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武裝民團成立 從烏克蘭亞速軍團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關曹興誠先生宣布在3年成立約300萬的「黑熊勇士」,並訓練30萬名以上的神射手,這一點為什麼本站認為就很像是烏克蘭的民間軍團成立看法?這要介紹有關於亞速營的成立開始說起
亞速營於2014年成立,是烏克蘭國民衛隊其中一個武裝組織,在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後由安德烈·比列茨基領導4月成立,5月頓巴斯地區爆發俄國侵吞時,亞速營首次參戰奪回馬里波,雖然一開始只是自發性民間成立武裝民兵成員,在11月後正式變成烏克蘭國家衛隊一部分,自2014年後至今參與不少在烏東地區的戰爭
亞速營在今年馬里波戰爭受到世人矚目,儘管他們過去被污衊控訴有極右勢力思想、納粹主義,以及支持法西斯主義等罪名,但是亞速營否認與上述之間的關聯性,成員背景多元,來自22個國家、甚至更包括猶太人和俄羅斯人,半數以上講烏克蘭俄語,他們與納粹無關,大部分的控訴都是俄羅斯官方和親俄份子的「惡意抹黑」,作為「特別軍事行動」的藉口
亞速營在烏克蘭境內有不少分支,如來自基輔、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卡爾科夫和札波羅熱等,他們經過8年來頓巴斯地區戰爭的洗禮,以及有歐美地區的退役士兵加入,接受歐美地區的軍事訓練、民間資助下,成為烏克蘭重要的武裝力量
亞速營的歷史背景,對侵略者來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對普丁希望重返蘇聯榮耀的想法而言,亞速營被控訴納粹主義,是他的「意識形態提款機」,不論犧牲多少俄軍士兵他勢必要拿下整個烏克蘭才甘願,不過亞速營也製作不少宣傳文宣,強化自身立場正當性和文化認同,提升更多人對烏克蘭的愛國意識
對台灣來說,有人認為喊「抗中保台」是民進黨的騙票口號,有些過去受到黨國教育影響,視民主自由為洪水猛獸,雖然表面上聲稱中立理性,但骨子裡卻充滿黨國迂腐思想,但是試問:如果現在不保台,中華民國還能在嗎?如果沒有台灣,中華民國早就在70多年前消失了,當中國視「中華民國為台獨」時,那些看到中國無人機被擊落時,這些黨國思維人士開始直指批評保家衛國之士「怎麼可以製造緊張」,似乎覺得對中國不夠「孝順」,認為反抗是大逆不道,可笑的是,這些人過去還大打反共招牌
另外,烏俄戰爭這一堂課看在台灣眼裡相當值得學習,訓練上必須要起而行自我提升,本站看到台派一些人質疑曹興誠的動機和組織背景相當不以為意,甚至質疑動機,你不願意冒險面對問題,不要把「抗中保台」拿來招搖撞騙,有些台羅人士極端程度令人無語,與其花時間在網路上當「支語警察」,你為何不花時間訓練戰術和醫護管理?甚至可以製作更多的台派文宣和影視,強化自身認知和認同
曹興誠的記者會宣示(包含對中天記者的「諄諄教誨」)是給民眾建立捍衛台灣的重要指標,建立自我認同和信心,保家衛國、衛土護民才能強化抗敵,後山之後的,再也沒有故鄉,期盼建構出「台版亞速軍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國際外交、軍事戰略、敵情威脅,相關資訊撰文整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去年年底前,美國等西方國家情報單位開始提醒,烏克蘭情勢有出現變化,俄羅斯將屯軍10萬多在烏克蘭東部邊境,將可能對烏克蘭進行全面性侵略,果不其然,在2022年初的哈薩克暴動後,俄羅斯軍隊開始有動靜,在與白俄羅斯國防部合作,進行大規模的聯合演習,一瞬間東歐戰略開始出現劇烈變化。
在去年年底前,美國等西方國家情報單位開始提醒,烏克蘭情勢有出現變化,俄羅斯將屯軍10萬多在烏克蘭東部邊境,將可能對烏克蘭進行全面性侵略,果不其然,在2022年初的哈薩克暴動後,俄羅斯軍隊開始有動靜,在與白俄羅斯國防部合作,進行大規模的聯合演習,一瞬間東歐戰略開始出現劇烈變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大規模侵略,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和對烏克蘭的支援,包括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這場衝突不僅是兩國之間的戰爭,更成為了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更廣泛地緊張關係的反映。 戰爭期間,烏克蘭民眾展現出強烈的抵抗意志,並獲得了來自北約、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支持。隨著戰鬥的持續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全面入侵烏克蘭國境。烏克蘭頑強抵抗,面對大國入侵積極捍衛自己的主權。 兩岸關係與中烏關係極為相似。大國皆欲透過各種方式統一小國。中國雖然目前沒有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也透過文攻武
