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承認「我愛你」,就等同承認「我錯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青春,究竟是由什麼所組成的呢?

我試著將這兩個字拆解,青是在樹上尚未成熟的果實,帶著青澀、羞赧;春則似一道捎來暖意、美好信息的輕風。

兩者合在一起,就變成了無敵的一段時光。

取自免費網路圖片(無版權)

取自免費網路圖片(無版權)


在那些短暫而絢爛的青春裡,我自以為自己是無堅不摧的,名為「青春」的保護罩,使我不知何謂恐懼,帶著莽撞、盲目的熱情在那段日子裡橫衝直撞。

那些最為天真、懷抱著幻想的歲月中,我們總是在想方設法要在一群人中脫穎而出,無論是課業、人際關係、家庭,抑或是愛情,藉此證明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又或者說是——捍衛自己那顆微小卻又如此珍貴的自尊心。

或許一竿子打翻一艘船的我的見解,過於淺薄。

那就只聊聊我好了,我的故事。

一個常年保持班級前三、英數班都進了菁英班、國三進了衝刺班的一個「書呆子」,是怎麼從一個和大家都交好的狀態,到了高中剩下五位朋友,最後在大學只交到一位朋友的這個「悲慘」過程。

我自小就是家長、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好學生,成績頂尖,從不惹是生非,從未犯過大錯,除了小時候爬上供桌一個人獨吞了整隻雞的屁股以外。

但我從來無法確知,自己是否就如表現在外的那般循規蹈矩,當時我年紀尚小,尚且無法辨別自己的靈魂與外在是否合一、一致,我只是遵守著這個世界、社會所制訂出來的框架,並且從不踰矩,從不過分引人注目。

我是再為「平凡不過」的孩子。

然而我的靈魂,或許在很早的時候,便顯露出一絲端倪。

不肯屈從於方陣裡的一股倔強。

就像我小學時,在完成美勞課的雕塑作業時,得到高分後,立刻當著老師的面破壞我的作品那般。

在老師看來是多麽惡劣的舉動、又有多麽不愛惜、珍視自己的作品。

可想而知,當下的我立刻被迎頭臭罵了一頓,我聽著老師的訓誡。將已成碎片的作品,一片片的從垃圾桶裡撿起來。

時至今日,我仍然不太清楚那天為什麼要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完成的藝術品,我的隨心所欲,引來了別人的批評,而那個被我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東西,卻再也無法恢復原狀,即便我再事後再怎麽努力地想要將它修復到完好如初,也全是徒勞。

-

在上國中以前,我從來沒有意識過自己有逆反心理。

我有一群好哥們、好姐妹,擁有很好的成績,所有的一切都是這麼完美、剛剛好。

我也從沒想過,在往後的十年間,我會陷入自我貶低的循環之中。

而這一切的開端都起源於我本身的「同理心」。

故事的主人公,最初並不是我。

而是我最要好的朋友J和班上的另外一名H先生。

起初,我和H並不熟識,但有一天,他找到了我,告訴我他喜歡J,希望我可以幫忙追她,當然我並沒有給出任何實質上的建議或是幫助,只是國一的我,連何謂愛情都還不曉得,更何況是當別人的軍師了。

於是,我只是在旁靜靜看著,看著H追逐J的過程,也偶爾聽聽H發的牢騷。

到後來,我很清楚,J不可能喜歡H的,因為她其實有另外一位青梅竹馬,而且看上去很要好,最重要的是,H的外型也根本不是J的菜。

我從未告訴H這件事。


直到有天他告訴我,他放棄了。

然後再有一天,他向我告白,說:在追J的過程中,我覺得妳是個很好的女孩。

或許是出於同理、憐憫的心態,我沒有多做思考的就答應了。

也許,也許在我的內心中,有一部份的自我,被那個勤奮追著J的H先生打動了也說不定。

我無法向我的心應證。

所有有關「愛情」的知識與想像都來自於租書館內那一排排天馬行空的文字內。


有好多與H先生一起經歷的第一次。

第一次在經痛時,有人會準備熱水、巧克力、暖暖包給我;第一次在放學的公園裡,和異性吃著熱騰騰的雞排聊天;第一次坐著公車,到市區唯一一間電影院,排了一個小時的長隊,只為了看一部套路老掉牙的愛情電影。

