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高仿仿冒品總會犯下白痴般的明顯包裝錯誤?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繼上一篇,我分享了過去10多年來,從事防偽與查緝業務時,所觀察到的仿冒商家的行為特質。本篇,將會分享,為何總可以發現,在高仿的仿冒品上,總會留下一些很令人訝異的錯誤或誤失,讓品牌商或查緝人員,可以快速從市場上宣告或查緝?
偽造原廠標籤的暗記差異 -字型差異
高仿,顧名思義,就是仿冒真品到極為相似的仿冒品(後續,又有所謂精仿,採用和真品一樣材料或零件之仿冒品,多數為行業內人士,從代工生產廠所外流之商品)。由於擁有極相似商品外觀與包裝外觀,因此,通常都是擁有,包含產品生產、包材生產、通路開發等一條龍的專業仿冒人士所經營,並且只做自己熟悉的產業,熟悉通路,鮮少跨業越線,也相對低調。也因此,過去一直非常難被查緝到上游生產窩點。
既然這些專業仿家如此小心翼翼,為何會在產品上露出如此顯著馬腳呢?
在網路交易盛行之前,這些封閉的交易環境,僅透過少數擁有海外管道的貿易家,輸送到廣大海外市場。然而,隨著,網路交易熱絡、跨國交易簡易、物流服務完整、與擁有極高獲利空間,等共同驅動『高仿品』的需求越來越高,也讓新一代假貨銷售盤家,拼命尋找可以生產如此品質、外觀且有穩定供應的來源。
對於生產假貨的仿家來說,業務擴充下,就必須增加人手,而增加人手下,就會培養出徒子徒孫。然而,這些自立門戶的徒子徒孫們,一開始並未能擁有穩定通路需求。為了讓這些假貨銷售商(買家)可以認可,仿家便開始在商品包裝上開始安排一些暗記,以彰顯這商品是出自於自家工廠(有時,也會受假貨大盤銷售商的要求,編入暗記,以利辨識自己產品)。這些暗記,通常出現在,日期編碼差異、特定文字差異(例如多一個字母或少一個字母)、特定字型差異、數字編碼差異…等。
對於包裝印刷來說,透過現代印刷科技與豐富材料供應來源,可以輕而易舉複製、拷貝與還原,真品的各種包裝顏色、材料、印刷、燙印..等等,而這些明顯的暗記錯誤,雖然對於真品品牌商來說,可以輕易辨識,發現真假差異,進而提醒消費者,但對於終端消費者來說,並不會特別仔細檢查包裝上的每一個文字或數字。也因此,這些非常明顯的錯誤,就變成仿冒商家(或假貨大盤銷售商)的招牌之一,卻不會讓消費者給發現。
下次,當你懷疑自己採買到商品是高仿商品時,不妨仔細檢查商品外包裝,也許可以發現彩蛋喔!!
有興趣讀者,可以加入我的臉書企業粉絲團
如果有任何防偽需求,可以拜訪我們企業網站或是【電話】02-8923-8882聯繫我們。
#防偽標籤 #防偽貼紙 #假貨 #仿冒品
打擊仿冒,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Jack Hsu
    Jack Hsu
    從事訊息安全加密與文件商品防偽十數載,看了很多,也經歷很多。網路、物流與COVID19這三個驅動力,改寫了全球仿冒生態市場。當然,台灣也在這一波下,大量商品被仿冒。仿冒商、品牌商與消費者,這三角關係,就像是一場永遠不會停的三人舞會,但最後,誰會先下場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