Thumbnail
「我們都會死,但不會是今天。」 這是參與烏克蘭國際兵團的台灣人陳晞在《我不做英雄》這本書中提到戰友蒂莫西生前極為熱血的鼓勵話語。 過去都在新聞上看到俄烏戰爭的種種,難得有身在前線作戰的台灣人可以帶領我們深入戰場,讓我在收到這本書的當下便迫不及待打開閱讀,期望能更深入了解這些英雄們的理
Thumbnail
烏克蘭戰場讓世人認識到無人機改變戰場的潛力,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烏克蘭無人機在締造無數戰果的同時,背後是令人心驚的的損耗;那什麼東西能克制無人機?俄軍電戰部隊或許就是答案,他們的歷史與運用提供外界極為寶貴的參考,讓世人警惕戰場不存在永恆的王者,唯有不斷的變化與適應。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最近中共國大陸的陸配在臺灣獲得臺灣身分證,卻沒有認同臺灣的民主價值和生活方式。該法案過度開放陸配來臺的健保資源和身分證申請,有潛在安全風險,應更謹慎審慎門檻。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
Thumbnail
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將屆兩年,雖然成功擋下直逼基輔的俄軍並且沒收了普丁在東北部與南部的戰果,但是去年夏天烏克蘭宣稱的反攻沒能獲得具體進展。隨著戰事延長,一個可預期的難題逐漸浮上檯面:人力資源。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大規模侵略,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和對烏克蘭的支援,包括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這場衝突不僅是兩國之間的戰爭,更成為了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更廣泛地緊張關係的反映。 戰爭期間,烏克蘭民眾展現出強烈的抵抗意志,並獲得了來自北約、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支持。隨著戰鬥的持續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全面入侵烏克蘭國境。烏克蘭頑強抵抗,面對大國入侵積極捍衛自己的主權。 兩岸關係與中烏關係極為相似。大國皆欲透過各種方式統一小國。中國雖然目前沒有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也透過文攻武
Thumbnail
「我們都會死,但不會是今天。」 這是參與烏克蘭國際兵團的台灣人陳晞在《我不做英雄》這本書中提到戰友蒂莫西生前極為熱血的鼓勵話語。 過去都在新聞上看到俄烏戰爭的種種,難得有身在前線作戰的台灣人可以帶領我們深入戰場,讓我在收到這本書的當下便迫不及待打開閱讀,期望能更深入了解這些英雄們的理
Thumbnail
烏克蘭戰場讓世人認識到無人機改變戰場的潛力,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烏克蘭無人機在締造無數戰果的同時,背後是令人心驚的的損耗;那什麼東西能克制無人機?俄軍電戰部隊或許就是答案,他們的歷史與運用提供外界極為寶貴的參考,讓世人警惕戰場不存在永恆的王者,唯有不斷的變化與適應。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最近中共國大陸的陸配在臺灣獲得臺灣身分證,卻沒有認同臺灣的民主價值和生活方式。該法案過度開放陸配來臺的健保資源和身分證申請,有潛在安全風險,應更謹慎審慎門檻。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
Thumbnail
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將屆兩年,雖然成功擋下直逼基輔的俄軍並且沒收了普丁在東北部與南部的戰果,但是去年夏天烏克蘭宣稱的反攻沒能獲得具體進展。隨著戰事延長,一個可預期的難題逐漸浮上檯面: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