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場流淚又笑瘋的魔法阿媽舞台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魔法阿媽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

魔法阿媽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


魔法阿媽的改編

以我這個年紀,當然是看過當年動畫版的一代,只是當時也已經不是小孩。時隔多年,能夠被重新改編成舞台劇,證明這個劇本的歷久彌新。但既然是改編,也跟過去做了一番變動,除了豆豆的年齡拉大以外,手機網路、城鄉差距、隔代教養,還有單親家庭等問題,可能也都跟過去不太相同。

郎祖筠多次在媒體強調,這齣戲的精神就是:「在這世界上,沒有什麼魔法比愛更偉大」。整齣戲劇在強調親子和解的過程中,幾乎可說是用力過深,情節為搭建祖孫三代的溝通管道而服務,現場觀眾也藉此獲得故事的全知視角:就算沒有說出口,還是愛啊!

不過我反而比較注意到除了愛以外的事情(笑)。


據說范瑞君導演及春河團長郎祖筠的改編版本,一開始就有意識到「阿媽角色」的特殊性。在家庭結構裡,阿媽其實是很重要的人物,也許早期重男輕女,但等到經過幾年的「熬」(1),就有機會成為家裡的「掌權者」,或是說「中流砥柱」。權力本身經過時間的推移會有所轉移,此外也跟經濟力會有關係,知識份子或貴族官宦大家庭中的女性跟民間女性不見得完全相同。一般家庭中的女性負擔著經濟功能,地位自然會略高些。

魔法阿媽本身是有原型人物可參考的,而且2022年11月14日演出當天也來到現場。雖然不明確知道原型人物的家庭組成,但就舞台劇的改編來說,阿媽至少師承自己的阿公,而且在戲裡面已經失去配偶,而且只有一個女兒,女兒也同樣喪偶。

揮舞著桃木劍的阿媽在佛洛伊德心中,大概就是舉著陽具代替家裡的男人吧。這樣說可能也沒有錯,因為阿媽為了扛起這樣的家,不使上陽性力量怎麼能夠扛得起這個家?但也正是錯用了陽性力量,她充滿攻擊性的言語,使得女兒(豆媽)與自己總是說不了兩句話就會吵起來,更不用提當年她做法沒有成功救回女婿,也種下了母女間的隔閡。

拉近這對母女的是男性角色豆豆,當豆豆介入之後,阿媽又重拾了陰性的柔軟,那三滴眼淚就是明證,而惡靈酷羅想下手的,就是要從這陰性柔軟的地方進行攻擊。幸好豆豆與阿媽也相互影響,當阿媽角色展現出陰性力量時,並且讓豆豆藉由儀式與父親有機會進行靈性的溝通時,豆豆長期缺乏父愛,而由媽媽來行使父愛的缺憾也被彌補了。正是因為這樣,豆豆交出了自己的「臭口水」而保護了阿媽。陰性力量與陽性力量至少在豆豆身上整合了,他甚至回家還為媽媽煮了雞湯,或許他也可能進一步讓同樣過度使用陽姓力量的母親,有機會得到整合。(別忘了母親唱的歌仔戲,還是「身騎白馬」的男性角色呢。)

舞台劇的最後,阿媽並沒有「剷除」惡靈,而是「度化」了郭子乾飾演的爺爺角色。舞台劇裡面很明確的說,這位爺爺是因為絕子絕孫而產生怨氣,繁衍後代必得藉由男性兒孫的概念在這邊展現無遺。阿媽巧妙地說服對方:因緣是有時間性的,還是放下吧。這段話換句話說,不也是在說明,所謂的男性兒孫、後代等等,實在是已經過時七十年的概念了(這個爺爺已經過世七十年了)。這樣的觀點,對我來說多少也算是反應現實的新觀點。

