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女子圖鑑》──負評中的共鳴,致所有在異鄉漂流的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直想寫《台北女子圖鑑》,思考著從何下筆才好,後來決定寫寫,作為一個北漂少年,我的觀影心得以及我所看到的台北女子。

raw-image
台北女子主題的呈現

身為北漂族的一份子,對這類主題的作品總會感興趣,大概是想從中尋找自己身影,因此無論是之前《臺北女生》一書,抑或是《俗女養成記》的電視劇,將女子在城市奮鬥的模樣都呈現得很好,受到感動。如同《臺北女生》中寫道:「台北女生通常不真的是台北女生。台北女生往往有一個不是台北的家,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要回去。」是啊,台北女生們有家要回,她們在家鄉與城市間掙扎,家鄉有既有的熟悉,城市有對未來的想像,總要在兩者間不停平衡;即使在城市久了,節慶連假前,還是會努力擠上人潮洶湧的車廂,出發,看著窗外迅速變換的模糊風景,像是搭上時光機,一路回到小時候的家。

《台北女子圖鑑》中的台北女子

上述是我認識的台北女生的多種面貌之一,而在《台北女子圖鑑》中的台北女生,是我不熟悉的那種。在看這部劇有種感覺,它呈現的觀點如對台北的感覺(台北令人心碎、台北人很冷漠)、街景的呈現(台北101、西門町)、愛情關係的處理(一個又一個男性伴侶),不像是以台北女生的視角出發,而是以「一個非台北女生的角色」在看台北女生。「她們應該是這個樣子」,像是套上了刻板印象濾鏡,加上過度強調台北的台詞,例如「這就是台北」、「台北的女生看起來好不一樣」等,讓人有種被強制推銷的感覺,「喏,台北就是這樣」請接受。

「不是這樣的」,坐在螢幕前的我想著。台北女生不是傻傻地連面試會被問什麼都不知道,她們會為目標積極調整方向,想辦法到達想要的位置,而不只是做著毫不相關的工作,等待被發現。還有,我認為的台北女生,沒有男生也能把生活過得很好。但該劇到目前為止,主角的生活除了剛搬來台北那段,不曾缺少男性角色的陪伴,看到第五集甚至覺得應該叫做「台北女子愛情故事」可能還比較合理,對於愛情觀的呈現,沒辦法跳脫出傳統的男女關係,是我感到最可惜之處,期待之後會有不同的呈現。

北漂女子們的另類團結

雖然可惜,我覺得這部戲還是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在一片負評產生共鳴,發動北漂女子們的另類團結,紛紛開始表達她們的台北女子印象。於是乎,各種的台北女生樣貌在社群論壇上浮現出來,她們的故事中通常有軟弱、有黑暗、有氣餒;卻也有因此迸發出的力量、光彩跟重新出發的勇氣。

raw-image
台北女子其實是,異鄉漂流女子們的縮影

我也開始想,台北女子是什麼?

我想,它像一個集合名詞,代表著許多於異鄉漂流的女子們。
她們的漂流契機,是對彼岸的美好想像。生活總要到他方體驗看看,於是一漂,可能就是十年或更久。
中間是越挫越勇的過程,起初會經歷幻想的破滅,了解原來當中有好多困難-陌生街道、詭異天氣、驚人租金,而孤單最難──要如何一個人,獨立地解決這些問題、照顧好自己,同時又要向目標前進?
但幸好有目標──要到達某個位置、要開創自己的生活、或者要發掘更可能性。這些目標讓異鄉女子們不放棄,持續在城市裡向下扎根、向上發展。
漸漸地,屬於她們自己的網絡,就在他鄉開展出來。在那裡,她們有了小小但堅實的交友圈、逐漸擴大的逛街路線、持續增加的美食清單。工作上手亦或正值轉換,但也都有了更長遠的方向。從此之後,異鄉不再那麼陌生,有了可愛之處與可愛之人,那是,自己建立起的生活模樣。