第一次牽手、第一次擁抱、第一次擁抱。

做盡戀人間所能做的所有的事,狂野、熱烈、失去理智般。

我任憑名為「感性」與「愛」的巨浪將我打入不斷反覆、擴大的漩渦中,任由漩渦裡過於熾熱的海流,將我困在海底深處,畫地為牢。


我理智全無。

所能感知到的。

唯有愛矣。


我忘卻了世俗規矩,忘了許多身份,只投入在戀人身上。

回首來看,大抵可以用「著魔」二字形容。


外界的聲音無法撼動我一分一毫,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在那段感情裡,並且確信那就是永恆不變的愛。

我太過自信,認為世間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我的步伐,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那些事情在外人眼裡看起來多麽的荒誕、不羈,我脫去了世俗套在我身上的外衣,赤裸的、毫無保留的、無所顧忌的,從牽手後向坐雲霄飛車似的,到了最後一道關卡。

我是個壞孩子,壞透了。

自以為沉浸在愛之中,就是有了金鋼鐵罩衫。

我自私地利用了我所能利用的一切,只為了和H先生共度一段「美好」的時光。


這種暈頭轉向、理智全失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了國三。

某一天,我忽然就清醒了。


所有過去洶湧、將我吞沒、讓我呼吸困難、無力掙扎反抗的愛,在那一瞬間,倏地煙消雲散。

就像連日大雨陰霾後,曙光終於能夠穿過層層烏雲,將光亮照射到地面上一樣。

混沌的大腦找回了理智線,我逐漸看清了這段病態、充滿束縛的關係。


我堅決地喊了卡。

亟欲地想把自己迅速從這段關係中抽離,並且妄想毫髮無傷地撤退。


「我不同意分手!」H先生在驚愕過後,緊接而來的是巨大的憤怒,帶著被背叛的不可置信。

憤怒過後,他發現這種情緒對我行不通。

開始了哀兵政策。

向我哭訴自己有多麽愛我、不能沒有我、離開我他會活不下去。


第一次,我心軟了。

於是我們合好。


但不到一週的時間,那種窒息受控的感覺再度向我襲來,我感受不到自己對H先生的任何愛意了。

我不該浪費彼此的時間和精力,我想。


我又提了一次分手。

這次是真心、決絕的不打算再回頭。

我不知道這次我的態度是否過於強硬,聽上去沒有絲毫轉圜的餘地,H先生與我相處了那麼久,也知道我這次是來真的。

上一次的裝可憐伎倆這次不會行得通了。


我其實無意、也無法揣測H先生心理轉變的歷程是什麼。

我只是認為,失去了愛意的戀人關係,不應該再勉強維持著。

而他,則糾結於我們在熱戀時曾經許下的山盟海誓。


H先生在學業上成績不好,但我絕對不會說他笨,相反地,他的小聰明與心眼可能還比我多。

當他不斷傳著「要求不分手」的簡訊給我時,好幾封的簡訊,最後附上了「若是分手。就把妳的裸照散發出去,給妳的家人和朋友都知道。」這麼一句威脅。


看吧,H先生是多麽的有心機謀略。

我甚至沒有想到那些在熱戀中拍下的照片,有一天會變成猛獸反過頭來將我吞噬。


我害怕嗎?

或許吧。

當時我已找回的理智與恐懼在我腦內打架。

一個聲音要我屈服;另外一個要我找能夠處理這件事情的人求助。


H先生每天頻繁的傳簡訊、在我高中校門口等我放學(我們高中不在同一個學校,但離的很近,熱戀時我甚至還想和他讀同一所學校),甚至突然出現在我家門口,對著我說:「我知道妳這幾天經期,肚子會不舒服,這個巧克力給妳。」


看吧,H先生又是多麽的溫柔體貼,就像我們在交往期間為我做的那樣。

但是,看啊!

