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形式|《耳聾共和國》中的一抹寂靜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寫在前面的話: 正月漸入尾聲,《字縛》杂志發起第二期徵稿,希望看到你的現代詩歌,詩歌中的漢字摘除了「女」字或者「女」字部,這樣的文字究竟能展示怎樣的圖景?歡迎踴躍投稿。獎金一萬建築師LikeCoin等你來拿獎!

通過在Twitter上參加活動獲得了一枚Travellogger😎活動讓我注意到忘記了好久的、自己的handle。我的Twitter handle是zoyanka,十一年前,最好的朋友之一告訴我,這是你的英文名字在俄語中的親暱叫法。從小被迫著讀一些蘇聯的文學作品,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到《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總是奇怪那麼長的俄文名字暱稱都可以是达莎或者薩沙,倒是沒想到自己後來也會有。如今十二年了,大浪淘沙,她一直在我身邊,快樂也好,悲傷也罷。一直以來,我對俄國文學的熱情未減,而對日本文學日益增長的興趣也有幸能得到她的指點。

戰爭把個體的存在感和意義先是縮到極小,用家國情懷來碾壓、代替,然後,又由於樁樁件件的悲劇,個體的意義和存在感再被立即放大,大到一個人、一個家都無法承受。戰爭開始後,那些在我生命中觸動過的個體鮮明地跳了出來,他們向我走來,每一個人的身後好像都綁著一隻風箏🪁,風箏是他們國家的國旗的圖案,可是有的人身後卻綁著不止一個風箏——來自烏克蘭🇺🇦的他妻子卻是摩爾多瓦🇲🇩人,女兒生活在白俄羅斯🇧🇾;來自俄國🇷🇺的她一家人生活在義大利🇮🇹,如此等等。現在這樣的社會,國籍和極端的愛國主義概念本是逐漸模糊了的,誰不是在幾個國家之間穿梭,尤其是歐洲。定義一個人,一個我的朋友變得越來越難了,其實是一件好事,至少我這樣覺得,因為人生中的一些我認為更重要的意義浮現了上來,而絕不是像在中國大陸那樣,一部電視劇的演員表都要標出「港澳台美加澳」來。

沒錯,二十一世紀就是這樣,整個地球就好像是一個村子,用科技的手段能夠將任何一個散落在世界盡頭的朋友找到,任何人也都能夠一夕之間拿到cosmopolitan的身份證。可是誰承想,2022年了,還會存在這樣悍然的入侵,還會存在是否應該打孩子的討論,還可以給被鐵鍊拴著的性奴發結婚證⋯⋯疫情已經將很多人的cosmopolitan夢打得粉碎,然而,cosmopolitan的很多人卻又在入侵之後選擇回到同一個國家,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抵禦外來的侵害。

一切發生得都這樣快,入侵,一個在2022年初還頗為surreal的一個詞即刻成了現實。人的生命一下子就被剖開在眾人眼前了,血流汩汩。

我想,烏克蘭🇺🇦的奮力抵抗在各國各族人眼前是如此奮不顧身,可是,面對那樣一個到他國首都「自衛」的大國,抵抗全憑一己之力,是怎樣的孤獨?整個戰爭被扒開了放在我們的眼前直播,這是2022年的戰爭,我們看到的細節可以具體到一個陣亡士兵的遺物。但為什麼還是有一種啞口無言的感覺呢?

看到了廣傳的《耳聾共和國》(Deaf Republic)的開篇詩之後,決定讀這本久放未讀的作品,讀完,長長出了一口氣,原來Ilya Kaminsky的詩集這樣「應景」。戰爭與人在他的詩歌前後相應的兩首短詩中說得極其明瞭。

raw-image
問題
何為人?
兩次轟炸間的一抹寂靜罷了。

是啊,戰爭像是把人、人性一下子抽走了;同時,也讓很多人性更鮮明地顯現出來。可終究何為人呢?人,真正能稱為人的是否只有兩次戰爭之間的那片寧靜期間?

