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皇帝與他的城堡們
旅遊於南德巴伐利亞地區,除了湖光山色外,具有人文歷史特色的城堡也是必去拜訪的地方。這裡有許多地名或建築中文會稱「某某堡」,其實有三種不同意義:如「新天鵝堡」的堡是「schloss」宮殿的意思;「紐倫堡」是「berg」多山之地的意思;「羅騰堡」是「burg」有城牆的堡壘之意。到了紐倫堡,並不會只是一座城堡,而是一大片地區。在羅騰堡,就真的有城牆。在新天鵝堡就不見什麼軍事堡壘的樣式了。就先別管「堡」的問題,我們可悠遊於歷史長河中,沉浸在這些地方的優美或悲傷的故事裡。
十九世紀下半葉,普法戰爭前後時期,巴伐利亞公國由路德維格二世當政,他處於奧匈帝國、普魯士王國、法蘭西王國的政治軍事角力中,本當兢兢業業,維護祖上留給他的大好河山。但這位十幾二十出頭的國王,不愛江山愛藝術,常常鑽在書堆與音樂中,不務政事。他結交德國音樂歌劇家華格納,欣賞他的才華並全力支持其創作。他因著欣賞到華格納歌劇《湯豪瑟》,發思古之幽情,嚮往騎士時代的浪漫情懷,興建「新天鵝堡」。這座日耳曼騎士傳說中的城堡,建在一座山頂,外型夢幻,是美國迪斯奈卡通商標的原型。而路德維格二世在訪問法國後,深受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影響,極喜愛文藝復興之後的巴洛克藝術,就興建了「林德霍夫宮」,仿凡爾賽的宮廷花園建築,只是小了不知好幾倍。
朦朧細雨中,步行進入林德霍夫宮花園,在修整完善的花草樹叢中蜿蜒前進,宛若在森林中,似乎迷路了,卻柳暗花明又一村。這陰鬱的氣候,頻添這皇宮花園的神祕,令人想到杜牧《清明》那首詩詞。走到皇宮正門前,發現這宮殿還真小得可以,甚至比台北新公園的博物館還小。雖然如此,正面巴洛克式的雕梁畫棟確是豪華。羅馬神話中人物的雕像,配以花紋複雜的牆簷裝飾,讓小小宮殿滿了藝術氣息和生機。 從皇宮大門前的石階而下,是一片希臘式雕像圍繞的大噴水池,一人高的花盆點綴在水池四方。噴水池中央是鍍金的女海神與眾小天使。整點時,雖是下雨,照樣噴起高五層樓的水柱,挺壯觀的。過了噴水池,又有拾級而上的階梯,宛如台北故宮的之字形樓梯,到上面得一涼亭,卻被一尊雕像佔據,不便避雨。站在此回頭,整座林德霍夫宮亭台樓閣園林建築盡在眼底,看得出花了不少民脂民膏建造了此美景。
新天鵝堡也是路德維格二世的傑作,他請了建築師,依自己的想法,打造了這座仿中古世紀的騎士城堡。可以想做是現代一座大廈的樣子,牆面就是城牆,接近地面處都無門窗,只有幾個兩層樓高的堅固大門可進出。正面大門妝飾,有敵樓及角樓,表面是有作戰價值,但完全無法作為真正的防禦城堡。進得堡內,有個小廣場,可能類似旅館的大廳,供來客停車下馬。上了約三層高的階梯後,又有個類似三合院的平台,就是天鵝堡的主建築群了。天鵝堡主建築有好幾個尖塔,如同瞭望塔,就像「睡美人」被關之地。「ㄇ」字形的高低層次建築,據說有三百多間房間,至今只十數間有裝潢。遊客入內不准拍照,只能戴上多國語言的導覽耳機,跟著引導員走。
路德維格二世與執政團隊理念不同,至終是被政變軟禁在新天鵝堡,而在天鵝堡附近的湖上據信是被謀殺身亡。他生命最後三個月,在其充滿文藝復興時期畫風雕刻的臥室和書房讀書,幽暗的房間油燈燭光伴著龍床文案,在他來說是幸福的,至少是當下。他也會常走到瞭望塔,看著盡收眼底阿爾卑斯山湖光山色,白色山尖綠色草原藍色湖泊,這是他的國土。不知他有多少機會在寬廣的皇冠大廳接見大臣外賓,這座廳堂金碧輝煌,充滿希臘羅馬神話的壁畫穹頂,莊嚴的寶座妝飾,陽光透過落地窗照入,一片光明。他應該最喜歡到演唱廳,聽世界名伶演唱歌劇,這演唱聽不大,有著騎士淑女的壁畫,想法來自華格納的幾齣歌劇。
堡內准許參觀的房間不多,樓梯上下爬,除了上述廳堂,只能在迴廊欣賞畫作骨董和雕刻藝術。出了城堡,走一段山路,到達一處山谷,類似一線天,在深近一百公尺的兩邊山壁間,有一座長約三十公尺的簡便鋼鐵橋,名為瑪莉恩橋。這座橋專為觀賞新天鵝堡而建,站在橋上,後方是山澗瀑布,前方視野穿越山谷,居高臨下鳥瞰到整個新天鵝堡雄偉華麗的造型,以及南德弗森縣地區的風景。靜觀眼前這片山河,路德維格二世不會有「朕的天下」這樣想法,但因著這位藝術家皇帝,沒有盡他領導者的職責,讓巴伐利亞邦編入了畢斯麥將軍規劃的德意志帝國。至今巴伐利亞區沒有鬧獨立,但她在文化經濟上,真是獨樹一格的自治邦。路德維格二世二十二歲的生命期間,致力歌劇文化和古堡建築,至少在人文上,對巴伐利亞公國是有貢獻的。
(刊載於《每日活水》靈修月刊2019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