩子們開開心心的分享Seth在學校畫了哪些畫,他們最喜歡哪一幅以及為什麼喜歡。

整齣紀錄片的色彩明亮,配樂輕快,沒有瀰漫著明顯的恐懼及悲傷。留在學校裡的老師們利用Seth之前作畫留下的油漆桶將原本冷冰冰的學校教室逐一彩繪。當Seth再度重返該校時,學校老師及孩子們都歡欣鼓舞,他們想知道這回Seth又會為他們帶來什麼驚喜。

這回學校牆面上出現了想學習的男孩,出現了窗外鳥語花香的景緻,最後是側著臉的小男孩及小女孩手牽手,中間有大片留白,孩子們建議可以出現七彩的彩虹,因為那代表愛,代表希望,代表和平。可最後出現的依然是大片的藍天。

戰火下的天空仍有藍天白雲,最壞的時刻仍能保有希望與夢想,這是Seth重回Popasna小學用繪畫用藝術為孩子們帶來的魔法。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2/08/25
文末引用顧城這段詩句我也很喜歡。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8/26
這兩句詩真的是非常inspiring
avatar-img
bookarchery的沙龍
152會員
262內容數
在跨文化裡學習兼容並蓄。
bookarcher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2025年4月21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離世,樞機主教團將於5月7日召開秘密會議(Conclave),選出繼任人選。此一遴選過程可溯源自中世紀(西元1379年),總共分為七階段。 階段一為集結全世界各選區之男性樞機主教,年齡於80歲以下,符合投票資格者共有135人
Thumbnail
2025/04/29
2025年4月21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離世,樞機主教團將於5月7日召開秘密會議(Conclave),選出繼任人選。此一遴選過程可溯源自中世紀(西元1379年),總共分為七階段。 階段一為集結全世界各選區之男性樞機主教,年齡於80歲以下,符合投票資格者共有135人
Thumbnail
2025/03/18
許久沒有被電影海報視覺設計吸引,該電影也並未在台灣電影院上映而是直接上串流平台。這部2024年由女導演Gia Coppola執導,女編劇Kate Gersten執筆,加拿大女演員Pamela Anderson領銜主演的 The Last Showgirl(最後的歌舞女郎)是部時長約90分鐘的寫實
Thumbnail
2025/03/18
許久沒有被電影海報視覺設計吸引,該電影也並未在台灣電影院上映而是直接上串流平台。這部2024年由女導演Gia Coppola執導,女編劇Kate Gersten執筆,加拿大女演員Pamela Anderson領銜主演的 The Last Showgirl(最後的歌舞女郎)是部時長約90分鐘的寫實
Thumbnail
2025/03/07
2025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由年僅25歲的美國女演員Mikey Madison以電影艾諾拉(Anora)裡的脫衣舞孃一角奪得。該片編導皆是Sean Baker,除了抱回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外,更獲得最佳影片的殊榮。全片節奏流暢,非傳統comedy-drama,披著喜劇的外衣,內核卻是
Thumbnail
2025/03/07
2025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由年僅25歲的美國女演員Mikey Madison以電影艾諾拉(Anora)裡的脫衣舞孃一角奪得。該片編導皆是Sean Baker,除了抱回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外,更獲得最佳影片的殊榮。全片節奏流暢,非傳統comedy-drama,披著喜劇的外衣,內核卻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西方國家昨天五月八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紀念日,俄國延後一天舉行,並且還是國定假日...
Thumbnail
西方國家昨天五月八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紀念日,俄國延後一天舉行,並且還是國定假日...
Thumbnail
曾經遮風蔽雨的溫暖家園,如今已是斷壁殘垣,放眼望去,一片觸目驚心...
Thumbnail
曾經遮風蔽雨的溫暖家園,如今已是斷壁殘垣,放眼望去,一片觸目驚心...
Thumbnail
戰火下的人民流離失所,生存成了全部重心所在,先活下去再談其他。窗外有戰事這部紀錄片導演Vincent Lefebvre就紀錄了這些其他,其中包括孩童們對戰爭,對上學,對未來,對夢想,對失去,對愛的看法。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
Thumbnail
戰火下的人民流離失所,生存成了全部重心所在,先活下去再談其他。窗外有戰事這部紀錄片導演Vincent Lefebvre就紀錄了這些其他,其中包括孩童們對戰爭,對上學,對未來,對夢想,對失去,對愛的看法。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
Thumbnail
破曉,家園已成廢墟 破曉,童話只是碎片 破曉,喚不回昨日的約定 搜救犬來回奔跑 壓扁的縫隙尋找生命跡象 是否有神蹟? (不知如何大聲哀嚎) 清醒比沈睡更加疼痛 餘震是草木皆兵 點滴的時間充滿疑惑 白色謊言只為一線希望 愛,搜救離家多日 他們尋像自己的孩子 (生命線,拉近陌生距離) 逃離只是藉口
Thumbnail
破曉,家園已成廢墟 破曉,童話只是碎片 破曉,喚不回昨日的約定 搜救犬來回奔跑 壓扁的縫隙尋找生命跡象 是否有神蹟? (不知如何大聲哀嚎) 清醒比沈睡更加疼痛 餘震是草木皆兵 點滴的時間充滿疑惑 白色謊言只為一線希望 愛,搜救離家多日 他們尋像自己的孩子 (生命線,拉近陌生距離) 逃離只是藉口
Thumbnail
這陣子在關注烏俄戰爭的事情,心情也容易受到影響而起起伏伏。 尤其是看到那些新聞和流離失所的人民真的會很難過,戰爭無情,那一刻突然覺得生命變得好渺小,習以為常的生活就這樣被連根拔起。 蒲亭就是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內心已經被冰凍起來的人,這跟他的童年、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內在幾乎感受不到溫暖和溫度。
Thumbnail
這陣子在關注烏俄戰爭的事情,心情也容易受到影響而起起伏伏。 尤其是看到那些新聞和流離失所的人民真的會很難過,戰爭無情,那一刻突然覺得生命變得好渺小,習以為常的生活就這樣被連根拔起。 蒲亭就是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內心已經被冰凍起來的人,這跟他的童年、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內在幾乎感受不到溫暖和溫度。
Thumbnail
最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有所謂的「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之說,讓我們感覺「戰爭離我們還會遠嗎?」 怎麼跟小小孩子說戰爭呢?推薦這本「沒有字的明信片」 作者(原著): 向田邦子。收錄於向田邦子《女兒的道歉信》中的名篇散文,深刻呈現戰爭時期家人間的情感牽繫。 角田光代/改寫 譯者: 林真美 . .
Thumbnail
最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有所謂的「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之說,讓我們感覺「戰爭離我們還會遠嗎?」 怎麼跟小小孩子說戰爭呢?推薦這本「沒有字的明信片」 作者(原著): 向田邦子。收錄於向田邦子《女兒的道歉信》中的名篇散文,深刻呈現戰爭時期家人間的情感牽繫。 角田光代/改寫 譯者: 林真美 . .
Thumbnail
戰爭把個體的存在感和意義先是縮到極小,用家國情懷來碾壓、代替,然後,又由於樁樁件件的悲劇,個體的意義和存在感再被立即放大,大到一個人、一個家都無法承受。
Thumbnail
戰爭把個體的存在感和意義先是縮到極小,用家國情懷來碾壓、代替,然後,又由於樁樁件件的悲劇,個體的意義和存在感再被立即放大,大到一個人、一個家都無法承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