Kaminsky是出生在蘇聯的美籍詩人,他的家鄉在烏克蘭敖德薩。這本小詩集寫的是「耳聾共和國」被入侵時的事情。詩集前有像劇本一樣的人物表,詩集敘述的是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孩子的外婆在共和國被入侵後的遭遇。一家人和外婆都悲慘地死去了,只留下孩子。

raw-image
問題
何為女人?
兩次轟炸間的一抹寂靜罷了。

被入侵的共和國的廣場、草地、家園都在詩人的筆下淋漓著鮮血,男人、女人都死去了,在那個沒有聲音的共和國裡。這本詩集中配著手語插圖,因為耳聾嘛,所以每幾篇詩歌篇章之後就是手語的素描。末了,這位烏克蘭裔詩人在註解中這樣說——

raw-image
raw-image

「一部分手語是從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美國手語傳統中提煉而造。」

「關於沈默:聾人不相信沈默。沈默是有聽力的人的發明。」

從自己以前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那裏瞭解到一些手語的知識,原來手語真的是每一個地方跟其他地方會不盡相同,而世界上最年輕的語言竟然是尼亞拉瓜的一個手語,手語七十年代由一個聾啞村莊發明。

因此,看到Kaminsky的解釋,心中五味雜陳,想到詩集中的手語插圖跟詩歌的配合似乎就是在無聲地告訴世人,被入侵的耳聾共和國的人們是多麼痛苦、孤獨。

詩歌有時候有種奇效,漢語的古詩更是,其中的意象和image總會在腦海中停留許久。在公園裡遛彎的時候,讀完的詩歌在腦中浮現,默默無言,甚至名字,可能因為外婆跟我朋友同名吧,也飄然而至。恍惚間,看到身邊的綠樹紅花都彷彿會說話了,講述這麼幾十年、上百年間看到的一切,自然,包括戰爭。

