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政厄代/美國】拜登的中局之戰(前篇)

2022/10/2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拜登的中局之戰——美國期中選舉的月前瞭望(前篇)

概談美國國會與總統選制

距離美國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所謂「期中」是相對美國四年一度的大選(general election)而言,那時國會和總統選舉會同時舉行。但美國總統四年選一次,國會選舉則是兩年一度,每次改選聯邦全部席次的眾議院議員和三分之一的聯邦參議院議員,頻繁的選舉是美國開國元勳的設計,當年他們掙扎於議員任期太短會讓選民受炒短線的政客操弄,太長會讓議員與民意脫節、使權力僵化而導致專制暴政(tyranny),於是利用兩院制(bicameral)的設計來折衷互相矛盾的擔憂:眾議員短任期,兩年即一任;參議員長任期,分三組改選班表六年一任。
不過兩年一次的選舉周期確實很短,這雖讓政黨產生危機意識,像今夏民主黨就趕忙通過諸多法案及推出政令,以搶救萎靡的民調;但許多研究也顯示,短任期的選制讓議員對職位缺乏安全感,就缺乏動機通過有長遠效益的政策。雖然美國的傑利蠑螈(gerrymandering)選區劃分產生許多躺著選的西瓜選區、不用擔心失業,但極化政治造成國會多數經常在短時間易主,同樣削弱了政黨關注中長期政策的動機。早在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擔任美國總統的時代就有將選舉周期由兩年調整至四年之議,但修憲門檻太高,這類倡議終究無疾而終。
在這樣的選制設計下,大選年自有泰山之重,畢竟三權分立的總統與國會有可能一夜易幟;而兩次大選間的期中選舉,某種程度也是兩年前選出的總統政權的期中考,考得不好,則接下來兩年的施政議程將因法案不出白宮而停擺,繼而危及兩年後的總統連任,或政黨的延續執政。
現任民主黨籍的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 2020 年擊退尋求連任的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入主白宮,這次是拜登政府的第一次大考,攸關美國未來兩年的政局發展。一言以蔽之,民主黨選情十分嚴峻,參院僅有些微優勢,眾院則有大勢已去之感,結果有可能會丟掉參、眾兩院,將立法部門拱手讓給共和黨
這樣的危險,民主黨人當然不會不知道。猶記 2010 年布列克·歐巴馬(Barack Obama)首任任期期中選舉丟掉眾院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共和黨人進城來》(The Republicans ride in),在完全執政兩年後,眾議院控制權重新回歸共和黨之手,歐巴馬之後的施政就屢屢遭國會掣肘,當時身為副總統的拜登,如今應該也心有戚戚焉。

執政者的歷史宿命?

民主黨的敗局有可能是歷史的宿命,這麼說不是因為詩意,而是本於歷史的數據。根據加總民調網站 Fivethirtyeight 的資料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總統所屬的政黨,在期中選舉拿到的眾議院普選票(popular vote),幾乎都比兩年前總統選舉要拿到的眾議院普選票要來得少,只有 2002 年的期中選舉例外,當時執政的共和黨在眾院多拿了 4.3% 的選票,但這很可能是受到 2001 年下半年九一一事件的影響。這些選票損失動輒轉換成數十席的議席損失,像是 2018 年共和黨在期中選舉丟了 9.7% 的普選票,丟掉的議席就高達 40 席;而前文言及「共和黨人進城來」的 2010 年期中選舉,民主黨丟了驚人的 17.2% 選票,損失的議席就達 63 席,是戰後最大規模挫敗。換言之,目前在眾議院僅握有來回四席多數的民主黨(即丟了四席就會丟掉多數),只要有一定比例的選票流失就幾乎無望守成。
《經濟學人》在今年選季開打的主文章〈分裂決定〉(Split decision)中,將歷史跨度推到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當政的 1862 年,眾院易幟的趨勢顯然不僅僅限於戰後:
In the 40 midterm elections to have taken place since 1862, the president's party has lost seats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36 times.
--"Split decision," The Economist, Sep. 10, 2022
(在從 1862 年以來舉行的 40 場期中選舉中,總統所屬政黨損失眾議院議席的次數是 36 次。)
雖然眾院敗北輪迴猶如世界線收束,參院就變數較多。也是由 Fivethirtyeight 統計的資料中,二戰後的 19 次期中選舉裡,總統所屬政黨淨損失參院席次的次數是 13 次、另兩次打平、四次有所斬獲。目前美國參議院議席的兩黨比數是 50 比 50,民主黨靠著副總統暨參議院議長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打破僵局票」(tie-breaker)才能通過法案,任何議席的淨損失,都代表失去對參議院的控制,危及立法不說,影響人事任命將是重傷害,歐巴馬當年無法讓梅里克·加蘭德(Merrick Garland)補進最高法院,導致後來三名川派大法官一手主導最高法院 2021-2022 庭期的嚴重右傾,殷鑑不遠,搶救參院大作戰是此刻民主黨選戰的最重點。

