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觀《台北女子圖鑑》離鄉命題|身為北漂族,從那一天起我告訴別人:「我是台北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由金馬影后桂綸鎂領銜主演、改編自日劇《東京女子圖鑑》的影集《台北女子圖鑑》,本週三迎來第十一集大結局。此劇於上線至今的兩個月時間中,引起了大量正反面討論聲浪;更有許多觀眾因受甫開播時的連連負評影響,便以「不是聽說很難看嗎?」未看先棄。然而,這樣的「聽說」,是否就是這齣戲的真貌?完整收看至今,我可以很肯定地說,絕對不然。換個角度談這部戲,或許能給予還沒看過的觀眾,回頭有個機會親身觀賞與感受,而非終究只是聽說。

一個作品的成功,無疑是得以照見當下社會面貌;局部的酸甜苦辣,一小角落的悲喜分合。切身作為一名北漂族、來台北第八年,依然在城市風華百態中飄搖的「台北女子」,我眼中的這部作品——暫且撇除諸如:定調與原作有所差距、台詞隱含城鄉偏見、感情線鋪排稍嫌粗糙等,幾個最受網友砲轟揶揄的「槽點」不論,《台北女子圖鑑》仍有其為現當代觀眾所需之處——那便是一面鏡子、一面有過陽光照耀,也有過雨水沖刷的捷運車窗玻璃,投映出車廂裡每一個疲憊身軀的主人,他們眼裡的炯炯希望。

我想,比起大戰南北議題、拚命糾察劇情上的不甚縝密之處,「真正從中得到了什麼」對於觀眾本身,還是更具建設性一些。因此,本文將由北漂女子的角度出發,分為三部分講述深受此劇觸發的所思所感。


  • 以《台北女子圖鑑》為鏡,照見美麗的自己
  • 怕窮、怕醜,更怕失去冒險的勇氣
  • 台北不是我的家,是我的歸屬


以《台北女子圖鑑》為鏡,照見美麗的自己

桂綸鎂美麗而逐漸成熟通透的身影,穿梭於你我所熟悉的台北,赤峰街、仁愛圓環、沿著忠孝東路交織的街道巷弄,彷彿讓我們每一個人看見,心中那「總有一天的自己」。

從甚或沒有對外窗的雅房、四面牆壁限縮著生活空間的小套房,到有個小廚房、放得下一張沙發椅的單人套房,再到也許算得上寬敞的一房一廳;從中永和,到市區外圍,最後搬進東區、大安區、信義區……每一個深夜時分,還焦頭爛額在公司電腦前喝今天第三杯咖啡,預計趕末班捷運回家的台北女生,無一不在無數加班的夜晚,靠著「未來我會成為我想要的樣子哦」這般熱望,再往前爬一步、兩步;一天、兩天;一年、兩年……。

信念猶如一面鏡子,讓「未成就」的我們,能夠再再確認腳步、緊握前進證據,深信成功定在前方相迎。就好比登山,當我們轉身回望來時路,看見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縱使前方道且遙遙、坎坷依舊,似乎也無所畏懼。但熱烈的心情所不知不覺蒙蔽的,是每個階段的自問自省——山頂的風景真的是我發自內心那麼想看的嗎?還是因為大家都說應該去看看?

raw-image


怕窮、怕醜,更怕失去冒險的勇氣

『買東區房子是不用想了,住進東區租屋處倒還值得努力。』
——物價高、薪水沒有比較多,為什麼還要在大城市生活?

相比上一代的穩健步伐,愈發重視自我實現的我們這一代,總在夾雜著微微困窘與焦躁的心情中,持續追撲著模糊的光。我們不確定所向、同時堅定與迷惘;我們有所追求,卻又答不出究竟求什麼——曾是那樣一無所有的我們,卻有好大一股無知的勇氣,去跌跤,站起,再跌跤,再站起……。而在這座城市裡,充滿了無形中共享甘苦的夥伴,一起擠尖峰時間的捷運、一起做提案做到凌晨三點、一起吃便利商店的微波便當、一起下班後站著喝一杯台虎精釀……每一個人都是彼此的鏡子,其實隱隱是存在著相互較勁的,但更多的是相互輝映;因為有這麼多人一起,好像也就不覺得苦。

然而,社會的磨礪教會我們的事,是你不能那麼勇敢、不能老是梭哈;你沒有那麼多消化傷害的能力。於是我們學會了保留,開始只做有把握的事;懂得運籌,懂得包裝與經營,懂得收斂起無用的真誠。漸漸地,加薪了、升職了、物質豐厚了;什麼都有了,心卻匱乏了。