就我自己的想法,台灣社會在最近半世紀或許大量接納了積極進取、就事論事的陽性能量,而把過去許多傳統往時代後面拋去。但是過去傳統中有一些柔軟的、面對的、包容的面相也跟著被落下,導致陰性能量的落空。就像放水燈在戲劇中被保留在一個連訊號都少的某鄉村。實際上,我們看到的中元祭雖然在城市中鮮花著景、熱火烹油,但是實際上在心靈卻已經退卻到「失去訊號」。豆豆重新理解傳統的放水燈,也是戲劇希望傳達的,愛不只是「進」,也有「接」,接納失去、接納不幸、接納有限性。


魔法阿媽的主演

《魔法阿媽》舞台劇的演出陣容頗豪華,我看的場次是由郎祖筠、范少勳、侯彥西、趙自強主演,孫詩珮、郭子乾、郭德君擔任配角。

之前文英阿姨的配音,以及因為配音帶來的阿媽性格,實在印象太強了,根本就是「阿罵(媽)典範」。舞台劇由郎祖筠來演出,真的能夠匹敵文英阿姨嗎?我想大家一定聽過:「不要做第一,但要做唯一」吧?郎祖筠演繹了全新的郎祖筠版的魔法阿媽,不跟文英阿姨爭搶,而在舞台上做到自己的魔法阿媽。她在舞台上所有的手勢、咒語,都是親自向基隆雷成壇的李戊己道長學習而來。雷成壇在基隆承傳六代,是超過150年的道士家族,也是雞籠中元祭的主禮儀式師。或許無論對有形、無形來說,這都是「被相信」也被認為「真」。或許就是這種投入,據說郎祖筠在彩排時,還出了一點靈異的意外,也可見她用功之深。

趙自強演的⋯⋯是阿媽家的大白狗「西羅」,幾乎沒有台詞,只有肢體伸展,但是每次出來就是全場大笑,或許才是真正具有魔法的人吧!而侯彥西澤演出貓咪「酷羅」,曾一開始展現的慵懶,到中間的妖媚與邪氣,最後的瘋癲卻保留大量喜感,跟西羅打一個平起平坐。

而豆媽一角是由歌仔戲演員孫詩珮出演,用專業的歌仔戲唱功融入戲劇,毫不唐突。模仿天王郭子乾就不用說了,從怨靈到化身各種政治人物的串場,笑歪了所有的觀眾,也讓這齣戲不止取悅了孩子,也樂了大人。

劇場實力派演員,攜手新生代共同演出,真的是很好的承傳。


魔法阿媽放水燈

這齣舞台劇還有一個重要的橋段:「中元節放水燈」,戲裡戲外都將觸角延伸到「基隆中元祭」,儀式感做足做滿以外,也不惜用略帶說教的方式,把「話」都給說白了:人們藉由一年一年的儀式,感覺為逝去的人再多做一點什麼,而獲得安慰。

戲劇據說有獲得文化部的補助,因此結合了科技投影技術,觀眾可以透過簡訊,傳送12字的留言轉化到螢幕上的水燈,跟先人、毛小孩獻上祝福。觀眾被一起拉入戲劇場景中,以「意念」和演員們共演,不失創意。