他是個既溫柔體貼,卻又無比可怕的情人。


上一秒對我噓寒問暖,下一秒我的手機裡就充斥著恐嚇簡訊。

眾多簡訊裡參雜了他的威脅,已經時不時有幾封語無倫次的道歉,要求我原諒他。

我的腦袋已然紊亂,厭惡、恐慌、理智三者不斷拉扯。


直到那一天,我走到斑馬線的一半,正在跨越車道,H先生忽然用力地拉住了我的手,迫使我停下往前的腳步。

H先生嘴裡吐露著所有他能想到最惡毒的話語來傷害我。

他正以一種極端、沒有退路的方式試圖挽回這段已經碎得滿地的愛情。


當時我第一次清晰地直面了恐懼。

對生命的。


「我會死在馬路上嗎?」

因為他緊拉著我的手不讓我離開。

我甚至無暇注意到其實當下還是紅燈,車龍都很守規矩、安靜,就像待在汽車電影院裡的人們,他們或許也在車裡看著斑馬線上上演的這齣鬧劇。

「我的家人一定會對我很失望。」

「大家都會責怪我,說我是個不檢點的女孩子。」

「他們會對我說,活該!我早就警告過妳別跟H走的太近,他會帶壞妳!」

「活該!」

「活該!」

「活該!」

在被拉住的一分鐘內,我腦中閃過許多念頭。

充斥著對自己的厭惡、貶低、自責、愧疚、痛苦、悲傷。

唯獨沒有想要復合的念頭。


然後,我用力地甩開H先生的手,逃也似地回到我家。

我很混亂,甚至不知道要如何和家人開口。


意外的是,我家人率先問了我和H先生的事情。

因為我近來的舉動讓他們不安。

我哥看到了我曾在夜深人靜時,不斷地、用力地用拳頭打自己的肚子。

於是他告訴了我媽。


我那些自以為藏的很好、無人知曉的舉動,在關心我的家人面前根本無所遁形。

我很羞愧,現在想起來卻也感激,我的家人在當時有注意到我的異常。

因為,我實在不確定當時的我,是否有勇氣和家人提起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那些我自以為可以靠自己妥善處理好,實際上早已經被搞得烏煙瘴氣、不可收拾的鬧劇。

到最後,我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沒辦法處理的。

一直以來,我的聰明才智,都讓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忘了自己也是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失去理智、第一次分手、第一次遇到恐怖情人。


在家人的詢問下,我終於肯如實說出,並把簡訊交給我媽。

之後,我狠狠地在我媽的懷裡大哭了一場。

她告訴我:「沒關係。這件事情,爸媽來處理。」

她說:「妳不要怕,有我們在。」

這件事情,最後由雙方的父母,和H先生出席,達成了和解。

H先生的父母賠償10萬元,並且當場刪除照片,不可以故意出現在我面前騷擾我。

(這件和解結果,我媽在我快大學畢業的時候才告訴我)


之後,我拒絕了我姐「是否要轉高中」的詢問,繼續在原本的高中就讀。

然後,我發現,在那台所有學生必搭的公車路線上,我遇到了H先生。

他和幾個朋友上了車,有說有笑的。

我狠狠地將頭別過窗戶那側,將口罩拉到最上面,帽子壓實(那時已是冬天),再不敢轉頭看一眼。


再之後,我開始害怕與懷疑。

我害怕男性,尤其是與H先生類型相似的男性,矮小、小腿粗壯、不聰明、相貌稱不上好看。

我的人際關係在國中後半段就已經被自己完全搞壞。

到了高中、大學,更是一塌糊塗。


我徹底的封閉了自己。

幸好高中還交到五位摯友,只是我也從未對她們提起過去的事,其中一位摯友其實和我是國中校友。想必對我當時的行徑有所耳聞,但也沒有和其他人說,在我們兩個熟識之後,她只是跟我說:「和妳熟了之後,發現妳跟以前國中傳聞說的,真的很不一樣欸。」


我已經不記得自己是怎麼回應她的了。


到了大學,大一時我就因為生活作息和另外三位室友不合,而和她們處不來。

在此便不多加贅述我們四個人間的故事了,事實上多到又能寫一篇文章。

升了大二,我就一個人在外租屋了,一直到畢業都是如此。

最後,我在大學只收穫了一個朋友。


在國中過後,我反覆地思考過許多事情。

第一、我無法原諒我自己。

第二、我無法愛我自己。

第三、我討厭腳下這塊土地。

第四、我討厭、畏懼所有男人(除了我爸和我哥)。

第五、我的人生失去了意義。

第六、我好想死。


起初,我以為是事件發生的這個地點讓我感到萬分痛苦,於是我不斷移動著,大學到了台南(非本意),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在雲林,後來又回台中。


