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女子圖鑑》──負評中的共鳴,致所有在異鄉漂流的妳

2022/10/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直想寫《台北女子圖鑑》,思考著從何下筆才好,後來決定寫寫,作為一個北漂少年,我的觀影心得以及我所看到的台北女子。
北漂生活日常
台北女子主題的呈現
身為北漂族的一份子,對這類主題的作品總會感興趣,大概是想從中尋找自己身影,因此無論是之前《臺北女生》一書,抑或是《俗女養成記》的電視劇,將女子在城市奮鬥的模樣都呈現得很好,受到感動。如同《臺北女生》中寫道:「台北女生通常不真的是台北女生。台北女生往往有一個不是台北的家,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要回去。」是啊,台北女生們有家要回,她們在家鄉與城市間掙扎,家鄉有既有的熟悉,城市有對未來的想像,總要在兩者間不停平衡;即使在城市久了,節慶連假前,還是會努力擠上人潮洶湧的車廂,出發,看著窗外迅速變換的模糊風景,像是搭上時光機,一路回到小時候的家。
《台北女子圖鑑》中的台北女子
上述是我認識的台北女生的多種面貌之一,而在《台北女子圖鑑》中的台北女生,是我不熟悉的那種。在看這部劇有種感覺,它呈現的觀點如對台北的感覺(台北令人心碎、台北人很冷漠)、街景的呈現(台北101、西門町)、愛情關係的處理(一個又一個男性伴侶),不像是以台北女生的視角出發,而是以「一個非台北女生的角色」在看台北女生。「她們應該是這個樣子」,像是套上了刻板印象濾鏡,加上過度強調台北的台詞,例如「這就是台北」、「台北的女生看起來好不一樣」等,讓人有種被強制推銷的感覺,「喏,台北就是這樣」請接受。
「不是這樣的」,坐在螢幕前的我想著。台北女生不是傻傻地連面試會被問什麼都不知道,她們會為目標積極調整方向,想辦法到達想要的位置,而不只是做著毫不相關的工作,等待被發現。還有,我認為的台北女生,沒有男生也能把生活過得很好。但該劇到目前為止,主角的生活除了剛搬來台北那段,不曾缺少男性角色的陪伴,看到第五集甚至覺得應該叫做「台北女子愛情故事」可能還比較合理,對於愛情觀的呈現,沒辦法跳脫出傳統的男女關係,是我感到最可惜之處,期待之後會有不同的呈現。
北漂女子們的另類團結
雖然可惜,我覺得這部戲還是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在一片負評產生共鳴,發動北漂女子們的另類團結,紛紛開始表達她們的台北女子印象。於是乎,各種的台北女生樣貌在社群論壇上浮現出來,她們的故事中通常有軟弱、有黑暗、有氣餒;卻也有因此迸發出的力量、光彩跟重新出發的勇氣。
你心中的台北女子是什麼樣子?
台北女子其實是,異鄉漂流女子們的縮影
我也開始想,台北女子是什麼?
我想,它像一個集合名詞,代表著許多於異鄉漂流的女子們。
她們的漂流契機,是對彼岸的美好想像。生活總要到他方體驗看看,於是一漂,可能就是十年或更久。
中間是越挫越勇的過程,起初會經歷幻想的破滅,了解原來當中有好多困難-陌生街道、詭異天氣、驚人租金,而孤單最難──要如何一個人,獨立地解決這些問題、照顧好自己,同時又要向目標前進?
但幸好有目標──要到達某個位置、要開創自己的生活、或者要發掘更可能性。這些目標讓異鄉女子們不放棄,持續在城市裡向下扎根、向上發展。
漸漸地,屬於她們自己的網絡,就在他鄉開展出來。在那裡,她們有了小小但堅實的交友圈、逐漸擴大的逛街路線、持續增加的美食清單。工作上手亦或正值轉換,但也都有了更長遠的方向。從此之後,異鄉不再那麼陌生,有了可愛之處與可愛之人,那是,自己建立起的生活模樣。
我作為一個台北女子
我是台北女生,有個不是台北的家,在這座城市裡努力打造理想生活。偶爾還是會覺得離想要的模樣還差得遠,但回頭看也已經走了好長一段。我還在家鄉與城市間掙扎,還是會想念那個以烈陽招呼的南國;於節慶之時,還是會回家。
但我也愛這座城市,有我愛的人與地方。這座城供給了我許多養份,讓我從懦弱少女長成心中有力的女子,懂得告訴自己要勇於發聲並嘗試改變,做好規劃且獨立實踐之。
後來覺得,南北兩端不是衝突,而是互補,家鄉像孕育生命初始的母親,無論何時回去,她就在那裡,等著妳,以溫暖、以熟悉;而城市是共同打拼的伴侶,它督促妳進步,妳也將所學,貢獻給它,妳們的故事還在進行,未完待續。
看<<台北女子圖鑑>>有感,給同樣在異鄉努力的妳/你。
nana_knockknock
nana_knockknock
敲敲門,講內心話。Hi,我是Selina,前為電商小主管,現職自由接案,想看見生活的各種可能。在這裡寫生活、心靈成長還有職場,也記錄下看過的影劇與書籍。希望透過文字梳理,一步步更靠近自己。歡迎追蹤我的 ig:@nana_knockknock,互相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