註1:賴澤涵:<我國家庭的組成、權力結構及婦女地位之變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莉絲通信
17會員
51內容數
浮光掠影,或有啟發?
艾莉絲通信的其他內容
2022/08/21
這齣戲劇由「偶偶偶劇團」改編自西方經典《湯姆歷險記》中最膾炙人口的橋段,這部作品或許是「小朋友界」中最多人讀的經典,不幼稚、又不艱澀、具備幽默卻又有其深意,兼顧各種面向的作品。而「偶偶偶劇團」只用六個人,在舞台佈景、人員、燈光的調度都很棒,換場迅速、人員又精簡,對白也口語有趣!
Thumbnail
2022/08/21
這齣戲劇由「偶偶偶劇團」改編自西方經典《湯姆歷險記》中最膾炙人口的橋段,這部作品或許是「小朋友界」中最多人讀的經典,不幼稚、又不艱澀、具備幽默卻又有其深意,兼顧各種面向的作品。而「偶偶偶劇團」只用六個人,在舞台佈景、人員、燈光的調度都很棒,換場迅速、人員又精簡,對白也口語有趣!
Thumbnail
2022/07/23
台灣版的演出也有華麗、精彩的歌舞,笨賊們以小丑般的喜感擄獲在場小朋友的笑聲,此外演員經常有機會打破隔閡,跟台下的觀眾們互動、拍手,讓小朋友參與演出,在場的小朋友不管是兩歲還是十歲,其實都相當買單!
Thumbnail
2022/07/23
台灣版的演出也有華麗、精彩的歌舞,笨賊們以小丑般的喜感擄獲在場小朋友的笑聲,此外演員經常有機會打破隔閡,跟台下的觀眾們互動、拍手,讓小朋友參與演出,在場的小朋友不管是兩歲還是十歲,其實都相當買單!
Thumbnail
2022/07/20
魔梯形體劇場簡介、〈完美旅行〉的劇情、〈完美旅行〉的表演風格與現場觀眾反應等分享。
Thumbnail
2022/07/20
魔梯形體劇場簡介、〈完美旅行〉的劇情、〈完美旅行〉的表演風格與現場觀眾反應等分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這次的《公孫長歌布袋戲音樂劇》,在歷經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干擾下,終於順利演出。對於這部布袋戲音樂劇,我看到的、我想說的,都在這裡...
Thumbnail
這次的《公孫長歌布袋戲音樂劇》,在歷經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干擾下,終於順利演出。對於這部布袋戲音樂劇,我看到的、我想說的,都在這裡...
Thumbnail
「魔法阿媽」能夠被重新改編成舞台劇,證明這個劇本的歷久彌新。但既然是改編,也跟過去做了一番變動。除了豆豆的年齡拉大以外,手機網路、城鄉差距、隔代教養,還有單親家庭等問題,可能也都跟過去不太相同。除了對不可知的敬畏以外,這齣戲劇更著重在儀式、情感的流動,也呈現了新時代的意義。
Thumbnail
「魔法阿媽」能夠被重新改編成舞台劇,證明這個劇本的歷久彌新。但既然是改編,也跟過去做了一番變動。除了豆豆的年齡拉大以外,手機網路、城鄉差距、隔代教養,還有單親家庭等問題,可能也都跟過去不太相同。除了對不可知的敬畏以外,這齣戲劇更著重在儀式、情感的流動,也呈現了新時代的意義。
Thumbnail
如果緩慢遺忘是必然,再見怎麼捨得說出口?──《指忘》 《指忘》不只是一齣講布袋戲的戲,也是一齣討論親情、世代傳承,文化與價值觀的戲。 那句「今天台下仍是無人」,簡單幾句話便道出傳統偶戲的式微,以及文化傳承正面臨著可能的斷裂。
Thumbnail
如果緩慢遺忘是必然,再見怎麼捨得說出口?──《指忘》 《指忘》不只是一齣講布袋戲的戲,也是一齣討論親情、世代傳承,文化與價值觀的戲。 那句「今天台下仍是無人」,簡單幾句話便道出傳統偶戲的式微,以及文化傳承正面臨著可能的斷裂。
Thumbnail