但從來沒有一個地方,能夠讓我的心有所安放。

我的心一直是不踏實的飄在空中,身後就是萬丈深淵,我無處可躲。

最後,我躲去了澳洲。

我天真的以為,離開台灣這塊土地,能幫助我遠離傷痛。

事實上則不然,我在澳洲仍然過得不快樂,仍然沒有朋友、沒有價值,所有的情緒與絕望,都化成了每天晚上不斷暴漲的食慾。

到黎明破曉時,卡在我喉頭的不只是食物,更是無處下嚥的恐慌與寂寞。


我又狼狽地回了台灣,隨便找了份台中的工作。

而我的狀況又循環了。


找到工作、上手、熟練、毀掉。

如此反覆。

我在這十年間,已經變成擅於毀滅自己生活的佼佼者了。


我知道我一直沒能走過過去那段往事,即便我在家人面前還是這麼的天真、快樂、憨憨的。

但我無法感到真正的快樂,我的心空了一塊。

我會無來由地哭泣、在床上翻來覆去的許多夜晚割著自己的手腕、在夢裡因為見到H先生而害怕 ,進而清醒後失去了當天所有的動力。


我清楚地認識到我生了病。

而我不想讓它痊癒。

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

我自以為聰明,什麼事都不願意和家人聊,自以為兩性關係很好處理,自以為足夠成熟。

我傷害的不只是當時那個幼小的我,還有愛我的所有人,甚至也傷害到了H先生。

在經歷過那麼多威脅、恐嚇、撕破臉的事情後,我內心深處仍有某部分,覺得自己傷害到了H先生,我對不起他,我在他愛得最深的時候,殘忍的選擇離開。


於是,我不原諒我自己。

我甚至覺得,如果當初有聽父母的話,那就不會有這麼多事情發生了。

一切都會好的。


這種想法演變到了後來,就變成:

我要聽爸媽的話。

我如果離開了我爸媽,我就永遠得不到幸福。

我只有在爸媽身旁,才能有一絲喘息的空間。

這種想法佔據著我的腦袋,讓我變得既自卑又痛苦,我愛我的家人,但我並不想成為他們的負擔。

而我從小功課就好,考上了國立大學,考上了法律系。

家人對我寄與厚望。


面對那樣子的期望,我甚至不敢問一句:「我是不是可以不用那麼優秀也沒關係?我是不是不一定要出人頭地才算活得成功?」

「我是不是可以只待在你們的身邊就好?」

這些疑問,都是我一個接著一個的怯懦展現

十年經過了,我至今沒有問出口,依舊裝得開朗,就只是想法多變,所以不停換工作的「風一般的女子」。

-

西元2022年,就這麼來到了今年。

再一次又一次的自殘後,我終於選擇了向身心科醫師求助。

同時也告訴了我的家人。

當然,他們很訝異。

我媽說:「我知道那件事可能會是個心結,但我沒有想到對妳的影響那麼大,妳居然等到了10年後才告訴我們。」她話裡行間都是自責。

現在我開始吃抗憂鬱、抗焦慮、抗恐慌、失眠的藥物,情緒總算不像以往那般大起大落,變成了平靜的麻木,偶爾有點小波動。(當然我在寫這篇文時,也數度哭了幾次)

然後我找了一位心理諮商,相較於傳統的諮商師,這位比較偏向身心靈方面的老師。

我與老師相談的過程中,的確收穫良多。

老師問了我一件事:「妳認為,在那個時候的妳,是愛著H先生的嗎?

當時我立刻愣住了,我回憶起在這十年間,我做過的所有的夢、所有對H先生的回憶、講述,我都在避而不談「愛」這個字眼,我總是告訴家人:「我其實不確定那到底算不算愛欸,因為我一開始只是出於同情、憐憫才和他交往。或者我一直以來都把同情和愛搞混了。」

我根本不能確信那是不是愛。」我這樣說著。

老師告訴我:「妳知道嗎?妳的靈魂告訴我,在那段關係裡,你們是有愛的。而且,妳可能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愛那個男生。」

唯一妳不敢承認自己愛那個男生的原因,就是因為,妳害怕一旦你承認自己愛他,那就等於承認了,妳有錯這件事。

我從未聽過這樣的言論,但當下我的淚意一下子便湧了上來。


承認愛他,就代表承認我在這段關係中的錯誤?

所以我才遲遲不願承認自己對H先生過去的那段感情嗎?

是這樣的嗎?