我作為一個台北女子

我是台北女生,有個不是台北的家,在這座城市裡努力打造理想生活。偶爾還是會覺得離想要的模樣還差得遠,但回頭看也已經走了好長一段。我還在家鄉與城市間掙扎,還是會想念那個以烈陽招呼的南國;於節慶之時,還是會回家。
但我也愛這座城市,有我愛的人與地方。這座城供給了我許多養份,讓我從懦弱少女長成心中有力的女子,懂得告訴自己要勇於發聲並嘗試改變,做好規劃且獨立實踐之。

後來覺得,南北兩端不是衝突,而是互補,家鄉像孕育生命初始的母親,無論何時回去,她就在那裡,等著妳,以溫暖、以熟悉;而城市是共同打拼的伴侶,它督促妳進步,妳也將所學,貢獻給它,妳們的故事還在進行,未完待續。
看<<台北女子圖鑑>>有感,給同樣在異鄉努力的妳/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a_knockknock的沙龍
22會員
10內容數
歡迎光臨我的書房與影視廳,在這裡分享書籍閱讀與觀影心得,推薦好書好劇,剖析內容與提供個人觀點,無收費,歡迎入內觀賞。#書評#影評#讀書心得#觀影心得
2023/05/01
人選之人──造浪者,將聚光燈從台前打向幕後,照亮一群默默努力的工作者,講述的是幕僚的故事,也是台灣政治現象和社會議題的呈現。它帶觀眾看到,這群幕僚如何帶著共同信仰,創造出一波波選戰浪潮,並耐心等候大浪來臨,要趁勢而上。
Thumbnail
2023/05/01
人選之人──造浪者,將聚光燈從台前打向幕後,照亮一群默默努力的工作者,講述的是幕僚的故事,也是台灣政治現象和社會議題的呈現。它帶觀眾看到,這群幕僚如何帶著共同信仰,創造出一波波選戰浪潮,並耐心等候大浪來臨,要趁勢而上。
Thumbnail
2023/04/27
“There’s always fucking something.” 總是不順的人生,該怎麼走下去?影集《怒嗆人生》透過黑色幽默手法,點出現代人通病──對名利無盡追逐,與對既有生活充滿抱怨。看Amy與Danny,也像看到自己:我們都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汲汲營營,在尚未抵達前感到焦慮憤怒
Thumbnail
2023/04/27
“There’s always fucking something.” 總是不順的人生,該怎麼走下去?影集《怒嗆人生》透過黑色幽默手法,點出現代人通病──對名利無盡追逐,與對既有生活充滿抱怨。看Amy與Danny,也像看到自己:我們都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汲汲營營,在尚未抵達前感到焦慮憤怒
Thumbnail
2023/04/15
「我早就知道真實的人生也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通俗劇,蘊藏了多少待解的謎底。只是,我家的這場戲,並沒有圓滿的大結局。」──《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閱讀陳俊志導演的書,讀他的生命故事,也像在看劇,情節離奇卻真實上演。透過閱讀與他一起回到現場,看家族的起落以及哀傷的過往。
Thumbnail
2023/04/15
「我早就知道真實的人生也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通俗劇,蘊藏了多少待解的謎底。只是,我家的這場戲,並沒有圓滿的大結局。」──《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閱讀陳俊志導演的書,讀他的生命故事,也像在看劇,情節離奇卻真實上演。透過閱讀與他一起回到現場,看家族的起落以及哀傷的過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身為北漂八年的台北女生,深感於《台北女子圖鑑》所探討的離鄉命題,試圖從自我生命經驗出發,兼以理性和感性角度,講述人在城市中的飄搖渺小之感。 犀利針砭此劇的好文自開播以來不計其數,然在大眾一面倒的抨擊情勢下,更欲反向切入全新觀點,提供別於他文的思索。 只希望在這座城市裡,我們有所共感,有所陪伴。
Thumbnail
身為北漂八年的台北女生,深感於《台北女子圖鑑》所探討的離鄉命題,試圖從自我生命經驗出發,兼以理性和感性角度,講述人在城市中的飄搖渺小之感。 犀利針砭此劇的好文自開播以來不計其數,然在大眾一面倒的抨擊情勢下,更欲反向切入全新觀點,提供別於他文的思索。 只希望在這座城市裡,我們有所共感,有所陪伴。