『將天空切碎的不是高樓,而是我們不再寬闊、不再敢於冒險的目光。』
——讓人感到匱乏的不是薪水,而是求而不得的歸屬。

大學時代我離開家鄉,落腳台北。

回想大概從生根於此的第四、五年起,每當有人問及、每當需要介紹自己,我開始有意識地告訴別人:「我是台北人。」這聽起來固然是件有點怪異的事,明明來自異鄉,為何要說自己是台北人。因為我想成為台北人?並不是。因為懶得解釋那麼多?也不然。抑或因為,我從稱呼自幼生長的地方為「家」,轉而認同此刻打拼的台北才是「家」?不,不是的,我肯定這更不是答案。

逐漸跟上台北飛快步伐的我,仍偶有恍惚的錯覺,懷疑住過的老公寓、工作過的商業大樓、泡過一下午的咖啡廳、穿越過的十字路口,懷疑這些年來經營的是一場幻夢,終會夢醒;而當夢醒,我將失去定位,失去台北座標。落不到現實的恐懼使我明白,「座標」在人生的象限中,是如此重要的依憑;人需要它,來定位非物理的所在。

raw-image


台北不是我的家,是我的歸屬

“原來——我只是害怕失去心念的歸屬;
而「成為台北人」,是一個追尋「歸屬」的過程。”

拚命工作、努力生活,領不稱於賣命程度的薪水、付超出可負擔比例的房租、逛買不起東西的街、談明知不會有結果的戀愛;為的是證明自己可以不受庇蔭、不被扶持,從零開始創造名為「我」的生活。回想那些年初出茅廬的我們,毅然決然離開有父母遮風避雨的港灣,看似終於擁有了自由、自立與自主。然而,隨年歲漸長,在日子真實的狼狽裡,累了、倦了、慢下腳步了,回過頭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渴望山頂上的風景,抑或那樣的風景真令人失望?這時,一路走來失去的、疼痛的、辛苦的,才一次排山倒海而來,將一切坍塌崩毀又還於平靜——原來,尋尋覓覓的答案,僅僅就是我的歸屬:一處心的依歸、一盞「家」不熄的燈。

不過所幸,在哭過、笑過;小有成就也傷痕累累之後,明白了這是一場以人生為單位的漫漫追尋。而我們都已在路上——那一天起,我是台北人了。受到城市的涵容,有信心為自己點起那一盞燈;我知道,我終於屬於這裡。

“也終於可以回答這一題,「我想成為的樣子」存在嗎?
:現在位置,121°31′E, 25°02′N,台北。”
raw-image

《台北女子圖鑑》所標示的十一個台北座標,誠如主演桂綸鎂早先在諸多訪談中所言,「希望林怡姍(劇中角色名)能成為你們的朋友;希望觀眾感覺像有一個朋友在陪著你,為你加油。」這樣一種形式的陪伴,我想,還是回到一面鏡子的存在意涵——它照見,照見夢並非是夢,照見城市裡的你和我。

捷運換線時穿梭打架的人流、每到週末人比樹還多的大安森林公園、交錯構築的娛樂和工作場域……城市的一幕幕景色,是這樣既壓迫又包容地,將台北環繞,將台北人擁抱。始終勾動著那年輕無畏的情懷,使我們時而奔跑、時而駐足;在找尋自我的過程中,不斷磨損、亦不斷拋光。

所愛的並不是城市,而是能看著自己,在城市的嚴實輪廓裡義無反顧地「追尋」,這件事。

攀附於未來的可見與不可見之間,有一份期待——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可能被收得很好、很深,但它始終存在。因為這樣一份期待,我們能夠暫時屈就,願意收起十八般武藝,過一個還沒那麼滿意的生活。

