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投資備忘錄】論價值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1Q 的時候去某壽險的海外投資部簡報,簡報過程中有各種火藥味,其中最大的分歧點在 $META(當時還是 $FB)和 $PYPL。

對方覺得這兩支的 valuation 真的很便宜,後來聽法業說,他們佈了很大的倉位在上面。

事後來看,這兩支都是價值陷阱,不只是 YTD,過去 2 年、5 年都是。

raw-image

我那時候就不看好這兩家今年的表現(有 Bloomberg 的可以看我的 rating record),預期他們應該都會落後 QQQ ,當然,那時沒料到升息環境對估值的修如此劇烈,所以還是以科技股為主的主流指數作為相對報酬的衡量標竿。

Bloomberg 上面我對 $META 的評等

Bloomberg 上面我對 $META 的評等

Bloomberg 上面我對 $PYPL 的評等

Bloomberg 上面我對 $PYPL 的評等

我已經算評等動得比較慢的分析師類型,因為除非基本面有什麼結構性的問題,否則這種還走在長期成長趨勢的股票,我通常不會動,因為調降評等真的需要勇氣與謹慎兼具。

特別是要處理那種曾經是績優成長股,但現在在評價上變成價值股的股票,問題來了:現在是撿便宜的時機?還是它 cheap for some reasons、是個價值陷阱?要判斷這個,需要分析師的價值發揮。

工作這幾年,我自己對價值股(不包含 GARP 那種,也先不討論那種基本面爛掉的轉機股)的想法也在逐漸演化。在思考價值陷阱這件事時,我覺得誤觸價值陷阱的人往往有 3 個共同特徵:

  1. 覺得某一間「好公司」跌到較低評價的時候,就符合「價值股」的區間,應該要準備出手,運氣好的話可能初期一試就中,但這種新手運會麻痺你對下檔風險的警覺心。因為這種源自學術定義的「價值股」,賺的是均值回歸的錢,你如果只是挑單一股票就想賺這種錢,而不是建立一籃子有類似性質股票的、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恐怕結果會令人失望。
  2. 不能或不想去辨識導致「價值股」發生均值回歸的催化劑。要有效找到催化劑的前提,是同時對產業、財務、營運和股價為何波動都研究夠透徹,以及讀懂資本市場的氣氛、風向與預期。我個人的定義是,這每個面向都涵蓋到了,才叫做做好基本分析,股價本身能夠告訴投資人很多事情。
  3. 過去的「好公司」不代表未來的「好公司」,當然更不用說,好公司不見得是好股票。投資不能看後照鏡開車,企業價值定義為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研究過去是給推導未來的過程中一個參考值,而不是預測的可靠依據。舉例來說,有些人在估營收成長率的時候會拿過去 3/5 年的 CAGR 去推未來 3/5 年的 CAGR,但除非你假設 price and/or quantity 乘積出來的結果與過去一致,而且能夠邏輯上說明一致的原因,否則就是在 BS。但也是有些過去的財務指標有一定的可參考性,例如 ROE/ROIC,假設公司內的營運效率效能沒有顯著變化,產業也沒有變得比較競爭或不競爭,邏輯上公司的 ROE/ROIC 在未來幾年不會有太大變化,這時我們就比較能抓未來的獲利能力水準。

