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七一: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付費限定

七一: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厚朴3、生薑三片、半夏3、炙甘草2、人參1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厚朴3半斤,去皮炙、生薑半斤,切、半夏2半斤,洗、人參2一兩、甘草2二兩,炙。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解說:厚朴為下實散滿,袪濕健胃要藥,主溫中益氣,消痰下。厚朴可將脾臟的濕移到小腸。

有幾種情況會造成腹滿的現象,第一是腸道中有燥實,第二是腹部有瘀血,第三是脾濕太盛,第四是腸胃太寒,腸子不蠕動,第五是腸氣太多。

正常人胃的津液充足,胃熱夠,東西一吃下去,會很快的被消化往小腸運送,小腸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用不到的殘渣往大腸運送,大腸受小腸火熱的作用,水被氣化吸收進入肺臟,輸佈全身。平常刻意斷食,早餐不吃只吃中餐晚餐的人,如坊間流行的168斷食法,只在中午十二點到晚上八點,這八個小時進食(中餐、晚餐),晚上八點到隔天中午十二點,這十六個小時不吃東西(只喝水),胃在這麼久的時間不蠕動,然後白天又要上班工作消耗津液,長久下來胃就會冷掉,胃的津液不足,哪天得到感冒發了汗,腸胃的津液被發掉了,只剩下腸氣在裡面,就是「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證」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3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鮪魚肚的中醫經方世界
57會員
515內容數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桂枝甘草茯苓大棗湯方 桂枝3、炙甘草2、茯苓3、大棗15枚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3、杏仁3、甘草2、石膏4~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石膏半斤,打碎綿囊。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沬,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乾薑附子湯方 乾薑3、生附子2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方 桂枝3、芍藥4、生薑四片、大棗12枚、炙甘草2、人參3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倪氏曰:用了吐法與下法之後,怎麼知道病邪去掉了沒有,就是看病人口渴與否,如果病人口渴,就是病邪已經去了,不再給藥了;如果沒有口渴,才考慮再攻。所以像是開十棗湯這種藥,一般都只開一劑,一劑吃完之後,問病人口渴不渴,口渴就不再給藥。
倪氏曰:若吐,吐法的應用,可以用在病人中風的時候,痰涎塞住,被西醫在「天突」的地方開洞抽痰,無法下針,只能用藥,湯熬得很濃,藥下去的時候,一邊喝一邊痰就噴出來了,把藥也噴出來了,再灌再噴,再噴再灌,噴到後來沒有痰了,藥就進去了,這就是用藥去急救,這就是吐法。 第一:有胃氣,摸脈一息四至。
桂枝甘草茯苓大棗湯方 桂枝3、炙甘草2、茯苓3、大棗15枚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3、杏仁3、甘草2、石膏4~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石膏半斤,打碎綿囊。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沬,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乾薑附子湯方 乾薑3、生附子2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方 桂枝3、芍藥4、生薑四片、大棗12枚、炙甘草2、人參3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倪氏曰:用了吐法與下法之後,怎麼知道病邪去掉了沒有,就是看病人口渴與否,如果病人口渴,就是病邪已經去了,不再給藥了;如果沒有口渴,才考慮再攻。所以像是開十棗湯這種藥,一般都只開一劑,一劑吃完之後,問病人口渴不渴,口渴就不再給藥。
倪氏曰:若吐,吐法的應用,可以用在病人中風的時候,痰涎塞住,被西醫在「天突」的地方開洞抽痰,無法下針,只能用藥,湯熬得很濃,藥下去的時候,一邊喝一邊痰就噴出來了,把藥也噴出來了,再灌再噴,再噴再灌,噴到後來沒有痰了,藥就進去了,這就是用藥去急救,這就是吐法。 第一:有胃氣,摸脈一息四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