一低頭,竟看到小孩子用粉筆在地上的畫——有蜻蜓、蝴蝶、天空、白雲,再走,看到了一支旗桿直入雲霄👇

raw-image

14年身處戰爭中時我也決定不走,並不是抱著必死決心,而是火箭彈瞄準機場嘛。一個經驗是戰爭中作為異鄉人或許長時間沈浸在新聞、App爆炸或襲擊地點實時情報裡並不是一件好事。戰爭本來帶給人的distress就是難以言表的,更何況是時不時要跑shelter的局內人?跟當地人多交流,獲得他們的第一手信息和幫助,哪怕將自己暫時埋進關於戰爭的文學、詩歌裡,也許都能緩解一下,畢竟文字中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ry Ventura的沙龍
75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Mary Ventu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06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2024/05/06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2024/04/22
至此,謎題揭曉,不過,我想親自到Anne Frank的House去看看,因為這本書說「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充滿記憶的城市」,過去悲傷的記憶。如果成行,下篇再談☺️🙏
Thumbnail
2024/04/22
至此,謎題揭曉,不過,我想親自到Anne Frank的House去看看,因為這本書說「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充滿記憶的城市」,過去悲傷的記憶。如果成行,下篇再談☺️🙏
Thumbnail
2024/04/18
作為奧托秘書,Miep跟他關係最近,奧托死後,Miep成了代言人。一次,被問到「究竟是誰出賣了Anne Frank一家?」的時候,Miep反問提問者,「你可以保守秘密嗎?」提問者被這麽一問來了精神,回答道:「我當然可以保守秘密啊!」不料Miep立馬接了一句,「Me too!」😂
Thumbnail
2024/04/18
作為奧托秘書,Miep跟他關係最近,奧托死後,Miep成了代言人。一次,被問到「究竟是誰出賣了Anne Frank一家?」的時候,Miep反問提問者,「你可以保守秘密嗎?」提問者被這麽一問來了精神,回答道:「我當然可以保守秘密啊!」不料Miep立馬接了一句,「Me to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曾經遮風蔽雨的溫暖家園,如今已是斷壁殘垣,放眼望去,一片觸目驚心...
Thumbnail
曾經遮風蔽雨的溫暖家園,如今已是斷壁殘垣,放眼望去,一片觸目驚心...
Thumbnail
文 / 尤虹文 今年春天離開台灣前,我發心希望可以在歐洲,盡自己的微薄力量,幫助烏克蘭難民。終於因緣成熟來到了波蘭,感恩德悅師父和靜思書軒青兒營運長,讓我能參與慈濟的難民救助活動。 波蘭是作曲家蕭邦的故鄉,聽著街頭鋼琴藝人彈奏蕭邦的夜曲,惆悵似乎在空氣中蕩漾。這曾承受極大創傷的國度,經歷過無數戰爭,
Thumbnail
文 / 尤虹文 今年春天離開台灣前,我發心希望可以在歐洲,盡自己的微薄力量,幫助烏克蘭難民。終於因緣成熟來到了波蘭,感恩德悅師父和靜思書軒青兒營運長,讓我能參與慈濟的難民救助活動。 波蘭是作曲家蕭邦的故鄉,聽著街頭鋼琴藝人彈奏蕭邦的夜曲,惆悵似乎在空氣中蕩漾。這曾承受極大創傷的國度,經歷過無數戰爭,
Thumbnail
「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Thumbnail
「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Thumbnail
江山的過客,青山綠水 來不及長高的兒童 倒在沒有母親的土地上 沒有期待的明日,沙塵飛揚 天使從未來過壕溝之間 遊戲機的士官長可以重生 我們生命值被利益玷污 不純淨的思緒,殺氣 躲過黑夜與白日,滾滾而來 四方流離的人群,靠牆而慄 這裡沒有放鬆的時刻 老者沒有批判的權力 槍,無知而迷茫的路途
Thumbnail
江山的過客,青山綠水 來不及長高的兒童 倒在沒有母親的土地上 沒有期待的明日,沙塵飛揚 天使從未來過壕溝之間 遊戲機的士官長可以重生 我們生命值被利益玷污 不純淨的思緒,殺氣 躲過黑夜與白日,滾滾而來 四方流離的人群,靠牆而慄 這裡沒有放鬆的時刻 老者沒有批判的權力 槍,無知而迷茫的路途
Thumbnail
《詩經》的東山篇,描述的是出征戰士回歸家園前的複雜心理,充滿對戰前歲月靜好的依戀,與戰後生活的美好期待,放在現代的眼光來看,其實就是一篇人民厭戰的心理投射! 謹把這首詩,獻給苦難的烏克蘭人民!祝願戰士能早日解甲歸田,回復人民冀望的和平生活! 《詩經·豳風·東山》 白話文解說看這裡: 栗 敦 零 慆
Thumbnail
《詩經》的東山篇,描述的是出征戰士回歸家園前的複雜心理,充滿對戰前歲月靜好的依戀,與戰後生活的美好期待,放在現代的眼光來看,其實就是一篇人民厭戰的心理投射! 謹把這首詩,獻給苦難的烏克蘭人民!祝願戰士能早日解甲歸田,回復人民冀望的和平生活! 《詩經·豳風·東山》 白話文解說看這裡: 栗 敦 零 慆
Thumbnail
這陣子在關注烏俄戰爭的事情,心情也容易受到影響而起起伏伏。 尤其是看到那些新聞和流離失所的人民真的會很難過,戰爭無情,那一刻突然覺得生命變得好渺小,習以為常的生活就這樣被連根拔起。 蒲亭就是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內心已經被冰凍起來的人,這跟他的童年、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內在幾乎感受不到溫暖和溫度。
Thumbnail
這陣子在關注烏俄戰爭的事情,心情也容易受到影響而起起伏伏。 尤其是看到那些新聞和流離失所的人民真的會很難過,戰爭無情,那一刻突然覺得生命變得好渺小,習以為常的生活就這樣被連根拔起。 蒲亭就是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內心已經被冰凍起來的人,這跟他的童年、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內在幾乎感受不到溫暖和溫度。
Thumbnail
戰爭把個體的存在感和意義先是縮到極小,用家國情懷來碾壓、代替,然後,又由於樁樁件件的悲劇,個體的意義和存在感再被立即放大,大到一個人、一個家都無法承受。
Thumbnail
戰爭把個體的存在感和意義先是縮到極小,用家國情懷來碾壓、代替,然後,又由於樁樁件件的悲劇,個體的意義和存在感再被立即放大,大到一個人、一個家都無法承受。
Thumbnail
村長不聊第十五期。 與大家聊聊如果對戰爭的擔憂該怎麼辦,以及接下來三月將展開的小說創作。
Thumbnail
村長不聊第十五期。 與大家聊聊如果對戰爭的擔憂該怎麼辦,以及接下來三月將展開的小說創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