上述原因,背後都可以看到滿滿的人類行為偏誤。說來諷刺,價值股所利用的均值回歸也多半來自於其他人的行為偏誤,但價值陷阱這件事同樣也暗藏玄機。

主動投資一點也不簡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1.3K會員
128內容數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紀錄一個投資分析師參與台灣新創公司 IPO 過程中,看到那些值得學習的人事物。
2024/06/18
午休時看了 WSJ 的 YT 影片,談幾家主要飯店連鎖品牌 Marriot ($MAR), Hyatt ($H), Hilton ($HLT) 現代的經營模式(1950 年代以後即是這樣運作) 因為之前對這行業沒興趣,所以基於好奇點進去看了一下,發現滿有趣的。影片連結: https://www.
Thumbnail
2024/06/18
午休時看了 WSJ 的 YT 影片,談幾家主要飯店連鎖品牌 Marriot ($MAR), Hyatt ($H), Hilton ($HLT) 現代的經營模式(1950 年代以後即是這樣運作) 因為之前對這行業沒興趣,所以基於好奇點進去看了一下,發現滿有趣的。影片連結: https://www.
Thumbnail
2024/02/23
這篇文章分析了PANW法說會提到的資安產業過去10年最大的結構性變化,並探討了雲端和機器學習對資安產業的影響,特別針對雲端、機器學習、network security等議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Thumbnail
2024/02/23
這篇文章分析了PANW法說會提到的資安產業過去10年最大的結構性變化,並探討了雲端和機器學習對資安產業的影響,特別針對雲端、機器學習、network security等議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Thumbnail
2024/01/17
旅日臺人筆記本的一篇討論日本券商生態的文章。券商的業務型態簡單區分,就經紀、承銷/投資銀行、自營,其中經紀是文章的核心討論。隨著科技進步和法規調整,券商面臨許多變化和挑戰。全文包含對券商現狀變化的深入分析以及解決方法的討論。
Thumbnail
2024/01/17
旅日臺人筆記本的一篇討論日本券商生態的文章。券商的業務型態簡單區分,就經紀、承銷/投資銀行、自營,其中經紀是文章的核心討論。隨著科技進步和法規調整,券商面臨許多變化和挑戰。全文包含對券商現狀變化的深入分析以及解決方法的討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時間來到3/31,不僅是3月最後一天,也是Q1最後一天,簡單檢視市場變化。 ⇧VT全球股市指數:相對於去年慘澹的一年好很多,2月中旬後,時空彷彿回到去年的恐懼時期,好在3月有拉尾盤。 ⇧BND全球債券指數:美國連續升息和通膨,讓債券價格掉得很快(對我來說是個好的買入時機),進入3月算是止跌反彈。 ⇩
Thumbnail
時間來到3/31,不僅是3月最後一天,也是Q1最後一天,簡單檢視市場變化。 ⇧VT全球股市指數:相對於去年慘澹的一年好很多,2月中旬後,時空彷彿回到去年的恐懼時期,好在3月有拉尾盤。 ⇧BND全球債券指數:美國連續升息和通膨,讓債券價格掉得很快(對我來說是個好的買入時機),進入3月算是止跌反彈。 ⇩
Thumbnail
1Q 的時候去某壽險的海外投資部簡報,簡報過程中有各種火藥味,其中最大的分歧點在 $META(當時還是 $FB)和 $PYPL。對方覺得這兩支的 valuation 真的很便宜,後來聽法業說,他們佈了很大的倉位在上面。 事後來看,這兩支都是價值陷阱,不只是 YTD,過去 2 年、5 年都是。 我那
Thumbnail
1Q 的時候去某壽險的海外投資部簡報,簡報過程中有各種火藥味,其中最大的分歧點在 $META(當時還是 $FB)和 $PYPL。對方覺得這兩支的 valuation 真的很便宜,後來聽法業說,他們佈了很大的倉位在上面。 事後來看,這兩支都是價值陷阱,不只是 YTD,過去 2 年、5 年都是。 我那
Thumbnail
有人說投資獲利不就是低買高賣?所以有些投資人會鎖定一些市場上看似低價的公司股票進行買賣,然而這會是投資的聖杯嗎?顯然,投資所謂的低價股會存在5個問題,以下一一說明: 一、投資低價股過於依賴市場的低估值 二、低估值股的尋找方式過於簡單 三、尋找低估值的投資品,潛在盈利空間是鎖定的
Thumbnail
有人說投資獲利不就是低買高賣?所以有些投資人會鎖定一些市場上看似低價的公司股票進行買賣,然而這會是投資的聖杯嗎?顯然,投資所謂的低價股會存在5個問題,以下一一說明: 一、投資低價股過於依賴市場的低估值 二、低估值股的尋找方式過於簡單 三、尋找低估值的投資品,潛在盈利空間是鎖定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價值投資低檔買進實務操作上的經驗分享,討論如何避免慘遭套牢!啊~不是,是如何買得又好又便宜。純屬個人觀點未必完全正確,與大家交流討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價值投資低檔買進實務操作上的經驗分享,討論如何避免慘遭套牢!啊~不是,是如何買得又好又便宜。純屬個人觀點未必完全正確,與大家交流討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Thumbnail
前面一篇文章我們提到安全邊際就是幫助買到相對便宜的公司股票,但若只考量量化分析的時候,往往就是踏入陷阱不自知,所以更重要的是質化分析。
Thumbnail
前面一篇文章我們提到安全邊際就是幫助買到相對便宜的公司股票,但若只考量量化分析的時候,往往就是踏入陷阱不自知,所以更重要的是質化分析。
Thumbnail
最近半年來,全球的疫情影響,各國央行都在印鈔票救經濟,所以要把銀行中的錢都逼出來刺激經濟,原本的理財族因為受不了理財商品利率愈來愈低,就紛紛把錢投入股市,我記得一年多前我為了做個人資產配置,然後研究了一些理財商品,那時的利率如下 1、台幣定存=>年息1.09%(原本)=>0.8%(現在)
Thumbnail
最近半年來,全球的疫情影響,各國央行都在印鈔票救經濟,所以要把銀行中的錢都逼出來刺激經濟,原本的理財族因為受不了理財商品利率愈來愈低,就紛紛把錢投入股市,我記得一年多前我為了做個人資產配置,然後研究了一些理財商品,那時的利率如下 1、台幣定存=>年息1.09%(原本)=>0.8%(現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