因為我太害怕錯誤了。

尤其是這種會將我的人生完全摧毀的滔天劇錯。


見我還處於震驚狀態,老師接著問:「要不要來猜看看,妳當時對他愛的程度有多少呢?1-100%,妳可以猜看看。」


「......85到90間吧。」我吶吶說著。

「87%。妳看,其實妳比妳想像的還要愛那個男生欸,妳把百分之87的愛、能量都放在他身上了,直到現在,妳都沒有收回來。」

「這就是為什麼,妳無法和任何人建立關係的原因,百分之87的愛都不在自己身上,妳連愛家人都快不夠了,更何況是朋友、陌生人、自己。」

接著老師跟我說:「妳是個理性的人,但沒辦法,妳看看!妳那時候就是這麼的愛他。感性佔據了妳的大腦,不然我相信,當他提出拍照的要求時,如果妳是理性主導的話,肯定會拒絕的對吧?」

我點頭,我根本無法回想那段歲月。


「妳的靈魂生來就是要體驗的,這只是妳所體驗的其中一樣事物,而愛本身沒有對錯,妳只是因為太愛了,才無法拒絕他的要求。妳現在拿著這段關係來懲罰自己、傷害自己,就是因為妳認為自己錯了。」

「但是啊,妳想想,跳脫局內人的身份,這種事情放到社會上,大眾會譴責誰呢?是那個過早發生性關係、不懂保護自己隱私的女孩子?還是分手後拿照片威脅他人的男孩子?」

「肯定是後者嘛!或許偶爾有百分之20的人會譴責女孩子,而妳就是只執著在那百分之20鑽牛角尖,所以永遠無法原諒自己。」


老師又問我:「妳對那個男生有什麼想法?厭惡、恐懼?還是什麼?」

我回:「有些恐懼吧,還有愧疚。」

老師點頭:「妳不只背負著自己的自責感,還背負著那個男生的,身上同時背了兩個人的『命』,難怪無法輕鬆。」

她又開導我:「妳看,這種分手後會威脅別人的男生,如果放任他這種不對的想法繼續,現在早就禍害了更多的女生。」

「妳的爸媽,在事件一發生後,就立刻和對方約出來解決事情了。其實,這件事在當時就已經結束了,只是妳一直不知道,只有妳還放任自己陷入過去,對那個男生而言(他有參加和解),這早就已經都是過去了。」


他早就放下了,只剩妳還在煎熬。


那次諮商,我和老師談了很多,事實上我無法全部記清。

就只有那句:「如果承認妳愛他,就是承認妳錯了。」令我牢記在心,直擊靈魂深處,深深地震撼了我。

最後老師問我:「妳願意,把妳放在那個男生身上百分之87的能力與愛收回到自己身上嗎?


我願意。


我跟著老師唸了一長串話語,反覆地說著要收回我的愛,立刻斬斷過去曾經和H先生許下的誓言等等。

老師也給了我一篇愛的療癒文,要我早上、晚上摸著自己的心口,念著文章,感受愛意流淌在心輪。

我其實不確定這次諮商、儀式是否有效力,畢竟我是個理性派,對於這種比較虛無飄渺的事情,向來講究眼見為憑。

但這漫長的十年的自我折磨。

覺得自己的人生失去意義、沒有價值、沒有尊嚴、不能愛自己、不能原諒自己、不能愛他人......

有一些事情,在我終於願意承認「我曾經愛過H先生」後,悄然地釋放了。


原來我只是愛一個人而已。

那段關係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我們兩個一起做的,沒有誰對誰錯。


我只是一個單純的陷入愛情的女孩。

愛情使人盲目這件事情是真的。

然後呢?