Thumbnail
最近引發討論熱潮的《台北女子圖鑑》,主要是描述出生台南永康的女主角來到台北後的職場跟感情生活,自首播後即受到台南人猛烈地批評,認為劇中充滿了對台南人錯誤的刻板印象。相反的,面對劇中台北人展現的虛榮、現實、交友複雜、自我中心等等負面特質,台北人大多是一笑置之。我們不但習慣被這樣描述,也接受這樣的側寫
Thumbnail
最近引發討論熱潮的《台北女子圖鑑》,主要是描述出生台南永康的女主角來到台北後的職場跟感情生活,自首播後即受到台南人猛烈地批評,認為劇中充滿了對台南人錯誤的刻板印象。相反的,面對劇中台北人展現的虛榮、現實、交友複雜、自我中心等等負面特質,台北人大多是一笑置之。我們不但習慣被這樣描述,也接受這樣的側寫
Thumbnail
最近網路上引發高度討論的「女子圖鑑」系列電視劇,除了正在上演的「台北女子圖鑑」外,我已經將其它三部看完了。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最近網路上引發高度討論的「女子圖鑑」系列電視劇,除了正在上演的「台北女子圖鑑」外,我已經將其它三部看完了。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而在<<台北女子圖鑑>>中的台北女生,是我不熟悉的那種。在看這部劇有種感覺,它呈現的觀點如對台北的感覺(台北令人心碎、台北人很冷漠)、街景的呈現(台北101、西門町)、愛情關係的處理(一個又一個男性伴侶),不像是以台北女生的視角出發,而是以「一個非台北女生的角色」在看台北女生。
Thumbnail
而在<<台北女子圖鑑>>中的台北女生,是我不熟悉的那種。在看這部劇有種感覺,它呈現的觀點如對台北的感覺(台北令人心碎、台北人很冷漠)、街景的呈現(台北101、西門町)、愛情關係的處理(一個又一個男性伴侶),不像是以台北女生的視角出發,而是以「一個非台北女生的角色」在看台北女生。
Thumbnail
最近被罵到翻掉的台劇《台北女子圖鑑》被指控劇情及台詞戰南北及存在城鄉的刻板印象,到底小小的一個台灣,真的存在如此多的歧見與差異嗎?我認為這個問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自然也會影響到對這部劇的觀劇感受。 我先直接說出我的觀劇心得,在觀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感受到有任何歧視與偏見,反而都是我身為北漂人真
Thumbnail
最近被罵到翻掉的台劇《台北女子圖鑑》被指控劇情及台詞戰南北及存在城鄉的刻板印象,到底小小的一個台灣,真的存在如此多的歧見與差異嗎?我認為這個問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自然也會影響到對這部劇的觀劇感受。 我先直接說出我的觀劇心得,在觀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感受到有任何歧視與偏見,反而都是我身為北漂人真
Thumbnail
《台北女子圖鑑》這陣子真的是狠狠的賺了一波流量,讓我忍不住在看完後,去翻了原著來了解到底為何整部作品會與質感兩個字相差甚遠。我才了解,有些東西,真的是《台北女子圖鑑》學不來的。 1.城鄉差距 2. 強調地區特色 3. 推翻刻板印象 4.不刻意凸顯鄉下人的自卑 5.孤獨感 6.合理的尊重性
Thumbnail
《台北女子圖鑑》這陣子真的是狠狠的賺了一波流量,讓我忍不住在看完後,去翻了原著來了解到底為何整部作品會與質感兩個字相差甚遠。我才了解,有些東西,真的是《台北女子圖鑑》學不來的。 1.城鄉差距 2. 強調地區特色 3. 推翻刻板印象 4.不刻意凸顯鄉下人的自卑 5.孤獨感 6.合理的尊重性
Thumbnail
網路聲量實在太大的《台北女子圖鑑》,忍不住想加入流行話題,嗑完三集後不覺得有像網友嚴重反感的城鄉差距,這麼多《台南永康到台北永康》批評韃伐而掀起的論戰,我真的不懂這有什麼必要?
Thumbnail
網路聲量實在太大的《台北女子圖鑑》,忍不住想加入流行話題,嗑完三集後不覺得有像網友嚴重反感的城鄉差距,這麼多《台南永康到台北永康》批評韃伐而掀起的論戰,我真的不懂這有什麼必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