raw-image

許多人評《台北女子圖鑑》談得淺,我反倒認為,它只是縮影,才更映射了每個台北女子;當然,亦不只台北、不只女子,而是每個形象各異,卻都獨自美麗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ng Chi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身為北漂八年的台北女生,深感於《台北女子圖鑑》所探討的離鄉命題,試圖從自我生命經驗出發,兼以理性和感性角度,講述人在城市中的飄搖渺小之感。 犀利針砭此劇的好文自開播以來不計其數,然在大眾一面倒的抨擊情勢下,更欲反向切入全新觀點,提供別於他文的思索。 只希望在這座城市裡,我們有所共感,有所陪伴。
Thumbnail
身為北漂八年的台北女生,深感於《台北女子圖鑑》所探討的離鄉命題,試圖從自我生命經驗出發,兼以理性和感性角度,講述人在城市中的飄搖渺小之感。 犀利針砭此劇的好文自開播以來不計其數,然在大眾一面倒的抨擊情勢下,更欲反向切入全新觀點,提供別於他文的思索。 只希望在這座城市裡,我們有所共感,有所陪伴。
Thumbnail
最近引發討論熱潮的《台北女子圖鑑》,主要是描述出生台南永康的女主角來到台北後的職場跟感情生活,自首播後即受到台南人猛烈地批評,認為劇中充滿了對台南人錯誤的刻板印象。相反的,面對劇中台北人展現的虛榮、現實、交友複雜、自我中心等等負面特質,台北人大多是一笑置之。我們不但習慣被這樣描述,也接受這樣的側寫
Thumbnail
最近引發討論熱潮的《台北女子圖鑑》,主要是描述出生台南永康的女主角來到台北後的職場跟感情生活,自首播後即受到台南人猛烈地批評,認為劇中充滿了對台南人錯誤的刻板印象。相反的,面對劇中台北人展現的虛榮、現實、交友複雜、自我中心等等負面特質,台北人大多是一笑置之。我們不但習慣被這樣描述,也接受這樣的側寫
Thumbnail
而在<<台北女子圖鑑>>中的台北女生,是我不熟悉的那種。在看這部劇有種感覺,它呈現的觀點如對台北的感覺(台北令人心碎、台北人很冷漠)、街景的呈現(台北101、西門町)、愛情關係的處理(一個又一個男性伴侶),不像是以台北女生的視角出發,而是以「一個非台北女生的角色」在看台北女生。
Thumbnail
而在<<台北女子圖鑑>>中的台北女生,是我不熟悉的那種。在看這部劇有種感覺,它呈現的觀點如對台北的感覺(台北令人心碎、台北人很冷漠)、街景的呈現(台北101、西門町)、愛情關係的處理(一個又一個男性伴侶),不像是以台北女生的視角出發,而是以「一個非台北女生的角色」在看台北女生。
Thumbnail
這些天網路上都在討論《台北女子圖鑑》的各種不妥,我來談談《那不勒斯故事》中的北漂女子
Thumbnail
這些天網路上都在討論《台北女子圖鑑》的各種不妥,我來談談《那不勒斯故事》中的北漂女子
Thumbnail
網路聲量實在太大的《台北女子圖鑑》,忍不住想加入流行話題,嗑完三集後不覺得有像網友嚴重反感的城鄉差距,這麼多《台南永康到台北永康》批評韃伐而掀起的論戰,我真的不懂這有什麼必要?
Thumbnail
網路聲量實在太大的《台北女子圖鑑》,忍不住想加入流行話題,嗑完三集後不覺得有像網友嚴重反感的城鄉差距,這麼多《台南永康到台北永康》批評韃伐而掀起的論戰,我真的不懂這有什麼必要?
Thumbnail
每年端午節總會上演 粽橫天下 南北爭霸的南北粽之戰,這次台劇《台北女子圖鑑》一播出,沒想到也能同時惹怒台北人,也惱怒台南人... 編劇會有這樣的設定,可能把都有「永康」的台北與台南做連結,加上許多南部人北漂,預設是部未上映就能引起共鳴的台劇,尤其又找來桂綸鎂擔綱女主角!只是沒想到三集播出後,引來的卻
Thumbnail
每年端午節總會上演 粽橫天下 南北爭霸的南北粽之戰,這次台劇《台北女子圖鑑》一播出,沒想到也能同時惹怒台北人,也惱怒台南人... 編劇會有這樣的設定,可能把都有「永康」的台北與台南做連結,加上許多南部人北漂,預設是部未上映就能引起共鳴的台劇,尤其又找來桂綸鎂擔綱女主角!只是沒想到三集播出後,引來的卻
Thumbnail
最近一直被《台北女子圖鑑》的負評言論洗版,看到各種嘲諷梗圖與酸文火力全開,想說大家都說了那麼多缺點,我也沒打算去追看。不過今天公司剛好同事在討論這部戲的負評時,有個同事出面幫這齣戲說話,認為或許有人真的是這樣八拉八拉,覺得這些評價對這齣戲不公平。
Thumbnail
最近一直被《台北女子圖鑑》的負評言論洗版,看到各種嘲諷梗圖與酸文火力全開,想說大家都說了那麼多缺點,我也沒打算去追看。不過今天公司剛好同事在討論這部戲的負評時,有個同事出面幫這齣戲說話,認為或許有人真的是這樣八拉八拉,覺得這些評價對這齣戲不公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