當理性回鍋,關係結束。

那段過去就只是過去了。

我曾經愛過他。

或許在這十年間不斷讓我感到痛苦的正是對他這種「愛而不敢承認」、「愧疚」的心。


我現在都承認。

承認我對他的愛意。

承認我們之間的愛情沒有對錯。

承認過去已經是過去。


我打算緩慢地邁向下一個階段了。

我終於開始有了想要原諒自己的念頭。

雖然這一步耗費了好久的時間,

但我總算可以往前走了。


我感謝我的勇氣,使我願意將這些事情告訴我信賴的家人們。

我感謝我的家人們,永遠無條件地相信著我、關心我、愛我。

我感謝我的所有過往,將我塑造成現在這個「不夠完美」、「有缺陷」、「有傷痛」但開始有勇氣去愛自己、愛家人、愛這個世界的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開心果子的沙龍
7會員
61內容數
「我不知道什麼才叫做真正的愛情。」 「但我相信所有和妳在一起的瞬間,每個喜怒哀樂都是那麼真實。」 我說。 我們所生活的那個年代啊,有些美好,也有些不那麼愉快的事。 年代造就了我們,而有些人教會了我愛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同學問我喜歡誰,我胡亂回答,說我喜歡同班四年的那位青梅竹馬。 不知道是不是一語成讖,我還真的漸漸對他產生了情愫。也許是我們經常打打鬧鬧,同班四年的相處時間也不少,我就這樣誤打誤撞愛上了他。 那種感覺跟我以往的「喜歡」截然不同,在我五年級和六年級上學期時,我甚至想過可以為了他而死
Thumbnail
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同學問我喜歡誰,我胡亂回答,說我喜歡同班四年的那位青梅竹馬。 不知道是不是一語成讖,我還真的漸漸對他產生了情愫。也許是我們經常打打鬧鬧,同班四年的相處時間也不少,我就這樣誤打誤撞愛上了他。 那種感覺跟我以往的「喜歡」截然不同,在我五年級和六年級上學期時,我甚至想過可以為了他而死
Thumbnail
我們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認識,他因為有點嬰兒肥,經常被其他同學欺負。 我看不過眼,找了機會將這件事情告訴老師,後來他再也沒有遭到欺凌,我們也開始熟悉了起來。 但我卻淪為霸凌者的眼中釘,因為他們被嚴懲後,透過班上人脈發現是我去告發的。 「又不是得罪她,幹嘛害我們?」 「她是不是喜歡人家啊?」 「我知道
Thumbnail
我們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認識,他因為有點嬰兒肥,經常被其他同學欺負。 我看不過眼,找了機會將這件事情告訴老師,後來他再也沒有遭到欺凌,我們也開始熟悉了起來。 但我卻淪為霸凌者的眼中釘,因為他們被嚴懲後,透過班上人脈發現是我去告發的。 「又不是得罪她,幹嘛害我們?」 「她是不是喜歡人家啊?」 「我知道
Thumbnail
青春,究竟是由什麼所組成的呢? 我試著將這兩個字拆解,青是在樹上尚未成熟的果實,帶著青澀、羞赧;春則似一道捎來暖意、美好信息的輕風。 兩者合在一起,就變成了無敵的一段時光。
Thumbnail
青春,究竟是由什麼所組成的呢? 我試著將這兩個字拆解,青是在樹上尚未成熟的果實,帶著青澀、羞赧;春則似一道捎來暖意、美好信息的輕風。 兩者合在一起,就變成了無敵的一段時光。
Thumbnail
改編於真人真事。 這些青春的悸動與體悟,都會在日後,成為彼此會心的一抹微笑,又或是,一滴淚,甚至淪為一聲嘆息。
Thumbnail
改編於真人真事。 這些青春的悸動與體悟,都會在日後,成為彼此會心的一抹微笑,又或是,一滴淚,甚至淪為一聲嘆息。
Thumbnail
〈徵文〉宣洩情感,不在挽回,而求平靜與無憾。
Thumbnail
〈徵文〉宣洩情感,不在挽回,而求平靜與無憾。
Thumbnail
說完了親情與友情,我相信你應該也想聽聽關於愛情的故事。 但很可惜,我沒有談過戀愛。
Thumbnail
說完了親情與友情,我相信你應該也想聽聽關於愛情的故事。 但很可惜,我沒有談過戀愛。
Thumbnail
若要從記憶搜尋符合一般定義的「青春」之片段, 我必須先把我的「青春」和「青春期」分開。
Thumbnail
若要從記憶搜尋符合一般定義的「青春」之片段, 我必須先把我的「青春」和「青春期」分開。
Thumbnail
送別畢業生,把他們在這校園的三年凝縮在三篇文章裡頭。
Thumbnail
送別畢業生,把他們在這校園的三年凝縮在三篇文章裡頭。
Thumbnail
有一瞬間,我以為我們又回到彼此最有默契的那段時間了,敏銳又彆扭的青春期,一點點的了解,都是天搖地動。──林達陽《蜂蜜花火》
Thumbnail
有一瞬間,我以為我們又回到彼此最有默契的那段時間了,敏銳又彆扭的青春期,一點點的了解,都是天搖地動。──林達陽《蜂蜜花火》
Thumbnail
愛情不是只有幸褔快樂的單一面向,決定我們在愛情裡是何種模樣的,是心之所向,是自己。 我曾經聽過一個既悲傷、又幸福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愛情不是只有幸褔快樂的單一面向,決定我們在愛情裡是何種模樣的,是心之所向,是自己。 我曾經聽過一個既悲傷、又幸福的愛情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