(一) 《咒》的片尾工作人員字幕跑完,戲院亮燈,不見工作人員進來請大家離場,現場大約十來個觀眾,也沒有任何一個人離座,全都乖乖地待在位置上。我和山羊鬍互看一眼,率先站起來離場。離場時,內心想著:如果這時所有的觀眾忽然跟著站起來,然後轉過身來面對我們,並且大聲唸出片中那句咒語,我應該會嚇暈吧!
Thumbnail
(一) 《咒》的片尾工作人員字幕跑完,戲院亮燈,不見工作人員進來請大家離場,現場大約十來個觀眾,也沒有任何一個人離座,全都乖乖地待在位置上。我和山羊鬍互看一眼,率先站起來離場。離場時,內心想著:如果這時所有的觀眾忽然跟著站起來,然後轉過身來面對我們,並且大聲唸出片中那句咒語,我應該會嚇暈吧!
Thumbnail
原本夫妻間的陰陽和合的力量足以承擔起這個家族共業,卻在祖先的干預下,人不像人,家不成家,才讓業力趁隙介入傷害這個家族。 寶寶跟白夜、金錢不同,她的通靈能力是遇到白夜後才逐漸開啟的。 娜鎂在寶寶的耳邊說了她的觀察。寶寶也同意地點點頭。 娜鎂看到寶寶也同意,便道一旁拿出畫本和彩繪筆開始畫了起來。
Thumbnail
原本夫妻間的陰陽和合的力量足以承擔起這個家族共業,卻在祖先的干預下,人不像人,家不成家,才讓業力趁隙介入傷害這個家族。 寶寶跟白夜、金錢不同,她的通靈能力是遇到白夜後才逐漸開啟的。 娜鎂在寶寶的耳邊說了她的觀察。寶寶也同意地點點頭。 娜鎂看到寶寶也同意,便道一旁拿出畫本和彩繪筆開始畫了起來。
Thumbnail
《魔法阿媽》無疑是陪伴我一起長大的作品,印象中每逢中元節都可以在電影台看到重播,年紀越大後,越看越覺得裡頭其實藏著很多在地文化的亮點,更多的是樸實真切的情感。
Thumbnail
《魔法阿媽》無疑是陪伴我一起長大的作品,印象中每逢中元節都可以在電影台看到重播,年紀越大後,越看越覺得裡頭其實藏著很多在地文化的亮點,更多的是樸實真切的情感。
Thumbnail
非常特別的題材 看預告完全看不出來要演什麼😂 非常用心的場景 媽媽看一眼就說這不是中華商場嗎 可見塑造的很成功👏 沒看小說 看大家討論說將很多不同單元的故事元素串在一起覺得編劇很厲害! 動畫和畫面的呈現也都很棒 很多幕都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個人沒那麼喜歡單元劇的形式 對天橋大概就是覺得好看但沒那麼
Thumbnail
非常特別的題材 看預告完全看不出來要演什麼😂 非常用心的場景 媽媽看一眼就說這不是中華商場嗎 可見塑造的很成功👏 沒看小說 看大家討論說將很多不同單元的故事元素串在一起覺得編劇很厲害! 動畫和畫面的呈現也都很棒 很多幕都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個人沒那麼喜歡單元劇的形式 對天橋大概就是覺得好看但沒那麼
Thumbnail
尋思寫點跟阿母有關的事,阿母和外公、外婆都是很奇特、充滿故事的人們。一直想靠文字把他們的故事寫下來,這篇說的是魔法外公的冥婚記。
Thumbnail
尋思寫點跟阿母有關的事,阿母和外公、外婆都是很奇特、充滿故事的人們。一直想靠文字把他們的故事寫下來,這篇說的是魔法外公的冥婚記。
Thumbnail
劇名很長的一部劇 看到正嵐有演想說來看看 而且其實我還蠻喜歡台語劇的 覺得最近有這個新嘗試要多支持👍 整部劇都拍得很有韻味! 每一集會有一道菜和劇情相連結也非常有趣! 可以讓皮膚變好的百歲團燕 與人分享的潤餅 看似不一樣卻很搭的烏魚子佐皮蛋 還有最後大團圓的佛跳牆 每一道看起來都好好吃😂 「在追
Thumbnail
劇名很長的一部劇 看到正嵐有演想說來看看 而且其實我還蠻喜歡台語劇的 覺得最近有這個新嘗試要多支持👍 整部劇都拍得很有韻味! 每一集會有一道菜和劇情相連結也非常有趣! 可以讓皮膚變好的百歲團燕 與人分享的潤餅 看似不一樣卻很搭的烏魚子佐皮蛋 還有最後大團圓的佛跳牆 每一道看起來都好好吃😂 「在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