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戰
含有「資訊戰」共 9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繭居族的咖啡廳
2025/09/24
第十一章:經濟戰的陰影
北京,中南海。會議桌上擺著最新的報告: 「資訊戰已經受阻。」幕僚聲音顫抖,「假影片與輿論農場,被草根工具攔下大半。」 高層沉默片刻,冷冷吐出一句: 「那麼,換一條戰線。經濟,是最脆弱的防線。」 同一時間,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能源部長將一份厚重文件推到總統面前。 「我們可以透過天然氣出口操控歐
含 AI 應用內容
#
ChatGPT
#
克里姆林宮
#
資訊戰
8
留言
繭居族的咖啡廳
2025/09/24
第八章:網路迷霧與全球反擊
華府的清晨,天空灰白。賀錦麗站在講台前,身後是星條旗。記者席上一片閃光燈,氣氛比以往更凝重。 「資訊戰的目的,不是要說服你,而是要讓你懷疑一切。」賀錦麗的聲音鏗鏘,「今天,我要告訴北京與莫斯科:你們無法奪走美國的民主。」 話音未落,會場螢幕突然閃爍,黑底紅字竄出——「民主已死,東方覺醒」。接著是
含 AI 應用內容
#
駭客入侵
#
北京
#
資訊安全
6
留言
繭居族的咖啡廳
2025/09/21
全球裂縫-主要人物與勢力表
當拜登猝逝,由賀錦麗接任美國總統,全球局勢瞬間裂開:中國蠢蠢欲動、北韓挑釁、美國內部分裂、台灣社會動盪。隨著多線戰爭爆發,台灣民間防衛隊、盟軍與賀總統如何在裂縫中掌握主動,扭轉戰局、徹底改寫世界秩序?一場關乎自由與權力的史詩級「What If」全球戰爭,在此揭曉。
含 AI 應用內容
#
資訊戰
#
第五縱隊
#
東歐
11
3
宇牛
3 天前
1
第三次世界大戰!
1
付費限定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25/08/26
戰略觀點的總體架構(大戰略篇)(1)
最後一篇,要來談綜合的國際關係,也是俗稱的大戰略。這不難懂,所謂的大戰略就是國策,台灣在經濟上南向就是一種國策,只是不敵中國的磁吸。問題不是南向風險分散策略輸給西向磁吸低價策略,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想要的,也會跟其他國家想要的衝突,衝突該怎麼處理?合作、戰爭、讓利等等,不管哪一種處理,都會環環相扣。
#
伊拉克
#
戰略
#
資訊戰
11
留言
換日線的沙龍
2025/08/17
你能分辨新聞的真假嗎?/《零日攻擊:ON AIR》
該如何讓大眾都意識到去辨別新聞的真假?去相信戰爭早就已經開始了?我想《零日攻擊》可能很難被那些已經被洗腦看不見真正的現實的人觀看,但同島一命之台灣的未來絕對不是只有某一部分的人去承擔而已。
#
高橋一生
#
新聞台
#
同島一命
16
1
Kazama
2025/08/27
喜歡
多方求證,才能略知真假
喜歡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2025/08/16
時事見聞|從資訊戰看自由社會的韌性
什麼是宣傳?就是無恥的說別人的壞話,不要臉的說自己的好話,順便兒睜着眼睛說瞎話,另外還要禁止别人說真話。---毛澤東 據説毛澤東說過此話,另有一個來源認為是前蘇聯共黨總書記戈巴契夫之名言。但如嚴謹考證毛澤東全集及戈巴契夫著作,並無確切來源依據。
#
欺瞞宣傳
#
毛澤東
#
戈巴契夫
14
4
林漢清
2025/08/16
2
嗨,晨安!晚來愈存疑,愈是科技往前現代化,普羅大眾的智慧有提升嗎?亦或沉淪?
2
李建崑
發文者
2025/08/17
2
林漢清 感謝感謝,這樣的互動,非常有意思。🙏😀
2
星火記言
2025/08/13
今夜有燈
猶是迷霧漫延的夜晚,細雨在霧中讓人更心涼。 火光飄搖,人煙稀疏, 走進殘垣的營地,隨意在一個遮雨處坐下。 暮人聽著風聲,風帶來耳語與消息。 風中的消息真假難辨,星光被濃霧掩去, 孩子還未見過太陽的真容。 長夜便臨, 濃霧吞沒了純良的本性。 何時?連風的耳語都要再三思量。 夜裡
#
星火記言
#
公共書寫
#
台灣政治
喜歡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5/08/12
當代媒體環境下的政治不對稱(二):從資訊健康到長期公民教育
此外,公民團體與政府也需要建立專門的反應團隊,讓熟悉法律、媒體、議題的專業人士能夠即時串聯,在每一次的資訊對抗上,以最快的時間做出簡明回應。並且,這樣的回答必須以足夠好懂的形式出現,透過多層次的議題拆解,讓受眾可以先明白問題的癥結、再一步步地熟悉更具深度的版本。
#
前圖紙
#
公民教育
#
事實查核
4
留言
沃爾德維觀察筆記的沙龍
2025/08/11
身分認同的兩難:當初的烏克蘭人,如今的俄羅斯人
2014–2021:戰事初期與「分離控制區」的日常 戰火與流離失所:戰鬥從城市周邊延伸到社區。火箭與砲擊造成平民傷亡與搬遷潮。聯合國估計,2014–2021年間相關傷亡約51–54千人,其中文民至少3,404人。頓巴斯大量以俄語為主的居民成為境內流離失所者(IDP),官方登記一度超過150萬。
含 AI 應用內容
#
戰爭
#
俄羅斯人
#
人權
4
留言
沃爾德維觀察筆記的沙龍
2025/08/09
搜尋引擎與 AI(含大模型+RAG 檢索)怎麼被「污染」、誰比較不容易、你該怎麼下指令避開地雷。🛡️
為什麼會「污染」? 「污染」= 想辦法讓錯誤/偏頗資訊更容易被看到或被引用。對搜尋,是演算法操弄;對 AI,是資料或上下文投毒。 搜尋引擎怎麼被下毒?⚠️ SEO 垃圾海:內容農場、關鍵字堆疊、連結農場衝排名。 資料真空(Data Void):冷門詞幾乎沒內容,被先發制人塞滿。
含 AI 應用內容
#
AI
#
seo
#
資料污染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