進步的夏日時光:這是美國的一小步,卻是喬·曼欽的一大步

期中選舉的鐘擺在秋天又擺回了共和黨那邊
不過如果其他進入期中選舉的政權是前景看淡,那七月時的拜登政府是前景完蛋。在暑假期間,媒體就像為年事已高的名流顯貴預先寫訃聞般,開始替民主黨的敗因分析打草稿。原因無他,就是拜登政府除了先前因應疫情及紓困的立法外,總統大選主軸的「再建更好的美國」三 B 立法(Build Back Better Borg),卡在少數民主黨議員如西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運用自己關鍵票地位,不願完全支持黨團提案,好說歹說死不就範(holdout),讓重要立法遲未通過;再建更好美國的倡議,眼看就要變成和更好美國說再見
所幸危機也是轉機,開國元勳設下的兩年大限發揮了作用。民主黨黨內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三 B 立法在作了大幅刪減和調整後,搖身一變成為《削減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這是開支法案,What's in a name? A lot, really.——曼欽終於點頭,果然是曼欽的一大步,換來人類(美國)的一小步(註)。喧騰多時的法案終獲參、眾兩院背書,拜登簽署成為法律。
(註)曼欽究竟討到多少便宜很難說,在《經濟學人》網站的每日圖表單元中,有篇文章探討嚴重極化對立的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到底還有什麼事情是有共識的?有,他們都討厭曼欽。
拜登隨後乘勝追擊,推出《經濟學人》酸為「加速通膨命令」的學貸減免行政命令,進步派雖不滿意,但起碼可以發揮鞏固年輕支持者基本盤的效果。一時之間,拜登的民調數字和各地選情都開始上揚,或許眾院終究不可逆,但民主黨已經看到維持參院多數的曙光。

美選鐘擺:進步之夏到保守之秋

而拜登政府的曙光,至今又趨黯淡;兩黨民調的優勢一如古老大鐘的鐘擺(grandfather clock,又稱落地鐘),也如英特爾執行長派特·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接任時想復甦的「踢踏」策略,由民主黨又擺向了共和黨。在《經濟學人》最新的選情分析文章中,民主黨的民調平均又吐回不少給共和黨,讓民主黨參院議席淨變化剩下「+1」,共(和黨)進民(主黨)退的情況下,報紙已打預防針稱「共和黨人贏得參院多數已不是讓人驚嚇之事了」。
而在《紐約時報》與錫耶納學院合作的民調中,也顯示共和黨在可能選民(likely voter)中獲得 49% 的支持,民主黨為 45%,逆轉了上個月時民主黨 +1% 的優勢;雖如《紐時》首席政治分析師內特·柯恩(Nate Cohn)所述,將此結果解讀為「共和黨+4%」失之武斷(且謬誤),但共和黨在調中有不小進展是不爭事實。
民調彙集網站(polling aggregator site)也看得到類似趨勢。Fivethirtyeight 評估民主黨的參議院選情目前是「稍微有利」(slightly favored),在 100 種情況中有 63 種能維持參院掌控權,但這離 50 並沒有很遠;「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目前認為參院有 47 席偏共和黨(計入未改選席次),46 席偏民主黨,剩下七席是五五波(toss-up)。也就是說,或走子午谷、或走斜谷,兩黨都還是各有致勝途徑,賸下的時日至關重要。

何故復揚?

綜觀共和黨支持度「復揚」的原因,《經濟學人》認為這跟 2016 年、2020 年的民調模式很像,暑假中民主黨人支持上漲、到秋天換共和黨人人氣上揚,進步之夏讓位給保守之秋;但雖然共和黨在選前復揚,《經濟學人》的期中選舉預測模型仍看好民主黨守住參院,或許就像是鐘擺再怎麼擺,也還是要有回頭的時候吧?
《紐約時報》也沒有那麼悲觀,但資料也透露不少警訊:民調分析顯示,通膨和經濟議題仍然是重中之重,遲遲沒有顯著改善的通膨數字,以及央行持續升息的預期,還有已經相當程度修正的股市,都讓選民看衰經濟,連帶看貶拜登政府的執政績效;民調細部資料中,認為經濟相關議題是其最關心的美國議題的可能選民,從七月份的 36% 再攀升至 44%,對於民主黨人本來認為可以施展拳腳的議題如墮胎(5%)、移民(5%)、氣候變遷(3%),其比例都少得可憐,而在國安和中美對抗等議題壓境下,幾乎沒有人認為中國相關議題是其最關心議題,顯示想靠特定議題來驅動選民的努力,終將有極限。
《紐時》民調中還有一些讓民主黨人憂心的趨勢,該黨的支持群眾繼續往都會和高等教育退縮,而近來決定兩黨勝負風向的女性和獨立選民兩個族群,在本次民調中都往共和黨靠攏。如果要說近期民調對民主黨人而言有什麼好一點的消息,那就是墮胎議題看似在西裔(拉丁裔)族群中有較多發酵;從 2016 年起美國的政治勢力變遷中,拉丁裔不再像從前與黑人和亞裔組成少數族裔大聯盟齊挺民主黨候選人,支持開始有往共和黨飄移的傾向,如今拉丁裔對墮胎議題的重視,有可能減緩共和黨取得其支持的速度,《經濟學人》的資料認為民主黨人目前在這一族裔上表現得不錯。不過正如許多對拉丁裔選民的討論,雖然整個群體在美國選舉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但是把拉丁裔打包成一個群體這件事本身就有偏誤,不同州份、不同年齡、不同移民背景,都會影響其投票行為,也如《紐時》民調所顯示的,經濟重中之重的情況下,會有多少選民因為墮胎議題決定最後怎麼投票,恐怕也是問號。
我們談到這邊,很多立論都本於最新的民調資料,但是民調到底準不準呢?(短答案:不準。)美國期中選舉的最後一個月還會有什麼其他關注焦點?就是我們下一篇要討論的問題。
* 本篇貼文出自 2022 年 10 月 19 日的「WORLD 國際現場」單元,改編自「時代政厄代」專欄〈美國期中選舉:剩下一個月〉(WorldNotes 編號 2022-57)
WorldNotes-解讀屬於我們的時代
WorldNotes-解讀屬於我們的時代
「WorldNotes Premier: 解讀屬於我們的時代」是時事與文化資訊分享站台,聚焦英文報章雜誌/網路媒體,諸如《時代雜誌》、《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客》、《外交事務》、《Monocle》、《Vulture》等線上/下媒體,旨在交流世界局勢、文化動態與英文相關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