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戰

含有「資訊戰」共 10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影像作品往往打著「深度解析」「國際視角」旗號,迅速吸引關注。然而聲稱客觀的內容不一定真正客觀;語氣平和的影片,也可能暗藏立場。於是,培養一套穩健的判斷方法,便成為理解世界的重要能力。尤其在台灣,每日遭受數百萬次網路攻擊,又面對敵對勢力透過內容農場大量散布虛假信息持續施行洗腦工程..
Thumbnail
雅米-avatar-img
1 小時前
這篇對數位生活與影音識讀的分析很扎實,提供了成熟又清晰的框架。讀完讓人反思,不只是被動接收資訊,更要有意識地篩選與理解。這種思考方式對現代生活真的很實用,也讓網路使用更有深度
付費限定
完全被取代?是的,現在的國民黨已經很不國民黨了,或者說被迫形成多重人格。這不是因為支持者靈魂分裂,是資訊來源分裂的結果,舉個簡單例子,股票。
Thumbnail
當社會普遍認為,任何不適都需要外部干預(吃藥)來解決時,我們作為一個物種,那種忍受不適、自我修復、與生命起伏共存的內在韌性資訊就會逐漸喪失。我們變成了一個脆弱的、無法忍受任何痛苦的「巨嬰」文明。
Thumbnail
副總統蕭美琴7日在「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簡稱IPAC)於歐洲議會舉行的年度峰會發表演說,被親民進黨的媒體稱做「進入歐洲議會演講的外交突破」。但隨後,各種真假消息滿天飛,甚至出現IPAC的中英文維基百科對於相關資助資金的條
Thumbnail
從國際關係或政治局勢切入台海議題的專書不勝枚舉,但從軍事角度切入的科普書籍則較少,使得軍事謠言產生各種變體在社群媒體及各種封閉式群組中擴散,成為孳生失敗主義的溫床。  《阿共打來怎麼辦》在章節安排上,從點、線、面去逐步建構讀者對於中共攻臺「可為與不可為」的認知。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臺中近期爆發的豬瘟疫情,從看似巧合的時間點、社群輿論攻擊,到傳播途徑的特性,層層剝開可能涉及的政治操作。作者認為,這場疫情不僅是單純的動物疾病,更可能是一場旨在瓦解社會信任、打擊特定政治人物的「灰色地帶攻擊」,並呼籲讀者正視資訊戰的影響。
Thumbnail
科技已經發展到可以輕鬆編輯、扭曲、甚至完全捏造數位影像與影片的地步,用以誤導讀者來實現不同的政治目的。因此,許多新聞讀者可能不再確定該相信什麼。當雙方的言論佔據了光譜的兩端且各有證據時,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我們可以再次考慮作者、資訊來源和發布它的政治環境,但要深入許多。
Thumbnail
大象骑我-avatar-img
2025/10/12
不知道您在台湾用什么通讯软件,方便的话,我想跟您加个联系方式
北京,中南海。會議桌上擺著最新的報告: 「資訊戰已經受阻。」幕僚聲音顫抖,「假影片與輿論農場,被草根工具攔下大半。」 高層沉默片刻,冷冷吐出一句: 「那麼,換一條戰線。經濟,是最脆弱的防線。」 同一時間,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能源部長將一份厚重文件推到總統面前。 「我們可以透過天然氣出口操控歐
華府的清晨,天空灰白。賀錦麗站在講台前,身後是星條旗。記者席上一片閃光燈,氣氛比以往更凝重。 「資訊戰的目的,不是要說服你,而是要讓你懷疑一切。」賀錦麗的聲音鏗鏘,「今天,我要告訴北京與莫斯科:你們無法奪走美國的民主。」 話音未落,會場螢幕突然閃爍,黑底紅字竄出——「民主已死,東方覺醒」。接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